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常说:“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啥意思?

新大风歌


因为骡子为农民耕种一辈子,还不能生育,善良的农民就不忍心吃他们的肉了。


哮天犬婚恋


驴肉确实好吃,马肉确实不好吃,那是60年代末,那年代肉极紧张,很难吃肉,我们工程队拉车的马受伤废了,队里伙食团就把这马肉红烧来吃,看到全是瘦肉很爱人,每人一小碗很高兴,可是吃时一大股马汗气真是令难已下吞,就把马肉倒了。骡子肉没吃过,原工作的运输队,有很多骡子拉车,骡子死了都没人吃,队里的人都说骡肉更难吃。可见这句顺口溜是有根据的。


老夫常谈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确实美味,这是公认的,但大家不喜欢马、骡子肉也不全是因为肉质不好,我说说我的一点认识。

我家祖辈就是经营各种牲口的,尤其我父亲和我叔叔们,都是相马的高手,驴、马、牛、骡子经他们一看就知道好坏,几岁的口,骡马市上估价多少?

父亲16岁(1946年)因为累死了家里的毛驴被爷爷赶出家门当了兵,后来从部队贩回不少军马(就像现在二手车一样),还用其中一匹毛管湛亮的大白马做彩礼娶了我母亲。后来,父亲安排我几个叔叔到军马场当职工,其中两个叔叔在军马场工作到退休。

我五叔和我大舅是杀牛、宰马的高手,从小没少见他们宰杀牲口,确实是不怎么杀马宰骡子,不是因为不好吃,其实那是一大笔财产,不到万不得已根本不可能宰了吃肉,就好比家里有一台大汽车,那是全家人的劳动力,得干活。

农村的驴也不是随便杀的,干活的驴舍不得杀,一般被吃肉的都是干不了活的肉驴,但这些肉驴也要看年龄,年龄大的驴肉也不香。

我见我叔叔收过病马杀了卖钱的,那马残疾了,然后收过来就宰杀了卖给了肉贩子,据说肉贩子拿到自由市场当驴肉卖了。

马肉、骡子肉吃过,肉不如驴香,而且肉丝特别粗,而且肉质硬,不如牛肉细腻,不适合做馅,酱着吃还凑合,条件不好的年月,吃顿马肉也不错!






王沛山


在我们胶东农村,平时能吃上顿驴肉,是很奢侈的。俗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就是赞美驴肉美味好吃,能够和天上的龙肉相媲美。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舍得买上一斤两斤的,带回家做酱肉或者包饺子。


生产队的时候,在村里还能见到毛驴,到后来生产队解体,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户,小毛驴渐渐就看不到了。现在过春节前买的驴肉,都是从新疆贩卖过来的。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姓孙,每年阴历11月都要坐上火车去新疆,贩卖一车皮小毛驴回来,先在老家农村养着,每天拉上一头,去城里老车站对面的状元路边宰杀卖肉,这生意非常火爆,每天的驴下货收拾干净,也有专门的收购客户,做成驴板肠当街叫卖,味道确实不错。这样经营驴肉生意,一年就忙活冬月和腊月这两个月,收入也非常可观。

据我同学说,去新疆不吃熏马肉,哪能好意思说到过新疆。熏马肉是新疆人过年必备肉类,类似于我们当地农村过年必备的猪肉,不过制作方法是加上调料,用雪松枝慢慢燃烧的柴烟,来熏制而成的。熏马肉吃起来有一股松香,加上马肉的清香,嚼起来有韧劲,脂肪少,是一道难得的特色菜。

在我们胶东半岛农村,老人都会说马肉和骡子肉发酸,所以不能吃。其实经过烹饪和加工,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调料,吃起来哪能有发酸的味道。听父亲说过,有一年屋后王大哥家的一头大骡子,夏日的午后拴在门口,王大哥的大闺女在门口玩,不知何故骡子踢了孩子一脚,当场就头破血出了。王大哥在家里听到孩子哭,出来一看着了急,摸起铁锨过去乱砍一通,结果大骡子si了。



后来请专业的屠户过来剥了皮,分割成几大块,拉到集市上卖了,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普遍不富裕,王大哥卖的价格又不高,不到一上午就卖完了。后来据购买者反馈:味道并不比驴肉差,只是肉纤维要粗些,并不影响食用。

所以题主说的:“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现在的毛驴是春天专门养殖的,养到年底就宰sha吃肉,是过年才能吃到的奢侈品,吃起来格外香。另一个原因是驴在人们的观念里,是“蠢笨”的代名词,提起驴来想到的是“黔驴技穷、驴唇不对马嘴、骑驴找驴”等词语,所以在人们的意识里,这样的蠢笨之物就是用来杀着吃的。

而马在农村人的眼里,是电视里和书本上的吉祥生物,是驰骋天下神采飞扬的骏马,提起马来总是用“万马奔腾、马到成功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 、龙马精神 、金戈铁马 、马不停蹄 、单枪匹马”这样正面的词语,所以出于保护的心理,这样的神骏之物就是让人们观赏的,怎么能杀了吃肉呢?所以就有了“马肉臭”的说法。

至于骡子,是由公驴和母马杂交而来,“杂种”在生活中是用来骂人的,是形容不好的负能量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打死不吃骡子肉”的说法,其实仔细想想,驴肉和马肉都是美食,骡子肉为什么就不能食用呢?


