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之间: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厚重的防护服,冰冷的玻璃,分隔开的房间,安静的走廊,空气中充满紧张的气氛……这大概是许多人想象中的隔离病房。但其实,在隔离病房里,有泪水,也有欢笑;有不解,也有温柔;有焦虑,更有希望。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隔着玻璃、隔着防护服,他们互相鼓劲,彼此相依——在这里,患者和医护人员是战友,也是亲人。

杨丽:我逐一敲门,递早餐给他们并大声说“新年快乐”


大年初一那天早上6点上班,年30晚上连爸爸妈妈的红包都没来得及领早早就睡下了。凌晨5点开着车在岳麓大道上,感觉长沙就像一座空城。

进医院换好防护服,小容姐隔着N95和我说了新年快乐,我好开心,也突然意识到这些疑似的患者也需要一声新年祝福,春节被留观隔离也一定害怕极了。

于是,我逐一敲门,递早餐给他们并大声说“新年快乐”。听到他们说“谢谢你,祝你也新年快乐”,感受到他们语气的开心。才走完一半的房间,里面的衣服早就湿透,每走完一个房间都要休息一下才能继续向前,穿着防护服可不比爬梅里雪山轻松,但我真的觉得很开心。

小容姐说我和大家说新年快乐的时候,像极了小天使——这是我2020年听到最开心的话,感到充满意义,也感到自己这身白大褂的责任。

这次疫情中所有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当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真的是酷毙了!我想说,我们都超勇敢的!超棒的!加油啊!向前冲啊!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们一定会在下次的晴天里,见到我们相见的人!

万佳敏:他把大拇指竖起来贴在玻璃的那一边

25号,刚开始坐镇病房,就收治了一个入院留观患者。

这是一位中年大叔,虽然算不上魁梧,但在我这个1米6的小个子面前还是略显庞大。一进入病房他就掏出手机到处拍照,我制止他,告诉他医院不准拍照,他高八度的声音穿过我的头顶响彻整个病房走廊:“我住院了我害怕呀!怎么就不准拍照了,万一你们要对我做什么呢……”按照要求,我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他有没有接触史?是从武汉回来还是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但他却闭口不答,只关心什么时候可以做病毒检测。我只能耐心地解释缘由,他这才告诉我,他是从武汉回来的。

被送进隔离病房时,大叔有些紧张,问我是不是要把他关在里面。我告诉他,我是要把病毒关起来,而不是把他关起来,他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丝的笑容。此刻我才知道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究竟有多重要!

医患之间: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26号,一上班小伙伴就告诉我昨天收治的那位大叔确诊了,今天会转到长沙公共卫生中心。我跑去病房门口看他,隔着玻璃,问他怕不怕?他说,在医院住了一晚上,医务人员都在关心他,时刻监测着他的体温,还操心他吃饭没,吃饱没,比在家还有安全感,似乎没那么害怕了。


他反过来问我,昨天隔他那么近,怕不怕?我指了指身上的白色防护服,摇了摇头。隔着玻璃、隔着口罩,我看到了他的笑意爬上了眼角——他把大拇指竖起来贴在玻璃的那一边,我笑着照着他的样子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曾卫:我比出一个胜利的手势,她也总是微笑着回应我一个“爱心”

在隔离病房上班,面对这些病友,其实也收获了很多感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快六十岁的阿姨,是位高疑患者,在隔离病房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每次去治疗时,她都喜欢跟我们多攀谈几句,但也怕传染给我们。

她的视力不好,看不清体温表,每次她都是把测量好的体温表放在桌子上,自己走开很远,还不停地说“谢谢!”每次通过她门口我都会敲敲玻璃窗口,比出一个胜利的手势,她也总是微笑着回应我一个“爱心”——这样细小的温暖和感动,顿时吹散了我们周身的疲惫……

医患之间: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虽然我不知道这场战“疫”要持续多久,从大年初一至今都没有回家——下了班,也需要单间隔离与观察,微信成了我和家人、同事之间联系的主要桥梁——互报平安、相互鼓励、讨论重症患者护理重点……肺炎虽然让人饱受折磨,但却让我们在打击中依旧心怀希望,依旧勃勃生机。

