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的傲慢與偏見——康德的“二律背反”,真的那麼不堪嗎?

在西方哲學史的定位中,一般認為黑格爾哲學批判性的繼承了康德哲學。更準確的說,是黑格爾將康德消極的“二律背反”進行改造,從而誕生了其自身的真正意義上的辯證法。

在黑格爾看來,“二律背反”雖然揭示了人類對於事物的認知,將不可避免的走向其對立面。但康德將“二律背反”中人類認知超出經驗範圍之外的事物時,所不可避免的產生的矛盾,當成是幻象,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很顯然,在黑格爾看來,康德並沒有將矛盾當作是客觀世界所固有的本質,在這個意義上的辯證法依然只是消極意義上的辯證法。而這和黑格爾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辯證法,是決然不同的。

事實真的如此嗎?康德的“二律背反”真的如此不堪嗎?

黑格爾的傲慢與偏見——康德的“二律背反”,真的那麼不堪嗎?

黑格爾:西方古典哲學集大成者。

在我們沒有了解康德的哲學之前,我們是沒有權利對此作出評判的。

“二律背反”到底消極與否,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康德的腳步,來一探究竟。

一、康德的先驗哲學

1.康德哲學的誕生

在康德所處的時代,同時存在著唯理論和經驗派兩大哲學派別:

唯理派以萊布尼茨和沃爾夫為代表,他們認為人類先天的擁有著一些基本的概念原則。比如,笛卡爾的“天賦觀念說”,萊布尼茨的“前定和諧說”等,他們認為人類可以用自身所固有的觀念來認知世界。

而經驗派則與之相反,在洛克,休謨等人看來,所有的知識都來源於經驗,而人類自己不過像“一張白紙”而已。只有通過對外部事物的感性認知,才能獲得知識。

很顯然,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哲學思想,每一種看上去都能自圓其說,但雙方卻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而這是不能令人愉快的。


黑格爾的傲慢與偏見——康德的“二律背反”,真的那麼不堪嗎?

康德: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家,世界最偉大哲學家之一。

2.康德對此問題的解決

唯理派和經驗派無法被調和的問題,多年裡始終佔據著康德的腦海。對此問題,康德經過了十幾年的思考,終於以一部《純粹理性批判》回答了這個問題。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首先同意經驗派關於人類一切知識來源於感性經驗的說法。但同時,康德指出:人類的認知不但要與客觀經驗相符合,而且客觀經驗也要與人類自身所固有的先天認知結構相符合。客觀經驗必須被納入到人類的先天認知結構中,才能被我們理解。在這一點上,康德又和唯理派的觀點是相類似的。

這樣,康德就將兩種相反的哲學思想調和在了一起。

3.康德哲學的任務

在康德看來,人類對於自身主要有三個問題,即:我能知道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可以期望什麼?

對此,他用《純粹理論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大批判,分別回答了這三個問題,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4.《純粹理性批判》主要說了什麼?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作者主要探討了人類知識的邊界問題,以及人類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康德認為,人類的知識是有其邊界的,它必須被嚴格限定在“一切可能的經驗範圍內”。同時,外部經驗必須被納入到主體的先驗感性時空形式和知性範疇中,才能被認知。


黑格爾的傲慢與偏見——康德的“二律背反”,真的那麼不堪嗎?

在這裡,康德提出了先驗的物自體和超驗的自由、靈魂、上帝等重要概念。

物自體是我們對外在對象進行感知之前,物體的本真狀態。物自體必須被納入到主體的先驗時空直觀形式中,才能成為能夠被我們所感知的表象。也就是說,物自體和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的物體的樣子是不相同的。關於這一問題,以後再另文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人類的一切知識都必須被限制在“一切可能的經驗範圍內”,對此我們也可以換一種說法,那就是人類的一切經驗都必須有物自體與之相應,只有將物自體納入主體的先驗時空直觀形式和知性範疇之中加以分別,我們才能得到知識。

而如果沒有能夠被我們所感知的物自體,那麼我們也就沒有辦法來進行感性和知性的認知,從而獲得知識。而這,也就進入到康德的超驗哲學部分中了。

5.康德的超驗哲學說了什麼

自由、靈魂、上帝等這些形而上學的概念,自古希臘時期就是人們所探討的重要問題。可是對此,每一位哲學家的認知都不盡相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才是正確的,而非議他人之說,都陷入了獨斷論的迷思之中。

