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希特勒在德国可以打败整个西方,却最后被苏联消灭?

金刚大锤


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国失败,都是因为天气,不是战力。统帅部没有将天气作为战争重要因素,


沱湖岸边009


希特勒是被苏联消灭的?这严重违反史实!就凭苏联国力和战争早期的狼狈,希特勒就能被它消灭,那就是天方夜谭!如果没有欧洲和最后美国的支持与直接参战,苏联弄不好真就被希特勒灭了。即使灭不了,那丧失苏联欧洲部分的国土也未必不可能。希特勒是被二战中世界和平力量打败的!其中苏联的贡献无可替代,也是抹杀不了的。其中,中国在亚洲牵制了日本,使它无力向苏联的进攻,打破了轴心国日本负责牵制,分散苏联力量的阴谋。使苏联敢于将军力投向欧洲与希特勒的正面作战。正是这样最后压垮了希特勒。而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足够的军事援助,苏联获得了战争资源保障。欧洲方面直接与希特勒交战,消灭希特勒有限的军事力量。美国又将大批生力军直接投向欧洲战场。正是在这种同盟国协作中,希特勒终走向失败。


简直简直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楼主的这个问题就是个问题,德国被苏联消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知道,德国在实行巴巴罗萨计划之后,苏联就被德国以摧枯拉朽之势,以很短的时间将战线推到了斯大林城下,不要看什么苏联神剧,事实上那一场战争打的极为的残酷,而且当时的苏联是实实在在的战五渣,但是随着战争的白热化,苏联全民皆兵,再加上有德国如此强大的敌人作为训导,苏军的战斗力从战五渣迅速提升。

不过那时候的德国更有办法,利用苏联境内的民族、信仰矛盾,建立起来几个位于苏联西部的伪政权,麾下更有100多万的苏奸伪军,用来联合对抗苏联。

然而此时德国遇到了二战史上很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苏联的战五渣,自己的战线推进的太快以及后方苏联游击队的骚扰,后勤补给迟迟跟不上来,再加上苏联冬季提前的来领,德军的非战斗减员非常的严重。从然这样,苏联也没有把德军怎么样,本来德军的目的就是占领苏联西南方向的油田的,既然目的达到了,还打什么斯大林格勒,所以德军做战略撤退,却激起了苏军的士气,这好,此时的德军若不是有苏联伪军的话,估计败的会更快,本来德军在1944年6月之前基本上稳住了阵脚,保住油田就行,但是很不巧,美英法等国的军队突然袭击,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盟军整整288万,面对强大的压力,德军开始战略收缩,你越是退缩,我越是兴奋,苏军觉的德军再次被自己打败,士气再次爆棚,可以这么说,若不是盟军的话,苏军与德军之间的较量谁输谁赢未尝可知。面对东西夹击,盟军竟然被德军击败多次,但是好汉终究还是架不住人多,最终德国被击败。


北派说书人




英国什么时候被开除出了“西方世界”?

而苏联又是在什么时候“单挑”德国了?

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90%海军、40%的空军和陆军超过40个师被英国牵制在德国所谓“大西洋壁垒”。而为了应对苏德战争期间,英国开辟第二战场帮助苏联减轻压力,德国还在本土保持了一支六万人,训练精良的伞兵部队作为机动力量。

与此同时,德国还在非洲战场与英国进行作战,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著名将领隆美尔此时正是德国非洲军军长。

可以说,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陆军被牵制在西线,其中还包括90%的海军和40%空军。

如果英国真的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被德国征服,那么德国投入苏德战场的力量可要比历史上多得多。

再来说,苏联是“单挑”德国吗?

显然不是啊,苏联得到了英美两国的大力支持,仅英国就支援了苏联1420辆瓦伦丁坦克,其中首批300辆瓦伦丁坦克直接投入了莫斯科保卫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俄罗斯石油》杂志2012年第5期刊登了一篇名为《苏联空军燃料问题》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石油》杂志年第5期,《苏联空军燃料问题》)

他在文章中指出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联空军40%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是英美援助的,而即使在苏联自己生产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里也有2/3是直接用英美援助的高辛烷值航空燃料成分或乙基液勾兑生产。

甚至作者指出,苏德战争期间,苏联新锐战机雅克-1, 雅克-3, 米格-3, 拉格-3, 伊尔-2, 伊尔-4, 别-2, Ер-2, 苏-2所需航空燃料Б-78,苏联自己生产能力只能满足4%

也就是说根据该文,假如英美不支援苏联高辛烷值航空燃料或者原料,那么苏联96%的新锐战斗机作战寿命会急剧缩短,而急剧缩短的战机寿命又会反过来增加苏联战时工业体系的负担。

