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定點醫院不僅要消滅病毒 還要治好他們的“心病”

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當下是什麼心態?如果他們還傳染了家人呢!

每日商報訊 記者 馮雙

隔離病房裡的患者在想些什麼?他們害怕嗎?焦慮嗎?在浙江唯一的省級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感染科主任盛吉芳團隊和護理團隊的合作下,精神衛生科副主任胡少華主任醫師發現:在醫院的隔離病房裡,55%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存在輕度抑鬱的一些症狀,42.5%的患者存在焦慮症狀,大多數都是以輕度抑鬱和輕度焦慮為主。於是,有一群專門“醫心”的心理醫生走進了隔離病房,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干預。

妻子埋怨丈夫帶來了病毒

這個家庭病房裡的氣氛一度緊張

“都是因為你,我跟女兒被感染,都是因為你。”這間隔離病房裡住著一家三口,在精神衛生科魏寧副主任醫師進行心理干預之前,這間“家庭房”裡,妻子每天不停埋怨,丈夫則是自責不已。

這家的男主人楊先生(化名),48歲,某鎮上衛生所的醫生,年前接診了幾個來自湖北的病人。不久他就出現了發熱、咽喉痛的症狀,作為醫生的他每天看著新聞,警覺性很高,覺得自己症狀很像電視裡描述的新冠肺炎,此後,妻子和女兒也出現了類似症狀,由於當地的縣級醫院沒有收治能力,他自行到浙大一院就診。不久後,一家三口被確診,然後住進了之江院區的隔離病房。

由於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楊先生愛人接受不了女兒也被感染的事實,每天焦慮不安、時時刻刻埋怨丈夫,剛開始楊先生還會解釋下這種病毒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根本防不勝防,況且他也是受害者。漸漸地,楊先生病情發展成了重症,身體極度不舒服的他,還要面對家人的埋怨,他出現了自責、悲觀、失眠的症狀,甚至有輕生念頭。

2月1日,魏寧醫生進隔離病房後,和楊先生進行了深入交談,為他制定了藥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的整合干預方案。經過治療和干預後,楊先生情緒明顯開朗起來,並且病情也在逐漸好轉,而他的愛人經過魏寧心理干預治療後,情緒也恢復穩定。這個“家庭病房”的氛圍也和諧起來了。

除了戰勝病毒

他們還要給患者做心理按摩

魏寧醫生在進隔離病房之前,預估有20%-30%患者會有心理問題,但等進去之後,發現這個比例是40%-50%。在隔離病房裡的患者,基本存在三種心理問題:擔憂家人,因為他們有的被隔離,有的也被感染;自責、後悔,後悔自己為什麼要去湖北、和患者曾經的接觸以及對自己親友的傳染;擔憂自身的病情。這樣的症狀幾乎出現在每一位被隔離的病人身上。

“他們不知道自己會是一個什麼結果。擔心病情惡化,擔心無法治癒,會冒出很多可怕的念頭。另外在病房裡,抬眼可見的都是各種醫療設備,防護嚴密的醫護人員,他們心裡更加恐慌。”精神衛生科許毅教授說,害怕會加劇焦慮,“你會發現,有些患者在房間裡不停地走來走去,轉圈圈。”

“一個人獨處在這種空間,也容易產生幽閉心理,這個時候面對面的心理治療效果更好。”許毅解釋,這也是在線上心理干預之後,精神衛生科決定派駐醫生進駐隔離室的原因之一,魏寧就是第一個進駐的心理醫生,他的背後有精神衛生科心理救援工作組做“場外指導”,做好防控疫情的心理干預戰。

無聊、抑鬱、易怒

重視居家隔離期間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這段特殊時期,由於不斷升級的管控措施,普通宅在家難以出門的民眾在情緒上普遍存在幾大問題:無聊、抑鬱、易怒。

上班族成天悶在家裡感到無所事事,空虛寂寞;還有一些企業老闆,擔心企業開不了工,出現抑鬱傾向。面臨中高考的學生,在家沒有學習氛圍,擔心耽誤課程,也是焦慮不已。這些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時間久了會讓人出現精神崩潰、免疫力下降等情況。

對此,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胡少華主任醫師建議:保持充足睡眠;適當的運動;合理安排一天時間,不要集中時間做一件事,比如看電腦、打掃衛生等,可以穿插進行;鼓勵大家靜坐,可以靜默療法。趁著這段時間,回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或者做做規劃;直面情緒,認識而不是迴避這種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