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被判刺配,林冲差点被人打死,武松却一路有酒有肉,这是为何?

罗福添


武松和林冲性格完全不同,林冲循规蹈矩得有点麻木,武松天马行空不乏理智,两个人的行事风格,一个天,一个地,不仅刺配这一路不同,就是同样被陷害反应也不同。

性格决定命运

林冲从东京到沧州一路,受尽折磨,先是脚被衙差用滚水烫出水泡,到了野猪林,又差一点被董超、薛霸结果了。如果没有鲁智深,林冲野猪林就死掉了,根本没有后回书如何如何。其实林冲被冤枉下狱,自己不是不知道,但就是不知道自救,估计林冲一直幻想着有个青天大老爷能帮他洗清冤屈,重新做回八十万禁军教头。

良民、顺民当得久了,林冲根本没有反抗意识,只懂得逆来顺受,刺配路上,别说酒肉,就是不挨打,林冲都得感恩。

武松则不一样,武松从小就爱惹事,惹了事,自己也能想办法解决,当然,武松自己不想法解决,也没人能帮他,就一个哥哥武大郎,还指着他保护呢,所以,武松遇到事,脑子里的思路和行动都在线,比如杀潘金莲,武松没有莽撞地听了何九叔和郓哥的话就动手,而是把所有的证据都收集齐了再下手,武松做事前的深思熟虑和谋划,就比林冲强得多。换句话说,武松主动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林冲则被动地等着命运的施舍。

林冲性格被动,武松则主动积极

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第一次,林冲就该想对策,思忖高俅父子是什么人,如果高衙内继续纠缠怎么办,可林冲除了被动地躲着外,没采取任何主动,只一味忍让,最后给自己让监狱里了。但这样高俅父子还不罢休,还要在路上结果他。换个角度想,如果可林冲主动点,积极想对策,忍不了,就卷包走人,起码高俅父子陷害他没那么容易,可林冲舍不得安稳,最后被动地等来了意想不到的结局。

武松和林冲正相反,杀潘金莲,杀西门庆,带上证据自首,一步步都计划好了,因为知县等人同情武松,武松刺配这一路确实要比林冲好挺多,但这只是武松第一次被刺配,第二次远没这么幸运,因为得罪的人不一样。

得罪的人不一样,刺配路上待遇也不一样

林冲无端被高俅父子陷害,高俅可是皇帝身边红人,能调动的资源和能使的钱,非常人可比,想要林冲的命易如反掌,换了武松是林冲,一路上受的折磨也不会少,只不过武松比林冲机灵,不会逆来顺受,比如在野猪林,董超、薛霸要绑武松,武松肯定能想到其中有诈,甚至衙差用滚水把武松脚烫破时,武松就会开始提防,一路想着怎么自保。如果武松是林冲,可能在野猪林就和两个差役打起来,落草了,根本不会等到去沧州,再火烧草料场什么的。

和高俅父子相比,潘金莲和西门庆两个人根本不值一提,在县衙里资源还没武松多。第一次刺配武松除了在十字坡遇到点小状况外,一路确实比林冲舒服得多,但武松第二次被刺配就没那么幸运。因为醉打蒋门神,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入狱,其实武松当时也是在押犯,只不过施恩需要武松,给他恢复了一部分自由。

第二次刺配路上,如果没有施恩送的两只鹅和走之前施恩请他喝的酒,武松一路上连水都喝不着,到飞云浦,武松发现几个差役挤眉弄眼,先出手,才得已保全自己,飞云铺一站,惊险又刺激,也正是武松英雄本色。

得罪的人不同,刺配路上的待遇也不同,林冲也是被逼无奈啊!

