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有三點作用與優勢

戰“疫”最新消息

張伯禮院士:

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有三點作用與優勢

科學與大健康2月8日報道:“這是初步總結的經驗,請指導。”2月8日上午,記者微信採訪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跟蹤他與中央指導組成員、北京中醫院院長劉清泉率領的團隊克“疫”攻艱取得的最新戰況。張伯禮院士表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有三點作用與優勢。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決非紙上談兵。

張伯禮院士: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有三點作用與優勢


張伯禮院士介紹,2月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與武漢市中醫醫院首批共計23名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後治癒出院。近日,還將有一批患者痊癒出院。顯示出以中醫藥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方法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確切療效。這批出院病人以輕症為主,有三例重症。他們均全程採用了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而取得成效。我們也收集了全國各地,總結了武漢地區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並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新冠肺炎療效特點做了初步總結。

他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作用與優勢有如下三點——

其一,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狀,縮短療程,促進痊癒。中醫藥在改善新冠肺炎患者主要症狀方面具有確切作用。普通型患者常以發熱、乾咳、乏力、部分患者有憋喘、存在肺部散在滲出等症狀為主;中醫藥早期治以宣肺透邪,芳香化濁、清熱解毒、平喘化痰、通腑瀉熱等治法,防止病邪深入,對於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中藥治療也有較好效果。

張伯禮院士: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有三點作用與優勢


其二,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可減輕肺部滲出,控制炎症過度反應,防止病情惡化。對於重症、危重症患者,中藥在減少肺的滲出,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穩定血氧飽和度,減少呼吸支持力度和抗生素使用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作用。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以及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需要藉助呼吸支持,甚至是有創機械通氣以及循環支持。此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干預,如參麥注射液、參附註射液、血必淨注射液等可以在穩定血氧飽和度,改善患者呼吸困難,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病情發展到重、危重時,常致臟器的損傷,對症支持治療作用有限,中藥的一些治法,如清心開竅、益氣固脫、熄風涼血養陰、增液行舟等,可起到提高機體免疫機能,保護臟器功能,糾正電解質紊亂、減輕機體微循環障礙與組織纖維化程度等作用。

其三,對於恢復期患者,可促進康復進程。一些處於恢復期的患者,病毒的核酸檢測雖然已經轉為陰性,但乏力、咳嗽、精神狀態差等症狀仍然存在,特別是患者肺片的變化和臨床症狀並不對稱,不同步。病人出院了,但肺部還存在未吸收的炎症。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沒有傳染性,但不代表病情完全好轉,恢復期繼續採用中藥治療可清除餘邪,扶助正氣,改善患者症狀,促進損傷臟器組織的徹底修復。除了服用中藥,一些傳統的中醫理療方法也有助於增強自身抵抗力,如太極拳、八段錦等。

“此次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防治疫情的身份已經躍升,從參與者變成了主力軍!”張伯禮院士舉例說明,全國中醫藥治療數以百計的確診病例,中西協同救治病患取得明確成果。北京等省市治癒出院患者,採用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武漢中醫定點醫院也有不少病人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癒出院了。尤其對輕中型患者使用中藥湯劑個體化治療更有針對性。這都是在疫病防治過程中,中西醫協同、優勢互補的很好的例證。

“中醫藥全程參與此次疫情的防治工作,全程發揮作用,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張伯禮介紹,春節前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負責指導各級各類中醫醫院按照“依法依規、屬地管理”的原則開展防控工作,組織中醫藥專家積極參與醫療救治工作。從疾病的初期改善症狀、中期減少肺滲出,控制病情進展,晚期保護臟器功能及恢復期康復,都有各自的切入點和優勢。

他表示,中西醫是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各有優勢,應相互補充,取長補短。經驗表明,中西醫結合救治療效明顯。在疫情面前,應建立起有效的救治機制,自上而下,全面佈局,從中醫疫情防控知識科普、疾病排查、隔離、防控、救治、預後等各個方面,中西醫發揮各自優勢,有機結合,協作攻關。此前,即使是中醫參與疫情防控,往往只是擺設。專家會診提供建議參謀等方式,往往醫囑不能很好執行,甚至開了處方沒有藥。

張伯禮院士說,此次抗擊疫情,組建了中醫病區,確定中醫定點醫院400多張床位,全部由中醫組建隊伍進行治療。目前,武漢中醫定點醫院已收治200多病患者。160餘人的中醫隊伍成建制介入,這在之前的疫情防治中是從沒有的,具有標誌性的意義,表明中醫藥進入疫病防治的主戰場。

張伯禮院士: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有三點作用與優勢

張伯禮院士(中)主持的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醫防治疫情,不再單憑專家經驗了。”他進一步詳細介紹,目前,已經開展臨床證候學調查,對已收治的數百名患者進行證候特徵、演變規律的分析,對輕中症患者,提高治癒率;對重危患者,降低死亡率,為下一版更新的治療方案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啟動篩選評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同時研發新的有效中藥。在定點醫院開展臨床科研一體化的臨床研究,申請科技部項目已經獲批。

張伯禮院士表示,抗擊疫情,正是中醫藥發揮作用的大好時機,中醫藥人應乘勢而上,勇於擔當,有所作為。在防治非典的經驗基礎上,結合此次防控實踐,探索建立中醫在疫情防控方面快速反應機制和優化治療方案。

據悉,2月6日,張伯禮院士、劉清泉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論文——《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診療方案綜合分析》在線發表於《中醫雜誌》。這項研究全面收集、整理並系統分析了國家及各地區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其中,連花清瘟膠囊(顆粒)作為防治新型肺炎的推薦中成藥,頻次較高,或與其已經獲得治療流行性感冒的臨床證據相關,療效獲得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