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孙:北平的小饭馆

唐鲁孙:北平的小饭馆


作者:唐鲁孙(1908-1985),满族,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鲁孙。镶红旗人,珍妃、瑾妃的堂侄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1946年到台湾,1985年病逝。出身贵胄,自幼出入宫廷,对老北京传统、风俗、掌故及宫廷秘闻了如指掌;年轻时只身出外谋职,游遍全国各地,见多识广,又熟谙各地民俗风情。 著有《中国吃》一书,这套书是作者晚年的忆旧之作,信手拈来,妙趣横生,既可以使人增广见闻,又可以补正史与民俗学之阙。

编者注:唐鲁孙把北平的饭馆子,分为三类,12月3日,我们发文章《 》,讲的第一种饭庄子。12月21日发文章《 》,今天就发先生写的第三种北平的小饭馆。


唐鲁孙:北平的小饭馆

最后再谈:第三种专卖小吃,不办酒席的小饭馆跟二荤铺。 在科举时代,每逢大比之年,赴一京应科考的举贡,一般有钱的公子哥儿大半都是带足了盘川的。南方举子对于纯粹北方口味,有很多没出过远门的人,一时是没法子适应的,于是带一点江浙口味的,像祯元馆,致美斋这类小饭馆,就应运而生了。


致美斋最拿手的菜是「酱爪尖」。据先师阎荫桐夫子说,苏州状元陆凤石(润庠)来京会试,忽然有一天想吃脚爪饭,于是教给致美斋灶上做,但是怎么做也不对劲,后来陆凤石点了状元,大家都知道状元爱吃他家酱爪尖儿,传嚷开后,酱爪尖反到成了致美斋的名菜了。


北方馆子可以说都不会做鱼翅,所以也就没有什幺人爱吃鱼翅,但是南方人可就不哄了,讲究吃的主儿十有八九爱吃翅子,祯元馆为迎合顾客心理,请了一位南方大师傅擅长烧鱼翅。不久,祯元馆的「红烧翅根」,物美价廉,就大行其道,每天只做五十碗卖完为止。他家红烧翅根,烂而入味,比起酒席上怒发冲冠的鱼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东安市场有一家馆子叫润明楼,虽然楼上楼下也有几十号雅座,可是仍然只能列入小馆之流。整桌的菜他家也能做,可是总觉得有点婢学夫人,小家子气、气魄不够,但以「鸡丝拉皮」来说,东兴楼的拉皮已经算不错了,可是比起润明楼的拉皮来,就分出好坏了,先说他家所用的粉皮,是自家动手来做,不像别家到粉房去买现成的。如果您点个鸡丝拉皮,关照堂倌一声要削薄剁窄;您瞧吧,端上真正晶莹透明浑然如玉,吃到嘴里滑溜之中还带着有点劲道。大陆各省的吃食,台湾现在大概都会做齐了,可是直到如今,还没吃过一份象样的拉皮。


台湾各大县市都有馅饼粥,可是跟北平的馅饼粥完全两码事,北平的馅饼粥是清真教门馆,只卖牛羊肉,在煤市桥,路东有一家,路西有一家,但是一个东家,叫做一东两做!生意采二十四小时轮班制,东柜上门板休息,西柜下门板营业,更番轮替,什幺时候都让您吃得着馅饼粥。既然叫馅饼粥,自然以馅饼最拿手,他家有一种牛肉做的「大馅饼」,又叫「肉饼」,馅多油重,最受一买力气老哥儿们的欢迎,油水足,又解馋。如果带话要满铨的肉饼,那就比平常肉饼老尺加二,再大饭量的壮汉,两个人也吃不完一个大肉饼,已故台湾省农林厅长金阳镐在北通州潞河中学念书时期,有一次,潞河足球校队到北平东单练兵场跟英国大兵踢足球,踢了个九比零大获全胜,教练佟锦标一高兴,请大家到馅饼粥吃满双馅饼,两人吃了一个半,那算是吃馅饼最高的记录了。


煤市街还有一家小馆叫天承居,您要是想喝点保定府的「干酢儿」(土制黄酒),那您就上承天居去喝。他家的干酵儿永远没断过庄,随时供应,从没缺过货。大家到天承居,主要的是吃「炸三角」,北平都一处也卖炸三角,那跟天承居比,可就差得远了。天承居炸三角不但肉选得好,肥瘦适中,吃到嘴里没有木本扎扎的感觉。就是做卤用的肉皮也非常考究,全是从肉上现起下来的,到了韭黄季买卖一忙,还要专用两个小利巴(小伙计)扦猪毛,所以他家炸三角所用的卤肉和卤都高人一筹;同时包三角也有点特别手法,炸起来没有裂嘴儿的三角,既不裂嘴,就不漏汤。油锅里不漏汤,炸出来的三角,自然个顶个的一律金黄颜色,绝没焦黑起泡的情形,

