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⑧丨杨勇:我必须成为患者的“定海神针”

战疫日记⑧丨杨勇:我必须成为患者的“定海神针”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杨勇

2020 年 2 月 4 日 星期二 阴

今天是来支援的第五天,各项工作也都熟悉得差不多了,救治工作也完全走上了正轨,但每晚一躺下,脑子里就全是病房的情景,很多时候我在想患者需要在单人病房进行隔离,心理上的焦虑还是不小,还有些患者在医生面对面查体和治疗时有可能没咨询清楚,但因为病房的特殊性不能像常规住院那样的,有问题可以立即跑到医生办公室咨询……

面对这些问题,我作为病区负责人,内心还是非常困惑和不安,我们除了要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以外,要如何让他们把平时的一些焦虑和困惑及时跟医生沟通交流?于是,我带着这些问题医护团队开始一起探讨解决办法。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我们决定开设一个“线上诊室”,让患者直接加上医生统一的微信,在有任何疑问时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第一时间告诉医生,我们给予安慰的同时也可以更加详细透彻地了解病情,再进去查房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治疗和疏导,这个方式启用第一天,“刚量体温39度”、“下午咳嗽有点加重,药需要增加吗?”、“医生这个办法太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了”,一条条的咨询刷爆屏幕,我们医护人员除了科学准确的专业解释,最主要进行了线上安慰和鼓励,这对他们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心理疏导作用,非常有助于我们共同抗击疫情,也算是我们抗击疫情的“辅助战场”吧。再加之我们每次查房时都会鼓励他们坚强些,耐心地安慰他们,增强了他们抗击病魔的信心,相信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战疫日记⑧丨杨勇:我必须成为患者的“定海神针”

2020 年 2 月 4 日 星期二 阴

市中心医院EICU主任医师汤丰宁、结核ICU副主任医师的翟安、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丁宁、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刘达,市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平、市一医院主治医师彭艳,这是我的6个好战友。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加之我们是来自不同的医院,有时很难分清对方是谁,但我们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很快形成了默契。我们遇到问题一起讨论,病情治疗方案一起研究,互相鼓励给对方加油打气。

我们将在病区内一起奋战,算是“生死之交”了,而医生必须成为病人精神的“定海神针”,对于这一点,我们心里都非常明白。所以,我们不仅很好地搭档完成病患的治疗工作,更会一起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是病毒的受害者,不幸感染住院,受到身心双重打击,在疫情面前,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把他们当亲人,精心治疗和照顾,让他们尽早治愈出院,这是我在抗疫前线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很多病人被单独隔离治疗,内心里有恐惧、焦虑、担心,除了做日常的工作,我们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和病人交流,这几天建立了“线上咨询”,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病人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被关心,治疗也会积极很多。

战疫日记⑧丨杨勇:我必须成为患者的“定海神针”

(杨勇医生在抗疫一线。)

今天几个患者逐渐跟我熟悉起来,话也多了起来。“我住在…..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我已经不发烧了,也没有其他症状了,我应该快回家了”,“是的,我们都盼望你们早日康复,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病毒的”,“有医护人员在,我们就放心!非常感谢你们”。我们为他们鼓劲加油,希望我们的关怀能像春风一样,拂暖他们原本阴霾重重的心。

【征稿启事】

抗击疫情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即日起,星辰在线联合湖南省医院协会、湖南省医院协会品牌建设和健康传播专委会推出“战疫日记”专栏,分享一线战疫经历和故事。

邀您以第一人称方式,讲述本人或者同事,在防疫过程中的故事、感悟等。可以是语录、日记、口述亲历、书信为佳。最好不超过800字,配照片2~3副(一张生活照一张工作照),视频不超过30秒。文末注明作者姓名、身份、工作单位。优秀稿件,星辰在线将颁发用稿证书和支付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战疫日记⑧丨杨勇:我必须成为患者的“定海神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