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得了抑郁症,几个月都没出门、天天玩手机游戏也不和家人说话,怎么办?

红山果1742000


一,因为自卑所以自我封锁,整天不出门,最后只能玩游戏度日。

一,因为学习压力,出现烦躁心理,面对压力选择了认输,逃避压力。

三,因为真正沉迷手机游戏,放弃了所有,沉沦在游戏的世界里面。

如果沉迷时间不长,就放下手中工作回来做心理辅导,陪他出去玩,不让留在家中,引开他的注意力,让他慢慢改变过来。

如果沉迷时间长了,他会抗拒亲人,不让任何亲人接近,这时就需要外人与他进行心理沟通,开导他,这个需要心理医生来进行心理治疗。

这种情况须要尽快进行心理治疗,不然就会断送他的一生,我这里的邻居就有一个像你儿子一样的情况,现在已经几年没有出门,有书不读,整天就躲在房里玩游戏,之前断掉网线就以死来威胁他母亲,现在就是活死人一个。

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在父母身边,花多点时间陪陪孩子,发现不对,可以第一时间引导回来,这样就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点亮心灯


不瞒你说,现在听到抑郁症这三个字我都非常敏感害怕的。就在今年七月我一个朋友因为抑郁症出事了,很好的一个人,平时人缘很好话也多,我第一次上大学也是他陪我去报名的。我们同学都不相信以他的性格,他会做这种愚蠢的事。后来我们知道了他关注了很多宣扬负能量的微博,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看,时间一长,心理就逐渐变化,产生了厌世的想法。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法逆转,后来我找了很多关于抑郁症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益。

抑郁症不仅仅是情绪上的问题,更有生理学上的基础,抑郁症病人往往体内神经递质含量偏少,导致难以维持正常情绪,这也就是各种抑郁症治疗药的药理学基础。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建议吃一段时间的盐酸帕罗西汀片(乐友)、百忧解或者瑞必乐。

2、抑郁症的饮食上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

3、平时多放音乐。让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轻快、舒畅的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开怀大笑是消除精神压力的最佳方法。

4、经常找他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倾述不但可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信心,更能使你精神舒畅,烦恼尽消。

5、加强锻炼,特别是早晨时期的锻炼。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行动迟缓、邋遢、懒惰的状况,长期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身体机能,更会加重抑郁症患者消极、负面情绪。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空气可以说是一天当中最清新的时刻,它可以充分调动人体潜能活化身体细胞,当身体放松了,内心也慢慢就会放松下来,情绪自然就会有一定的缓解。

不过说到底,家人的陪伴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希望这些对你有用,谢谢。



乐呵呵分享


这个病很难治的,当初我孩子初三压力大结果得了抑郁症,都严重到出现自杀倾向了硬是工作都辞了在家陪了整整一年,中间的艰辛不是一点点,尤其是吃药初期,几乎 24小时不敢闭眼,那药物竟然有加重自杀倾向的副作用,医生是建议要我们把孩子送那种封闭式的病房,人都已经这样了还关在那里面,打死我都没肯,就这样撑了一年总算扛过来了



二0贰零


你儿子跟我儿子的情况差不多,我儿子也是内向,不喜欢跟同学交流,但是熟悉的人或者游戏里的还是挺能说的,本来上学一切正常的 就因为九月份我带他去看了心理课做了几张答题就给灌上抑郁症的帽子,自从医院回来他好像老是觉得自己是一个病人就为所欲为,不能说他一个不字,也不想去上学 一去学堂就说头疼胸闷,还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害怕,所以没有办法给休学了,现在天天在家玩游戏,一玩起游戏开心的不得了 ,我带他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一切都正常,后来没有办法找我老公一个亲戚(她从小阴阳眼专门给人家看事的)让她给看了一下她说撞脏东西了,还丢了个魂,她说她给把脏东西赶走了,魂魄也叫回来了,现在两个月了我问他现在还头疼,胸闷害怕吗,他说好了。今年暑假准备在复读,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复读我也不勉强他去学,毕竟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对比学习我觉得健康跟生命最重要。还有就是玩游戏上瘾我不认为就是抑郁症,现在我身边很多正常人都是玩游戏上瘾,他们可还都是大人都控制不住自己何况一个孩子。。


