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八賢王―趙德芳

在戲曲演義中,趙德芳也被虛構為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是正義化身。熊大木《楊家將傳》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楊家府演義》中的“八王爺”署名是趙德崇(這是宋太宗長子趙元佐的原名)。包公案、五虎平西演義、白眉大俠等文學作品與民間傳說中“八賢王”趙德芳,實際是宋太宗的八子趙元儼,卒於仁宗慶曆四年(1044),時人稱之為“八大王”。

在真實歷史中,八賢王到底是誰?他真有這麼厲害,皇帝都得聽他的嗎?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趙德芳像

八賢王名趙德芳,如果按這個名字來查找的話,他是宋太祖第四個兒子, 《宋史·宗室第一》記載:

“太祖四子:長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徽宗時,追賜名及王封。”

歷史上的秦康惠王趙德芳,在史書中的記載並不多,但是傳聞他曾經差點被立為太子,然而最終即位的是他的叔叔太宗趙光義。

開寶九年(976),他十七歲的時候,任貴州防禦使。當年十月,其父趙匡胤駕崩,其叔父趙光義繼位,即改年號為太平興國。當年趙德芳被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檢校太尉。然而在太平興國六年(981)三月,就因病去世了,當年他才二十三歲。

英年早逝,再加上又曾經差點做成了皇帝的背景,因此人們都覺得他的死並不單純。只不過,從這段記載上看,真實的趙德芳沒有活過太宗朝,那就更不可能去仁宗朝裡打皇帝了。

並且,趙德芳死的時候,楊業尚活在世上,楊延昭才二十四歲,還沒有擔任邊關的統帥。因此這個秦王趙德芳不可能和《潘楊訟》、《寇準背靴》、《轅門斬子》中發生的故事有關。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趙德昭像

也有人認為,這位八賢王應當是宋太祖第二子德昭,而這個觀點跟趙德芳差不多。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四子, 長子德秀、三子德林早天。宋太祖病亡,按照“父位子承,長幼有序”的方式,應該由德昭繼位,而且趙德昭聰明英武,很有韜略。但是,趙匡胤走後,其弟趙光義最終登上皇帝寶座。朝廷上宗室大臣有不少人為他抱不平。

據說這個趙德昭聰明英武,喜慍不形於色,深得太祖信任,因此也深知太宗繼位後對自己一定有所忌憚。

《宋史》中記載,有一次德昭隨叔父宋太宗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何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耶!’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

從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宋太宗奪取皇位後,對其侄子仍然戒心甚重,趙德昭知道在這位猜忌心甚重的叔皇手下,日子不會好過,於是一死了之。人們同情這位被逼死去的皇子,稱他為“賢王”,讓他手執打皇金鞭,可以上打昏君,下鞭奸臣,以出憤懣之氣。

無論是趙德芳還是趙德昭,他倆都沒活過太宗朝。並且,不管是論排位還是找史料,都沒有這倆人被冊封為“八賢王”的記載,就算叫了賢王,也不應該排第八。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趙元儼像

那麼通過另一條線索呢。在《包青天》系列裡,八賢王的身份是仁宗的皇叔,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找,也能找到一個人,他就是太宗第八子趙元儼。傳說此人“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當時的老百姓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八大王”。

據《宋史》上說,仁宗探病時使旁人退避,和元儼談論了很久,元儼回答的內容多是忠言。仁宗想賜白金五千兩,元儼堅決推辭不接受,說:“我瘦弱憔悴將要死了,要花費國家重資了。”仁宗聽後痛哭不已。

第二年正月,元儼去世,死後被追封爵位天策上將軍、徐兗二州牧、燕王,諡號恭肅。等到元儼安葬時,仁宗三次臨視哀悼。

從元儼的經歷上看,很符合《包青天》系列裡的八賢王身份,不過與《楊家將》裡的卻還是有出入。趙元儼生於985年,和楊文廣是同輩,楊業死的時候他才出生一年,不可能幫助到楊家。

