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这些消毒措施你做对了吗?

辟谣特工队 |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这些消毒措施你做对了吗?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际,我们通常会采取一些预防消毒措施,比如给自己居住环境进行消毒。但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以及人们恐慌的蔓延,网上流传的各种消毒措施层出不穷,然而其中却不乏一些错误的做法。那么你是否能明辨谣言,正确消毒呢?

说法1: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并非如此,70%~75%的酒精才能有效灭活病毒。

酒精能使新型冠状病毒失活,推测是使蛋白质变性而发挥作用。要使蛋白质变性,就要破坏蛋白质分子长链的各种作用力。乙醇分子只能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而水分子只能松弛蛋白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因此,纯乙醇或水都不能使蛋白质变性,需要一定浓度的酒精才能有效消毒杀菌。

在70%~75%的酒精作用下,乙醇能渗入细胞,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低于这个浓度,其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此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乙醇透入,削弱杀菌能力。

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的用途。75%的酒精常用于皮肤消毒和体温计的消毒;95%的酒精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医院中常用来擦拭紫外线灯;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

正确做法:选用70%~75%浓度的酒精消毒。

辟谣特工队 |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这些消毒措施你做对了吗?

说法2:使用酒精消毒时,可以直接往空气中或者往身上喷。

万万不可!

首先,酒精喷到空气中是无效的。酒精雾化之后,会慢慢挥发,最后成为一个个分子飘散在空气中,由于浓度降低,这时酒精就不再是优良的消毒剂了。

那么,喷多一些不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酒精是一种易燃易爆品,汽化之后,虽然浓度不及的酒精溶液,但它和空气接触更充分了,燃烧起来也会更容易。酒精蒸发之后形成的气体,只需要3.5%左右的浓度,就可能发生爆燃。所以,如果直接往空气中喷酒精,局部浓度刚好处于可以爆燃的范围,一旦碰到高温物体、电火花或点燃的香烟,就会发生爆炸。

再者,大量酒精挥发到空气中后,再被人体吸入,是有可能存在风险的,比如刺激呼吸道造成不适。

另外,酒精不适合喷到身上,也不能将其充当免洗洗手液进行消毒。因为皮肤会快速吸收酒精,容易造成过敏等问题。酒精能使表皮细胞的蛋白质变性,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变得粗糙。

对于需要进行消毒的用具,比如手机、遥控器、电脑键盘、各种开关按钮等,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进行擦拭。若只能通过喷洒酒精进行消毒,也应该是针对需要消毒的用具喷适量酒精,而不是对整个屋子进行喷洒。另外,酒精应保存在避光、阴凉处,且远离火源和电器。

正确做法:使用酒精消毒时,不应往整个房间喷洒,只需要对物体表面或者门把手等地方进行擦拭。若用具难以擦拭,也只需对特定的用具喷适量酒精。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75%的酒精长时间使用有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没有必要频繁使用。

辟谣特工队 |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这些消毒措施你做对了吗?

说法3:名字里含氯的消毒液就是含氯消毒液,对新型冠状病毒都有效。

并非如此。

含氯消毒剂指的是溶于水能产生次氯酸钠的消毒剂。在日常生活中, 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都属于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由此,含氯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

氯二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虽然名字里都有氯,但其实属于酚类消毒液。酚类消毒剂可杀灭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但其对新型冠状病毒是没有用的。

季铵盐类消毒剂如新洁尔灭(苯扎氯铵)、胍类消毒剂如洗必泰(氯己定)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但这两类消毒剂对新冠病毒同样无效。

正确做法:认真阅读消毒剂说明书,选购有效成分恰当的含氯消毒剂。另外,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也是有效的。

说法4:84消毒液与酒精不能合用,因为会产生氯气。

这个说法欠妥。

不建议将次氯酸钠和酒精混用。首先,当次氯酸钠和酒精混合之后会降低两者的消毒效果。

其次,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次氯酸钠用于消毒时会产生活泼的氯原子,两个氯原子就可以结合成氯气。因此只要使用84消毒液,就一定会产生有毒气体,这与酒精没有关系。尽管两者并不会直接发生反应,但由于次氯酸钠缓慢分解产生氯原子,产生含氯的有机物。含氯有机物大多对人体有害,并且具有累积毒性。酒精也是一种有机物,有机物间易混合。因此不建议两者合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合用,84消毒液含有次氯酸盐,洁厕灵含有盐酸,两者混合时会直接发生反应,更容易产生氯气这种有毒气体。

辟谣特工队 |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这些消毒措施你做对了吗?