YBZDZFD


我自己是重度抑郁和焦虑症,我爸妈不知道,我自己去医院查的。我现在大三(大专生),上学期间也没学到什么技能,在实习阶段,在学校安排的厂子干了三个月,后来可以自己找工作。我离开的原因是班长说我笨等等的一系列的话,我知道自己笨,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但还是干不好。后来自己又找了几个工作,但都干不好,不是我不想干,是我真的尽力了,我都不知道我因为我什么都干不好而哭了多少回。我是个没用的人,现在我感觉让我做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我都不敢去干了,因为我真的怕了,我怕我干不好。每次到快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喘不上气等等的,别人一说我的时候,我也是喘不上气,有的时候会发抖,这应该是焦虑症。爸妈总劝我别着急但是我知道那是安慰我的话,我也不想一辈子靠父母,但我真的怕了,我现在真的感觉我就是一个废物,每天自杀的念想都在我的脑中环绕,我知道这样是不孝的,但我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每次有自杀想法出现的时候我也会哭出来,我知道我对不起我爸妈,但我真的找不到我活着的意义了[流泪]


以为了


不久前,在心理咨询室,一对夫妻带他们的女儿来咨询,上高一,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女儿的同学休学在家半年多,也是初三,考试焦虑带来的抑郁症;

老家朋友的孩子,去年应该高考,高中开始断断续续不去学校,也是抑郁症。

所以,抑郁症的孩子不少,别不当一回事,他们可能就在我们周围,我们的孩子如果养育不当,也有可能产生抑郁倾向。

您说的孩子不上学,几个月不出门,在家打游戏,与父母亲不交流,这样的表现在抑郁症的孩子当中挺普遍的,因为心灵难以抗衡外界带来的冲击哪怕是很小的刺激,所以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在游戏中找到生存的快乐。

抑郁症的成因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有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危机事件、长期慢性压力累积、家庭干扰、环境影响,现实与目标和理想的差异等等,内因有个性人格原因、对事件的看法和认知、长期自我否定和压抑等等。

抑郁症轻到中度的可以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协作来治疗,中到重度的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用药和心理咨询治疗并行是现在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办法。

自我治疗包括: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少指责批评,用同理心去接纳认同孩子现在的想法做法,即先顺再带,鼓励或者带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发展兴趣爱好,发展对他人对外界的兴趣,发展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并且你也真心地喜爱和接纳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抑郁症的形成是时间积累,它的破解势必也需要时间。要做一个特别有耐心、爱心的母亲,不断学习抑郁症的知识,引领孩子走出来。

最最重要是要帮助他树立对世界的信心,遇到困难打不倒,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沮丧气馁。这很多时候需要大人的示范而非一味的要求。

很多抑郁症的人后来都好了。你的支持是他最最重要的动力。加油 !


邻家心理


有时候孩子很乐意被贴上抑郁症的标签让行为合理化

这也是暑假里面前来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15到20多岁这个阶段实际上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孩子可能会赖在沙发上看手机目不转睛,也没有人际交往。家长心急如焚。我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他们,一般都会诊断患上抑郁症的倾向比较大,而孩子们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一个标签。因为在这个标签的掩护下,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去看手机。只要你一批评他们,他就以自己有病为由来搪塞,他自己心里也会以这个这个作为放纵自己的一个理由,所以家长们会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有的家长因为这种情况,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心理咨询机构或者是某些培训机构,总之眼不见为净。所以市面上诸如女德班。电击疗法等等会应运而生。的确在某个阶段会取得一定的效果。比如帮助孩子摆脱手机上瘾,摆脱网瘾,他都有一定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是它会更多的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更加不能融入社会。