林冲一心想做良民,武松则无所谓

林冲舍不得安稳的小日子,不然也不会在高衙内调戏娘子后还忍下来,如果第一次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林冲打把他得鼻青脸肿,折胳膊断腿,可能就没有第二次了,当然,林冲的禁军教头也做不成了,说不定也得像王进那样卷包逃走。

可林冲不敢,开始就是退让,到最后,差一点连命都没了。武松就不一样,先不说第一次刺配,第二次刺配,武松知道是张都监陷害,一路上并没逆来顺受,而是主动采取行动,破枷,踢翻差役,套话,回城杀张都监,武松已经不想再做个良民,保住性命后,武松首先想的就是报仇。杀差役,武松已经没回头路了,索性连张都监一起杀了,出了心头恶气。

反观林冲,到沧州后,他还没意识到高俅父子的阴险,还指望日子到了能放出去,最后不得已杀陆谦,烧草料场,林冲才有点男人样儿。

写到这儿,明白林冲为什么刺配之前给娘子写休书,早晚都是官逼民反,不如给娘子自由,省得受牵连。

林冲、武松武力值都不低,差的就是性格。一个刺配路上差点被害死,一个要么有酒有肉,要么亲手杀公差,也都在情理之中。


小雅的小


性格决定命运,武松和林冲两个人不同的性格,注定了他们两人梁山前后的不同命运。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是对武松而言,他的人生没有忍让这回事,遇到任何不痛快的事情,武松就要爆发;林冲则不同,林冲是官场出身,所以他的为人处世,处处都透露出官场之上的隐忍,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想惹麻烦。

武松则不一样,武松从小就爱惹事,惹了事,自己也能想办法解决,当然,武松自己不想法解决,也没人能帮他,就一个哥哥武大郎,还指着他保护呢,所以,武松遇到事,脑子里的思路和行动都在线,比如杀潘金莲,武松没有莽撞地听了何九叔和郓哥的话就动手,而是把所有的证据都收集齐了再下手,武松做事前的深思熟虑和谋划,就比林冲强得多。换句话说,武松主动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林冲则被动地等着命运的施舍。

林冲和武松都被叛过刺配,林冲因带刀闯进白虎堂,被判刺配沧州,武松因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判刺配孟州。两人都是一流高手,都有一身好武功,都算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但是两人在刺配的路上待遇却完全不同。林冲是被董超薛霸各种折磨,在野猪林的时候还差点被杀死,幸亏得以鲁智深沿路保护,及时出手,才留下一条命。

而武松的待遇却是完全不同,他被判刺配孟州,从出发的那一刻起,他就完全不像一个罪犯,反而像一个大爷。换句话说,当衙役的,平日里想去哪吃饭去哪吃饭,想干嘛干嘛,没事了还能收点银子,日子非常舒坦。但是一旦离开东京,也就指着陆谦和张教头的银子好活了。所以,林冲只要给不够银子,就会出问题。但是:林冲生活穷苦,没有银子。

所以林冲又不会使钱,当然在路上要被折磨了。再说说武松一一法不到处,有道德在。武松的行为,知县觉得他总是个义气烈汉,又想的武松还为他家的私事上京去了一遭,寻思武松的好处,一心要周全武松。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人看透了武松是惹不起的人物,但凡敢和他叫板,谁有好下场。而林冲呢,天性柔弱,性格怯弱,遇到事情就让步,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估计就是这么个道理。


独秀文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林冲和武松的对头不同。

林冲是遭高俅一伙陷害,后者相当于今天的军委副主席,位高权重。

将林冲陷害到刺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害他性命。林冲有这样的对头,是九死一生的。

但武松不同。

武松是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以后,才被流放。潘金莲孤身一人,算不了什么。西门庆被杀后,都没有男性亲人站出来,要他的老婆去参加司法审判,可见这家伙也是众叛亲离的人,没人会为他报仇。

西门庆和高俅,是无法相比的。

所以林冲在野猪林差点被人干掉,而武松可以一路大酒大肉。

但这也是相对的!

