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害的是岳飞?

小染爱历史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的军队以军纪严明,英勇善战闻名。在对金国对战中缕缕挫败金国部队为保存南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但这样一位名将却在36岁的时候被人诬陷而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岳飞动了皇帝的蛋糕。这要从北宋末年说起,北宋末年金国大举进犯,徽宗,钦宗父子被俘。还包括几乎全部赵姓宗室及众多大臣。宋徽宗的近五十子女,除了在外勤王的第九子赵构和一名年幼的公主。金国战胜后并没有占领宋朝的江山而是培养了一名傀儡皇帝。这个人是北宋时期的大臣叫张邦昌。这个人对北宋是比较忠心的,于是在金国回兵之后将皇帝之位让给了赵构。于是赵构就成了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高宗。那么既然岳飞如此能征善战为何赵构还要默许秦桧将他杀死?因为岳飞虽然是护国柱石,但心里始终认为徽钦二帝才是皇室正统,他一心只想壮大军队,从而一举恢复中原,迎回二帝,却不知高宗只想保住自己的皇位,这样一来就触碰了赵构的底线,他越是兵强马壮,赵构就越是担心,岳飞虽然有军事才华,文学功底也很好,奈何政治斗争经验不足,换因为的话说就是情商有点低,不懂得现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赵构曾经暗示过他自己的意思,但是岳飞不予理会依然我行我素,于是他和皇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于是到最后赵构忍无可忍把岳飞干掉了。道理明摆着的,不把你干掉,你越做越大,收复中原了我这皇帝就没法当了!



爱生活的席子


南宋大画家刘松年曾经创作过一幅稀世之作,名为《中兴四将图》,栩栩如生、纤毫毕现地描绘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四位抗金将领。出人意料的是,我们最熟悉、最尊崇的岳元帅竟然排在最后,而杀害这位英雄的凶手之一张俊竟也位列其中。

解答这两个疑问并不难,岳飞排在后面是因为在“中兴四将”之中,他的职位最低、资历最浅、年龄最轻,而张俊在因为杀害岳飞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之前,的确是一位力主恢复、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随之而来又有了一个新问题:既然岳飞并不是抗击金兵的“中兴四将”之首,为什么被杀害的却是他呢?

为岳飞招来杀身之祸的首先是他的性格。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以为中兴将帅以岳飞为第一,但说他“恃才而不自晦”。确实,岳飞个性刚正耿直,不但不善于保护自己,还在两件大事上冒犯宋高宗赵构,加深了高宗的忌恨,以致引来了杀身之祸。

第一件事发生在绍兴七年(即1137年)四月,因高宗在让他节制淮西军北伐问题上出尔反尔,岳飞一怒之下上了庐山。高宗视其为“要君”,鉴于金人威胁还在,不得不好言抚慰促其下山,但同时引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以示警告,在表达不满时,已暗藏杀机。

第二件事发生于同年八月,岳飞出于忠心,建议高宗立储。这年,高宗才三十岁,他唯一的儿子三岁的赵旉早在八年前就惊悸而死,而他在扬州溃退时因惊吓引起性功能障碍,再也无法生育,成为他的难言之痛。岳飞立储建议有两大忌讳,一是触犯了正值而立之年的高宗性无能的忌讳,二是触犯了祖宗家法中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忌讳。

高宗的厌恶、忌恨和反感是可以想见的,精忠报国、毫无私心的岳飞实在是书生意气,太欠思量了。

其次,在南渡诸大将中,岳飞是功勋最著、抗金最力的,而且他在抗金大计上毫不妥协,这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就不用我赘言了吧。

令人深思的是,这一点是我们尊崇颂扬岳飞的原因,恰恰也是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主要原因。

在战场上屡屡败在岳飞手下的金国大将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以杀岳飞作为议和的交换条件,高宗、秦桧以屈膝求和作为巩固自己皇位与相权的根本之计,就把迫害的黑手和血淋淋的屠刀伸向了岳飞,于是,岳飞便非死不可。

岳飞赤胆忠心,爱国爱民,一心渴望雪靖康之耻,灭臣子之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直捣黄龙府,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最终却负屈含冤,身心俱创,遗恨风波亭,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震撼人心、令人警省的大悲剧。


朦胧朦胧


关于岳飞必死这个话题,结合当时的社会的环境不难看出,作为北方人的岳飞肯定是要被南方朝廷给害死的,因为严重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首先纠正一个观点,就是岳飞之死并不是提出那句“迎回二圣”的口号,这句口号是宋高宗提出来用来收买人心的。岳飞是最早提出不同意见的大臣,并且联合几名同僚建议废除这个口号。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岳飞《乞出帅札子》

绍兴七年,岳飞在这份写给高宗的一份奏折中提到,如果北伐一旦取得胜利,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后,徽宗是太上皇,而对于钦宗只统称“天眷”,而非皇帝。

北伐成功,是为拥护您“高枕”无忧地当皇帝,而不是拥护宋钦宗复辟,还请皇上放心。中国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评价说:

“以为岳飞因主张迎还钦宗而遭赵构毒手之说,是完全昧于史实者的一种无稽之谈!”