说法5:水煮、喷酒精、使用紫外灯等做法可以消毒口罩,使医用口罩循环利用。

不推荐这种做法。

医用口罩的防护作用主要在其中的过滤层,这个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

● “水煮”法

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水滴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平均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因此,不建议对口罩进行水煮后二次利用。

● “酒精”法

医用外科口罩表面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同时,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另外,如果用酒精等消毒剂消毒,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吸入消毒成分残留,存在潜在风险。因此,不建议用酒精对口罩消毒后二次利用。

● “紫外灯”法

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因此,不建议用紫外灯照射对口罩后二次利用。

正确做法:在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医用N95口罩可以考虑多次使用(建议不超过 5 次),取下后悬挂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或者装入干净的透气容器中即可,专人专用。如果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不建议口罩重复使用。如果口罩有破损脏污、呼吸阻力变大的情况,一定不要重复使用。

说法6:出门回家后,一定要对鞋喷消毒水。

可以但没必要。

外出刚好踩到新冠病毒新鲜污染物的概率是很低的,并且我们也不会用手去直接触摸鞋底,那么通过鞋底传播病毒的几率很小。至于是否需要喷洒消毒水,可以这么做,但实际上必要性并不大。

正确做法:外出回家后,可将鞋子置于门外通风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后,病毒会失去感染活性。

辟谣特工队 |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这些消毒措施你做对了吗?

还应如何做好消毒防护?

1. 平时居家注意开窗通风,通风能降低室内病毒的浓度。

2. 外出回家后,如果没有接触过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以及其密切接触者,衣物正常换洗即可;若实在担心,可以用酒精或浓度为70%-90%的酒喷洒外套。用洗衣机洗涤衣物时,最好能将水温设定为 60-90 摄氏度,然后晾干或高温烘干。

3. 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如果居住小区里有感染者或者疑似感染者,可以每天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以及其他卧室家具,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如果没有,只需做好一些日常清洁,不用过度消毒。

4. 若家中有密切接触者,最好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去清洁和触碰被密切接触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和床品。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都要对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5. 拿外卖收快递时发生接触传播的几率很小,只需对快递和外卖的包装喷点酒精做简单的消毒即可。

辟谣特工队 | 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谣言集合都在这里了!

辟谣特工队 |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针对于黄种人的基因武器?

辟谣特工队 |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这些“钟南山说”是真是假?

辟谣特工队 | 中国已成“疫区国”?未来将成“贸易孤岛”?

参考文献

[1] 李定国.使用酒精注意浓度.家庭保健, 2012, (11):39.

[2] 腾讯新闻较真平台.使用酒精消毒,别往空气中喷,也别随便往自己身上喷.

[3] 腾讯新闻较真平台. 95%的酒精比7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

[4] 腾讯新闻较真平台.医用酒精可以当免洗洗手液消毒.

[5] 丁香医生. 84 消毒液能杀死新型病毒吗?消毒难题一次说清!

[6] 腾讯新闻较真平台.消毒时,84消毒液与酒精不可混用,会产生氯气.

[7] 新华网.水煮、喷酒精… 防病毒口罩不能用这些方法循环使用.

[8] 腾讯新闻较真平台.出门回来后,一定要对鞋喷洒消毒水或把鞋放在门外。

作者 | 方泳臻

插图 | 李钊颖

初审 | 刘茜子

审核 | 何凌南

终审 | 黄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