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关键期:有一些普通人,值得铭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确诊数字持续上涨。

这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突入湖面,让我们的生活从有序骤然跌入纷乱。

这场疫情,如一次大考,检验着每一个人的良知、理性和境界……

一时间,沉渣巨浪翻涌。有现形的“妖魔鬼怪”,也有温暖善良频频显现。

在这温暖善良里,有一些普通人值得铭记,因为他们的故事熠熠生辉……

01 张定宇

张定宇——武汉抗疫一线一位医护人员,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在这场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的战事中,他已经战斗了30多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渐冻症”进行着顽强斗争。

疫情防控关键期:有一些普通人,值得铭记……

2020年1月29日,由于渐冻症的关系,张定宇爬起楼时十分不便。(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金银潭医院收治首批病人22天后,张定宇得到消息。在武汉另一家医院工作的妻子,在工作中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住进相隔十多公里的另一家医院。

妻子入院三天后,晚上11点多,张定宇赶紧跑去探望,却只待了不到半小时。“没说太多话,都很疲惫,只是离开时叮嘱了下:保重。”采访时,张定宇不愿多回忆那宝贵的30分钟。

“实在是没时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眼前这位五大三粗,和普通人眼中医生形象很不匹配的硬汉,眼圈忽然红了。“我们结婚28年了,刚开始两天她状态不好,我就怕她扛不过去。”

不能完全停下来,也不能时时刻刻在动。张定宇的渐冻病需要比别人更好掌握这个度。

几乎没时间去看患病的妻子,却又搁不下、放不了挂念,没法想象张定宇心里怎么过的这道坎。

02 饶 歆

饶歆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 9 年, 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

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 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 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

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 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 75 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 3-4 人,在这 里则需要 2 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 成…… 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双拐医生”。

疫情防控关键期:有一些普通人,值得铭记……

行走在重症隔离病房间的饶歆背影。

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 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 下班后用。

饶歆有一个 7 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 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 他怕自己成为“传染源”。“爱她就少见她。”饶歆说。

03 吴玲玲

1月27日是农历大年初三,由来自上海 40 家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科的 50名护理人员组成的上海医疗队从上海出发,前往武汉援助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面配合做好医疗护理工作。

有一名护理人员与家人告别的照片让人无法忘记,那是隔着火车玻璃窗的指尖相对,站在火车里的是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的护士吴玲玲,火车外的是她的丈夫,那一刻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似乎又都应该知道……

疫情防控关键期:有一些普通人,值得铭记……

2020 年 1 月 27 日,在上海南站,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的护士吴玲玲(左)在车厢内与丈夫赵坤告别。(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04 中建三局的建设者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武汉火神山建设工地的临时板房里,一群工人正在吃年饭。说是年饭,其实是几分盒饭拼在一起。

1995年出生的吕俊是工地上的运输车司机。“来了就是年,一起坐下来过 个团圆年吧。”吕俊摘下口罩给记者搬来板凳。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昨天凌 晨 3 点到的现场,一直在忙着开车运土,累了就在车上眯个眼。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外面过年。”吕俊说,自己是家里的独子, 爸妈这几天多次催促回家过年。“我知道这个工程很重要,但也不忍心让他们二老自己独守除夕夜。”说到这里,吕俊默默地低下了头。

疫情防控关键期:有一些普通人,值得铭记……

2020 年 1 月 24 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工棚内,来自中建三局的电工彭咏召、 测量员严伟才和罗斌、运输员吕俊、机电安装员陈金鹏(从左至右)在吃盒饭。(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不如在工地陪我们过年吧。”坐在一旁的彭咏召的一句玩笑话,打破了现场的寂静。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孝感人,昨天正准备起身回家,接到公 司的电话后赶紧放下行李直奔工地了。

拿着一大捆卷尺急匆匆走入房间的陈金鹏说,“看到这么多人为这个疫 情而担心,就更加懂得我工作的意义。”

陈金鹏是工地上的安装工,负责排水管道等安装。他告诉记者,听说要 在工地里过年赶工程,自己第一反应是拒绝。但想到身边人每天为疫情而担 心时,还是说服了自己。“希望这个医院赶快建起来,能够迅速把疫情控制住, 自己家人也可以安心了。”

这天,天空下起了小雨,但工地依旧一片忙碌。

这次疫情,有太多的故事,我们记下的,只是点滴。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们也很难知道,有这么多熠熠生辉的灵魂蕴藏在这些平平无奇的人群中。

他们朴实、善良,大部分人没有豪言壮语,但都在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慷慨赴死。

因为有他们,我们一时慌错的心绪才变得安宁、温暖,因为有他们,我们这个国家才会有力量。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他们是逆行的战士,自带光环,照亮前路!

只有走不完的路,没有过不去的坎。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把病毒赶走。为中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出一份力,做一点事。待到凯旋时,时代会感谢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中国人!

以上内容均来自新华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的《众志成城防疫抗疫》一书

疫情防控关键期:有一些普通人,值得铭记……

(文字整理:赵怀志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工程人才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