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之母,女媧為何會是人首蛇身?

袁勇建


古人所謂“女媧氏人首蛇身”,並非指哪一個人與眾不同,更不是故弄玄虛,而是指母系社會最早、也是最大的氏族是奉蛇為圖騰的氏族乃至部落 (地區)。

圖騰是原始社會各個氏族的標誌。圖騰信仰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簡單的信仰,一是因為蛇繁殖能力很強。古代對於女性的生育能力是十分崇敬的,因而古人對蛇也十分推崇;二是對於蛇的生存能力十分敬畏;三是古人天真純樸地認為,只要將蛇作為圖騰加以崇拜,蛇便不會傷害他們,而會親切的保護他們,所以,女媧氏族必以蛇的圖案作旂幟,作族徽,作姓氏如:巴、己等。

同樣,古人所謂“伏羲人首龍身”、“伏羲、女媧均為華胥氏所生”、甚至有兄妹乃至夫妻關係等,也無非說的是,這兩大部落有相同的圖騰崇拜;這兩大部落主要包括風姓(鳳鳥圖騰)氏族,另外還包括姜姓(牛圖騰)氏族、姜姓(羊、鹿圖騰)氏族、姬姓(熊、狼圖騰)氏族、黎姓、苗姓(龍馬、鯢魚等圖騰)氏族等等。因為時至父系社會,所以,伏羲氏部落聯盟旂幟則既要有“伏羲女媧交尾圖”,而且周邊增加更多繩結作幟,以象徵中華聯盟的圖騰,並開始以龍紀官。

及至炎、黃聯盟,則繼承並沿革伏羲氏的中華聯盟圖馬騰,即以“交龍為旂”,《釋名》記作“兩龍相依”為炎黃聯盟圖騰 。與此同時,九黎、東夷的所屬氏族部落,在兩大首領姜姓縉雲氏(帝俊)、風姓少昊氏(顓臾)的帶領下,結成部落聯盟 ,並以兩方牛圖騰和鳥圖騰合為饕餮圖騰,作神徽,作旂幟……後因敗亡,帝俊淪為蚩尤,饕餮淪為上古四大凶獸……


來取笑


這是個誤解。女媧的媧是蛙的意思,她是一個以蛙為圖騰氏族的首領,這個氏族部落是母系,如現在的摩梭人,以走婚為主,孩子只認舅舅不認爹。

之所以是人面蛇身,是後來加上去的。因為伏羲是是崇拜蛇的部落首領,是以父系氏族為主的。

在這些傳說裡面,隱藏著一個事實。那就是,父系氏族代替了母系,其中的代替肯定是血腥的,不可能是和平的。也許比較和平,那就是搶婚!

男人是不可能繁衍後代的,又想擺脫被壓迫的環境,而女人是不可能被你欺凌的。,只有搶,到如今,各個地方。某些習俗都有搶婚的習俗,就是一種習俗遺留下來!

估計女媧也被搶了!

而女媧應該是個氏族的首領的名字,而不是一個具體人的名字。所以補天的女媧。不是被搶了這個女媧。

兩個部落結合以後,男人佔了上風。女媧族被迫成了人首蛇尾了,而且莫名其妙的夫妻變成了兄妹。

其實女媧崇拜的是青蛙!!!

不管是崇拜蛇還是崇拜青蛙,都有一定環境原因的。當時大洪水氾濫。到處都是水災。人們飽受水災的痛苦。發現蛇和蛙可以兩兩棲作戰。出於羨慕嫉妒恨吧!乾脆把蛇和蛙作為自己崇拜的偶像,希望自己變成這個樣子。這是一種美好的希望!

人可以,沒有生命,但是不可能沒有希望,自古以來都是同樣的道理。

知識普及。

紅山文化的那個女神,據考證應是女媧。但是南方也有女媧的傳說,而且東西南北中都有。

這說明,女媧的部落人們想象的更大。不應該只是部落。應該是個國家的早期形式,然而不見得是女媧的部落,也許是伏羲女媧部落。他們是華夏民族的先祖,這個毫無疑問!