所以“迎回二圣”这个说法导致岳飞被害是毫无史实根据的,真正被害的原因是岳飞北伐在当时是侵害了南宋统治阶级的利益。

宋朝南迁后,朝廷在临安(今杭州)建都,国土面积也是近千年以来最小的,核心地区仅为江浙,朝堂核心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南方财阀代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廷的收入尤其是北伐带来的钱粮开支多数来自于江南财阀,对于江南财阀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费用。尤其是朝廷高官都是这些财阀的代表人物,他们自然不会允许有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出现。

作为江南财阀,他们考虑的第一点是自身利益而非国家利益,所以朝廷已经决定放弃北伐满足现状。岳飞是河南鹤壁人,故土被金国所占领,所以岳飞的想法是击溃金国,收复失地,这跟朝堂财阀们的利益完全对立。

尤其是当金国提出愿意议和,但是要杀掉岳飞,“必杀飞始可和”。这对于倾向与金人达成和议并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的南宋朝廷来说是最好的结果,所以以岳飞为代表的北伐派最终获罪并被杀之。

岳飞之死是必然,无论是谁在当时的环境下坚持北伐,结果都是一样,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南宋这种做法也让世人看清了朝廷的真实面目,这半壁江山终于在坚持了150多年后轰然倒塌。


诧寂说史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岳飞的故事,以“精忠报国”为己任的岳飞,自古以来都是百姓崇仰的对象。

但我们知道,岳飞的下场并不好,很多人觉得岳飞死的非常冤,今天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岳飞到底死的冤不冤。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在带兵打仗方面,的确能力出众,不但用兵如神,更是忠心耿耿,可谓是求之不得的良将。那,作为臣子来说,岳飞是否精明称职呢?答案显而易见。

首先,岳飞不懂得揣摩圣意。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可谓是奇耻大辱了。别人避而不谈,他偏偏在《满江红》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更时刻想要打败金军迎回“徽钦二帝”,还时不时在皇帝面前提起,皇帝稍有迟疑,他还急赤白脸的。

你想啊,迎回了“徽钦二帝”,他宋高宗的位置放哪呢?这皇帝还不得拱手让人?那他宋高宗能干么。不仅如此,岳飞还时不时揭皇帝的伤疤。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兵第一次南渡的时候,宋高宗由于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功能,身为一国之君,拥有三宫六院的美女,却没有生育能力,这本来就是难以言齿了。

岳飞还偏偏公开上书要求皇帝立储,等于把皇帝不能生育的事情赤裸裸的摆在台面上,哪个皇帝不生气?最致命的是,岳飞身为武将,不但管起皇帝私事,还干预朝政。

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一向高调,显得极其特殊。而且,他长期把持军权,军队还被称为“岳家军”,这在皇帝眼中就是明目张胆的培养自己的势力啊,功高盖主,宋高宗能不杀他么。

虽然,岳飞是一个公认的英雄,尽管遭到秦桧的构陷而死,但是他不会揣测圣意、揭皇上的伤疤、违旨抗命、功高震主,才是自身难保的最主要原因。 喜欢的朋友欢迎评论和转发,点赞你的支持我的动力,非常感谢!


马力斯


其他答主都说了岳飞与高宗赵沟之间的嫌隙,很详细了;我说一些另外的重要因素:岳飞与平级同事之间的重大矛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岳飞太年轻、太优秀,引得另一位大将张俊对他的嫉妒,直至转变为嫉恨,最后张俊与秦桧同流合污,谋害岳飞。

岳飞与张俊之间的恩怨是越积越深的过程。

岳飞最早是在张俊手下的。等后来岳飞平定各路叛军和起义军,被授予节度使等职务时,立刻与张俊、韩世忠等老将平级了。张俊比岳飞大17岁,韩世忠比岳飞大13岁,在古代几乎就是两代人了。因此他俩都愤愤不平。