后来武松得罪了有权有势的蒋门神、张都监一伙,也是和林冲一样下场,差点在飞云浦被人杀掉。

第二,林冲和武功性格不同。

林冲猥琐懦弱,委曲求全,胆小怕事。

武松则是天性刚硬,吃软不吃硬,不服就干。

大家看看林冲和武松对待来敲诈勒索的差拨态度。

先看看林冲: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再看看武松:

差拨道:“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武松道:“你到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碎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到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那差拨大怒去了。


看看两人区别大不大!

像武松这种亡命的硬汉,普通人都是怕的。以差役为例,这些人通常都是狗仗人势,欺压良善,你软他就硬,你硬他就软。

遇到武松这种人,哪个差役敢随便胡来?

说难听的,惹急了武松,说不定连你一起杀了,谁不怕死啊!


萨沙


这不同人不同命吧,两个人当时的条件也不一样。

林冲:

1.林冲虽然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但东京汴梁城,满城高官富贵,身份就有点不够看了;

2.他得罪的是高俅,宋徽宗的宠臣,这别人想要保他安排他就要掂量掂量了;

3.林冲是被陷害的,虽然他是和高家不对付,但并没有杀了高俅或者高衙内,没有那种快意恩仇的感觉。

4.林冲性格太面,其实在路上他想当大爷也不是不行,关键自己不给力啊;

5.押送林冲那两个人陆虞候塞了钱的,那两个押送的目的就是整死林冲;

6.林冲一路也没遇上什么贵人,鲁智深是个大老粗,后来林冲受不了打了洪教头才受到柴进关注。

武松:

1.打虎武松,声名远扬,其威猛已经深入人心;

2.为人豪爽,可能也结交了不少英雄好汉;

3.斗杀西门庆,大快人心,西门庆作为一方恶霸,为祸乡里,武松这一举动算是帮很多人出了气;

4.武松的性格可不是林冲,恩仇必报,一点就着,也不敢有人为难他;

5.武松一路凭自己的本事性格,结交了孙二娘,施恩等人,都对他礼遇有加。


青萍之末


性格决定命运,武松和林冲两个人不同的性格,注定了他们两人梁山前后的不同命运。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但是对武松而言,他的人生没有忍让这回事,遇到任何不痛快的事情,武松就要爆发;林冲则不同,林冲是官场出身,所以他的为人处世,处处都透露出官场之上的隐忍,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想惹麻烦。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差异,让两个人在刺配途中,有了天差地别的遭遇。武松一路上对押送公人吆三喝四,喝酒吃肉;林冲则被董超薛霸两个人一路折磨,险些在野猪林丢了性命。

林冲为什么被打?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林冲的性格特征——忍让为主。

妻子林娘子去东岳庙上香,被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使女锦儿跑来告诉林冲,夫人被人调戏。林冲是谁?八十万禁军教头!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调戏林娘子?

林冲赶到现场,一把抓住了调戏之人,举起拳头就要打下去。但是高衙内认出了林冲,大喊一声:林冲,你要干嘛!林冲一看是高衙内,手就软了,那一拳头硬是没打下去。他怕高太尉,那一刻,林冲一定想到了自己的前途。

所以很多人认为林冲是个软骨头,妻子被人家调戏了,林冲就这么忍气吞声。这直接导致了林冲后面一些列的悲剧,高衙内调戏不成,就要他干爹高俅想办法,于是有了林冲的第二次隐忍。

高太尉安排人定下一个毒计,让林冲先在街上买了一把宝刀,然后借看刀为名,让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林冲不仅没有提防,而且在明知被高太尉陷害之后,也不敢暴起杀人。

林冲最后被刺配沧州,家破人亡,完了高俅还不放过他,派陆虞侯前去暗杀林冲,这一次林冲终于选择了爆发,杀了陆虞侯等人,反上梁山。

林冲身上的这两件事,如果换成武松或者鲁智深,恐怕早就把高衙内和高俅都给杀了。

林冲性格软弱,凡事隐忍,才导致他在刺配途中,被董超薛霸两个人暗害,先是用滚水烫伤了脚,而且一路上折磨他,不给水喝不给饭吃,还要在野猪林杀了他。要不是鲁智深即使出现,林冲一味隐忍的性格,恐怕就要葬送他的性命。