蓉兒是妹紙


在中國的上古神話中,女媧的功勞是具有開創性的,她不僅造了人,而且還補了天,造福了百姓,收穫了女媧娘娘的稱號。
在《山海經·海外西經》裡,記載了一個叫軒轅之國的地方,
“軒轅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女媧的形象也是人首蛇身,但在上古神話中,人首蛇身的神並非只有女媧,還有遠古時代的大智者伏羲,怒撞不周山的共工,食人獸窫窳、好戰之神貳負等。他們的分佈甚廣,海內西南、海內北方及海外西北都有。
為什麼上古神話中會出現這麼多的人首蛇身,而且不論性別的大神呢?從兩點原因分析,
第一,“遺傳”的可能性,

第二,人面蛇身的女媧不只在中國的神話裡

第一,“遺傳”的可能性

雞和蛋的故事是一個沒有開始的故事,人面蛇身的傳說也類同。如果一定要追索起源,那隻能從圖騰的角度來解釋。
蛇的歷史遠比人類的歷史要悠久,人類還沒有誕生的時候,蛇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這樣推測的,蛇屬於爬行動物,人類的祖先屬於靈長類動物。按照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爬行動物比靈長類動物進化時期要早。
蛇類歷經1.3億年的漫長進化,發展為一個特殊的生物類群,它與人類同行的歷史充滿了神秘、超自然的色彩,同時也成為藝術、宗教等領域的靈感之源。人們對蛇既敬畏又恐懼,這種感覺從遠古時代到現在都沒有變過。

蛇還是一種冬眠的動物,這一特點在上古時氏的祖先眼中,好比一生一死。蛇是可以死而復生的動物,充滿了神性。對於生和死的敬畏與恐懼,就好比蛇本身,所以蛇也就自然而然的作為部落的圖騰。

在遠古時代,人們對於女人懷孕很好奇,把這一現象與自然現象或者動植物相聯繫起來。比如,炎帝神農氏的母親,受孕時有神龍附體之感。黃帝軒轅氏的母親因看到雷電環繞北斗,於是懷孕了。那麼必然有某部落的女人在接觸到蛇時懷孕了,恰好蛇是本部落的圖騰,那生出來的孩子在他們的眼中必然是有神性的。
於是人首蛇身的畫像問世,人們把對蛇的崇拜在原始藝術上進行了加工。在考古界的發掘中,伏羲女媧畫像尾交首上,像極了人類的DNA圖譜。

女媧作為一個天神,她的祖先就是原始畫像了。在《山海經》裡出現了諸多人面蛇身的大神,各自聚集成國,既長壽,又有各種超能力,代代相傳,這都是原始藝術的遺傳。

第二,人面蛇身的女媧不只在中國的神話裡

埃及的金字塔堆中,也坐落著獅身人面像,這些怪異的形象並不只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
在西方文化裡,蛇的名聲並不好聽。在《聖經》故事裡,西方人的神話祖先亞當和夏娃違反了上帝的規定,起因是源於一條蛇,它將智慧和生育能力帶給西方人類。上帝因此將不遵守規定的亞當夏娃逐出了伊甸園。所以蛇在西方文化裡有點邪惡,通常以復仇者、魔鬼或者敵對的身份出現在西方人的藝術世界裡。
雖然在我們的藝術世界裡,也有像美女蛇精這樣的造型,牛鬼蛇神、毒如蛇蠍等,但我們對蛇並不完全是邪惡的像徵,而是呈現兩面性。
在世界各國的創世神話裡,蛇都有參與,人面蛇身的造型不謀而合。比如埃及的豐收女神和她的丈夫,蘇美爾神話中的天界蛇母阿瑪烏舒姆伽爾。有意思的是蘇美爾神話、羅馬神話中的雙蛇杖造型也與DNA雙螺旋結構非常相似。
不得不說,人面蛇身這一形象在全世界的上古神話中是通用的。

讀書悟道


《說文解字》上說:“也、女陰也。”也字與它字的字源是相同的。而它字最初就來自蛇的形象。為凸出女陰的生育力,所以女媧的下半身是蛇。蛇頭又象男生殖器,所以在交配時,伏羲的下半身也是蛇。在交配的圖像中古人最喜歡蛇的形象,纏綿悱惻,糾結在一起,恩愛美滿。畫面優雅。而且蛇又象男生殖器,又暗示女生殖器。


吳山野士


所有人類腦洞大開的想法,最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哲學問題,那就是這個世界到底是如何來的?而世界從混沌形成一個整體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創世神話”,這就是最早人類對於夏娃亞當、女媧伏羲這種創世神明塑造的思想根源。


人類之母女蝸這種說法其實僅侷限於中國,但以蛇作為圖騰崇拜這種事情,在很多國家卻十分盛行,這又是為什麼呢?


