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由於疫情突然襲來,一場全國性的防疫戰迅速打響,山醫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張繚雲和護士長李愛玲帶領全體醫護人員,即刻騰空病房開始改建用於收治“新冠”疑似患者,從一層到四層,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查看,在後勤保障處、感染管理科等多部門的協助下,搬桌子、抬床墊,全部整裝完成、嚴陣以待,分區明確而又複雜的工作通道被安排劃分的井然有序。而此時所有的護士個個都成了女漢子,她們身兼數職,負責病房、走廊、廁所的清潔;給患者端水送飯、二便清潔;維持患者就診秩序,防止病人離院,造成交叉感染;陪同患者檢查並運送標本,檢查結束護送其安返病房,並取回檢查報告。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靳虹的鼻樑被護目鏡壓破了。”嘈雜的討論聲被這句話打斷,17年前經歷過“非典”的她卻淡定的回應:“沒事!”“賈紅霞的鼻樑也被護目鏡壓破了……”這一刻,在場的醫生、護士都忍不住掉下眼淚。脫去白衣她們也是孩子,大多數80後還是父母的獨生子,但既然選擇了“護士”這條路,就不會後悔,即使前方荊棘密佈也要勇敢向前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從臘月二十八開始,馮晶每天上班時間達到了十二個小時,因為她負責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所需物資的申領,每天穿梭在總務庫房和科室之間,瘦弱的肩頭扛起這些物資也是說一不二,潔淨區在四樓,唯一的通道又窄又陡,有一次揹著東西爬樓還不小心磕到扶手,把牙磕掉一塊,趙潔護士長看到後非常心疼,眼眶都紅了,她卻一句“沒關係”又繼續戰鬥在自己的崗位上,她也很累,可是得保證前線同事們的需求,就必須堅持。由於大家新領回的工作服不是特別合身,她還將自家的小縫紉機帶到病房當起了“裁縫”。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孫曉靖說:“一天四個班,白班六個小時,夜班七個小時,連續作戰,疲憊不堪,但時刻被周圍平凡的點滴感動著。萬家團圓的時刻,感染病科全員在崗,身穿厚重的防護服、戴上防護口罩,心理的恐懼被逐一克服,為節約時間、節省物資,我們六七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所有的工作按部就班,儘管面部被勒腫、鼻子被磨破,一個班下來全身溼透,可大家依然義無反顧、心甘情願。”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彭勃把患者所需必需品一一羅列在紙上,儘可能考慮周全,因為沒有家屬在旁,醫護人員就是他們最親近的人。王霞是經歷過“非典”的“老革命”,已經數天連續奮戰;胡建美不善言辭,雖然工齡很短,也承擔起了保障一線護士的後勤工作;趙潔護士長的工作已經不能按小時計算了,隨時接電話,隨時待命,24小時必須在線,還得想每一個細節做得合不合適、到不到位,如醫療垃圾桶、手消分別放幾個放哪裡,都要考慮清楚,大家工作中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煩也都堆在她這裡。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科室有一個小本,記錄大家的點滴心情。

“我們是一個戰場上的戰友,並不孤獨,眾志成城,共戰疫情。”

“今天是正月初五,下午一點半離開科室,走在回家的路上,太陽晃得睜不開眼睛,記不得這是連續幾天早出晚歸了,這是‘新冠’襲來後第一次早下班,我深切感受到‘白衣天使’這四個字顯得比平時分量更重。”

“上班的時候戴上防護口罩,壓得鼻樑疼,本來就是個塌鼻樑,這下更塌了,穿了一個薄秋衣,幹個活還是出汗出的不行,防護鏡使得自己看不清楚,摸索著幹活,下班後脫了防護服順著樓梯上四層,身上的汗還沒有乾透,又害怕吹感冒了不能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自己隔離起來還得連累大家。”

抗擊疫情,護士姐妹們在一起!(二)

電話不停的打進打出,病房裡各種問題層出不窮,不斷出現又不斷得到溝通和解決。堅守!因為守護生命是我們的職責,把愛的甘霖灑在抗擊疫情的路上,只要在路上,就有希望!(融媒報道 白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