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政策紧急帮扶中小微企业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至今已有月余,近日,餐饮连锁企业西贝莜面董事长贾国龙公开喊话:春节前后的一个月,西贝莜面将损失营收7亿至8亿元,目前账上的现金加上贷款,最多也只能再发3个月工资。

  因疫情受影响的中小微企业不在少数,西贝无疑是疫情发生后,中小微企业因疫受困的一个缩影。相当一部分餐饮、交通、旅游、零售、制造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也同样举步维艰。

  从2月开始,苏州、上海、北京、青岛、湖州、滨州等地相继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减免税费等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苏州出台“惠企十条”打头阵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一些中小微企业因为疫情而无法开工却要缴纳房租、支付员工工资等,承受着很大压力和风险。

  为帮助当地企业共渡难关,2月2日,苏州率先出台《苏州市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以下简称苏“苏10条”)。这份文件从“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三大方面给出支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近年来,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苏州一直走在市场前面。“苏10条”出来以后,包括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社会各方人士纷纷表示赞赏,在疫情席卷全国之时,苏州率先出手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被看作是地方政府稳定经济、实效作为的范本之一。

  从这份“苏10条”可以看到,政策从“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每一条都是实实在在直指企业痛点的有效良方。

  在金融支持方面,主要突出“扶”。文件明确提出要确保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要求辖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且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确保“量”的同时也要确保“价”。“苏10条”称,要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鼓励各银行机构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三必须一重要”重点领域和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

  对稳定职工队伍方面,主要突出“稳”。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政策执行期限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主要突出“减”。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和税费,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负担,允许延期交纳税款,熨平疫情短期影响。最后,以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的方式,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作为全国率先为中小企业提出对抗疫情的支持性政策的城市,苏州无疑树立了很好的标杆。

  北京、上海紧随其后拿出方案

  继苏州之后,北京、上海也陆续加入帮助企业对抗疫情的队伍,并发布了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相关政策举措。

  2月3日,北京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京19条”)。通过这份“京19条”,记者看到,北京的扶持政策全面细致,不仅给政策、给资金,还着重强调政府服务和保障功能。

  “京19条”从“优化审批、加大资金支持、做好企业服务、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五个方面,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其中,涉及企业的重点内容,包括帮助各类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给予失业保险费返还。

  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融资方面,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为相关企业做好续贷服务,努力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快续。同时启动线上续贷机制。采取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措施,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对企业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方面,明确规定将1月、2月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3月底。对于旅游、住宿、餐饮、会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教育培训、文艺演出、影视剧院、冰雪体育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

  此外,“京19条”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疫情期间的租金,各区对采取减免租金措施的租赁企业可给予适度财政补贴。

  上海发布减轻企业负担的四项举措中,则不单独针对中小企业,受众范围更广。

  与苏州一样,上海也在缓缴社保、失业保险返还上作出了规定。同时,上海还宣布推迟社保缴费基数调整,预计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101亿元。

  此外,还将通过减费、延缓缴费、增加补贴等方式,全方位扶持企业渡过难关。如对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可按实际培训费用享受95%的补贴。

  各地扶持政策密集发布

  如何帮助因疫受困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已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减少疫情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山东及其省内各城市纷纷行动起来。2月4日,山东省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信贷融资成本、降低企业担保费率、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缓解企业用能成本压力等20条企业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山东青岛、临沂、滨州等地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其中,针对受到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和参与防疫物资生产的中小企业,青岛市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政策执行等四大部分制定了18条政策。

  临沂市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十条措施》,围绕稳定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优化基本金融服务、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引导降低中小企业房租成本等方面制定10条支持措施。

  滨州市发布了《关于共同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二条政策的公告》,从加大财税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优化提升服务四个方面制定了12条举措。

  除了山东,浙江多地也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如为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湖州市出台了“湖八条”,围绕“加强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用工、加强外贸支持、扶持‘双创’载体、加大投资补助”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面部署来支持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尽管多地相继出手各项扶持政策,出台及时、覆盖面广,但能否改善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还需多方共同协力。不少企业负责人公开呼吁,希望全国更多地方能够从企业实际困难出发,尽快出台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活下来。

  这无疑是当前广大中小微企业最朴实的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