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赔款给日本人,是日本野心膨胀的原因吗?

Z在下头很硬


甲午战争赔款确实极大的刺激了日本的野心,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在各个战场上连续遭到惨败,不得不向日本乞和。而日本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在《马关条约》除了逼迫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外,还要求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此后根据《辽南条约》,日本又索取了3000万两赎辽费。而在赔款交清前,日本将驻军威海卫作为抵押,这每年的驻军费50万两,也要清政府支付。

除了这些条约规定的赔款外,日本还借口清政府交付的赔款成色不足,要求额外补足,又索取了1325万两。而当时白银价格一直在下跌,日本又要求按照当时牌价折算成英镑支付,结果又赚取了差价大约1500万两。

以上各项累计,日本实际共获得了赔款25970万两白银,折合38950万日元。而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算上攻打台湾等总费用,不过开支了20047.6万日元。因此等于净赚了18902.4万日元。此外日本在战争期间缴获的物资和现金总额也达到了11980万日元。因此日本实际获利30882.4万日元。

而在1893年,日本的财政总收入只有89042210日圆,通过这次战争,日本得到了大约3年财政总收入的收益。日本财经领袖井上馨伯爵评价说“无论政府和私人,都产生了一种无限富有的感觉”。

正是因为甲午战争赔款让日本一夜暴富,此后日本举国上下把发动战争当作了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军国主义势力日益壮大,从此走上了不断的侵略之路,直到在二战中被击败才停下脚步。所以甲午赔款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不沉的经远


经济学界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大清的赔款造就了日本经济的起飞。这个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这笔赔款与日本经济的起飞无关,相反,它成为日本后来惨败的伏笔。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十分迅速

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早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端于18世纪70年代,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

这种传统工业化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第二个阶段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此后,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实现了工业化,历时接近或超过一个世纪,工业化进程最长的已有200多年历史。

相反,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就被大幅度缩短了,其工业化时间不超过50年,到20世纪80年代就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走完的工业化历程。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为什么如此快速?其工业化究竟是靠什么支撑的?张宇燕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迅速且顺利的工业化,是靠了来自清朝的战争赔款。

据张宇燕先生的估算,马关赔款等于日本两年多的国民收入,“如果把全部赔款加在一起,则大体相当于日本三四年的国民收入。这意味着即使日本人全都不工作,他们也能够在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过上三四年。”(张宇燕《说服自我》)

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甲午战争,日本获得了数额庞大的赔偿,如按明治二十八年(1896年)的财政收入计算,这笔赔款相当于4年零2个月的财政收入”,“日本把这笔赔款一部分用于军备扩张和振兴工业,一部分储存到伦敦银行作为日本保有的外币,在实行着金本位的列国之间通行,成功地导入了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加藤佑三《东亚近代史》)

根据张宇燕等人的观点,甲午战争后10年内,日本的公司数量由2884家增至8895家,资本由25000万日元增至93000万日元。

在甲午战争前日本的资本总额只相当于清廷赔款的一半,通过侵略,一夜之间它翻了两番。巨额赔款使日本能在1897年改银本位制为金本位制,使日本的金融市场获得了国际竞争力。

为何与甲午赔款无关

但是,“大清的赔款造就了日本经济的起飞”这种说法缺乏证据。

第一,日本从清廷所取得的偿金,用于陆军扩充费为5700万日元,海军扩充费为13900万日元,临时军事费为7900万日元,发展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为3000万日元,共30500万日元,占偿金总数的85%。(石井宽治《日清战后经营》)

也就是说,日本拿到赔款之后并没有用来发展经济,没有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更没有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而是拿它来扩军,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

19世纪末日本街景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第一次真正地尝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甜头,更加刺激了它对外扩张的野心。于是,日本政府便大力扩张军备,为发动新的战争做准备。

早在马关议和期间,日本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大将即提出,以“扩大利益线,称霸东洋”为目的,把师团编制加以扩大,以便作为战略单位使用。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打败俄国远东军队的扩军计划,把师团的建制翻一番,即在原有的6个师团的基础上再增加6个师团,并迅速扩大炮兵和骑兵,使其成为能够适应近代化战争的军队。

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大将也提出了庞大的扩充海军的计划。“其目标是要在德国或法国同俄国联合起来时,用以击沉这两个国家能够联合派到东方来的舰队。”(藤村道生《日清战争》)

