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海上钢琴师》: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1998年,电影《海上钢琴师》在意大利上映,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直到2019年,《海上钢琴师》走进中国内陆的电影院里,甚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4K修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尊重经典、延续经典。时隔21年,这部影片的口碑仍然经久不衰,豆瓣九十多万人评价,豆瓣评分9.2分,证明了影片本身的价值。

热爱钢琴的纯真灵魂

影片讲述了活在轮船上的钢琴师1900的传奇一生。

一切要从一艘轮船上发生的故事说起,黑人丹尼尔是船上负责添加煤炭燃料的工人,他偶然在头等舱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白人弃婴,为了纪念新世纪的到来,他给这个孩子取名为1900。

从小到大,1900都只在轮船上度过,从来没有下过陆地。对他而言,外面的世界似乎不存在,自从他偶然邂逅到船上的钢琴,人们便被他所弹奏的曲目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人们都知道在轮船上有一位技艺高超,却从没有下过轮船的钢琴师。

1900注定是孤独的,没有父母,收养他的丹尼尔也因意外去世,然而他却很幸运的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对他而言,权利、名誉、金钱,都不重要。他的世界,就是那艘轮船,弹钢琴就是他喜欢的事情。他为旅客弹奏钢琴,众人因他而欢乐,他也就感到很有成就和价值。这就是他的生活。

重温《海上钢琴师》: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影片中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小号演奏者康恩,也就是影片中的男二号,在船上因海浪颠簸晕船不止,1900于是将他拉到钢琴上,为他演奏钢琴,声称是治疗晕船的良药。在人人都站不稳的船上,1900带着康恩沉浸在美妙的音符中,仿佛一切灾难、恐惧以及周围的一切都并不存在。这是何等的热爱与专注,以至于这一刹那,整个世界除了钢琴,其余的万物都消失了。

1900美妙的钢琴之声引来了众多旅客前来听他演奏,甚至吸引了自称是“爵士乐创始人“的钢琴手杰里向其发起挑战。1900在听到黑人钢琴家演绎的爵士乐后,感动的热泪盈眶,感到由衷的钦佩,为了再听到他演奏的作品,1900在对决中演奏了极其简单的作品,让众人唏嘘不止。直到对决的最后,1900才展现出真正的实力,以至于惊呆了对手与观众。也许在1900看来,所有的一切无关对决,只有音乐。

然而平静的一切从1900遇到一位姑娘之后悄然生变。这一天,因为1900演奏的美妙音乐,唱片公司找到了1900。而就在这时,1900在船舱内看到了一位心仪的姑娘,随着情感的流露,1900即兴演奏了一曲欢快动人的旋律,唱片公司的人则刚好用留声机将美妙的旋律记录下来。1900拼死将唱片抢夺过来,最后当成礼物送给了那个姑娘。1900表达感情的技巧是生涩的,

对他来说,音乐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最终,姑娘在临下船之际,邀请1900上门拜访,这也坚定了他走下船,去往陆上世界的决心。

活在琴键之中的有限人生

然而影片的结局是可悲的,1900始终没有走下活了一辈子的轮船,最后选择和轮船一起沉没。在1900踏上走下轮船的踏板的时候,他望着远方的大都市若有所思,眼神如浩瀚云海里的某一朵白云一般变幻莫测:时而迷惘、有有些纯粹、时而痴迷,还伴随着些许孤独,最终没能继续往外走出去。

重温《海上钢琴师》: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1900对康恩如此说道,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有的人一直都没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在不断地探索着,但是1900知道,一架普通钢琴上屈指可数的琴键,一艘上千人的狭小轮船,构筑了他整个的精神世界与生活。

但其实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大。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无不面临环境适应性的问题,也面临着无限的人生。即使看不到尽头,也应奋力生长,在这过程中,将个人意志与社会相结合。我感觉,这部电影除了让我们在惊叹男主人公对钢琴的热爱与才华外,更让我们了解到如何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当选择一种迎合世界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就已经无法“活出自己”了,而说出这种话的人,谁又能真正地做到不迎合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呢?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1900,但是我们也要坚强的在社会中生存,坚守自己的初衷,努力达成自我和社会的平衡,在岗位上做到无愧于心,这也是这部伟大的电影给予普通观众的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