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夫妻档谱大爱,抗疫“侠侣”大年三十进驻隔离病区

在此次新型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有一群特殊的“逆行者”,他们在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义无反顾的选择。在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有这样的“战友”夫妻档,他们在风雨中并肩逆行,放弃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放弃了回家与亲人团圆的机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冲锋在一线,用行动诠释着有“大家”才有“小家”的家国情怀,成为抗疫情战线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战友”夫妻档并肩作战,共同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刘杏珍和肖广新就是这样一对“战友”夫妻档。疫情发生后,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杏珍自除夕起就连续数天守在医院,带领全院护理团队与疫情作斗争,迅速督导,将内二科设置为隔离病区,调配好人、财、物等保障。

“刚开始压力很大,医院没有单独的隔离病区,必须迅速梳理防控流程,完善发热门诊流程。更重要的是必须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同时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这对整个团队考验很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刘杏珍每天都到一线病房督导,确保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措施。

一线夫妻档谱大爱,抗疫“侠侣”大年三十进驻隔离病区

为了让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在刘杏珍的建议下,医院在10楼未启用的新病区设置了31张床位的休息区。“有她在,整个护理团队就像吃了‘定心丸’,所有工作都不慌不乱,有条不紊。”护理部副主任丘淑环说。

而刘杏珍的丈夫肖广新,也是一位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的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表现突出,这次也坚定站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肖广新积极参与到病患救治以及流程优化工作当中。

除了参与科室值班,肖广新还是家中后勤部“部长”,疫情爆发后,肖广新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家务。“她工作起来非常拼命,我只能做好她的后勤保障。”肖广新笑称,“她几乎每天都‘埋’在科室里,我只能给她送换洗衣服、早中晚餐。”谈及肖广新的暖心举动,刘杏珍表示,“他永远是我的坚强后盾!”

在夫妻俩看来,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是作为共产党员和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使命,“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担好使命。”

抗疫“侠侣”奔赴防控一线,大年三十进驻隔离病区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这个春节假期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在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另一对奋战在防疫前线的80后伉俪同样让人心生敬意。丈夫黄程辉38岁,是内二科主治医师;妻子梁兰芳37岁,是内二科副护士长,数日来,他们一同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线夫妻档谱大爱,抗疫“侠侣”大年三十进驻隔离病区

“本来还想趁假好好陪陪孩子的,没想到成了一种奢望。”今年春节对黄程辉、梁兰芳来说,注定不一样。疫情发生后,夫妻俩第一时间各自奔赴防控一线,11岁的儿子还有5岁女儿只能送回老家,交给家中老人看护。

梁兰芳每天都需要进出隔离病房,为患者做好治疗、护理工作,还要完成各类信息收集和登记、工作动态报送、防疫物资领取发放等。“1月22日医院隔离病区组建完成后,梁兰芳临危受命,肩负起隔离病区护理管理工作。她不仅要完成自己责任区的工作,还要分管内二科护士日常调配、排班等工作。”护理部主任刘杏珍称赞道,“她非常专业、敬业,出色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重任。”

每天上午8点上班,晚上9点才下班,梁兰芳这样连轴转了15天。“每次进入隔离区的时候,必须先对身上进行消毒,然后再穿上防护服”,梁兰芳表示,为了避免更多人进入隔离病区,原本应该由清洁工、护工负责的工作,也交由隔离病区护士完成。护士们还将一日三餐送进隔离病区。“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大家毫无怨言。面对疫情,全科人丝毫没有退缩,这也鼓励了我要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与梁兰芳一同站在防疫战线上的,还有她的丈夫黄程辉,他们在精神上相互鼓劲,在工作中相互配合。2018年,黄程辉被派遣到结对帮扶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工作,这次疫情来临后二话不说也挺在了第一线。医院通知一下来,黄程辉便早早报名支援一线,大年三十就进驻隔离病区。“疫情当前,这就是医生的工作,没有退缩的余地。”黄程辉说。

现在黄程辉每天的工作时间为当天上午8点到次日中午12点,高负荷的工作让他回家倒头就能睡着。夫妻俩虽然同属一个部门,但值班时间也不同,即使见面了也不能说上几句话,大多数时间只是匆匆碰面,互相叮嘱对方要注意防护。“每天下班,我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一下平安,免得孩子挂念。而兰芳更忙,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黄程辉说,孩子们都非常理解父母的工作,在家很乖很听话。“累是累了点,但是大家都在岗位上默默坚守。”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云宣、江兴夏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波、汤南 通讯员苏成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