康德通過對於人類的認知邊界闡述,說明人類的一切經驗,都必須有某一個客觀存在著的物自體與之相應。而自由、靈魂、上帝等這些形而上學的概念,是沒有與之相應的,能夠被我們所感知到的物自體的。它們永遠也無法被我們感知到,故而它們已經超出了“一切可能的感知經驗範圍”,而進入了超驗領域。

當人類用自身有限的知性範疇,去認知自由、靈魂、上帝等無限的整體事物時,必然會對同一個概念得出兩種截然相反的認知,從而產生矛盾。康德將這種截然相反的認知,而且是同樣都能夠得到證明的認知命名為“二律背反”。

6.都有哪些“二律背反”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理性在認知超出人類的經驗範圍之外的事物的四組二律背反:

第1組二律背反(關於時間與空間)

正題:

世界在時間上有一個起點,在空間方面也是有界限的。

反題:

世界沒有起點,在空間中也沒有任何界限;它在時間與空間兩方面都是無限的。


第2組二律背反(關於物質的構成)

正題:

在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由單純的部分組成,而且除了單純的東西或者由單純的東西所構成的事物之外,不再有任何事物。

反題:

在宇宙中沒有由許多簡單部分組成的東西,而且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都沒有單純的物質。


第3組二律背反(關於因果作用與自由意志)

正題:

宇宙的各種現象,不只是由遵照自然法則運作的因果律主導的,還受到自由意志的因果律影響。

反題:

沒有自由意志這種東西,在宇宙中任何東西純粹遵照自然法則運作。


第4組二律背反(關於宇宙的成因)

正題:

在宇宙中或與宇宙相關的地方有一個絕對必然的存在者屬於宇宙,或者是宇宙的一部分,或者是宇宙的成因。

反題:

在宇宙中或者在宇宙之外,沒有一個絕對必然的存在者,作為宇宙的成因。

康德對於這四種“二律背反”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論述,而且正反兩種論述都能得到證明(對於具體的證明過程,在此不作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找,很容易找到的)。

這種截然相反的論述,卻同時都是正確的,很顯然在康德看來是矛盾的,它不符合邏輯的一致性。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這不正是辯證的雙方所具有的性質嗎?

事實真的如此嗎?

黑格爾的傲慢與偏見——康德的“二律背反”,真的那麼不堪嗎?

二、黑格爾的辯證法與康德的“二律背反”的異同

黑格爾的辯證法我們都很熟悉了,它是指同一事物內部,兩種截然相反的力量,雙方相互排斥有相互統一,它是事物能夠自己運動的根本動力來源。

從這點來看,黑格爾的辯證法與康德的“二律背反”確實很相像。但,這也僅僅只是表面上的相像而已。

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

康德的“二律背反”針對的是,超出我們的經驗範圍之外的事物,我們在對其進行認知時,所不可避免的出現的兩種相反的認知。

這種認知的出現,是由於我們對其一無所知,或者說我們完全無法經驗到它,故而人類通過自身有限的理性對這種無限的事物作出判斷時,所產生的兩種截然相反的判斷。

雖然兩種相反的判斷都可以自圓其說,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對於超驗的事物本身,我們依然一無所知。即便如黑格爾所言,將對立的兩種判斷和合起來,得到一個全新的統一的結論,我們就能就此說,這是超驗事物的真實樣子嗎?我們依然不能。

因為我們所有的知識,都必須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而完全無法經驗到的東西,就像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一樣,我們對其所作的任何判斷(無論是正向的還是反向的),都是沒有意義的,而把相反的判斷和合起來,也不會就此變成真實的,因為 它沒有感性經驗的根基。

但辯證的雙方,卻不是這樣,對立的雙方都只是描述了,某一個真實的感性客體對象的一部分。故而,雙方都只是部分正確的,必須把雙方統一起來,才能完整的描述這一物體的真實狀態。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辯證法是對於客觀存在的,可以被我們所經驗到的事物的一種認知方法,其中對立的雙方必然走向統一。而康德的“二律背反”,是對我們永遠都無法經驗到的,超驗事物的認知所產生的悖論,這種相反的判斷的統一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黑格爾對於康德的“二律背反”中的兩種判斷的辯證法式的統一,是錯誤的。黑格爾的辯證雙方的統一,只是經驗範圍內的對立雙方的統一,並沒有超出經驗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辯證法是經驗範圍內的辯證法,它同樣不能超出康德所說的“一切可能的經驗”範圍。

也就是說人類的認知,必須如康德所言,必須被嚴格限制在一切可能的經驗範圍之內。在這個範圍內,黑格爾的辯證法是正確的,而一旦超出這一範圍,就會出現“二律背反”這一既不能證實,又不能證偽的幻相矛盾,但這已經不是辯證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