蛇的特殊性賦予了他別於其他動物的神聖性


如果大家有看過《山海經》會發現不單單女媧伏羲是人首蛇身,這就意外著我們認為蛇是具有某種神聖性才成為了守護神。這種神聖性就目前資料所記載,更多指的是蛇的週期性蛻皮。在遠古時期,對動物研究不夠滲透的人類,誤以為蛇冬眠後春天又出來,是因為它脫皮重生了。上古時期的人民也追求長生不老,所以他們普遍認為蛇的這種特殊能力是很厲害的。


另一個特殊的佐證信息來自於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世界第一部有據可查的史詩源於《Gilgamesh》,該書的結尾提到了主人公吉爾伽美什經過千辛萬苦,上天入地,最後得到了不死之藥,可是中途他太累了,就選擇到泉水洗了個澡,這個時候一條蛇游過來,就把不死之藥吃掉了。由此可見在古巴比倫人民眼中,蛇是優於人具有神聖性的。



在埃及的圖騰崇拜文化裡,也提到了法老都養蛇,而且死後他們把蛇刻在自己的頭冠上,以此來表達自己異於普通人的神聖性,舉世聞名的埃及豔后最後就是用自己豢養的蛇液自殺的。在現代人看來,古老的文化對於蛇的生殖崇拜是有共通性,這種共鳴則是來自於蛇特殊的生殖方式。通過蛻皮能夠獲得重生,也表達了上古人民在刻畫創世神話中的別有用心。


至於為什麼選擇人首,自然是因為架起神明跟人類關係的橋樑,從而更好地解釋創世神話以及為什麼以人為中心的宇宙說。


關於女蝸蛇的形象,韓鼎老師的《女蝸人首形象結構分析》中有提到,真正達成共識是在兩漢時期,東漢《天問》中說到“傳言女蝸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化其體。”而在馬王堆漢墓也找到了女蝸蛇身的畫像。由此可說明,蛇這種動物,確實成為了大文明早期的一個重要的圖騰和標籤。


為什麼偏偏是蛇?


從人首蛇身的女蝸到盜走吉爾伽美什不死之草的蛇,從攪拌搗亂乳海的婆娑到巨蟒,從羽蛇之神到《聖經》中誘惑夏娃吃下禁果的古蛇。古文明對蛇的偏愛基本上在創世神話古籍中都可以找到證據,但為什麼偏偏是蛇?


我個人想到三個原因--


  • 1、蛇的分佈十分廣泛,它並不屬於稀有物種,而只有分佈廣泛的事物才更容易活躍於各民族創世神話當中。


  • 2、中國人有個說法“畫蛇添足”,這恰恰說明了蛇是異形動物,蛇這種動物本身沒有腳,但卻可以倚靠在土地,其實這種無法解釋的特異功能又恰恰是創世神話所需要的。


  • 3、基本上非圓形頭的蛇的毒性都很強,這就意味著蛇跟死亡、危險、神秘是掛鉤的。上古時期的人民是通過神明賜予了工具才得以創世的,然而蛇卻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神要優於人類,蛇就是很好的器物。


其實老普林的《自然史》也提到了蛇的對稱性和生殖性,即這種動物的交尾現象暗示了人類繁殖的過程。人類個體的壽命是有限的,但人類的生命得益於繁衍又是無限的。不得不說,或許蛇身對於無法真正實現長生不老的人類來說,能夠獲得啟示,通過繁衍而使得自己這個群體不被滅亡。


但要糾正的一點是,網上能找到更早的女蝸人首蛇身的圖片基本源於秦漢唐時期,那麼女蝸蛇身的靈感是來源於人類基因DNA的說法自然不攻自破了,但也不排除生物學在神話中找到了解釋人類基因的靈感。