武松为什么喝酒吃肉?我们也不妨分析一下武松的性格特征——绝不忍让。

武松早年间杀了人,逃亡江湖,到了柴进庄上躲避。虽然寄人篱下,但是武松绝对没有一点低声下气,这让柴进很不高兴。武松动不动就和柴进的庄客打架,更让大家不待见他,直到遇到了宋江。

如果武松是林冲那样的性格,他绝对不可能和人打架然后杀了人。武松性如烈火,嫉恶如仇,只要他心里面有什么不痛快的,一定要发泄出来。

比如,他在景阳冈上打死了老虎,做了阳谷县的都头。被知县安排出差,一个月之后回来,发现哥哥武大郎无辜枉死,于是就要报仇雪恨。武松先是告到衙门,当他发现官府不管之后,立马就去自己彻查真相,最后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

所以说,武松绝对不是一个隐忍的人。因为杀了人,武松刺配孟州,一连路上,押送他的两个公人被他呼来换去,武松自己喝酒吃肉,好不自在。

有的人说武松和林冲两个人的遭遇,是因为两个人近身格斗的本事不同。其实这是谬误,武松和林冲都是英雄好汉,林冲还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不可能打不过两个衙役。

林冲的被打与武松的喝酒吃肉,主要是因为林冲本身奉公守法,不敢惹是生非,所以才被人欺负;但是武松百无禁忌,谁敢惹他,他就敢杀了谁。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林冲在刺配路上被人一路追杀,而武松在杀嫂后第一次刺配路上却一路好酒好肉,俩人的遭遇犹如天壤之别,对比很鲜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明显,是因为俩人的地位不同,遭遇的性质不同。

林冲虽然是低级军官,但是仍然是身在官僚系统内的。他这样的低级军官和高俅这样身在中央的高官原本不会产生什么交集的,可是无巧不成书,他有一个漂亮的老婆,偏偏这个漂亮的老婆进香又被高衙内看上,君子无罪,怀壁其罪,无权无势但是又有过人之处包括长得漂亮,这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对于像高衙内这样被无数人众星捧月的人,看中一件东西(当然也包括女人),那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底下无数等着巴结进位的人就等着这些二世祖开口呐,陆迁就是其中一个,对于他这样了解林冲底细的人来说,完全是一个天降的馅饼,牺牲一个林冲,得到的就是高太尉的赏识,荣华富贵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后面就有了陆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从发配沧州路上的野猪林设毒计,到风雪夜火烧军牢草料场,桩桩件件都是奔着取林冲的性命去的。只要他不死,高太尉就决不罢休。做为普通人肯定很难理解,为啥就为了抢别人老婆,一定要使毒计害死对方的丈夫。其实,这就是官僚们的特征。官僚到了一定的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做了大官,能够对普通人或下属生杀予夺的时候,这种权力带来的感觉就是世界就在他的手中。就像高俅在听了陆迁、老都管的毒计后说的一样“如此因为他浑家,怎地害他?——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 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何其毒也!极端自私,他的养子的性命是命,别人的性命在他们的眼里便都不是命,都是可以随便牺牲的。然而,这个确实是官僚的特性,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官僚们比普通人更明白,整人一定要直接整死,斩草除根,永除后患是官僚们的不二法则,这也就是林冲的杯具来源。

再来看武松,武松有两次刺配,两次刺配的遭遇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基本上算是因为民事纠纷而牵引出来的一系列刑事案件,因西门大官人是知名企业家,使通了县衙,官府的法律并不能给武松一个公道,使得武松最终铤而走险,血亲复仇。因为事出有因,而且通奸谋害亲夫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大罪,所以复仇具有一定的正当性,武松第一次刺配是受到照顾的。路上又有在十字坡解救解差的缘故,因而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不平的待遇。到了孟州牢营,又因施恩有求于他,也是格外受到照顾。随后就是武松替施恩出力,醉打蒋门神,压回快活林。然而,蒋门神是和施恩同一牢营的张团练的代理人,武松政治嗅觉太差,最终被蒋门神一系的后台张都监设计再次刺配,并且在飞云浦险要设计谋害武松性命。虽然武松伐幸逃脱,并且血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蒋门神等人,但是却再无退路,只能落草。


