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是是说运河一一从诗词中认识大运河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荣一时的隋朝》,以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为引子,给学生讲述了隋朝的一时繁盛。课本讲述了隋代开凿大运河,怎样认识大运河,二千多年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们不妨从诗词之中作一探究。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因是人工开凿的河流,人文因素比重大,运河就成了带有文学生命的河流,带有艺术基因的河流,“活在文人笔下的河流”,后世歌之咏之叹之者甚多,尤以唐代诗人存留的运河篇章最多。

非非是是说运河一一从诗词中认识大运河

古往今来,描写大运河的诗词,大体有三类内容:一是写开凿大运河民工的悲惨命运,揭露 隋炀帝骄奢淫逸的生活;二是肯定 大运河的作用,并对当年开凿运河的民工寄予深切同情;三是对沿河两岸美丽风光的礼赞和抒怀。由于唐代距离隋亡的时间较短,一开始诗人们多对隋炀帝修运河持否定态度,随着运河功能的发挥和时间的渐去渐远,一些人开始比较中肯地辨证地历史地看运河,到现在则更趋肯定地看待运河。

非非是是说运河一一从诗词中认识大运河

南陈景阳楼

一)持否定态度的:

隋堤柳 [唐·白居易]

隋堤柳, 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对隋炀帝开凿运河是持明显否定态度的。在他看来,正是因为隋炀帝开凿运河而用之,“南幸江都恣佚游”,才导致“海内财力此时竭”,最终“上荒下困势不久”,导致个人身丧江都、隋朝亡国的结局。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中写道“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张祜、许浑、李商隐、胡曾等人关于运河的诗作均持这一观点。

非非是是说运河一一从诗词中认识大运河

扬州雷塘炀帝陵

(二)持中肯态度的:

晚唐的皮日休在其《汴河铭》一文中说到:“隋之疏淇汴,凿太行,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今自九河外,复有淇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不劳一夫之荷畚,一卒之凿险,而先功巍巍,得非天假暴隋,成我大利哉!”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认为,虽然人们多说隋朝覆亡和隋炀帝开凿运河有直接关系,但实质上运河的开凿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也加强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联系与政治的统一。如果没有“水殿龙舟”这类事儿的奢糜与荒唐,单就开凿运河而言,隋炀帝的功绩不在大禹之下 。

汴河直进船(唐 ·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享用去了。

非非是是说运河一一从诗词中认识大运河

扬州琼花

(三)持肯定态度的:

《七绝.大运河》(当代)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祖国的南北方因为京杭大运河一脉相牵,从隋朝到现在已经千年了,还是水波涟涟。我对大雁说无论是南飞过冬还是北归,京杭大运河从头到尾都是祖国的河川。

非非是是说运河一一从诗词中认识大运河

开封汴河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大运河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弥足珍贵。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始于2006年12月,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及浙东运河沿线8个省市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其中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统治者们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兴修完成后才称作“京杭大运河”。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流通和对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