周婷:孩子,不要怕!你一定能渡过难关,长成一个坚强而又善良的人

今天又是上治疗班,我的病人总共有五个,其中还包括了一个一岁零六个月的小女孩。

孩子因高烧不退,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住进了隔离病房,跟她一起隔离的还有她的父母。孩子一直很乖,整日呆在一个小房间里,却很少哭闹,大概是怕会打扰到隔壁房其它的患者休息,孩子的父母也总是极力安抚她。

我的工作内容除了为病人提供治疗外,还包括进病房为病人送饭。在隔离病房为避免交叉感染,我们的送饭流程也有些繁琐:进病房我们会提前通知病人先戴好口罩,在给一个病房送完饭后,需要更换最外层的手套、隔离衣、鞋套、再进行全身酒精喷洒消毒后,才能去给另外一个病人送饭。而在送饭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跟病人聊上几句,了解一下他们的睡眠、饮食、及心理状况。 在为小女孩提供午餐时,我们总是为她准备了一个可爱的小盒子,里面装了些样式可爱的糖果及水果,希望能为她这灰暗的时光增添一丝温暖与色彩。

我可以进来吗?在得到应允后,我便走进了小女孩的病房,只见一家三口早已整齐的坐在床边等着我的到来。我照例询问了一些状况,将饭放到了床头柜上。正准备离去,身后突然传来稚声稚气的话语:“阿姨,谢谢,辛苦了。”我心里一震,便不由得顺着声音又转过了身——没错,这声音的确出至这个还只有一岁零六个月的小女孩,她正目不转睛的望着我,口罩遮住了她的大半脸,那双大眼睛似乎有哭过的痕迹,却难掩明亮与清澈。再看看她身旁的父母,虽难掩疲惫,然而却身上却仍收拾得干净利索,房间也被收拾得整整齐齐。

这是一对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父母啊,此时此境,他们一定心乱如麻,焦急万分,然而他们仍然坚持用他们的行动体现着他们的积极与乐观,更可敬的是,他们仍不忘教育孩子要去感恩。这又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孩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能说出这样一句完整的话,定是已反复练习了无数次。

孩子,你不要怕!你的父母在守护着你,叔叔阿姨们也在守护着你,你一定能渡过难关,长成一个坚强而又善良的人!

孔晓笛:00后女孩的这番话给了我莫大的感动和温暖,理解万岁!

支援发热门诊的这些天,我见过撒泼且蛮横不讲理的家属,也见过不停给我们道谢致敬的患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00后的小姑娘。

她和她的妈妈凌晨4点多来院就诊,但由于血标本溶血,检验科通知我们需重新采血。接到电话后的小姑娘二话不说就回到了抽血室等着我给她穿刺。

由于我穿着层层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和两幅眼镜,再加上她的体型略胖,静脉很不明显,静脉采血这一平时很普通的常规操作此时被增添了不少难度。一次穿刺未果,我很自责也害怕小姑娘会娇气地责怪我或吵闹。但意外的是,她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相反安慰我道:“没关系,你继续看看,我的血管不好找,护士经常要给我扎两三针才行。”在我原本的印象里,我认为00后都是一群娇生惯养的孩子,而她的这番话给了我莫大的感动和温暖,理解万岁。在当今复杂的医患环境中,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改变了我对00后的看法,坚定了我坚守一线的决心!

医患之间: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参与支援工作后,我就没有再回家,一是因为医院给我们这些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线医务人员提供了温馨整洁的休息场所,保障了我们的后勤需要,感谢医院对我们的支持;二是因为应对突发状况时,我能第一时间回到科室参与救护;三是害怕自己防护工作万一没做到位,会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爸妈。

在医院领导们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抗冠之战,湘雅在行动!今天是晴天,我相信笼罩在疫情下的阴霾即将在这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散去!