另外,根据前苏联1942年6月13日国防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确保红军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生产之措施和生产计划》一文显示,前苏联自己在战前研发生产的坦克车载电台71 -ТК是一个极其复杂,不稳定的无线电台,经常性的发生故障,而且极难修好。

因此,在苏德战争期间,前苏联坦克装备的是9P系列电台,而9p系列电台根据《关于确保红军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生产之措施和生产计划》公文显示,不但是全套英国技术,而且元器件完全来自英美支援。

截止1945年1月,英美一共向苏联援助了一千万根电子管。

当然,我并不是说苏联完全依靠英美援助打赢了苏德战争,我只是想说明没有英美的援助,苏联很难单独打赢苏德战争的。


(英国援助苏联的瓦伦丁坦克)

正如我之前一个回答所说的那样,1943年以前,德国所有工业指标和工业数据都超过苏联,而且是超过很多那种。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普吉了六年制义务教育,一战前德军文盲率已经不足0.05%,而前苏联一直到1935年才开始尝试普吉四年制义务教育。

苏联获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并不仅仅是苏联一个国家的功劳,英美两国很好的担负起了苏联军需后勤主管的角色,苏联战胜德国,不仅仅是苏联的胜利,更主要的是同盟国集体对轴心国集体的胜利。

我个人意见,如果真是苏德“单挑”,苏联绝不是德国的对手,当然这种假设没有意义,斯大林也不会带着苏联和纳粹“单挑”,英美也不会坐看纳粹真打垮苏联。


兰台


德国并没有打败整个西方,只是在二战前期占据了部分优势,毕竟英国和美国并没有被打败。而且也并不能说纳粹德国是被苏联消灭的,虽然德国的首都柏林是被苏联攻克的,但英美联军也占领了德国西部大片土地。

纳粹德国最终消亡其实是一系列综合因素的结果。

德国本身的硬实力不行

英国两国虽然本土面积不大,但是却又有着广袤的海外殖民地,英国可以从这些殖民地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苏联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地大物博那也自是不用多说;

美国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工业实力雄厚,综合实力世界第一;且地处美洲有大洋做为屏障易守难攻。

反观德国,国土面积并不是特别广,战略空间不大;人力资源,虽然个体素质很高,但是数量有限;自然资源方面,德国资源匮乏,除了煤炭等少数资源能自给自足外,绝大多数都需要进口(如,石油、铁矿石),而且进口渠道也十分有限。

综合来看,德国的战争潜力终究还是有限的。而德国的对手们则掌握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战争潜力近乎无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不断的加强军备建设,德国与对手的实力差距不断的被拉大。

德国“闪电战”作战理念先进只是暂时的,各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摸清了德国的套路,逐渐找出了应对之策

从1939年9月到1940年6月这九个月间,德军迅速击败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一时间德国军队,以及“闪电战”声名鹊起、名声大噪。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伴随着耀眼的战绩,德国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也会被敌人拿着显微镜一点一滴的剖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再怎么精妙的战术,被反复的琢磨,也会被人摸清套路。

摸清了德国的套路后,对手只要作出针对性的部署,德军的作战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德国内部,纳粹党与容克贵族争斗不断

德国容克贵族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长期垄断德国军政要职,控制着国家政权和军队。而希特勒草根出,自然不受容克待见。像兴登堡和龙德施泰特等称希特勒为“波西米亚下士”就可以看出容克贵族对希特勒的蔑视。

虽然希特勒代表的纳粹党与容克贵族,为了打破《凡尔赛条约》的枷锁,使德国重新崛起的愿景走到了一起。但是双方矛盾只是被一致的利益,所暂时掩盖。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双方的矛盾不断加深。

这导致了,希特勒信不过容克贵族把持的国防军(看看多少德国将领的名字中都带“冯”字,就可想而知容克贵族对德国军队的影响力)。于是,希特勒架空了总参谋部,并总是喜欢对德军的作战指手画脚(希特勒士兵出身,没接受过系统军事理论学习,又不是不出世的军事天才,根本就是外行人;外行指挥内行的后果,看看中国足球就知道了)。最终导致德国的战略被弄成了一团乱麻。

本来德国就实力不济,再加上激烈的内讧。这种情况下,德国能打赢战争就怪了。

希特勒能力不足

要说起来,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当时普鲁士面临的在战略环境比二战时的德国还恶劣。当时普鲁士东面是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帝国;南面是数百年来一直以德意志人领袖自居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西面是世界上有数的强国法国;而孤悬外海的英国则是老谋深算、居心叵测。普鲁士东西南三面都是强敌,而纳粹德国的强敌只有东西两线,可以说普鲁士的局面比纳粹德国还恶劣。