从林冲和武松的刺配遭遇对比来看,武松只有第一刺配的待遇是比林冲好的,到了第二次就和林冲一样险恶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只有一个原因,他们都得罪了官僚系统,而官僚系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历练下,只奉行一个原则:就是必须斩草除根才能永绝后患,对对手仁慈就是对自己的犯罪。而林冲和武松们只有一个原罪,那就是得罪了官,这就是死罪。


孤独守夜人


武松和林冲两个人的相似点,就是都曾获罪被刺配到某地,但是刺配原因不同,二人的性格、出身都不一样,也就导致了不一样的刺配“体验”。


出身

武松,一介武夫,自以为误杀了人远走他乡,只有一个哥哥自小一起长大。

林冲,有官职有家室,受人尊敬。


刺配原因

武松,因醉酒打虎出名,得到很多人的敬重,口碑非常好。

后来发现自己的哥哥被潘金莲、西门庆毒死,就杀了这两个人然后去衙门投案自首。武松就是这么一个思想简单的人,而且英勇正直。打了老虎,解决百姓们的顾虑;替哥哥报仇直接杀了罪魁祸首,然后自己也去自首。是个快意恩仇的江湖人作风。后来他这件案子的主审官因为敬重武松打虎的行为,所以从轻发落,刺配孟州。


林冲,妻子被高俅的义子看中了,调戏不成就设计陷害,有名的“误入白虎堂”就是这一段了。

高俅赠送林冲的刀,想拿回来看看,结果带着刀的林冲因为不认路走进了白虎堂。白虎堂是军事重地,不允许佩刀,而且还是林冲这样的小官更不行,就这样直接被判刑。

幸好得到了一个府尹的帮助,轻判林冲过错,只是发配沧州。被陷害都是有冤屈的,林冲明知道对方陷害他的原因和手段,却也无可奈何。循规蹈矩,在官场呆的忘记了什么叫反抗。就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啊。


刺配经历

武松一开始遇上了黑店,有惊无险的结实了朋友,自然好酒好肉的招待着。人情总是要还的,武松就帮恩人“醉打蒋门神“,这才真正的引来了杀身之祸。无奈大开杀戒。武松都是主动选择,结果是好是坏都是应得的。血溅鸳鸯楼之后,武松就扬长而去投奔二龙山。


林冲从刺配上路就注定不平坦,押解他的两个小吏早就收了银子准备在人少的时候杀了林冲,回去领更大的赏钱。都是将死之人,自然小吏们不会好好对待,又是开水烫,又是草鞋穿的。野猪林要是没有鲁智深,林冲就死在那了。

这些林冲都忍下来了,实在看不出他是那个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没有那种强大的气场。到了刺配地点,高俅的亲信陷害,火烧草料场没有要了林冲的命,才有了山神庙发现自己屡遭陷害的真相,直到此时,他才对官场失去信心。林冲的选择都是被动的,一步步被人、被事推着走,直到忍无可忍才出手。于是林冲愤怒中终于爆发,杀了高俅三个亲信,然后投奔梁山。开挂的林冲还是很强大、很勇猛的。


梁山结局

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臂,然后就没有跟随回朝庭复命,直接在六和寺出家,80岁善终。

林冲同样也参与了征讨方腊,在江南平定后,做为还幸存的战将跟随军队班师回朝,不巧得了风瘫,到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逝。

武松和林冲的最后归宿都是六和寺,但一个是自己选择,因为看淡了功名利禄,一个是就近养病休息,若是养好了估计会继续“报效国家“吧~毕竟林冲心里的正道就是走良民之路、为官之路。武松无所谓的,一切跟着心走。