如此說來,這趙元儼還是稱得上“賢王”的,但是終究也沒有冊封這個名號,而且,傳到戲曲裡,趙元儼的身份還錯安給了趙德芳。

說來說去,這北宋初期,根本沒有八賢王這號人,“八賢王”趙德芳這個人物完全是後世戲劇作家虛構出來的。由於楊家將戲劇故事的發展,需要從有權有勢的王室中找出一個人物作為與奸佞對抗的力量,使戲劇矛盾尖銳化、複雜化。於是,八賢王這樣的身份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那麼,為什麼要給人物定名為“趙德芳”呢?在京劇傳統劇目《賀后罵殿》中敘述:賀後因夫死情不明,命長子趙德昭(實為次子)上殿質問,反遭趙光義痛斥,德昭撞殿柱而死。賀後再攜次子德芳(實為幼子)上殿,歷數匡胤功績,痛罵光義不仁。趙光義向嫂嫂謝罪,賜其上方劍,封入養老宮,加封德芳為“八賢王”,至此賀後母子含悲下殿而去。這段民間戲曲,大概就是封“八賢王”的由來。

宋太宗趙光義奪佔侄子皇位,這在當時一些宋人筆記中都有隱隱約約的記載,所以《賀后罵殿》等戲劇,把同情寄於趙德昭、趙德芳一方,不是偶然的事。可以說,小說、戲曲中的“八賢王”趙德芳是虛構的人物,但之所以這樣虛構,也有其歷史的依據。

楊家將―楊宗保

《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等小說中的人物楊宗保,小說中為楊業之孫,楊延昭與柴郡主之子,少年從軍,娶穆桂英為妻,生女楊金花,熊大木《楊家將傳》中柴郡主在天門陣戰役時沙場產子得到楊文廣,楊文廣為楊宗保之弟,而《楊家府演義》中穆桂英產子得到楊文廣,楊文廣為楊宗保之子。

然而正史記載,楊文廣實為楊延昭之子。根據《宋史》的記載,楊家三代抗遼, 只錄有楊業之子楊延昭 (本名延朗)、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其餘人等皆不見於史傳,而楊延昭有子名宗保也於史無證,有待考證。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有人說楊宗保其實是楊文廣,持這種看法的人是將《宋史》所載史實與民間傳說楊家將故事相聯繫得出的結論。

因為《宋史》成書於元末,而民間傳說則始自北宋當代,楊業“父於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裡兒野豎,皆能道之” (《供備庫副使楊君 (琪) 墓誌銘》,見《歐陽永叔集》卷二) 。所以,兩方面流傳下來的材料均應參照。民間傳說楊延昭有子名宗保,楊宗保故事出現於明萬曆二十一年 (1593) 唐氏世德堂刊印的《南北兩宋志傳》,而《宋史》則成書於元代,因此,許多人認為民間故事與戲曲劇目所傳楊宗保, 就是歷史上的楊文廣。硬在文廣與延昭之間造成一個宗保來,乃文人之杜撰,不可信。查宗保業績多與楊文廣的事蹟相同, 如少年臨陣破敵等事。可見,歷史上的楊宗保,就是楊文廣其人。

也有學者根據宋人《隆平集》和《宋史—楊業傳》,論定楊延昭子無宗保而有楊文廣等。楊延昭和楊文廣“既是父子關係,他兩人中間不會再有楊宗保一輩。小說中所述楊宗保在打天門陣後的活動,‘兵徵西夏’、‘平定西夏’又都是楊文廣的事蹟。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楊延昭像

評書、戲劇中的楊宗保,關於他犧牲時的年齡,不下五個版本。有二十多歲的,見張智堯版《楊門女將》,有三十多的,見重慶版《楊家小將》,有四十歲的,見張振寰版《一門英烈穆桂英》,有五十歲的,見於京劇《楊門女將》等大多數版本,有六十歲的,見於《楊家府歷代通俗演義》。

關於一個人物,他的死因和年齡差別這麼大,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了。


古代四大美女之―貂蟬

貂蟬(生卒年不詳),歷史小說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夫人(杜秀娘)即是貂蟬。

形容女子長得漂亮,人們往往用“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來比喻。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三國演義》中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在《三國演義》中,貂蟬則是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

正史《後漢書》中,那個與呂布通姦的侍女,從未被提及貂蟬之名。它僅以很短的篇幅記錄董呂之間的私人恩怨。當年董卓曾為區區小事怒殺呂布,被呂布敏捷地躲過,後來兩人重修於好,董卓又派呂布去看守自己的內宅,不料呂布竟乘主人不在,與董卓的貼身婢女暗中相戀。因畏懼姦情被董卓發現,呂布求見王允,和盤托出與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結果反過來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將赴宮廷開會的董卓一舉殺死。這裡出現的婢女,應該就是貂蟬原型,但她本是相國董卓的婢妾,與司徒王允並無干係。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貂蟬戲劇形象

