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晚上都有什么习俗?

美丽人生6894


我们这边三十割鸡拜神公和拜祖宗,一起吃圆圆吃给压岁钱给孩子身上带过初一


心动一笑而过


在北方,大年除夕这天,基本上年货已备齐,屋子打扫干净。

下午开始贴春联,贴窗花,也有些人会赶最后一趟集。

准备晚餐,西北是长寿面,东北是饺子。

晚餐中有个特别的菜,整个卤猪头,晚饭前要先在院里摆上香案祭天,摆上猪头,水果,油煎献果,点蜡焚香,待香烛燃尽后开饭。

没有春晚时,饭后孩子们就去放炮仗,烟火,回来后会在炕上火盆边吃零食守岁。

晚上会揭开自酿的麦酒,酒的好坏预示着来年的运气。

总之,我们觉得现在的年味不足,就是因为仪式太少,参与度太少。而我小时候之所以年味浓郁,就是因为我们参与了太多太多,自己炸果子,杀猪,清扫,做豆腐,可以说从腊八之后各家互助就不消停。因为有了太多的付出,春节可以坐享其成,那种收获感就很丰足。


朴巴


你一提起来,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往事了。

以前还是那老一套,年三十贴窗帘,傍晚做年夜饭,晚上看春晚。拿了压岁钱之后就去睡觉。一想也已经过了十几个年了,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以前小学的时候天天想着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大餐,可以到各个亲戚家里面去玩。再大了以后,有了喜欢的人就可以见到相见的她!

但是现在想吃的能天天吃了,想穿的也能天天穿到了,哪些亲戚朋友反而成了我过年回家的恐惧,不想面对他们。

得不到的依然还是得不到,而那个她也已经嫁人了,再回去看见她只能徒增伤悲。

不过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和我哥还真有个只有我们自己的习俗,这个习俗也就我和我哥两个知道,(我妈都不知道)那就是在春晚开始的时候跑出去玩,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坟地,初中的那几年每一年晚上我和哥哥都喜欢去坟地里面找一些没玩过的炮竹来放着玩,有的时候还能见到别人家已经迁走的坟,碎骨头没有找到,不过坟地里面有不少硬币倒是真的,后来不知道是吓着了哪一个大人,还是被人给偷看见了?让我爸知道了,把我和我哥打了一顿,现在想想屁股都痛。

坟里面有硬币这也是我这几年来的疑惑。不过后来上了高中,大学逐渐成熟了之后,看春晚的时候也就陪着父母不再出去乱跑了,那时候还真是可爱。


自由史话


苏山乡农村里是腊月二十九开始过大年,家里傍晚17:30全村庄人都端的万福棋盘到祠堂里面万福,全村庄人到齐了,村里邀请长辈祝福万福。然后到家里一边农团圆年夜饭,吃年饭时一边聊天,一边喝酒,吃完团圆饭后,放鞭炮,这就是我们老家过年风俗。以前吃吃饭天亮,后来我们村庄吃饭天亮太麻烦,村里人要改吃饭天黑,腊月三十过祠年,除夕夜当天每家每户都贴对联,门神,晚上过随便农点菜,吃完饭后,大人给小孩压岁,有的守岁,有的看春晚,有的一家人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在家里唱歌,最后到了凌晨00:00后每家每户都开门,放鞭炮,烟花,到了凌晨5:00全村庄人都起床去祠党拜祖宗年,二拜是舅舅年,好了,我们老家过年就是这样的,不知道你们过年是怎样过。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欢乐,全家幸福。


小小苹果


大年三十晚上,先要去祖宗坟上烧纸钱,过年,愈加怀念亲人。烧纸敬香是必须做的。

然后把旺火拢起来,把各种炮仗准备好,交子时分用。

然后吃年夜饭。年夜饭必须丰盛,平日不舍的吃的菜肴,无论如何得上几个。酒也是平常不常喝的好酒。主食,我们这儿一般是糖饼,意味来年继续翻身的意思。

吃饱喝足,边看电视边准备年夜饺子。

这天夜里,不讲究扫地。不能往地上泼水。不能大声说话。家里大点的储水器具,要满满的,水是财的象征,预示着财富“满满当当”。上卫生间要先轻轻咳嗽一声,示意在位之神惊扰了她。这位神叫三霄娘娘。马桶,就是她的兵器——混元金斗所化。