为了实现德国统一的目标,时任普鲁士宰相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一系列“手腕高超”的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分化瓦解敌人;再加上数场规模有限的战争。最终结束了德国分裂、完成德意志统一、复兴德意志。

反观希特勒,整场二战就可以说是尽情的放飞自我,直到最后自己HOLD不住。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希特勒打败了整个西方?他是在无法征服英国的情况下才东进和苏联开战的,也就是法国这个悲剧国家被纳粹德国击败了,其他西方各国在缓过劲来开足马力发展军事力量,到了二战后期军队及装备数量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一、二战中美国军工生产和军事动员能力

美国二战前奉行孤立主义,对军事投入很少,但是其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和恐怖的工业能力,在珍珠港事变后疯狂爆兵,数量惊人。

美国在整个二战战时期间造出了262524架战机、作为美国主要对手的德国、日本,它们的战时飞机总产量则仅有140885架和62036架,美国在数量上足足是二者的总和。

而美国在坦克上面也拿出了惊人的成绩,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各自造出了29680辆、50632辆、2202辆。

与此同时作为陆军最重要的火力输出37毫米以上火炮,美国人也毫不“吝啬”的造出了257390门,这数量仅输给了苏联人的257390门。

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舰队航母27艘,轻型航母11艘、护航航母117艘,总计155艘;驱逐舰598 艘;战列舰22 艘。

美国的军队动员力也相当恐怖在1941年的总兵力为1685403人,到1945年,美军士兵数量直接增加到1300万人 ,累计动员的人数更是高达2000万人。

二、二战中英国军工生产和军事动员能力

英国的军工生产也很恐怖。

二战中英国生产了4786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汽车生产方面,英国生产了46万辆汽车。在火炮方面,英国生产了124877门火炮。

空军方面,英国则生产了12.6万架飞机,仅仅四发重型轰炸机就超过两万架。到二战结束时,英国空军拥有487个中队,空军数量达到108万人,是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第三大空军大国。

海军方面,英国人则生产了41艘航母、6艘战列舰、102艘巡洋舰、291艘驱逐舰、238艘潜艇在内的890艘各型主战舰艇。

整个二战期间英国把自己殖民地和英联邦成员提供的军队算起来,前后动员了1200万人,在战争结束时整个英国和英联邦成员国的军队超过了550万人。

三、动员力惊人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二战中英国殖民地和英联邦成员国给英国提供了充足的士兵和物资,其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贡献突出。

加拿大

二战中,1200万人的加拿大动员了100多万人口参战,占到了总人口的10%以上。空军方面,加拿大培养了数万名飞行员,全国有60个飞行员培训基地,有45个加拿大空军中队在海外作战,是英联邦空军的中坚力量。二战结束时,加拿大空军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四。海军方面,加拿大军队也不弱,1942年加拿大海军仅有17艘舰艇,但到二战结束时,英国已经拥有900多艘战舰,仅仅航母就有5艘,是当时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加拿大的陆军虽然比海军和空军略有逊色,但实力依然不容小视,加拿大有近百万军队,机械化和装备水平与英国、美国一个档次,是当时世界名列前茅的陆军。加拿大人的战斗力更是没的说,在诺曼底登陆中,加拿大人一战成名,让人们对加拿大军队刮目相看。

澳大利亚

二战中澳大利亚的军工能力比加拿大差一些,但是由于得到了美国的倾力援助,75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居然前后动员了95万人,这些澳大利亚军队主要活跃在太平洋战场,至少造成了将近二十万日军的死亡。

别的不说西方国家中的主力美国和英联邦在整个二战累计动员的军事人员数量高达3000多万,武器装备不计其数。

纳粹德国在二战前疯狂暴兵爆装备,所向无敌,一举击败了法国,但是一旦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开始暴兵爆装备后,德国便力不从心了,德国实力虽强,也架不住美、英这样刷兵刷装备,更何况还有个苏联。


我家的猫叫皮蛋


突袭苏联,是希特勒犯下的致命错误:在德国在没有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发动对苏联的突袭,陷入东西两面作战而导致德国败亡。苏联取得击败德军的胜利,是在美英中的支持下取得的。如果中国被日本征服,日本必然在东北向苏联发动进改,与德军夾击苏联,苏联在远东的几十个师,无法支援莫斯科保卫战,和庫尔斯克会战,必然导致苏联败亡。中国也是在美英等国支援下苦撑,但是中国的贡献不能被忽略。苏联是击败德军的主要力量是事实,但是没有美英中的支持,苏联的败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苏德战场上的胜利,乃二战的胜利,是同盟国共同奋战的结果,而美国贡献最大。它先支持英国守住英伦三岛,又派陆,海,空三軍直接参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西特勒无力增兵苏联,闪电战变成持久战,使苏联的战争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造成德军失败。在亚洲战场同样如此,日本轰炸美国珍珠港,这是日本犯下的致命错误。美国参战后,亚洲战埸局面发生根本逆转,美国消灭日本的海空军,攻占冲绳,使日本陷入败亡境地。因此不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美国发挥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东方钺