對於貂蟬的另一個原型——杜夫人。三國時期有4份史書(《蜀記》、《魏氏春秋》、《獻帝傳》、《華陽國志》)記載了在呂布敗亡之前,關羽曾反覆多次向曹操請求,將敵將秦宜祿之妻——杜夫人賞賜給自己。曹操得知杜夫人有異常的美貌,便拒絕了關羽的請求。曹操將杜夫人納為自己的妾。


楊家將―穆桂英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穆桂英像

穆桂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與梁紅玉、花木蘭、樊梨花齊名,也是個“楊門女將”。她是楊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楊繼業的孫媳婦。雖然歷史上無證據證明穆桂英戰場上的功勞,民間卻流傳了許多故事。(注:北宋由於金朝的侵略而滅亡,楊門女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與南宋,合稱“宋朝”,也就是大宋)。

最早系統敘述楊門女將故事的是明代小說《楊家府演義》, 全稱《新編全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該書是傳統的章回小說,混有大量怪力亂神的情節,文學價值不高。

《楊家府演義》中,楊家將的最終結局是楊懷玉殺死了一心誣害楊門忠良的丞相張茂全家,見幾代皇帝因為聽信奸臣的讒言。楊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時期均差點被朝廷抄斬,因此也心灰意冷了,又怕此次楊懷玉殺人楊家會被朝廷抄斬,於是便連夜舉家躲入太行山,自耕自食,從此楊家將不再出仕。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穆桂英戲曲形象

最系統的楊家將傳說是各類評書。由於最早是口口相傳,評書的版本很多。除了主要人物如佘太君、穆桂英等人,其他楊門女將的名字和事蹟都大有出入。這類評書在解放後都經過了“整理”,去除了所謂的“封、資、修、迷信”成分。所以情節有很大的改動。 當今的所謂《穆桂英掛帥》、《百歲掛帥》等等楊門女將曲目都是解放後新編的。原本並無這些傳說。所謂穆桂英五十上陣,佘太君百歲出徵等等都是現代作品。

穆柯寨在山東省肥城市。穆柯寨位於山上,地形十分陡峭。附近百姓家家戶戶都知道穆桂英的故事。所謂穆柯寨,在山西繁峙、渾源都分別有遺址。今山西離石西崖底村還有穆桂英墓在焉。她的傳說和遺事遍及雁門關南北...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近些年發現的山西代縣《楊氏宗譜》、山西原平《楊氏宗譜》於六郎延朗名下,都分別記有宗保、宗政、宗勉三子;而在湖北黃梅發現的《楊氏宗譜》更明確記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廣、同信二子”(《浙江日報》1983年7 月30日)。可見家譜中有她和楊宗保的。因此,有學者認為,穆桂英姓名雖未見史冊,但並非無此人。據稱“楊文廣之妻慕容氏,武藝高強,英勇善戰,遼兵將均畏之”(《保德州志》)。又據該志說,慕容氏家鄉在保德州的穆塔村,而慕、穆姓音貼近,所以,學者認為,“《保德州志》未載其名,後人可能除改其姓氏外,還給她起了民間通用的‘桂英’這一名字,以取其流傳的方便。”“穆桂英助楊家於沙場;可謂不無根據,至於名字如何,乃其餘事”(劉子欽《話說“楊家將”》,山西《文史研究》1988年第1 期)。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楊宗保並非是小說人物,當今稱楊宗保無此人是以《宋史》為據,但早於元末脫脫的南宋遺民徐大焯《燼餘錄》就有“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觀察,世稱楊家將”記載了的,楊宗保有此人此事。由此推理很難說歷史上沒有穆桂英式的楊門女將的。

最有爭議的四位歷史人物,他們是否真實存在?

穆桂英營寨 瞭望塔遺址

可以看出宋元評話、雜劇所演述的楊宗保,恐怕實際上是指著楊文廣“(郝樹侯《楊業傳》,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 月)。因為穆桂英的丈夫楊宗保”不是歷史人物,是小說家虛構的“,”所謂楊穆聯姻,所謂破天門陣,都是小說家為了渲染楊家將,渲染楊門女將而塑造的形象和推理的故事“。(同上)因為楊宗保不存在,當然也就沒有穆桂英的故事了。究竟是否有穆桂英這個人?她是小說形象人物,還是歷史人物呢?這些還須更上一層樓,重作解剖深化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