檸檬17Clannad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的答案。

要說這個問題,就要說蛇、女媧和伏羲。

在遠古時代,蛇是人們接觸的最詭異的生物,所以賦予了它很多的神秘和能力。

蛇,無足卻可爬,有卵生有胎生,小則指上,大則樹粗,可爬可遊可飛,有些又有劇毒。

在人們對萬物認知不足的原始時代,可以算最詭異、最厲害、最可怕的生物。

所以蛇就被賦予了很多象徵。

比如後來龍就是蛇身

比如蛇蛻皮看成生生不息。

女媧和伏羲,作為中古神話中的萬祖之祖,自然先要賦予生育繁衍的屬性。

由此,蛇、生育、女媧自然的會在發展中融為一體。

最早的伏羲女媧圖,就是一男一女兩條蛇。

後來的發展,慢慢演化成人首蛇身,交纏在一起。


文開石


這個需要大家瞭解的知識點很多,首先要明白女媧是既盤古開天地之後創造華夏民族人文的先始,是後期人類發展的期望和大神。龍是蛇的進化,因為繁殖能力和攻擊能力並且具有毒性受到當時人類恐懼和敬畏,後來出現了蛇圖騰,女媧的形象也就源自於這裡,代表著當時人類的嚮往和寓意,為什麼是人首蛇身需要從幾個方面去解釋。


第一女媧的人面蛇身的形象符合當時的生存環境,中華大地的一片荒涼需要人類來建設,所以女媧蛇身代表著繁殖能力強,每天捏人來建設一個荒無人煙的大地是符合當時的境界的,就有了後來《山海經 大荒西經》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第二當時的人類沒有攻擊性的武器,而蛇的毒性和攻擊性讓當時生存的人類產生了一定的恐懼心裡,人們希望把女媧形容為蛇的化身讓蛇不再攻擊人類,以至於後來的蛇圖騰都是一種美好期望和對人類跟動物和平相處的願望,希望蛇不再攻擊人類反而走到保護人類的行列中來,人們不斷的供奉和朝拜都是一種期許表現當時人類的美好願望。


第三龍是蛇的化身,指的是修煉到一定的境界就會騰飛,而騰飛的過程中蛇的身體就會化身為龍,女媧是當時人類補天救世和捏人的女神,大家把這些美好期望寄託在她身上也不足為奇了,所以白蛇傳中的典故就可以聯繫起來一起理解吧,因為蛇的頑強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成為當時人類認為是永恆生命的象徵,所以人面蛇身大家能理解了嗎?


堅持的車伕


女媧是人首蛇身的記載出自

山海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東晉郭璞注:“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最早女媧是在戰國《山海經》《楚辭》以及西漢《淮南子》中出現。

原文中並沒有說女媧是人首蛇身。是後來東晉的郭璞說的。

而女媧用繩子甩泥造人的故事,是在東漢《風俗志》出現。

《史記》應該是第一個提到女媧是人首蛇身的。

《史紀•補三皇本紀》: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女。

史記說伏羲和女媧是兩兄妹,都為人首蛇身。

後世郭璞應該就是參照這裡的解釋。

《風俗志》:俗說開天闢地,未有人民,女媧搏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繩人也.

大意是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生靈太少,女媧便搓黃土做人,後來累了,就用繩子沾泥,甩出去救成了人。

這裡要注意的是,有後人解釋說,女媧是按照自己形象捏的人。

這個是很合理的。那時候沒有人,只有女媧,女媧沒見過人,如何捏的出人,她為何不捏成犬類,貓類。

只要捏自己的樣子最正常,可為什麼不捏蛇身?

難道女媧會嫌棄自己的樣子嗎?

不可能的。

為什麼史記會如此肯定女媧是人首蛇身?

我覺得應該是參考民間的神話傳說。

而史記明確提出,女媧並非造人,只是一個部落的人。而在此之前,還有其他部落。

總結來說,女媧人首蛇身與造人,都是民間傳說而已。


華叔行吟


原始社會初期,人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對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許多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因此,就會以主觀思想去神化它們。

比如說,打雷閃電了,就認為是雷神在天空作怪,颳風下雨了,同樣會認為是風神、雨神在主導。對於一些十分強大,人們無法戰勝的動物,比如說龍、鳳、老虎、獅子、鱷魚、蟒蛇等,人們對它們既畏懼又崇拜,在這種心理因素的制導下,就產生了圖騰崇拜。