家长在陪护孩子存在三个方面的错误

在意识疗法里面有个观点:孩子如果是苗,那么家长原生家庭就是土壤,苗出了问题啊,除了阳光雨露外界的问题以外,更多的是土壤的问题,所以有句话叫做解铃还需系铃人。家长除了以上的错误方法以外,还有有两方面错误的做法。

那就是之前对孩子比较严苛,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后,他就从这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阶段,从严苛走向放任,自己不能管也不敢管,所以就听之任之。


第三个错误的做法就是把所有都希望寄托于生理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心理上的陪护以及孩子出现这种状态的真正原因。从而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一劳永逸,彻底的解决问题。

孩子出现目前状态的心理原因分析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呢?实际上这是跟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有很大的关系,他在这个年龄段关注的对象不再是父母对自己的认可跟赞赏,更多的是源自社会的群体,他的师长们对他的认可跟赞同,但是往往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孩子,得不到这方面的认可跟赞赏,而表现出来的消极的思想跟行为,一个不被赞赏老是被孤立的世界,谁还有心思跟这个世界互动呢?


所以孩子会进入到自己的头脑,在头脑里面寻找快感。那么手机游戏当然就是他的最佳的选择,所以食疗法认为,不能以孩子的症状作为疗愈或者陪护的目标要以他的人格重建作为疗愈陪护的目标。

三方面从人格重建入手陪护孩子的心理问题

意识疗法认为健全的人格它包含了自律共情以及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也是与这个社会互动的一个基石,家长如果不给孩子这样的礼物,他今后在社会上就会遇到很大的挫折,这只是将来问题的一个预演。

1)通过建立规则意识树立培养孩子的自律。因为整个社会它是依照一定的规则在运行的,包括道德规则,法律规则以及伦理规则,人之所以跟其他的团体不能够和谐的融入,是因为他在某些层面违反了这些规矩。

那么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身体力行参与到日常的家庭事务当中来,制定一些简单有效的规则,如果他能够遵守规则,就可以奖赏,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让他明白,不是因为父母不喜欢他,而是因为这些规则在起作用,这也会培养孩子的自律。

2)作为家长,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大的问题是,恨其不争恨铁不成钢,于是又反反复复唠唠叨叨跟孩子灌一些鸡汤,会反复的跟其他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做只会加深孩子对你的抵触情绪。

说遇到事情你一定要说出,你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你始终是站在他这一边的,让孩子明白,有你在他是有安全感的,只有这样他才会将他遇到的问题跟你全盘托出,才会让你给他想办法一起共同应对。

3)获得幸福的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富养孩子。有时候我们在物质上富养,我们生怕孩子吃亏,所以孩子有求必应,那么因为孩子能够轻易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他的幸福感会大幅的下降。这个时候意识疗法提倡要推迟对欲望的满足感。有时候欲望就会转变为孩子的理想,那么他如果能够达成自己的理想,他所获得的这种满足感也更为持久。

我所以如何陪护孩子是一门学问,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这也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所存在的一个原因。也许上面的方法不能够一一解决你的问题,你需要做一个系统的心理咨询,跟一个陪护的方案。那么孩子才能够跟你共同成长,你才能成为孩子的心理陪护师或者疗愈师。就会收获到你意想不到的幸福。

陈了凡:心理咨询师,《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创始人,自我心理疗愈发起人,意识疗法跟森田疗法认知疗法CBT一样是心理疗愈的体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识疗法它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旨在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处在各种心境障碍下的人们,肉体的痛苦可以通过生理治疗,而心理上的痛苦是持久的深远的,当每个人长大时都会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受苦似乎是身而为人的一种常态。通过意识疗法的践行让更多处在痛苦煎熬中的人们,获得内在活出自我的力量,不困于情不惑于心的力量,不恋过往不畏将来的力量,出离头脑活在当下的力量,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了凡心疗愈


