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是可怕的,怎樣才能幫助孩子不擔驚受怕?

如果世界是可怕的,怎樣才能幫助孩子不擔驚受怕?

導讀:2020年初我們正在處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疫情突發讓大人們都有點措手不及,父母剛開始有焦慮情緒亦屬正常現象。此時,事關每一個人,敏感而好奇的孩子們也感受到了與以往喜慶春節有很大不同,大家都不能到外面盡情玩耍,還聽到大人們或電視媒體討論起新型病毒、死亡人數、馳援武漢、超市搶購、口罩脫銷、無良造假……孩子們也感到害怕起來。這時,家長該和孩子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艱難時期或者可怕的未知世界呢?一起來學習“也許”心態吧。

01

我曾是個憂心忡忡的孩子

我是在長島郊區長大的70後,那個地方每天都有好看的草坪,可愛的家,安全的學校。我從來不看報紙,也從不看電視新聞。可以說,我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社區里長大的。除了要在學校取得好成績,和男生談戀愛,想辦法去商場逛街外,我還需要擔心什麼呢?好像沒有,但我並不完全這麼想。

在我的童年時代,每天晚上至少有60分鐘,我的心跳加速,我不可避免地會覺得世界末日到了。這60分鐘是晚餐時間。為什麼?因為整個晚餐期間裡,我的父母都會公開討論一些正在發生的事,比如里根總統遇刺、股市的“黑色星期一”、伊朗的人質危機,以及泛美航空公司(Pan Am) 103航班在洛克比(Lockerbie)上空被炸一事。這些令人恐懼的世界大事整天困擾著我,我開始懷疑在這樣一個可怕的事情可能發生的世界中,我怎麼可能是一直安全啊。我從未告訴過父母我的這些感受。相反,我把一切都壓在心裡,變成了一個……憂心忡忡的人。

長大後我意識到,我從來沒有對我的父母說過我在餐桌上感到絕望和沮喪的原因是,除了擔心,我不知道還有別的選擇,而且我想我的父母也不知道。在那個沒有以“如何與你的孩子談論世界上的恐怖事件” 為主題的博客、網絡文章或電視節目的時代,我的母親和父親感到擔憂。“當時我家裡充滿了恐懼和憂慮,我真的認為這個世界非常可怕,我的父母和其他人對此無能為力。

我的父母現在都80多歲了。我最近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多年前,他們與我還有我的兄弟姐妹談論時事時,沒有更小心一些?我的父母告訴我,本質上,他們相信人是無法逃避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實際上他們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們瞭解正在發生的一切,這樣我們就能準備好如何面對問題,如何恰當地處理我們的生活。

在面對這個世界不確定的恐怖時,為了讓我們能有所準備並妥善處理事情,父母教給我們有關時事的知識,包括一些非常可怕的東西,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我想他們當時或至今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實,我還需要另一個重要“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在情緒情感上處理正在發生的事情,幫助我找到面對“不確定”時刻的力量和適應性。我想我的兄弟姐妹們對此也有相同的看法。

02

我嘗試過用“統計數據角度”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許多年後,我和丈夫及兩個女兒住在紐約市。我的孩子們面臨著的棘手世界事件遠遠超出了我小時候用餐時間裡提及的那些。“911事件”發生時我的大女兒正在離世貿中心一英里遠的幼兒園上學,而去年的恐怖襲擊事件發生時一輛汽車在西側高速公路上撞倒了許多人。我的孩子們,就像美國所有的孩子一樣,從一覺醒來到睡前,都在社交媒體上接觸到各種新類型的恐怖主義、校園大規模槍擊案、全球變暖,以及世界上許多其他複雜問題。

雖然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們像我小時候那樣感覺世界是一個可怕的地方——我們都在劫難逃,但我也不想讓他們與現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情隔絕,假如我真的可以做到。我的父母當時對我的教育是對的,但我必須做得更多。我必須給我的孩子們更多的辦法來應對這些更動盪的時刻。

“911事件”之後,我在看一個新聞節目,一位心理學家在那裡分享她關於如何向孩子們講述恐怖襲擊的建議。

這位心理學家說,為了安慰我的孩子們我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告訴他們: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會受到恐怖襲擊和自然災害的影響。

儘管我很喜歡這樣一個事實:從統計數據來看,我的孩子們很有可能不會接觸到恐怖主義或環境悲劇,但這樣和他們說就真的能讓他們接受生活的不確定性嗎?除了統計數據角度之外,還必須有一個更好的視角,一個更好的工具來幫助他們度過這些動盪時期。

03

我嘗試過和孩子們一起用“積極思考”的方法,但也暴露了其侷限性

當我的女兒長大一點後,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要教她們成為積極的思考者。我遇到過一些人,他們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無論他們面對什麼他們都很積極。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似乎承受過很多預測不到的壓力,比如失去大客戶,甚至申請破產而只好第二天開拓新的業務。

在我的大女兒第一次參加學校戲劇表演的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嘗試幫助女兒培養積極思考去應對未知的事情,是有侷限性的。她告訴我她會保持積極的態度,因為當你積極思考的時候,好事就會發生。“那太好了,親愛的!”我微笑著。可是在演員名單公佈的那天,她的名字不在名單上。她說她簡直不敢相信,並一遍又一遍地看著名單,想找到自己的名字。她歇斯底里地哭著回到家,大喊:“積極思考沒用!我再也不參加戲劇表演了!”

