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直被動挨打的具體分析


導讀:宋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國勢最弱,軍事最差,還積貧積弱的王朝。擁有統一完整的中央集權體制,擁有著眾多的文臣武將,但是卻始終處在一個被動挨打的局面。

宋朝一直被動挨打的具體分析

北宋地圖


從中國曆代的大一統王朝中比較,大宋王朝在大部分人的眼裡從始至終就是一個軟弱不堪的王朝,因為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沒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樣子,沒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氣度,更沒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霸氣。享國的三百多年裡被少數民族政權挨個打,幾乎無還手之力。甚至到了中後期還只能偏安一隅,作為統治者大都沒有北伐的勇氣,直到滅亡。

說到這裡你可能感覺對於宋朝過於貶低了,其實這倒沒有。如此評價宋朝也只是認為宋朝在軍事方面不堪一擊,因為今天主要是針對宋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做一種分析,還是客觀的來看一下具體的原因吧!

宋朝一直被動挨打的具體分析

黃袍加身


宋朝是上承五代十國的一個大一統王朝,宋朝的建立並不像是劉邦或者朱元璋一樣一點一點打下來的江山,而是趙匡胤靠著黃袍加身,眾將士的擁戴坐上的皇位。

《宋史·卷一》: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號曰宋。

趙匡胤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夠坐上皇位,不過是跟隨自己的武將想著升官發財,做一個開國功臣,以後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趙匡胤心想"你們能夠給我黃袍加身,說不定哪一天你們手下的人也想要榮華富貴了,再來一次黃袍加身,我豈不是要人頭落地了。"

宋朝一直被動挨打的具體分析

杯酒釋兵權


作為一個被別人推上皇位的皇帝,深刻的明白,將軍的權力過重就會威脅到皇權,根據晚唐時藩鎮割據、宦官亂權的例子,宋太祖趙匡胤實行"重文抑武"的的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了武將的兵權。說到這裡應該很明白了宋朝實行的重文抑武的方針是導致宋朝一朝軍事力量疲弱不堪的原因。

重文抑武,顧名思義就是抬舉文官,貶低武將。

重用文臣與抑制驕兵悍將是相呼應的,趙匡胤把文人擺在國家統治這個金字塔的塔尖上,是除了宋代之外,文臣的尊崇地位在歷代都不曾有過的。

趙匡胤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抑制武將就成了重中之重,是為了避免出現晚唐時藩鎮割據的局面,大力改革軍事制度。

宋朝一直被動挨打的具體分析

宋朝兵制


北宋時期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制、調動和指揮大權。為了防止一人獨大的局面,實行軍權三分,樞密院為宋朝最高的軍事領導機關,掌握著軍權和軍令,但是卻沒有統兵之權,而且必須用文人擔任,軍隊的將領最高也就只能做到樞密副使,像狄青、岳飛等少數幾人;三衙,即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廂軍,但是卻沒有調兵之權;率臣,為禁軍出征或鎮戍時臨時委任的將帥,統領地分屬三衙的禁軍,事畢皆撤銷。

這樣的軍制確實是對武將起到了抑制作用,終其一朝,宋朝沒有什麼武將功高震主的事情出現,對中央集權確實是起到了很好地作用。但是抑制並不是說宋朝的將軍不能打仗了,為什麼會出現兵力不少,戰力不大的情況呢?

首先,軍制造成了一個"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現象。

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將軍不能熟悉自己身邊的將士有什麼能力,有多大的能力,調兵遣將方面就會不順暢。將士不知道領導自己的將軍是不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是不是一個能託付自己生死的人。因此疆場效命就變得有些不協調,將令所出,執行多少成了一個問題,使戰力大打折扣。

其次,宋朝重文官的傳統根深蒂固,文官集團的勢力遠遠大於武將。

文官的話語權更是遠遠大於武將,而且文官向來講究的就是"和為貴",對使用武力很是不屑。重文抑武的觀念不是在一朝一帝存在,而是貫穿於整個宋朝,每個坐上皇位的皇帝都是對文臣視若珍寶,因此文臣的"和"就成了宋朝的治國思想。

再次,宋朝實行的是募兵制,而且在招募對象上沒有什麼要求。

為了減少農民起義和減少社會治安問題,一些市井流氓、災民和流民都是朝廷招募的對象。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起義暴動的隱患,但是從長遠意義上看,也給軍隊帶來了戰鬥力下降等嚴重問題。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十七中有云:"(景德四年)選殿前司龍騎卒材勇者隸龍猛。先是,此軍十三指揮皆募強盜以充,時寇賊希少,故議並省。"

結語:宋朝的國力衰弱,並不是說宋朝所實行的政策方針不對,也不是說重文抑武就是對武將完全不信任,而是制度的限制,讓宋朝不可能擁有漢唐一樣強大的軍力和遼闊的疆域。事物要分兩方面看待,但是宋朝在文化、經濟、教育等方面的成就遠遠超越漢唐。


《編者寄語》親愛的讀者朋友,能讀到這裡說明我們緣分不淺,文章或許寫的不好,但是你的意見和建議對我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你的品評,我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我如果是那匹千里馬,你就是伯樂,只有你才能鞭策著我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斷的進步。謝謝您的閱讀。如果大家看完如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留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