听闻您儿子的状况,我痛心疾首。都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了为什么还不去治疗呢?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建议您尽早带孩子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妈妈,我真的很累不是装的 😭关于青少年抑郁

总会有抑郁症孩子的家长说:“一个小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的,一天就上个学怎么就能抑郁呢?!我看就是装的”事实上真的是孩子故意装的吗?儿童与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

抑郁障碍在儿童的发病率约为2%,男女比例相当;在青少年约为4%~8%

,男女比例约为1:2。国外研究显示,18岁以下社区人群青少年的抑郁累积发病率可达20%。抑郁障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多数患者存在复发倾向,一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可持续到成年。儿童和青少年尚不具备充分描述自身情绪及感受的语言能力,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抑郁心情,表现为厌烦孤僻甚至愤怒。

怎样识别青少年抑郁

(1)情绪症状:感到心情压抑、不愉快。不活跃,对目常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部分患儿表现为反复的脾气爆发,易烦躁、易激惹,情绪爆发之间的心境呈持续性消极状态。

(2)思维症状: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现为发呆或走神。静坐困难,不能完成相关任务/作业。但自卑和自责、自罪并不多见。

(3)意志行为:行为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幼儿园/上学。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严重的可出现言语暴力和/或冲动行为(例如 以肢体攻击他人或财物)。前阶段科里收治了一个抑郁症的孩子,无法和父母沟通,一言不合就会动手打母亲。

(4)躯体症状:可能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如头昏、头痛、疲乏、气促、胸闷、胸痛等。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或人睡困难。也有少数患儿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儿童青少年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抑郁症状,可能影响到患儿的正常学习生活,主要表现为上学态度的变化、学习能力的下降对学习的信心不足等等

青少年抑郁往往伴随着很多心理问题及家庭问题,所以这时我们不光要用药物控制患者的症状,还要解决患者的心里冲突,以及和父母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让患者更早的走向康复。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所以这时家长更要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


精神科李文惠


从你的描述中无法看到孩子的年龄,也不知道孩子有这种症状多久了,症状轻重等详细情况,在此只能简单的和你聊一下吧。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尊重孩子的自由。他喜欢自己独处,喜欢玩游戏,就允许他自己在独处,自己玩游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更不要把孩子当做另类看待;


2、父母尝试着陪孩子玩耍。哪怕是没有几句话,只是玩耍,只是一起游戏,也能建立亲子情感连接,让孩子感觉到爱和温暖;如果能和孩子有相同的兴趣,就更好了,就能和孩子以兴趣为媒介,进行简单沟通和交流;


3、带孩子多去和动物接触(温顺的动物)。如果家里有条件,也可以给孩子养一两条动物,让孩子有可以玩的伙伴,有可以对话的对象;


4、可以和孩子养成书信交流的习惯,每两三天往来一次。这样既能给孩子一个情感交流,又能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5、多陪孩子看一些情节舒缓、有些哲理性的电视、电影或者书籍。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压力,又能促进疗愈;


6、父母要有耐心和包容的心。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跟父母家庭教育方式及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内心压力无处表达;比如父母性格强势,性格急躁,对孩子高压、高控;比如家庭最近出现重大变化;比如孩子情绪失落时,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关注和安抚等。


轻度的抑郁症,只要家庭关系缓和下来,父母情绪稳定下来,孩子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有可以信赖的倾诉对象,再加上耐心陪伴孩子,假以时日,有疗愈的可能;


如果是中度或者重度的,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服药,并进行专业训练,并做好陪护工作,以免出现症状加重或者自杀、自残行为。



葫芦爸爸——少儿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少儿情商训练师,两个娃的爹地;欢迎咨询、交流,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葫芦爸爸谈育儿


孩子得了抑郁症,几个月没有出门,天天玩游戏,了不和家人说话,这种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心的,而且再持续下去,孩子的情况会更加严重。现在要想办法让孩子从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

