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肺炎六安在行动】舒城:“疫”散终有时,温情长留存

舒城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张防控局势的背后,一段段温馨的故事在不同的地方上演。有人每天奋战到深夜,保障着全县人民生活物资正常供应;有人四处奔走,紧急筹措着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帮扶干部们牵挂着贫困群众,通过电话、微信陪伴他们度过艰难的时光,谋划着疫情结束后发展的方向;老师给孩子们送去殷切的关怀和叮嘱,建起了线上课堂。隔离隔断了疫情,但真情永不“断线”。

隔断的是脚步,隔不断的是帮扶情

“虽然现在在家待着不出门,但是也得好好谋划谋划后面怎么干,去年产业搞得好,今年不能就这么放弃了”在舒城县万佛湖镇,帮扶干部方治飙正在微信上和贫困户史俊明商议着。

因为一场大病,史俊明的家庭跌落到了谷底。近年来,随着各项帮扶措施的有力落实,史俊明发展起产业,小女儿也考上了大学。就在新年准备大干一场之际,这场严峻的肺炎疫情让他停下了脚步。在得知这个情况后,方治飙多次和他联系,商议年后的产业发展计划,鼓励他先想好具体的发展方向,等疫情结束后再实施,帮他打消了顾虑。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贫困群众的发展计划。舒城县广大帮扶干部停下了脚步,但停不下的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

棠树乡,帮扶干部盛吉富早早的给帮扶对象尤世华发了拜年短信,叮嘱他注意防范,带好口罩;张母桥镇,帮扶干部胡苏武在摸排返乡人员的同时,给贫困户送去了家庭急需的消毒液和口罩。高峰乡,农综中心干部黄强国利用专业知识,帮贫困户拟定好了产业发展计划,相约疫情结束后“大干一场”...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件件亟需的物品,一份份沉沉的心意,广大贫困户在这个略显寂寥的冬天,感受到了帮扶的温暖。

“居家课堂”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同样受到疫情影响,学生们开学的时间也延迟了。

“一定不能让孩子们受到影响!”舒城县各大中小学纷纷行动起来。老师们通过电话、微信群、QQ群向学生们推送疫情防控常识,叮嘱他们不要外出,在家好好学习。和学生家长多次交流,借此机会培养孩子们勤洗手、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疫情防控是重点,孩子们的学习更不能丢。实验小学引导孩子们在家用笔画出心声,一幅幅稚嫩的画卷饱含着孩子们对战“疫”必胜的希望;舒城中学利用远程教学系统,早早的为高中学子制定了完备的线上学习课程;舒城二中把“家长微信群”改造成“课堂答疑群”,第一时间为学生线上答疑、解惑。全县在校学子“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在干汊河镇,延迟开学在家的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了起来,配合镇团委一起,清晨,他们是管控路段的青年志愿者,到了晚上,他们化身“小老师”,“隔空”帮邻居孩子辅导功课,批改作业。

线上的网络教学,线下的“小小老师”,舒城县为孩子们构筑了一个温馨的“居家课堂”,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局面下撑起一片蓝天。

“贴心套餐”及时送给老年群体

“刘老,您看看这是谁?”,大年初三,城关镇舒怡社区的工作人员为社区的老人送来了一份特殊的新年问候。

受到疫情影响,刘老的儿子一家没能够回家过年,而是留在了上海。老两口一边积极响应着社区的号召,不出门在家隔离,一边天天念叨着远在上海的小孙子。社区工作人员得知后,用手机拨通了刘老儿子的远程视频,送到了老两口的手中。看着视频里小孙子的模样,老两口也笑开了花。

舒城县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注重做好居家老年群众服务工作。对于行动不便、特殊时期不适宜出门的独居老人,由志愿者上门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日常用的药品。针对老年群体由于长期隔离出现的情绪烦躁、精神不振的情况,在开展防控知识宣传的同时,各村、各社区注重与老人们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视频聊天等形式,邀请专业医护人员解答他们的心理疑惑。以无微不至的服务,在特殊的日子里给老人们送去一份“贴心套餐”。(雷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