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武汉,是“战疫”最前线。

24小时,医护工作者争分夺秒地挽救生命。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4名干部的家属亦在其列,

他们在“战疫”一线全力以赴,身后是家庭的鼎力支持:

  • 薛梅同志丈夫陈山,在武汉市汉阳医院放射科工作,已作战一周以上。

  • 李双红同志妻子黄若芝,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手术室工作。自1月22日以来,一直在防疫一线医护病人,至今未休。

  • 金星星同志丈夫朱熙勇,在湖北省防疫指挥部坚持战斗,至今未休。

  • 侯东同志妻子徐某,自疫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岗位,至今未休。

作为家属,与有荣焉

薛梅的丈夫陈山,在武汉市汉阳医院放射科工作。疫情暴发后,他果断取消了春节轮休,重返工作岗位。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疫情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陈山和同事

“基本上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尤其是夜班,每晚都要为150-190个左右的病人做CT。”薛梅告诉我们,丈夫复工以来没有稳定的休息时间,更不能回家。只能等待他利用上洗手间的空隙拨来的电话。每到这时,她只能压下心中的担忧和焦虑,告诉丈夫:“家里一切都好,请不要担心。”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大年初一,陈山的主食:泡面+香蕉

薛梅说,丈夫有救死扶伤的职责,作为医护人员的家属,她感到与有荣焉。她会料理好家中的一切,让丈夫安心地在“前线”战斗,直到胜利凯旋。

“隔离服”隔离了病毒,但无法隔离亲情

不分昼夜护送医护人员、辅导孩子的学习生活、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此时此刻,李双红正在抗击疫情的“后方”忙碌着。

他告诉我们,疫情发生后,妻子黄若芝就立刻回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不分昼夜地医护病人。由于“隔离服一穿就不能打电话了”,他便24小时等待妻子下班的电话,随叫随到。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黄若芝的“战袍”:隔离了病毒,但无法隔离亲情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孩子的“画语”是最动听的加油

“不能让孩子她妈有更多的心理负担!”李双红说,黄若芝的舅舅、舅妈也是医护人员,自1月20日以来一直没有离开战场。家人的牵挂拧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承受着极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作为丈夫,他有责任当好这个管家,扫除妻子的一切后顾之忧。

“过家门而不入”

疫情暴发以来,金星星的丈夫朱熙勇一直在湖北省防疫指挥部一线工作。“我好久没有见他啦,从1月20几号他就没进过家门了,偶尔会来拿点东西也是不敢见面的,他怕传染我们。”她告诉我们,工作之余,孩子的父亲会打电话或者发视频,看到他一切都好才算放心。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过家门而不入”是大部分在汉医务人员的“缩影”

但是,因朱熙勇的工作经常会接触疑似病人,导致被感染风险很高。前两天,他所在的工作组有人出现疑似病情,导致全组进入隔离状态。面对这一情况,她难掩心中的担忧:“嘴上说不担心和不焦虑是假的,但作为抗击疫情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孩子她爸上一线是职责所在。”如今,她毅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期盼着丈夫平安归来。

有国才有家

侯东的爱人是一名卫生健康战线的工作者。与大多数同行一样,在接到所在单位春节取消休假的通知后,便义无反顾地回到武汉投入防疫“前线”。临行前,侯东告诉她:“你安心的去一线工作,不要牵挂家里的事情,我会把家人都照顾好。”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如今,微信留言是相隔两地的两口子最经常的沟通方式

对于疫情,侯东和爱人的看法一致:有国才有家。他表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积极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供 稿:徐世鸿

编 辑:杜潇诣

审 核:段薇薇

  •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自然资源报 自然都需要

《中国自然资源报》 (含智能手机原版阅读)请直接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

订阅《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请直接汇款到报社,并将订阅回执连同汇款凭证复印件传真或发至邮箱 。

传真:010-68047681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明事宜请与报刊经营部联系

联系电话: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END·

坐标武汉,督察家庭的“战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