先来纠正题主的一个错误,希特勒只是击败了法国,并没有击败英国和美国,因此题主说希特勒打败整个西方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希特勒能够快速击败法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法国缺乏战略纵深,第二个原因是法国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德国军队的装备优势并不明显,法国战役爆发的时候,法国军队无论是坦克的质量还是数量,都不比德国军队差。法国军队被德国军队快速击败,主要是因为希特勒采用了“闪电战”战术,打了法国一个措手不及。

闪电战战术的特点是将坦克集中起来使用,然后通过装甲部队的快速突进,打乱敌人的战军事部署,最终将敌人击败。闪电战只适合一些战略纵深小的国家,不适合战略纵深大的苏联。实际上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国也一度消灭了数百万苏军,将战火推进到莫斯科城下,然而德国军队的推进速度过快,后勤保障便出现了问题,强弩之末难穿鲁缟,闪电战战术最终败给了苏联的大战略纵深。

除了苏联的战略纵深大外,苏联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是法国人所不具备的。其实在法国战役期间,法国付出的代价非常小,远不如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军队的损失大。苏联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伤亡了70多万人,而法国在整个法国期间,只有9万多名法国士兵战死,20多万法国士兵受伤。

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付出了2600多万人死亡的代价,是二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法国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大约为30万人,损失的情况远远小于苏联。可以说苏联能够战胜德国,除了依靠着战略纵深优势外,最主要的还是依靠着苏联军队不怕死的精神。假如苏联像法国一样轻易投降,那么德国恐怕早就打败苏联了。


军武小咖


德国贵族军官只会打顺风仗,包括曼斯坦因,都缺少顽强的战斗意识,战局稍微不利,就想着撤退,一旦养成了这种毛病,到死都改不了,所以,希特勒总是不停地咆哮不准撤退,

而苏军工农出身的军官,和自己的士兵一起死战到底。 什么叫退无可退 ,以死相博。

斯大林能在最危机的时刻,动员起全国军民进行有力抵抗,并最终反击到德国本土,反观二战时的欧洲诸国,凡被攻至首都者皆军心不稳,民心溃散、当执政府公信力尽丧并最终亡国,只能说明在当时的欧洲,唯有共产党当权执政的苏联才是民众支持率最高的国家,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希特勒对苏联采取“闪电战”的策略,注定必将失败。

“闪电战”初期胜利的假象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的事先拟定好的“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共500多万兵力,从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分三路向苏联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由于希特勒德国采取突然袭击的不宣而战的方式

,这是苏军在初期遭受到严重损失,仅战争第一天,苏联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

德军在18天中就推进到苏联腹地500—600公里处,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各地。入侵后一个月,德国法西斯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总之,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联在军事上遭到严重的挫折,经济上、物质上损失惨重,人员损失了700万。

“闪电战”在初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战争之初德苏实力对比上,德国大大超过苏联。

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已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计人口达2.9亿,钢产量达4500万吨。

(2)德国在宾利武器装备方面占优势,事情又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准备,特别是基本法国之后,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倾巢出动,再加上德军军官兵都有近两年的实战经验,所以战争一开始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3)苏联对当时的战略形势和战争体现发生的态势,估计不足,对有关的重要情报分析错误,一直造成苏联的种种被动和实力。

(4)希特勒德国由于发动的是不义的侵略战争,所以他们总是施展一种突然袭击的侥幸心理战术,试图在短期内击败苏联,这种突然袭击战术与现代化的军事技术相结合,确实使苏联在初期严重不利,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战略效应。

“闪电战”战术的破灭

(1)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美、英、苏举行莫斯科会议,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和各种其它武器,还向苏联进行十亿美元的无息贷款,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2)德国初期制定的“闪电战”战术,只能针对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闪电战”对于地域较小的国家是致命的。但是对苏联这样国土面积较大,战线较长,起不到致命打击的作用,反而苏联迅速制定了反击策略。

(3)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德国士兵大量死亡,更不要提作战能力。天气的原因,导致了德国军需的短缺。从而导致莫斯科战争的失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丧失了在苏德战场与欧洲战场的主动权,希特勒“战无不胜”的神话传说被打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