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不是好事”这句话怎么理解?

黎黎黎黎黎黎宇杰


未必,有不一定的意思。加起来就是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可能会有好的结果。出自成语塞翁失马。



书法符老师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的脑海立马浮现两种思想。一种是中式理解,另一种则是西式理解。

以下是我的具体观点阐述:

中式理解,具体是什么?

此言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具体的解释都可以从网络上搜得到。在这里,我不作赘述。

我想要表达的是,“未必不是好事”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坦然。当我们要用到这句话时,是在遇到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对此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所谓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并非对坏事置之不理,而是即使你当时操碎了心,也于事无补。

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

据说古代有这样一个人,从外地买了很多瓦罐,装在背篓里,急匆匆回家。结果,路上摔碎了几个瓦罐。这个人却置之不理。有一个路人看见了,立马冲上前去,叫住了他。

那人却说,“我回过头去,又能怎么样,瓦罐还是碎了,又不能复原。”

路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这就是成语“坠甄不顾”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古人对于事情的“坦然”态度。

除了“坦然”的态度,我认为这句话还包含了“乐观”的态度。当坏事降临身上时,我们应当抱着“乐观”的态度。“未必不是好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

我曾经有这样一段经历:

07年参加高考,只考上了三本线。那个时候,我只有18岁。因为高中读的比较辛苦,我就很想直接走一个三本算了。可是,我自己后来还是决定复读。复读不一定能够再考到这样的分数,存在一定风险。最终,我还是做了复读的决定。

这一年,我都跟自己说,要“坚持,再坚持”。08年5月12日,汶川爆发地震。结果,那一年的考题真的很适合我做,没有多少难题。后来,放榜的时候,我上了二本线。

所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是坦然面对生活,可以是乐观积极笑对人生。从不同的角度上,你都可以解读不一样的意义。

西式理解,具体是什么?

我想要说“西式理解”,就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内容: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事实上,任何事的确没有表面那么简单。“未必不是好事”,说的不就是坏事中存在的好事可能性么?从概率上来讲,一件事的好与坏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类似很多玄幻电影一样,如果能够找到这些因素的规律,可能就能预判事情的发展,做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比如,在“墨菲定律”的一些推论中,就对“欠债”问题做了一定阐述:

借债给人又没有办该办的手续对方当然一定要赖账,不赖白不赖;借债给人又办了该办的手续对方一般不会赖账,但也没有钱还你,反正要钱没有要命就一条;借债给人又办了该办的手续对方也有偿还能力,但人家也一定会不高兴还,有本事你告去;告了并且告赢了也一定执行不了,钱还是回不来;咽不下这口气找黑社会出面去讨债,事情失控了,据墨菲定理推论如果你可能有牢狱之灾那你就一定会有,谁让你勾结黑社会呐。——引自《百度百科》

当我们越要做到完美,越会担心是不是存在某种纰漏。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拿考试来说。在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个很顺手的题,自己做的很快。但是,我们却会担心这道题是不是做的太顺利了?越是大型的考试环境下,我们越容易出现这样的感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总结

在“中式理解”和“西式理解”之间,我个人认为“中式理解”比较恰当一些。其中,它包含了很多智慧和态度,是我们可以去学习一些的。


月半心


未必表示一种否定,跟后面的否定“不是”形成了双否定,双重否定变肯定,就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说当你认定是坏事的时候,其实也可能是好事。


这句话出自《塞翁失马》,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 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 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所以对待任何事物,看开些,有失有得。再也正常不过,无需在意太多。回归最真诚的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人生到老才不会遗憾。梦想会飞,年轻我们就是要经历过很多事以后才会体会到生活和工作的真正意义。


小馨慢慢走


“未必不是好事”的意思是:不一定不是好事。看起来不是好事,但是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是双重否定,总体是肯定的意思。

延伸开来,即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此类的句子都是出自西汉刘安的《塞翁失马》,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篇古文,原文如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如下: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老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 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我们再来一起了解一下作者: 刘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 ,西汉皇族, 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作《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出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  

既然古已有之,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更应对一切人和事做出辩证的解读。遇到好事不得意忘形,遇到坏事不妄自菲薄,容止若思,以淡定的心态面对一切,处理好家事,贡献于国事、天大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我其谁!


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


用文学修辞语法上讲双重否定,结果就是肯定。未必不是好事,其实是好事。



微一视点


未必不是好事,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是慰藉伤痛者的良药,用久了容易形成抗体,会磨灭掉骨子里的斗志。

失败就是失败,事实不容更改,安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成功的方法。

未必是好事,偶尔说说可以,不能成为口头禅。否则,一辈子也许未必能遇上好事。


冶德平


未必不是好事,至少说明眼前来看并没给自己带来收益,但万事万物有舍有得,眼前的失利对未来而言也许是一种更大收获的铺垫。另外万事万物都有无限可能性,所以好事可以变为坏事,坏事也很有可能成就好事。


千古一艾即源于此


意思就是,这件事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或许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