将赔款用于军事扩张而不是用来发展经济,导致日本后来侵略别国却被迫无条件投降。

第二,如果说清廷的赔款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那么,甲午战争之后的一段时期应该是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但是,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日本1886年的人均国民收人只相当于英国(1765-1785年)的60%、美国(1834-1843年)的29%、德国(1850-1859年)的45%。

日本的实际GNP由1885年的38.52亿日元增加到1940年228.48亿日元,55年中增加近5倍,年平均增长3.29%;同期内,日本的实际人均GNP值则由1885年的101日元增至1940年的318日元,55年间增加2倍多,年均增长率2.1%。这个增长速度并不惊人。

第三,众所周知,日本的工业化,开始于二战之后,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特别是1956-1973年这一期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迅猛的经济增长态势,被誉为“经济奇迹”。

日本的“经济奇迹”或者说日本的经济起飞,显然不能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廷赔款相联系,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太大,将近50年。而且,二战末期,日本的经济非常萧条,濒临崩溃。

虽然日本曾经获得了巨额的甲午战争赔款,在二战后这样的衰败基础上,那些赔款早已“随风而逝”了。

广岛核爆后的废墟

二战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日本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900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工矿业生产量急剧下降。

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得到快速增长?

一方面,美国和日本采取的诸多措施以及朝鲜战争等契机,促使日本经济得到快速恢复,为后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5月干脆一笔勾销,已拆迁的工业设备也全部发还。此外,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从1949年到1951年,美国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名义,向日本提供的贷款和美援物资达23亿美元。“道奇整顿”使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等,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为1.49亿美元,1953年猛增为8.09亿。战争期间合计为24.7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

在上述种种举措的作用下,1956年,日本《经济白皮书》正式宣布:“现在已不再是‘战后’,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另一方面,日本经济得到恢复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被称为开发主义的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促进国家视为必要的产业,并以该产业为导向去诱导民间企业。具体讲,即确定优先产业,制定发展该产业的计划,并动员有关技术的发展。

在产业的选择上,日本抛弃了战前那种军需产业,而以和平产业为主要扶植对象。在经济恢复以后,日本首先选择家电产业作为扶植产业。

家电产业直接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了改进。家电产业的增长,一是普及了耐用消费品;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被称为“阴影下劳动”的主力军家庭主妇的生活时间;三是形成了大众消费品市场。

开发主义政策的实施,使日本经济得到迅猛发展。196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赶上联邦德国、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看经典品百味人生


清朝的赔款只是给日本的国家机器提供了财源而已,是一种助力,也是日本野心膨胀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日本的野心膨胀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脱亚入欧之后,整体模仿西方列强,引入西方的思想、制度、文化和工业成果,还包括军事变革,再加上日本自古就是黩武国家,武士道精神不是这200年内出现在日本的,日本一直都是军国主义国家,只不过之前没有这个词而已!

了解日本战国历史就知道,也就是应仁之乱之后的安土桃山时代!日本战国时期空前残酷,经常大规模屠杀,特别是织田信长,是真正的魔王!所以,日本一直都是黩武国家,也许现在也是!

在甲午战争之前的日本虽然也有征服中国的野心,比如丰臣秀吉时期,但那以失败告终,之后德川幕府闭关锁国几百年,没有能力进攻中国!

直到明治维新,日本依靠全面西化所获得的强大国力,才敢于反抗中国,打败中国,直到轻视中国!反过来想想,为什么那个时候中国有四亿人,有这么多的钱,却被日本打败?问题是出在钱吗?不是!问题是出在工业化!

日本凭借工业能力,不但打败满清,而且打败俄国,在青岛打败德军,在香港打败英国,在越南打败法国,并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工业化!日本是凭借工业力量,再加上清朝的赔款辅助,野心才越来越大!


漂亮狮城


甲午战败、清朝的巨额赔款,确实加快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与步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这个问题,一是从心理上、另一个从客观事实上。首先-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开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战胜当时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为此在战争初期日本做了充足实力储备,从皇室到民间都为筹备强大的日本海军做了牺牲给予了财力支持,并且当时日本当局在民间成功操作了对中矛盾。这位后来甲午战胜中国打下了物质与精神基础。甲午中方战败后,当时日本再次成功操作了“列强干涉还辽”事件,让日本民间再次仇视中国,将此事件包装为“外国实力侵犯日本合法权利”,并用“卧薪尝胆”安抚日本民间,这为后来的反扑埋下了祸根。另外-日本当局当局拿到中方的3亿两赔款后,利用这边直接发展了教育与军事工业,这也为后期侵略中国奠定物质基础,储备了人才与军事实力。所以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完全可以认为赔款让日本人或者说是日本当局更加膨胀,助长了日本轻视中国,侵略中的气焰!