如果去邻居家走动,进了人家的院子,要放一个二踢脚或鞭炮。一般大人不会串门的。串门的都是小孩。这天夜里,小孩子口袋里一定有炮仗。

到了子夜,男人们在院里点燃旺火,放起炮竹。这个仪式叫“接神”。这时,要把粮仓门、家门都打开,以迎接诸神归位。女人们在屋里煮饺子。得空把家人的贴身衣服拿出来,在旺火上烤烤,据说能驱除疾病,强健身体。我们那里,谁家的爆竹声响、维持时间长,表示谁家财力强,是富裕人家。

吃过饺子,一般已是凌晨两点左右。该做好梦了。醒来,便是新的、美好的一天。


当代诗词精品


现在地域文化贯通融合的相当大了,(南方差一些,北方基本差不多,尤其是东北三省几乎没什么分别)

包饺子,看春晚,放鞭炮,好像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这两年网络普及了多了视频聊天。

小时候就热闹很多。

我是辽宁人,对南方不太了解,但对本地而言,春节已经过程了一个大家集体聚会的节日,节日中的各种传统越来越少,聚会的人员也越来越少。

要说原因,我感觉经济社会的生存压力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家一个孩子(不要说很多家庭两个,辽宁地区是计划生育正常执行的最彻底的地区,当年的强行😷不说也罢!)有些惨无人道的手段造成了比例最重程度最深的老龄化问题。

人少了,年轻人少了,年过得也就没那么多激情那么多疯狂。

当然!事情都是双面性的,这也造成了辽宁人比较恋家,比较敬老,比较宠孩子,还有春节时拥有了更多的温情。



一梦忆浮生


我们这里大年三十除了吃年夜饭,守岁,等年俗外,还有一个与年不着边的习俗――抽秫秸。

如果家里有小孩,与正常人相比,个子过矮的时候,就在大年三十晚上抽秫秸助长。

这一天傍晚,将一捆高梁秸靠在门口,让孩子去抽一根比自己高的。然后大人问,长高了吗?孩子回答说高了,就万事大吉,在新的一年里必定长高。

有一户人家,孩子个子太低,便在大年三十晚上抽秫秸。

大人问:高了吗?

小孩抽了一个矮的,正在抽第二根,便回答说:正抽哩。

过了一会,大人又问:高了吗?

孩子还是没有抽到高的,只好回答还抽哩。

问到了第三次,孩子有点不耐烦了:别喊了,我正吃劲抽呢。

大人说,孩子,别抽了,再抽就萎缩了。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我们这晚上应该人们一般从中午开始腐各种肉。猪蹄,羊肉,猪头,鱼肉,有凉菜条粉。腐羊头。到啦晚上吃,到十二点放烟花炮竹得同时家家户户点旺火,农家习俗,旺火越烤越旺



燕子每天也开心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过年也会有很多不同的习惯。像我们老家在大年三十的风俗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年三十早上天刚麻麻亮就要赶快起床,在房屋周围点燃一堆前一天就准备好垃圾,等垃圾燃起来以后要用泥土把火苗压灭让它发出浓烟来,让房屋周围烟雾缭绕。老人们讲这样可以辟邪免灾,祛除病痛来年全家都会平平安安。当然,这也就是个风俗,现在离城里比较近的农村都不允许这样做了,毕竟对环境污染还是蛮大的。但是离城里比较远的乡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二、吃完早饭以后全家都要老少算动手一起来准备年饭了,鸡鸭鱼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家家都要打饵块,做好饵块是为大年初一准备的。我们这里大年初一是不能吃米饭的,只能吃饵块。

三、从中午开始,家家户户在从午饭开始就要在大门口放鞭炮,宣告年饭开始。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旁边吃团年饭。夜幕降临开始,此起彼伏的烟花,礼炮,鞭炮的表演就开始了。大家自己放着自己家准备的各种烟花,也同时品评着村里别家的烟花礼炮。晚上是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夜晚,全家人围坐在客厅一起看春晚,抢红包。年味非常的浓厚!


白开水十家冰


敬祖宗、吃年夜饭、发压岁钱,看春晚,直到二、三点。这就是我们的大年三十的喜乐之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