悦学越乐


年轻时,总觉得林冲窝囊,豹子头林冲应该快意恩仇,可是他却畏畏缩缩,面对高衙内一味忍耐。成年了,才理解林冲的难处。他有家有业,不像武松哥哥死了,无牵无挂,只图自己痛快。他有岳父有娇妻,即使他自己痛快了,打死了高衙内,那么扔下娇妻怎么办,年迈的老丈人怎么办?因此他忍了。

林冲被诬陷发配后,一路上他忍受着差役的诸般虐待,他想的就是刑满回家与妻子团聚。林冲没有江湖经验,没看出两个差役要害他。如果不是鲁智深,林冲在野猪林就成了屈死鬼。鲁智深要杀董超、薛霸,林冲阻止了,他依然坚持去沧州。如果不是高俅派人赶尽杀绝,林冲走投无路,他也不会上梁山。

武松与林冲不同,他父母双亡,哥哥死后,他成为孤家寡人。对于杀害哥哥的凶手,武松绝不放过。但是武松做得漂亮。润杨总觉得武松是一个非常会经营自己的人,他善于宣传自己。他成为打虎英雄后,他披红挂彩,走马游街。人们都知道有一个打虎英雄。当上都头后,他个性豪爽与衙役们称兄道弟,交了一帮铁哥们。

他杀潘金莲,杀西门庆都留下了他们的供词,人们知道这对奸夫淫妇害死了武大郎。武松是为兄弟报仇。他占住了理字,舆论一致认为武松是有情有义的好汉。人们佩服武二郎为兄报仇。所以当武松刺配孟州的时候,差役们都尊重武松,给他打酒买肉。武松的刺配之路过得潇洒!

武松第二次发配是被冤枉的,与林冲有些相似。武松被刺配恩州牢城,武松比林冲有江湖经验,见两个差役的行事就断定他们不怀好意,因此早早提防。【约离城也有八九里多路,只见前面路边先有两个人提着朴刀,各挎口腰刀,在那里等候,见了公人监押武松到来,便帮着做一路走。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武松早睃见,自瞧了八分尴尬;只安在肚里,却且只做不见】。

来到“飞云浦”武松行动了,他以一对四,他飞起两脚,先踢下水两个。武松大喝一声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武松杀了三个,留下一个活口问明仇人是谁,在哪里之后一刀把这人杀死。武松返回孟州城,血溅鸳鸯楼,报仇雪恨。武松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蘸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有仇报仇,杀得痛快淋漓。

林冲的敌人太强大,他无法像武松那样来去自如。林冲唯一的一次报仇的机会是高俅被梁山好汉所擒。林冲欲杀高俅老贼,替妻子报仇。然而,宋江以为众兄弟谋取好前程,封妻荫子为由,给拦下来。林冲后来不得不接受招安,替皇帝和高俅卖命。林冲到死也没有报仇雪恨。


润杨阆苑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容易让人通过这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衬托出武松比林冲要能干得多,其实,这里面除了因为二人个性不同之外,还是要看到林冲和武松的刺配有着根本不同的背景,才导致了二人这种反差鲜明的待遇。

林冲和武松同样是刺配,待遇相差却如此之大,主要原因有:其一,林冲无罪而被判刺配,是因为高俅父子有意陷害他,最终目的是要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实际上明明是没有任何犯罪行为,只因为自己貌美的妻子被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中,高俅父子就想害死林冲,才能让高衙内放心大胆地占有林冲的妻子。所以,林冲的无罪反而成了“死罪”。林冲持刀进入白虎堂,本该被判斩首,得益于开封府尹开恩救了林冲一命,被判刺配沧州。但高俅父子就是想要置林冲于死地,所以,必然不会因为林冲刺配沧州而放过他。继而买通押解林冲的公人董超、薛霸二人,要他们在野猪林结果了林冲的性命。