(女媧造人)

圖騰崇拜往往把一些猛獸當做神靈一樣來敬畏,甚至把猛獸看作是自己的祖先,目的是為了從猛獸身上獲得某種強大的能力。

女媧被中華民族譽為人類之母,她的形象是人首蛇身,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是圖騰崇拜和生殖崇拜相互融合後,人們想象出來的形象。實際上不光女媧,盤古、伏羲、共工等遠古大神,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之所以是這樣,主要原因兩個。

(女媧)

一是蛇有超強的能力,符合人們對強者的心理預期。

在中華先民的圖騰崇拜裡,龍圖騰是影響最大、最深遠的一個圖騰崇拜,由於人們沒有見過龍這個形象,因此,就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加工龍的形象。

在人們的意識裡,蛇一直被譽為龍的前身,有“小龍”之稱,女媧、伏羲、盤古等大神,都是傳說中的中華先民,他們跟蛇結合後,自然能產生超強的能力,才能成為洪荒時代的救世主,要不然他們怎麼征服洪荒時代的巨獸。

(女媧補天)

在傳奇古籍《山海經》裡記載,洪荒時代的巨獸非常多,如,九尾狐、狡、蠱雕、駁、猙、窮奇,等等,被認為實力最出眾的是應龍和巴蛇,應龍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先是幫助皇帝打敗蚩尤,後來又幫助大禹治水,為人類征服自然立下了汗馬功勞。

巴蛇的實力同樣很強悍,它以大象為食物,張開口能輕易吞下洪荒時代十幾噸重的巨象。

從側面能看出,應龍和巴蛇實力非常強大,符合人們對強者的心理預期。所以,人們在想象女媧、盤古等遠古大神的形象時,自然而然賦予他們人首蛇身。

(應龍)

二是蛇的生殖、繁衍、生存能力都很出眾,符合人們對適者生存的美好祈願。

蛇這個生物早在1.5億年之前的侏羅紀就已經存在,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跟蛇同時代的生物絕大多數都滅絕了,然而,蛇能不斷適應新的環境,一直繁衍下來,存活到現在,不得不說,蛇的生存能力太強悍了。

(巴蛇)

並且,蛇的生殖能力非常強大,每年集中在4——6月產卵,平均一窩可以產卵20枚左右,跟母雞下蛋一樣,蛇在兩個月時間要產出很多窩卵,每顆卵能孵化出一條小蛇。

由此可見,沒有哪種動物能比得過蛇的生殖能力,這是蛇在地球上生活1億多年沒有被滅絕的根本原因。

人們在想象人類之母女媧時,自然希望她能像蛇那樣,繁殖和生產出更多的人類,讓人類世界生生不息,代表了人們美好的祝福,因此,會把女媧形象想象成人首蛇身。


鴻鵠迎罡


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裡面記載當時的三位大神之中,女媧的法術最為高達,最擅長變化法術,她一天之間可以變化七十多種,可以變幻出很多神仙。

在中國的遠古時期,人們比較敬仰蛇類,認為蛇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和一種特殊的符咒,之所以女媧是人身蛇尾是因為古代人對蛇的一種仰慕和崇拜,將女媧的神力形象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遠古的神話中。每一位神仙的身上或者身上的某出都會有著象徵蛇的東西,這樣也表示他們對蛇的崇拜之情。女媧是上古創造人類的女神,得到人類的敬重和歌頌,而她最味道的業績就是造福人類不讓人類受任何傷害還有就是補天。在萬物皆要死去的時候女媧用七彩神石修煉將破了洞的天給補上,拯救了時間的所有,讓人們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而女媧的後人又為什麼是蛇?

在遠古的時代,本來人類就是非常的稀少,由於蛇類的繁衍裡非常的強,而且還給了女媧創造人類的想象力。而在那個時代環境非常的惡劣,當時世間也有許多蛇類經常出沒,而當時的人類也非常的懼怕蛇,於是女媧便想出來這樣的辦法,將自己後代的以母神的形象來讓人類對蛇不再產生恐懼。當年的龍和蛇都是受人們敬仰的動物,龍的靈性非常的大,而蛇則是代表著未來美好生活的寓意。而女媧本事就是人身蛇尾的形象,所以她的後代當然也遺傳自己母神身上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