后来,岳飞平定钟相杨幺起义军之后,给张俊、韩世忠个送了一艘楼船,楼船就是当时的战船,船上兵械都很齐备。韩世忠收到礼物后,很高兴,张俊反而更加嫉恨岳飞。

在淮西之战的时候,张俊惧战,以军粮不够为由,反而引诱岳飞前往;岳飞不顾这些,依然立刻出军。后来高宗赵沟以此赐手书褒奖岳飞,夸赞岳飞不顾粮饷艰难依然向前。这张俊以为岳飞把他的话对赵构说了,就反过来诬陷岳飞以粮饷不足而逗留不进。

至此,张俊对岳飞的不满甚至积怨已久很深了。最关键的是下面这一步,直接引起了张俊对岳飞的杀心。

1141年4月,岳飞在驰援淮西之后不久,即与张俊、韩世忠一起被调到朝廷中央,任枢密副使,张俊与韩世忠是枢密使。

五月份,张俊与岳飞一起视察韩世忠的军队。

此时,南宋在赵构授意秦桧主持之下,开始力主向金朝求和,张俊一看秦桧深受高宗信任,于是就投靠秦桧,配合秦桧倡导和议。

张俊知道韩世忠忤逆秦桧,此时就向岳飞提议:他俩把韩世忠的背嵬军分了。岳飞坚决不肯,张俊非常不高兴。等到了楚州(今江苏淮安),张俊认为应该修好城防做好防备,岳飞反而严肃地对张俊说:“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张俊神色大变。

正巧,韩世忠手下军吏景著对总领胡纺说:“假如张俊与岳飞二枢密要分韩世忠的军对,恐至生事。”等胡纺上朝,秦桧把景著抓起来,打算以煽动军心的罪名诬告韩世忠。

岳飞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派人快马把秦桧的意图报告了韩世忠。当初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大将都有直接面圣的权利,韩世忠得到消息立刻赶到赵构面前说明情况,结果韩世忠没事了。

张俊本来就嫉妒岳飞,现在一看岳飞坏他的好事,于是对岳飞非常不满。就把岳飞通知韩世忠的情况报告了秦桧,秦桧大怒,转而开始计划拿岳飞开刀。

果然,张俊作为操盘手又开始行动了。他收买了岳飞前军副统制王俊,让他诬告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这样就会把主帅岳飞也牵连进来。张俊还编造了岳飞在淮西战役中违抗圣旨逗留不进的谎言。后面的事情就是岳飞蒙冤下狱被杀的事了。

性格决定命运,一点都不假。

岳飞与赵构之间的嫌隙、岳飞与张俊矛盾,都是由岳飞忠直、耿直的性格导致的。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塑造了他千古英雄的命运。悲耶?喜耶?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回答:为什么被害的是岳飞?

赵构为了收拢军权以及议和,岳飞是一个可以被放弃的棋子。

1、背景

老赵家的皇位怎么来的,陈桥兵变!让自己的部下将士拥护为天子。周世宗的前车之鉴,赵匡胤可是深深记住了。那么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赵匡胤请大将们喝了一顿酒,就将兵权收了回来。所以,避免让大将拥兵自重再次出现那是刻在老赵家的骨子里面的;当然老赵家另外一个家法就是和士大夫共天下,所以在宋朝,当兵的真是没有地位,这也是宋朝被打灰头土脸的原因之一。

2、赵构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兵权的热衷

赵构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当年靖康之耻,皇帝和皇后以及一堆后宫被虏去了金国五国城,赵构才有机会登上大位。结果,猜不到两年,就在1129年,苗刘以清君侧的名义反叛,要求其退位,让年幼的太子继位。尽管苗刘没有得逞,但是因为赵构身下基本上没有兵,让人追杀的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兵权的热衷。

所以赵构对所有带兵的将领必然有天然的防备!所谓的中兴四将都不能拥兵自重!

3、议和条件是压死骆驼最后一个稻草

金宋两国曾经有过两次议和。

无论在金朝还是宋朝,里面都是有主和派和主战派,不同的是,金国里面的议和派是因为要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一鼓作气灭了宋朝,主战派呢?则是觉得要一鼓作气灭了宋朝,时不待我。所以在金国,灭宋朝是大家的共识,是一定要做的,就是两派的认为合适的时间点不同而已。

而宋朝呢?议和就是为了苟且偷生,割地赔款就能让自己活下来,赔点钱配点地算不了什么;当然主战派是觉得如果不战,肯定就会被干掉,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拼死一搏。可惜的是,赵构是主和派,恢复汉家河山这种事他是不想的。