其二,武松犯了杀人之罪而被判刺配,不但没人陷害他,人们反而敬重他为兄复仇之举,因而一路受到押解公人的厚待。

武松和林冲恰恰相反,他杀了谋害哥哥武大郎的潘金莲和西门庆,本该被判死刑,但因他此举是为兄复仇,潘金莲和西门庆的行为为世人所不齿,在道德舆论上,人们是支持武松的,在某种程度上,把武松的杀人之举视为英雄之举。因而人们敬重武松。更何况武松又得到了知县等官府中人的关照,得以从轻发落,只是被判处刺配孟州。既没有仇人陷害武松,又得到人们的敬重,得到官府中人的关照,武松的刺配之路自然是备受优待的。

其三,林冲个性软弱,容易虎落平阳被犬欺。

林冲个性软弱,遇事总是想着忍一忍、让一让,认为隐忍退让就能海阔天空。林冲的娘子当街被人调戏,林冲怒气冲冲赶来解救妻子,举起愤怒的拳头正要砸下来,却发现是高衙内,当时手就软了,他想到了打了高衙内,高俅面上不好看。结果就引发了高衙内的2.0版陷害,故意让陆谦支开林冲,再诱骗林冲妻子,林冲事后只是想找陆谦拼命,对高衙内还是容忍。又引发了高俅的3.0版和4.0陷害,。这种软弱的个性,比如会导致押解他的公人肆意凌辱他。

其四,武松个性彪悍,他不欺负别人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武松的个性则非常彪悍,脾气火爆,又是天神一般孔武有力。常言道“人善被欺,马善被骑”,武松的个性则和软弱的林冲完全相反,书中所有描写武松的故事中,几乎都是武松欺负别人,啥时候看到武松被别人欺负的例子?你看武松逃难到柴进庄上,但凡庄客们有点招呼不周,武松的拳头就直晃动,吓得庄客肝颤,这哪有半点落魄逃难的样子?简直就是个横行的恶霸啊。武松这样彪悍的个性、火爆的脾气,押解他的公人哪里敢惹呢?


乔鞅


这个问题只问对了一半,您是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揍啊,武松可不光是有酒有肉,也有刀子在等着他。

且听红尘君细细道来。

林冲只发配了一次,却险些丧命

这林冲一共只被发配了一次,就是误入白虎堂被高俅陷害,然后发配沧州。

而就在出发之前,奸贼陆谦就已经收买了两个差人董超薛霸,让他们路上害了林冲,然后用脸上的金印再来领赏。

这里红尘君要吐槽一句,卢俊义和林冲传说中是师兄弟,在这点上确实有共同之处,都是董超薛霸押解,而且都要害他们,而且他们都甘心被害,然后又都被人搭救。

收人钱财,自然替人消灾,尤其这还是高太尉的要求,董超薛霸哪里敢拒绝?所以就在野猪林想要害林冲,却被鲁智深给吓了个半死,若不是林冲此时还心存幻想回去和老婆团圆的话,这两人已经变成四截了。

武松被发配了两次,一次有酒有肉,一次可是飞云浦

和林冲不同,武松一共被发配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杀了奸夫淫妇自首,另一次则是被张都监陷害。

这第一次因为乃是好汉行径,大家都很佩服,所以虽然犯法,却是人人敬服,自然一路有酒有肉,名为犯人,实际上却是大爷,提问的兄弟应该只看到了这段。

而第二次就是端的凶险了,也就是施恩送了两只烧鹅,要不然武松都饿了不知道几天了,此外还有两个差人并蒋门神的两个徒弟要杀他,正是最著名的飞云浦,这比野猪林更凶险的多,哪里有半分幸福可言?

红尘君说

所以,第一呢,这看书要仔细,别只看到人家吃肉,也要看到人家挨揍;

第二呢,世上一切事情皆有因果,这吃酒吃肉也好,挨打挨骂也罢,其实问题的关键点倒不在那差人身上,而是背后冤有头,债有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