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忌”,有耻且格圣人做,烟火不起懒散家

“杨公忌”,有耻且格圣人做,烟火不起懒散家


铁连环不打自分辨,蛟龙出水非等闲。七郎儿仗剑把龙斩,手捧龙头跪驾前。主封他斩龙将军恩非浅,潘仁美一旁又垫馋言。欲告为臣欲谋反,主啊!你偏听偏信怒冲冠。一言不答推下斩,多亏了八主贤爷拿本参。死罪免了活难免,将老臣囚在了五台山。主在幽州有了难,不见仁美狗奸馋。主啊!你手压胸前想,看哪家忠来哪家奸?《金沙滩》唱词


家喻户晓之下,沿袭对英雄的尊重和敬意,杨家将的故事被保留,并以悲剧的方式出现在春节中,正月十三杨公忌日,随着这一天的来临,春节的欢乐戛然而止,一种莫名而又悲愤、甚至带有恐怖的气息弥散开来。

在这一天中,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认为诸事不宜,特别忌讳开工动土、婚丧嫁娶、开门利市等行为。正月十二开始,家族中的长辈会便逐一叮嘱后生小子们,明天都回来吃饺子,杨公忌日万万不可出门。

中国人历来崇尚失败的英雄,关羽、岳飞被民间推举为个人修为的最高境界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普通百姓眼中,他们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取向完美无缺,理想信念无比坚定,人生历程辉煌无悔,他们失败源于气节和小人构陷,留给国人最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强大影响和道德支撑。


“杨公忌”,有耻且格圣人做,烟火不起懒散家


因此,在重要的年节,百姓们都会把他们作为神灵从上界请到人间,不仅要朝夕祭拜,更要从心理到习惯,从行文到道德的接受。比如腊月三十或者正月初五请回的财神,很多地方都认为财神爷即是关圣帝君,“横眉握刀嫉恶仇,赤颜善面送钱财”,既保在家平安,又能出门求财得意。


中国的百姓不张扬,不炫耀,更不崇尚暴力,自己遇到事情总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人遇到麻烦总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从神话传说的尧舜禹时代到当下,一个善字贯穿了历史进程的核心,如水而至,如月华光。

这是中国人崇文尚礼下自我抑制型人格所致,但内敛不代表没有锋芒。每当民族危亡的时候,总有铮铮铁骨以生命代价捍卫身后家园,不惜热血沙场马革裹尸,这个在北宋与岳家军齐名的满门忠烈,因为奸臣当道,在金沙滩血战中满门英烈忠义千秋。

杨家将便是一例。奸臣潘仁美与北国天庆王勾结,多次陷害忠良,致使杨继业被宋王囚禁在五台山。金沙滩宴请,本是北国天庆王与宋王和谈之约,不断北国人心胸狭隘,暗藏杀机,明明龙潭虎穴,宋王却看做了闲庭信步。又多亏杨家将舍身取义,以长子替代宋王前往赴约。在金沙滩战役中,杨继业八个儿子,有五人殉国,杨五郎看破世事,混战中绝尘而去。

大郎代替皇帝死,二郎顶了八王亡,三郎马踏如泥浆,四郎流落在番邦,五郎绝望当和尚,七郎乱箭穿身亡,李陵碑碰死杨老将。

失望之际的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最后在汉代名将李陵碑前以死明志。传说这一天便是正月十三。由威名远播到兵败身死,百姓自然扼腕叹息,如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大家都认为杨继业于两狼山犯讳,正月十三正是祭日,自然是凶神值守,必须退避三分。


“杨公忌”,有耻且格圣人做,烟火不起懒散家


后来随着对杨家将事迹的整理,人们不断发现杨家将兵败的日子不仅仅是限于正月十三,除此外一年中还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同样犯兵家大忌诸事不宜,同样列于杨公忌日之列。

这个传说被广为流传,并被百姓所接受,定为正月里一个最为重要的日子所忌讳。事实上,杨公忌日的勘定最早起源于为唐代风水宗师杨筠松,因其所定而命名。杨筠松根据二十八宿顺数,发现一年中每隔二十八天便与天象中“黑道凶日”重叠,或者是“黑进凶日”最为阴沉的日子。

禁忌源于畏忌,是民间信仰和崇拜本质的次生品。百姓对崇拜的英雄和偶像有着天然地心理认同,并赋有极大的同情,怜其生,忧其哀,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融进传说的话本中,甚至希望于电光火石的刹那回归传说中的情境力挽狂澜,重写史诗。

因此无论后世对杨公忌日来源和效果如何评判,百姓还是把杨公忌日特别是正月十三日,一年之首第一个忌日看得极其重要,举家而隐。在百姓心中,对杨公忌日的禁忌事实上已经上升为对生命和社会的敬畏。尽管这种敬畏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和唯心主义的成分,但本质上还是在希望在人的最得意时给予当头棒喝,敲掉人的狂妄自大和毫无敬畏之心的有恃无恐。

同善良一样,谦卑是揉进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格。“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孟子告诫人们,人生天地间,从行文到品质都需要有触及灵魂的认知,缺失敬畏之心,便是君子与小人的分野。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杨公忌”,有耻且格圣人做,烟火不起懒散家


在孔子眼中,圣人并非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孔子像,抱拳施礼拜天地万物,可以衣躬到地而不敢藐视众生。中国传统的繁体字“圣”字便是会意如此,一个人谦卑的站在坚实的大地上,将所见所闻的大德教化身体力行并传播于四方便是圣人。

“人人可以为尧舜”。成为圣人的第一步便是谦卑和敬畏,老祖先设立正月十三杨公忌日的真实意图便显现出来,人可以不为神圣,但不可没有神圣感。神圣感于古时而言便是民间意志中的神秘力量,于今而言即是世间万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客观规律。无论古今,神圣感都不可轻玩和亵渎。人有神圣感这有敬畏心,所行所言就会心存敬畏和感恩,就会在

就是相信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的存在,而这种神圣是亵渎不得、冒犯不得的。一个人有神圣感就会有敬畏心,事事处处就会有所禁忌,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相反,一个毫无敬畏之心的人,为人处世就会低调谨慎,从而实现长久的发展,否则就如小人一样,被世人厌恶而举步维艰。


醍醐灌顶。欢乐的春节并非因杨公忌日而停下脚步,而是希望有个关键的节点和善意的停顿,把一缕“明心见性”的清风吹进被美酒熏熏而然的思想,保持一份冷静和谦卑。


毕竟,更加欢快,也更充满诱惑的上元节马上就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