罗紫照:虽然隔着防护服,隔着玻璃,但是我们抗击病毒的心是一起的

昨天晚上,楼下一阵警报声,小区邻居纷纷探出头拍下视频,微信群纷纷讨论,生怕是到周边小区抓“武汉人”。我和先生笑说现在真是“草木皆兵”时期。但是当我真正走近负压病房走近我们的隔离患者时,让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他们每个人都很淡然,很配合我们的工作,都把自己锁在病房,没有一个人外出,有急事都是通过呼叫铃与我们沟通。

印象最深的是有位阿姨,她的婆婆是一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因此不幸逝世的患者,她和先生被分开隔离在我们病房等待筛查结果。刚开始进来的时候她的情绪比较低落,我对她的关注就比较多。

第一次在缓冲间隔着厚厚的玻璃见到她,她一个人坐在床上,我敲了下门她很快看到了我,“加油,你是最棒的”我对她竖起大拇指,她朝我笑了笑,竖起大拇指,“加油”。虽然我们隔着冰冷的防护服,隔着厚厚的玻璃,但是我们抗击病毒的心是一起的。

医患之间: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第二天下午,我去上班得知他们夫妻都被确诊,顿时心情很低落沉重。收拾心情后走到她门口,一如既往的打了招呼,她依旧积极地回应了我。那天晚上大概11点左右,她低热,37.2℃,说感觉有点憋气。我安慰说阿姨,您先躺下休息,放轻松深呼吸。大概十分钟后,她说好多了,谢谢你。一点,下班前我隔着玻璃又去看望她,她已经睡下了。

第三天上午,他们夫妻已被转移至定点救治医院就医。虽然只有仅仅几面之缘,对她的了解也知之甚少,但我想起她还是会有莫名的感动,希望那位精致阿姨一家能早日战胜病毒,平安顺遂。

因为现在没有特异的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而且病毒传染性极强,所以现在人人都是战战兢兢,对于那些确诊患者感觉就是“瘟神”;但我想说,他们没有错,他们是受害者,不仅要接受疾病带来的痛苦,甚至连他们的家人都要接受各种“歧视”,请善待“新冠患者”,请善待“武汉人”,也请高危人群响应号召自我隔离。

我亲爱的家人朋友,谢谢关心,我很好,我会勇敢前行的!待疫情结束,亲爱的邓先生,我们生个娃,可好?

陈耀:每一次给出院的病人开门,他们都向我们表达谢意

第一次给病人采样前,我心里也有点怕,但到了那位阿姨的房间后跟她说明来意,她非常的配合,还一个劲对我说:“小妹子,大过年的还要给我们看病,辛苦你们了,有你们在,我就不怕了。”听着她的话,顿时觉得我也能给别人带来希望,就一点也不觉得害怕了。

下午带一个患者去做检查。我们走的楼梯,他始终跟我保持一段距离,我知道他是怕传染给我。做完检查后,他问我:“你们这里有出院的吗?”我知道他是有些紧张了,

马上回答他:“肯定有出院的啊,我们今天就出了三个!”他说:“那我就放心了!”第二天,他就解除隔离出院了。每一次给出院的病人开门,他们都向我们表达谢意,这个时候就觉得我们做的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医患之间: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在等待采样结果的时候,大多数患者都很焦虑和不安,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每次我接电话的时候就会尽量跟他们多说一点,安抚他们焦躁的情绪。有一个患者,我们隔着玻璃对话,他情绪非常激动焦躁,我们的对话几度进行不下去——最后我跟他比了一个加油的手势,他突然就颔首给我鞠了一躬,我知道他在跟我说谢谢,我想这个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安慰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治疗班是四个小时换班,四个小时下来,头上的汗一滴一滴流下来,流到眼睛里也不能擦,头也非常痛,里面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下班后到缓冲间脱掉防护服,取掉口罩后才感觉自己重生了,走到更衣室第一件事就是喝水,喝上一大瓶水,然后就是上厕所。更衣室放了牛奶饼干给我们补充体力,洗发水沐浴露毛巾拖鞋都配备整齐。我知道这是很多后勤人员加班加点,甚至自己去超市买了运过来的,我们医院的后勤服务保障非常好,这样让我们上前线没有任何后备之忧。

医患之间:隔离疫情,不隔离爱

每一天的工作都很累,但是看到跟自己并肩作战的同事还有领导的关心和鼓舞,看到那么多双渴望的眼睛和出院时对我们由衷的感谢,我就觉得还能坚持下去。希望这次的疫情能尽快得到控制,能早日穿回白大褂回普通病房工作,大家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