千里不流行


赔钱有利于日本本国的发展又可以消耗清朝这个庞然大物,何乐而不为!

两亿两白银是签订马关条约时清政府向日本的赔款,其实最初日本要价远比两亿高(要清廷割让的土地也不止台湾和辽东半岛),最终的成交价是两亿而已。马关条约细则公布后,引起了同样觊觎中国利益的俄、德等列强的激烈反弹,担心日本独吞在华利益,由俄国主导,俄、法、德三国联合发动干涉,照会日本方面要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否则三国对日开战,日本迫于无奈放弃了辽东半岛,但却又借机多讹了清朝3000万两用来“赎辽”。所以最终清朝对日的赔款额是2亿3000万两白银。

至于李鸿章吃枪子抵一亿两这种传说,不能说日本降低要价与李鸿章吃枪子绝对没关系,但是主要迫使日本降低要价的,其实还是列强给予日本的压迫感。在当时远东大环境下,列强在甲午开战前,是乐于见到日本这样一个国家出头来与中国战争的,列强可以一边发战争财,一边借机从两边索取利益,这种“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比起列强自己下场打仗死人要高明的多。

所以日本最初为开战发行的战争债券在伦敦证券市场非常畅销,列强尤其是英国方面对于两方开战的怂恿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英方一方面可以冒着战争风险让自己的船行租船给清朝方面运兵去朝鲜,另一方面却又在日方公然在未宣战的时候公然击沉英方作为中立国船只运输清军的高升号的事件中,对日本方面大行绥靖。其余列强在对中日开战前的态度上也都是大同小异,指望着日本和清朝打死打活,最好是能两败俱伤,这群食腐动物好从死尸上多撕点肉。

真正出乎列强意料的,是清朝居然如此的腐朽不堪,以及日本居然如此的野心勃勃。甲午陆海各条战线不断失败开始,清朝方面就通过各种渠道哭着喊着向日方乞降,被日本拒绝了两次,直到第二军攻陷威海全歼北洋水师了日本才答应停火开展和谈。而李鸿章三月底抵达马关时,面对的是日本人狮子大开口般开出的条件,赔款额远远高于两亿(也不止三亿)不说,割地也不止台湾辽东,还包括天津等,伊藤博文甚至在谈判中放言你版图上的地想割哪里就割哪里。

日本人显然也是被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加掩饰的暴露了对中国领土与利益的野心。这就引起了列强的警惕,担心中国这块肥肉被日本独吞。恰好此时李鸿章因为不敢答应日本人的满天要价,被“激愤”的日本浪人打了黑枪,列强马上借此大作文章,在谈判中“积极斡旋”,给日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日本当政者头脑渐趋清醒,在谈判中降低了要价,促成了条约的达成。至于所谓李鸿章挨了一颗子弹替大清挽回一个亿之说,则纯粹是后世李吹为李鸿章洗沟子牵强附会出来的桥段。

李鸿章及其代表的清廷,在投降条件上的态度都是“尽量”讨价还价但是必须速签,李鸿章3月24日中枪,4月17日在马关条约上签字,你能想象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脸部中枪,想着拿自己吃枪子儿的事情要挟日方,却又如此迅速的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他的行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李鸿章签约是在极大的驱动力下从速办理的,而且其实李鸿章对于谈判节奏也没有任何的掌握能力。





90后的最后曙光


清朝赔款给日本人是日本野心膨胀的原因吗?

大家好,笔者是一个证券投资顾问,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多多评论交流。

对于这个问题,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清朝赔款给日本是日本野心加速膨胀的原因之一,但日本野心膨胀是多种历史因素和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就制定了“开拓万里波涛,布皇恩于四方”的扩张政策,而且甲午战争之前就已经制定了对扩张的大陆政策:“先占台湾,再占朝鲜,再占中国东北,然后是全中国,最后是全世界”,这就是日本野心膨胀的开始。

其次:制定扩张政策后,日本第一个动作就是挑战清朝,甲午战争胜利后,获得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当时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8000W两,因此日本一次性收获了相当于近3年财政收入的赔款,并把其中的大部分赔款用来扩军,尤其是扩充海军(具体赔款金额和赔款用途见下图),同时一部分用来发展本国经济,如1997年开始建设的八幡制铁所一下子把日本的钢产量提升了一个量级。最重要的,完成了大陆计划的第一步。