从前有位南方老客,自命老北京,有一天吹来吹去,把一位北平老乡实在吹烦了,心里一冒坏,三说两说,哥俩出南城下小馆到天承居吃炸三角,等炸三角一上桌,南方老客吭哧一口,一股热卤直溅鼻孔,长袍油了,舌头烫得也起泡了,心知吹牛过份,让人阴了一下,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从此再也不敢胡吹乱唠了。


唐鲁孙:北平的小饭馆


都一处的炸三角虽然比不上天承居,可是他家的「疙瘩汤」也算一绝,大家都管他家的疙瘩汤叫「满天星」,疙瘩只比米粒大一点,不粘不沱,颗粒分明。有的南方人吃面食,最初只会做疙瘩汤,又叫面疙瘩,用汤匙一挖一团下锅,吃得人人皱眉,真是食不下咽,等到尝到都一处的满天星后,才发觉敢情北平的疙瘩汤,是旱香瓜另一个味呢。


正阳门大街路西有一家小馆叫一条龙,既没有什么拿手好菜,也没有什么出色的蒸食,可是买卖老那么兴旺,因为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官,曾经在这个小饭铺歇过腿儿。为广招徕,于是把皇帝老倌走过的路,用土垫高起来,楞管他叫御路。凡是来到北京逛逛的人,都要去瞧瞧,因此出了名,生意鼎盛,要说吃,他家只有挞裢火烧做得不错,他的特色是馅儿花色预备的齐全,您要吃什么馅有什么馅,现拌馅现包现做,大冰盘里堆有一尺多高的馅子材料,除了肉馅之外,海参、皮蛋、海米、木耳、胡萝卜、韭黄、白菜、菠菜、粉丝、鹅黄翠绿,排列得整整齐齐,非常惹眼好看。同时他家的挞裢火烧包得非常小巧精细,比起此地单摆浮搁,比春卷还要大一号挞裢火烧,似乎中看多了。


北平还有一家小馆子叫穆家寨,掌柜兼掌厨的穆大嫂,人都管她叫穆桂英,这位穆桂英是闻名不如见面的一个黑粗矮胖的中年妇人。教门馆只买牛羊肉,他家「炒猫耳朵」最出名,炒猫耳朵要轻油大火勤翻勺,炒得透,那就要靠臂力腕力了。穆大嫂一过五十,就不大亲自下厨了,可是碰到老主顾点将,她偶或仍旧表演一番。


东四牌楼隆一福寺街有一家小饭馆,一进门靠东墙就是一排大灶,他的名字叫灶温,大家叫白了都叫他遭瘟。


他叫灶温是有原由的,刚开张的时候,本来是一家茶馆,可是茶客有时自带青菜鱼肉蒸食面条,他也可以代炒代蒸代煮,借他的灶火,温您的吃食,所以叫灶温。据说这个馆子明朝崇祯年间就有了,民国初年开征营业税,财税机关因为查铺底,才查出来。要是真的话,那比广和居还要老,大概得算全北平最老的饭馆了,传言他家最初就只是给茶客炸酱煮面条,所以要吃炸酱面,他家的肉丁或「肉末干炸」是最拿手的。


灶温对面有一家羊肉床子叫白魁,一立夏就开始卖烧羊肉了,跟灶温借个中碗,到白魁切点羊排叉或是羊腱子,宽汤加点鲜花椒蕊,再来上面条或是杂面,到灶温一下锅,那真是要多美有多美。


后来,民国十八、九年,北平在山西派势力之下,很时兴了一阵女招待,大名鼎鼎的小金鱼,就是在灶温哄起来的,女招待闹哄了两三年,灶温老板一看情形不妙,于是又停用女招待,恢复本来面目,仍旧以「代肉馅的锅塌豆腐」、「烩白肉丁加糟」、「小碗干炸」多搭一扣的炸面来号召了。


北平大大小小饭馆还有若干没有写出来的,以上不过是举其荦荦大者,让没有到过北平的人领略一下当年故都风貌。


摘自唐鲁孙《中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