第一次达成的议和实在1138年,就是当时金国议和派和宋朝达成的协议。第二年,主战派的金兀术发动政变,成为新一代主战权臣,于是在1140年又开始进攻宋朝。

但是岳飞实在是太厉害了,诸位可以看看宋史中的记载,岳飞在局部战中基本上没有输过。例如在朱仙镇一役,岳飞部下杨再兴300人直接干掉了金军两千;500的背嵬军打得金兀术都崩溃了,实在是打不赢。且看下面历史记载:

当时的情况已经形势大好!只要赵构一下决心,最起码汴京是可以收回来的,但是赵构没有这个胆子,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去了。因为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议和了。心灰意冷的岳飞一回到去就请解兵权,实在是没有意思!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来了,1141年,金兀术写信给秦侩说,要议和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杀掉岳飞!

所以,岳飞怎么能不死呢!他必须得死,要不然赵构怎么能议和呢?岳飞之死,秦侩当然也脱不了关系,他可是主和派,挡住他路的,焉能不死!但是最主要的是赵构要岳飞死,所以岳飞一定得死!

另外,有两点也讲一下:

有人说,是不是赵构怕岳飞真的打到五国城,迎接先帝回来,到时赵构如何自处?但是你要知道,岳飞在1137中的《乞出师札子》怎么说的“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注意,其中有词叫梓宫。什么叫梓宫,意思就是皇上或者忠臣的棺材!也就是说所谓的先帝已经死掉了,一个死掉的先帝肯定不会对赵构的皇位有任何的威胁!而且岳飞还要求什么,打完仗之后我就回去种田了,意思也是告诉赵构,我对兵权没有任何的兴趣。

另外也有人说,岳飞曾经要求皇帝早点册立太子,是不是有武将干政?也不是,他的潜在意思就是,就算以后先帝的太子回来也不再是正统了,你册立的太子才是太子,也就是你才是天子,真正的天子!

所以我不认为岳飞在情商上有任何的问题,这也不应该岳飞被处死的原因。


谈天说地故事会


导语

“忠义”与“耿直”之间毫无间隔;皇权的统治与稳定高于一切。

宋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尔!”

杀机已现,岳飞必须死!秦桧,则是推波助澜,借机巩固自己的地位!

01宋高宗的屈己求全

  • 在爹娘兄弟被金军掳走以后,作为唯一最有资格登上皇位的皇族子弟,高宗比任何认都珍惜皇位。在他心里的主线是能够偏安江南,乐的享受,做个儿皇帝又有何不可呢?这一点从高宗在登基稍微稳定一点之后就把主战的南宋第一任宰相李纲给罢掉就可以看出。高宗的执政主体思想:求和!
  • 高宗的“求和”之策只是真对对南宋有威胁的金朝。对内,也还是需要武力镇压流寇和农民起义的。所以,他还需要重用武将来为其所用。在镇压完苗刘之变之后,我们再一次从高宗使用宰相的策略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施政主线。此时长于军事虚名,对主战派绝无好感的张浚得到了高宗的青睐!

02高宗的“以文御武”

  • 从张浚的上台开始,高宗就开始他的“削兵权”的治国之策。在他心里,武将跋扈对皇权带来的危险,远比金朝带来的危害要大!
  • 此次削减兵权的实施过程中,岳飞的耿直就为自己日后死亡埋下的祸患。因为不满高宗、张浚的安排,岳飞自请解除兵权,上庐山为母守丧。“撂挑子”,使得高宗极为愤怒。但高宗知道此时扔不是除掉岳飞的时机,于是连下诏书:“许卿以恢复之事”,促其出山,三个月以后岳飞才再次下山统军!
  • 岳飞的“撂挑子”更刺激了高宗要在朝廷增加主和派的力量的决心。秦桧,符合时机的出任了右相,开启了议和的活动!而高宗对岳飞等武将的底线是:可以不参与议和,但不要反对!
  • 对于高宗的劝说,岳飞明确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待,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义!这一次,岳飞把高宗和秦桧一块给骂了!给自己头上旋上了第二把刀!

03秦桧的推波助澜

  • 秦桧揣摩透了高宗的“求和”之心。向高宗献策:畏首畏尾,不足以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请独与与臣议其事!高宗独相秦桧。
  • 高宗、秦桧的“求和”,并没有打动金王朝。金朝是想吃掉南宋的!迫不得已,或者说主战派的用心,岳家军在抵抗金军的进攻上节节胜利。
  • 对金的胜利让高宗、秦桧感到了更大的不安!万一岳家军灭掉金王朝,那北金军掳走的高宗的众多亲人回来,他们会置高宗于何地?秦桧的相位能否保住?此时,只有按住岳飞,才能重走议和之路。而金军议和的首要条件就是:杀掉岳飞!于是,岳飞头上第三把刀也旋上去了。

总结

“精忠报国”在君臣之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君要臣按着自己的治国之策执行视为“忠君”、“忠国”;臣要君以天下安定为己责!当君臣之念合二为一之时则是国富民强之日!