再次:真正促使日本野心膨胀的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通过日俄战争,日本最终实现了大陆计划的第二步,即占领朝鲜,并取得了南满的控制权,等于控制了半个东北。同时这场战争虽然日本是惨胜,而且没有得到任何赔款,但刺激了日本的对外扩张之心,也为后来挑战美英埋下了伏笔。

最后:日本后来继续扩张,并在918事变后事实上占领了东北,实现了大陆计划的第三步,但最终倒在了第四步上。1937年发动发动对华战争,深陷战争泥潭,此时却发动太平洋战争挑战英美,等于是大陆计划第四步和第五步同时操作,结果沦为惨败的命运。

正如日本历史学家评论的那样,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是日本拿国运做的豪赌,而且都赌赢了,但后来的太平洋战争是日本第三次拿国运做的豪赌,但是赌输了,付出巨大代价。

因此清朝甲午战争赔款是日本野心膨胀的原因,但不是最根本原因,也不是唯一原因,只是众多历史因素中的一环,最根本的还是日本民族的侵略性和日本所处的现实环境所致。


股玩家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

,屈辱的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先后给日本赔银二点九五亿两。相当于日本全年财政的几百倍。这和我们生活的小圈子是同一个道理,馑于温饱的时候,自然安于现状,平凡度日。一旦有钱了,便会产生新的想法。所谓温饱思淫欲。人一旦被欲望支配了,便也扭曲了灵魂。和野兽无异,与畜牲齐名。于是我们的老先人发明了一个词叫欲壑难填。正是这个欲助长了本就不安分日本人的野心。他们用从中国掠来的钱,提出一大部分用于海军\b的建设,从西方列强的手里买来更多的坚船利炮。因为他己从这上面尝到了甜头。这把剑磨快了,会给他们的欲望增加新的动力,带来更大的前所未有的丰厚利益。其次是发展经济。利用从中国得来的钱,扩建工厂改善民生,招引外资,与国际接轨,以亚洲老大的身份环视世界。最后用掠夺来的钱兴教办学,建立世界知名度极高的学府。在国人饥寒交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他们竟然用从中国掠来的钱使他们的孑民百分之八十脱盲。正是有了这种种赖以为计的支撑点,澎涨便是他们必然的产物。在国人固步自封的麻庳思想下,日本便悄然澎涨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以至酝酿了之后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

再狡猾的狐狸终逃不过猎人明亮的眼睛,再无耻的行径终难摆脱正义的审判。最终,他们还是在国人自強,自醒,自立的高度觉醒下,黯然失色。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竹影临风


个人观点,三个原因:

一、害怕京城不保,逃亡内地,局势失控,各地乘机造反,危及清朝根本统治;

二、对英法联军作战时,沙俄乘火打劫,割占外东北;陕甘回乱时,新疆被浩罕占领;中法战争时,日本又在朝鲜搞鬼。清政府害怕再打下去,其他列强要在背后捅刀子;

三、若坚决不屈服,要和日本打到底,那一定要依靠汉族军阀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因为八旗子弟已经完全堕落无用了,但重用汉人恰恰是清皇室最担心的事!自太平天国以来,清政府对湘、淮二系是不得不用,但又不敢用人不疑,当时汉人已在朝廷中掌握了很大权力,要是依靠他们坚决抗日,只怕日本战败,汉人军阀的威望和实力也要压倒朝廷了!这一点不是笑话: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就发牢骚说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甚至北洋海军覆沒后,还曾出现这样的事:南洋海军致函日海军,说其中有些军舰是南洋暂借给北洋的,请归还云云。当时被国际上引为笑谈。可见,北洋陆海军在前线作战,得不到朝廷全力支持!

综合这三条,清政府屈辱求和也不奇怪了。


老罗说世界


那只是一种表象,实质原因是日本人看到了整个晚清时期,国家机器的瘫痪,政府的无能与退让,失去了康乾时期作为雄性霸主对于领地的的那种占有欲,奴性的上升,国家科技停滞不前,高失业率和高文盲普及率,这样的国家占有着世界上最富饶的资源,就如同掉了牙又饿的骨瘦如柴的狮子趴在一块大肥肉上,谁不想把肉抢来顺便把狮子赶跑?如果顺利,顺手把狮子也吃了


青黛抚烟雨


日本人真正野心爆棚是因为明治维新之后,国家渐渐走向强大。日俄战争的胜利,使他有了独霸亚洲和太平洋的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