我知道我可以繼續嘗試教我大女兒一種積極思考的人生觀,但如果她因為這次戲劇表演落選而失去這種人生觀的話,那麼當她真的親身經歷糟糕事情時,她怎麼還能保持積極樂觀呢?為了真正學會運用積極思考的力量,我的女兒需要在這次現實阻礙面前保持不懈的樂觀。在困難時期,當一個人失去希望或害怕不確定性時,還要求他能有積極信念,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就像我和其他許多成年人一樣,孩子們也會陷入這樣的想法:“如果現在不成功,那將來也一樣,什麼也不會改變。”那麼,為了能夠支撐他們度過不確定的未來,我還能教給我的孩子們什麼呢?”

04

終於,我找到了“也許”心態

在我的成年生活中經歷了許多嘗試和錯誤之後,我找到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它最終幫助我以更強大的力量和活力面對未知,我決定教會我的女兒學會它。我教她們一種思維方式,我稱之為“也許”心態。當我感到擔心或不確定的時候,我就會用這個我已經掌握的方法,現在我要告訴我的孩子怎麼使用它。

在任何特定的時刻,不管事情看起來或感覺有多糟,總會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也許”,也許正在發生的事情會變成好事。也許情況會變好,也許我們可以接受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除了統計數據的角度或積極思考之外,“也許”心態會是一種更廣泛的視角,那就是,即使在某一特定時刻困難重重,但總會有各種可能性

“也許”心態最讓我喜歡的是,它是真實的。“也許”心態並不意味著向我的孩子們承諾事情會回到事情變得糟糕之前的樣子,也不會否認世界上正在發生糟糕的事情。“也許”心態只是讓我的孩子能夠聚焦當下,看看現在這一刻和未來還有什麼是可能的。“也許”心態,並不會迫使我的孩子們背叛自己對某種情況已有的感覺。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試圖去壓抑孩子們的消極想法和感受,用積極思考的方法取而代之,他們的壓力和擔憂無處可去,只會惡化。有了這個“也許”心態,我的孩子們除了可以意識到他們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害怕或擔憂,同時也意識到只要他們準備好了,他們就可以心存希望。

05

不再只有擔驚受怕,“也許”心態助你與“不確定”共存,發掘更多新希望

“也許”心態,會很難維持嗎?這需要練習。它每天都在接受考驗,尤其是在最近在佛羅里達州Marjory Stoneman Douglas高中發生了一起可怕的校園槍擊事件之後。運用“也許”心態,並不意味著我的孩子們對這場悲劇不感到深切悲痛。這也並不意味著她們在槍擊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步行去各自的學校時不感到害怕。但她們倆立刻意識到,就像我一樣,儘管這件事很糟糕,但“也許”心態還在起作用。她們意識到,也許最近的槍擊事件會迫使人們更嚴肅地看待槍支管制,也許會通過新的立法,也許我的女兒們也能幫忙解決。“也許”的心態,讓她們遠離最糟糕的恐懼狀態,而且給了她們力量,讓她們在社區中保持活躍,並希望隨著生活的改變,在所有的壞事中也有好的可能性。

帶著“也許”心態,我的孩子們知道“不確定性”不是問題所在,而是他們對未來的恐懼會阻礙他們前進

。無論他們有學校交友難題、健康問題,還是對全球變暖、戰爭或饑荒感到憂心,“也許”心態可能已經成為一盞指路明燈,讓他們能夠清除自己的擔憂,從而專注於生活所能提供的一切。帶著這種心態,我的孩子們明白,他們可以帶著恐懼、焦慮或徹底的絕望的感覺留在“不確定”之中,或者,他們可以意識到可能存在出路,一條向前看的道路,或者只是另一種看待眼前事物的方式。即使我孩子們的恐懼幻想最後真的變成了現實,實際上這種情況有時確實發生,“也許”心態在這會也會幫助她們看到,下一個時刻又會帶來新的希望

“也許”心態,可能還可以帶來更多好處。它可以幫助我們所有的孩子成長為具有應變能力和靈活性以解決重大問題的成年人,從而在這個絕對需要更多“可能”思想家的世界中成為強大的領導者。所以,還有什麼是可能的呢? 也許他們能找到一種方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翻譯:花甲、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If The World Is Scary, How Can Our Children Not Be Scared?》


廣州伊理雅通心理諮詢中心,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受到情緒困擾的朋友們開通了公益性質的心理、醫學諮詢,有需要的朋友請瀏覽“廣州伊理雅通心理諮詢中心”微信公眾號查詢公益諮詢熱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