无奈,岳飞生不逢时遇到了高宗与秦桧!如果遇到的是太祖,大宋应该真的是一统江湖了!

岳飞不死,高宗无法安睡!


活着就是一种情怀


公元1142元,岳飞将军被下入杭州大理寺监牢,并于当年死于大牢之中,年仅39岁。一代名将去世,使得宋朝国民无不悲伤之极,那么为什么岳飞会被害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岳飞被害有以下几个原因:

1、揭皇帝的短处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金人第一次人侵略南宋,高宗皇帝由于惊吓过度,至于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而且高宗自己的孩子也在很小的时候夭折了,所以他不得不收养孩子来继承王位,但是高宗皇帝还是想有自己的子嗣还继承王位,但是岳飞却没有注意到这点,经常让皇帝立太子。

2、拥有自己的军队

岳飞自己的军队叫岳家军,而且岳家军的势力过于庞大,已经占了全国兵力的一半,而且这些军人只听岳飞的命令,已经威胁到皇帝的地位了。

3、不会替皇帝着想

对于南宋来说靖康之耻是奇耻大辱,因为当时金人来到中原除了烧杀抢略,还绑走了徽钦二帝。因为绑走了他们高宗才当做上了皇位,虽然高宗皇帝也说救回二帝,但是也就是说说而已,而岳飞却想把两位皇帝请回来,这样就威胁到高宗皇帝的位置了。

岳飞虽然是一代名将,而还是由于以上的原因,不得不将他杀害,我感觉如果任何一个人在皇帝的位置上,都会这样的做的,这就是岳飞被害的原因。


历史上的汉宫飞燕


岳飞元帅被害应该是有以前四点… 第一,他的被害是由于他的性格和当时所处的环境间接关系的。作为一员名将,应该为抗金大业,军事上的战略为主,但岳飞关心皇家的家事立太子一事,导致赵构起杀心,触犯了皇帝的底线。第二,岳飞军功卓越,为其他将军记恨所不容,不贪财,不好色,直捣黄龙收复河山,落下了其他将领在皇帝面前的告状,指岳飞只要兵权,不要财,不要美女,遭到皇帝的猜忌和防备。第三,岳飞的处世风格,在朝堂上一直要表达,还于汴京,迎回二圣,那么皇帝赵构何以自处呢,显然在场面上不给赵构面子,给皇帝难堪。第四,岳飞的一生,他提现出的是忠于国家而不是皇帝,在他的心目中,国家旧土收复了,只要是赵家是皇家,姓赵的当皇帝,都一样,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福行天下8905


岳飞被害,一定是自身出了什么问题,否则,“怎么不杀别人就杀你呢?”

为了印证他们的这个想法,他们臆想出了很多“证据”,比如“私拥重兵”啦,比如“武将干政”啦,比如“不通人情世故”啦,等等等等。

虽然寥寥两句话,可是把这种心态表露无遗。虽然知乎上的岳飞话题下,历史大佬们已经科普过无数次,告诉他们“岳家军不是私军,×家军是宋朝习称”、“岳飞极具政治智慧,没有乱干政,关于嗣君问题他的上书是合乎制度和习惯的”、“岳飞情商极高,堪称长袖善舞”,看他们仍然不相信,“他要没问题会被人杀?”

听到一件事情,他们想到的不是坏人为什么这么坏,而是首先用显微镜去解剖受害者,非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到一两处黑点,才能心安。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岳飞真是没有给这些看客们留下任何黑点,他就是完美的。如果非要说自身原因,那就是一点:他的正直、他的高尚,他的不同流合污。

虽说中二的人常说“小孩子才分善恶”,然而善恶毕竟是客观存在且水火不相容的。在善恶斗争的战场上,什么情商智商、什么长袖善舞,那都是细枝末节,能把握住善恶分际,不与奸邪同流合污,那才真正的大英雄。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英雄因为太过于高尚而被害,错的肯定不是英雄。

嘤嘤的苍蝇围着战士的尸体打转,想找出一两处缺点来慰藉自己庸俗的内心。但完美的终究是战士,而绝不会是苍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