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

一群天河志愿者每晚

穿街过巷给露宿者派口罩

至今派发口罩超过2500个

惠及1000多人次

他们以星星之火

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疫情无情 人间有爱

天河志愿者 在行动!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每个露宿者两个新口罩

夜晚8时的一德路街头清冷寂寥,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霓虹灯下,人气最旺处是早于10天前封闭的圣心大教堂门外广场,数十个无家可归者,有的聚首聊天,有的躲在一角取暖。

面对这一群口罩不全、蓬头垢脸的露宿者,间或路过回家的街坊都绕路避行,8名一身红色风衣的志愿者却逆行走来,有的提大袋口罩,有的持红外线体温计,有的拿健康登记册和防疫宣传单张。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志愿者为露宿者测量体温。

“近几天四处去找,走了7、8家药店,一个都找不到。”49岁的叶秋来自东北延边,来广州谋生5年,早获得基层志愿组织的提醒,“公共场所记得戴口罩”,无奈对于不懂上网、缺乏社会资源的露宿者而言,一罩难求并不夸张。领到志愿者派送的两个簇新口罩,他二话不说便赶紧戴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志愿者给露宿者派发口罩。

“每人两个,都有都有!”面对闻风而至的30来个露宿者和同样缺口罩的老人家,瞬间被堵在中间的志愿者赶紧安抚,保证新口罩人人有份。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志愿者给露宿者派发口罩。

派口罩、发传单、量体温、登记健康情况,志愿者们分工合作,一个多小时后完成分发,证实该地除了一人患感冒两天外,无人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等疑似症状。据悉,若有露宿者出现发烧等疑似症状,志愿者会立即通知救助站医疗队跟进处理。

出发点:他们易受感染,继而感染他人

“现在有钱也不容易买到口罩,我们(疫情防控工作)更不能忘记他们。”志愿活动发起人尚丙辉——位于天河区的“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以他命名。

他说,自1月23日起,他便响应钟南山院士的号召,带领组织下约4000名志愿者,投身全民抗疫行列。

“露宿者整天在街头活动,容易受感染,继而在感染其他人,成为移动的传染源。”志愿者陈勤英说,他们春节至今无一天休息,每晚轮岗组队,除夕夜也穿街过巷,走遍广州火车站、一德路、小北、光孝寺等露宿者集聚地,派口罩、量体温、做疫情防控教育。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志愿者为露宿者登记个人信息。

口罩在目下属于紧俏品,他们已累计派发2500多个,惠及1000余人次,剩余不过1000个,料撑不过10天。尚丙辉正在四出联系,希望有厂家支持,据悉市文明办也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尽力为志愿队伍提供支援。

志愿者们戴着的各式口罩并非派发同款,原来统一采购品都用作派送,志愿者们为避免占用公益资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都需自备口罩上岗。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志愿者为露宿者登记个人信息。

上世纪90年代初流行一句话:“想发财到广州”。因为身上的钱不多,尚丙辉在广州的打拼从住天桥、屋檐下开始。这种源于自身经历的同情,促使尚丙辉每月将收入的30%用于慈善公益,帮扶广州有困难的流浪人员,这一坚持就是20年。

家人也随他上街慰问露宿者,派饭送水。2015~2018年,尚丙辉一家累计捐资300万元。这位废品收购站老板,现在以救助流浪汉的“中国好人”身份广为人知。

如今

尚丙辉的义举还在

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持续着

他也让志愿精神

在抗击疫情战中闪光

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

一起为防控疫情中的

派口罩、量体温、做登记……这群天河志愿者以星星之火散发光和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