第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跟我们分享他的想法。

如果要让别人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都是很大的,那现在就一定要靠家人走进孩子的心里,把孩子拉出来。孩子现在天天玩手机游戏,他的精神完全寄托在上面,那我们要与他建立紧密的精神联系,要么就强制性的把孩子拉出去一起活动,要么就我们家长走进去跟孩子打成一片。

无论是拉孩子出来,还是我们走进去,都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创造各种条件,与孩子一起活动,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共同创造一段美好的生活感受。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哪种方式比较适合。

第二,教会孩子处理个人情绪的方法。

情绪是我们教育孩子中面对的一个最大的教育内容,时时刻刻都会处在情绪之中,喜怒哀乐以及没有情绪的情绪,都是孩子需要去训练的内容。

情绪是如何发生的呢?

通过我们的感觉,对外界或者个体有了初步的感觉后,在我们的内心会生起一种感应,在我们的脑袋中也会随之生起一种种念头和观念。我们感觉到内心比较轻、快,我们脑袋就会给这种感觉判断为轻快的感受;我们感觉到内心比较沉、重,我们脑袋就会给这种感觉判断为沉重的感受……而这种轻快、沉重就是我们具体的情绪体验。

内心的位置在哪里?

我们的内心,说的不是心脏,也不是我们的大脑,我们一般说内心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摸我们的胸口。胸口中央凹下去的地方就是我们内心的位置,老百姓有心窝、心口、心头、心门,其实指的就是这个位置上。心的窝,心的口,心的头,心的门,都是在告诉我们心就在这个胸口中央凹下去的地方。

这个内心就是感应外界,产生情绪波动感觉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生出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忧思惧等各种情绪,抑郁的情绪也同样是在这个地方发生。找到位置,我们就要给这个位置下药。

心病的主药是什么?

大家所熟知的“心病还需心药医”,对心病我们就要下心药。很多人提议,心里有疙瘩,就去找产生这个疙瘩的人、事,然后再解开这个疙瘩。这些都是通过外在的刺激来打通情绪的困扰,类似的方法也有一些激怒疗法、喜乐疗法、惊恐疗法等,通过其他情绪来干扰目前的情况,让情绪发生转变。这些方法是辅药,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而且某个会用的人才能解决,离开这个人就没有办法实施。

心病的主药还得回到孩子的身上来,要引导孩子去感受情绪的主战场—内心这个位置的具体感受。孩子时时刻刻都可以去体会这个情绪的发生,加以正确的认识就能自己从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

感受情绪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心窝处,去体会它的不同状态,不加以判断。当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时,就感受这些情绪在内心当中的发生,有什么样的感受,心窝这个地方是硬的还是软的,是下沉的还是上浮的,是轻的还是重的,是热的还是凉的,是快的还是慢的,是大的还是小的……就像观察一个物品一样,看清它的样子,把我们的内心情绪发生时候的样子看清楚,不去判断这是压抑的情绪、那是痛苦的情绪,这是开心的情绪、那是恐惧的情绪,脑袋里不做任何判断,认识我们的内心感觉。

当没有情绪感受的时候,也要去体会内心位置的感受,感受它没有感觉的感觉是什么。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刻,我们都可以自己去体会内心的感受。在我们认识到内心感受后,在做事、说话上面,要为更多的人着想,让我们的心胸再宽广起来。孩子也就是要为家人考虑,多做一些为人为己的事,帮助更多人,让自己的心胸格局变大。这样做,抑郁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少。有大格局的人,就不会在个人得失上去计较,心胸宽广,个人未来的价值也会更多。

结束语

孩子抑郁症,就要先想办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时候家长也不要顾虑太多自己的面子问题,不放下身段的想法,好好与孩子交流。再引导内心情绪体验的方法,让孩子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借此机会培养孩子宽广的胸襟、远大的眼界,把人生目标建立的更高远,格局更远大。孩子也一定会创造出属于他的成绩的。

欢迎关注@话说心情,用简单的话语,讲中国人的心理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