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仪缺不了它!宁大科研成果为疫情防控“擦亮双眼”

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的工作间里,徐毛毛正在紧张而忙碌地加工着手里的玻璃。

徐毛毛手里拿的,并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可以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设备的硫系玻璃。

硫系玻璃材料由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研发和生产,由于具有优异的红外光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红外测温仪的光学系统。

红外测温仪缺不了它!宁大科研成果为疫情防控“擦亮双眼”

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的工人们正在加工硫系玻璃

据悉,在目前疫情防控操作中,体温检测是一种重要的防控检测手段。因此如何快速精准地在公共场合甄别体温异常人群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机场、火车站、高速路口等各检测地点,主要采用的还是额温枪等测温设备,需要人工操作,检测时间慢容易造成人群拥堵,增加传染的可能性,同时设备因频繁使用而出现故障的情况也不时出现。

红外测温仪缺不了它!宁大科研成果为疫情防控“擦亮双眼”

红外测温仪应用于公共场所

而红外测温仪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光电技术检测外界物体的热辐射红外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可供人观察的图形和图像,同时给出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因该设备可以快速检测公共场所过往人群每个人的体温情况,具有快捷方便、无接触式检测避免二次感染等优点。另外,通过红外成像的智能软件系统,可实现自动筛选发热目标实现自动报警抓拍,测温精度在0.3°C以内,可广泛应用于机场、火车站、医院、工厂、学校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迅速捕获疑似人群,为疫情防控“擦亮双眼”。

疫情的发生使得市场对硫系玻璃的需求急剧增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目前已向市场供应了10000余片硫系玻璃平片,可生产大约5000余套红外测温仪”,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负责人沈祥研究员告诉本端记者。

红外测温仪缺不了它!宁大科研成果为疫情防控“擦亮双眼”

硫系玻璃材料

据了解,硫系玻璃生产主要包括:石英玻璃管清洗、配料、抽真空、玻璃蒸馏提纯、玻璃熔制和玻璃退火等工艺环节,每锭玻璃材料的生产周期大致7天。

另外根据客户的需求,玻璃出货前还需要工作人员按照图纸对玻璃进行简单的滚外圆、平面或球面的加工,以满足不同口径和光学结构设计对镜片外形的基本要求。徐毛毛目前所从事的,正是这个环节的工作,虽然早早就要结束春节假期来赶工,但是她觉得“能为这场全国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做上一点贡献,真的还是挺荣幸的”。

红外测温仪缺不了它!宁大科研成果为疫情防控“擦亮双眼”

硫系玻璃镜片和镜头

据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工艺环节中硫系玻璃的光学均匀性和光学透过率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参数,也是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核心指标。高研院红外材料及器件实验室之前发明了硫系玻璃的原料整体蒸馏提纯和熔制为一体的制备技术,自主设计开发了双炉膛分区温控非对称摇摆熔制设备,硫系玻璃光学透过率和均匀性指标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实验室主持完成的“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曾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