农村的小伙伴们,你们认为我分析得有道理吗?欢迎留言分享。我是家在南乡,愿和您唠唠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记得点赞、关注和转发,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家在南乡


这个说法真让人无语了,我还真都吃过。知青下乡那阵,我们几个知青杀过一头残疾马,吃过马肉,也吃过镇上卖的骡子肉,驴肉是这几年在街头吃的,感觉沒什么太大区别,最明显的就是肉的粗细差别,马肉和骡子肉比较接近,哪有什么臭味,一派胡言。


yezihan


关于“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这个说法,陌上花确实听村里的老人念叨过。按说这驴、马、骡子在体型上都差不多,也都是为老百姓出力干活的,而且从血缘关系上来论,这骡子还是马与驴交配所生,三者也算是很亲近了。可为什么人们对这三者的肉质看法有这么大的区别呢?是真如俗语所说的那样,还是另有原因呢?


“驴肉香”,这个是众所周知的。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就可见这个驴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有多高了。而事实上呢也确实如此,驴肉细腻、鲜美,因为决定肉质是否鲜美的天门氡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总和,驴肉的含量要比牛肉和猪肉都要高。

同时,驴肉中氨基酸的构成十分全面,它营养成分也要优于猪、牛肉等。而且,用驴皮熬制的阿胶,还是一味非常名贵的中药材。

吃驴肉的习俗可谓是由来已久,它的吃法众多,比如驴肉火锅、驴肉火烧、红烧驴肉、卤驴肉、酱驴肉、熏驴肉等等等等。在多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食品和地方名吃。


“马肉臭”,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马肉完全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它的食用度没有驴肉那么普遍。而且,马肉也并不臭,相反它的脂肪含量较少,肉质还很鲜嫩,具有一种独特的鲜香味。不过,这股独特的味道,喜欢的人就觉得是香的,而不喜欢的呢就会觉得是臭的。这就和不同的人对香椿会有不同的认知是一个道理。

而且,马肉的肉质相比于驴肉还是要稍显粗糙些,再加上如果烹饪过程中处理不当,腥膻味会较浓,难以入口。但不管怎么说,说它“臭”还是过于夸张了。


马肉除了肉质鲜美,它的营养价值也不低,常食可以预防贫血,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在国外有很多国家都将马肉当成了日常食用的肉类之一。在中国,吃马肉虽然不及牛羊那么普遍,但也不是没有,像哈萨克族这个少数民族就将马肉作为自己本民族的传统美食。还有广西的卤马肉,新疆的熏马肉都是当地很有名的传统美味。

在陌上花这儿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小孩子如果犯了错,要被父母教训时,大人往往会说“要给你吃马肉了”,这可不是真的“吃马肉”哦,而是要挨鞭子了。所以,在孩子们的印象中,这“吃马肉“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它远比“臭”更可怕哦!


“打死不吃骡子肉”又是怎么回事呢?

骡子是驴和马杂交产下的一个品种。在老辈人的观念里,是非常注重纯正血统的,虽然骡干活出力远不比驴和马少,但在人们心中,因为它是杂交的,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杂种”,所以地位终究是矮驴和马一头,算是一种低等牲畜吧!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传统的老辈人是绝对不会去吃骡子肉的。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稀少,骡子还一度被当成稀罕物,只供王公贵族赏玩。直到明代以后才被普遍用于劳役。因为珍贵,那会儿的骡子当然也不可能被食用了。不过,骡子的命运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前后有着云泥之别。


而且,杂交而来的骡子是几乎没有生殖能力的,这更成了一大忌讳。要知道,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传宗接代那可是头等大事,再加上民间一直有吃啥补啥的说法,人们认为,如果吃了骡肉,那可不就等于自己也会和骡子一样无法繁衍后代了吗?所以,民间才会有了这“打死不吃骡子肉”的说法。

当然,上述这些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这只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老百姓基于一种美好期盼而捕风捉影的说法。

事实上,骡子肉也是能吃的,这从它们是驴和马杂交所得就能得知。骡子肉肉质较粗,很有嚼头,鲜美度也不差哦!


陌上花开且缓归


阿兮老家就有这种说法,穷的时候死猪肉都舍不得扔,老弱病残的马肉也吃,就是没吃骡子肉的。凡事有因必有果,下面阿兮就来解析下这句老话的意思。

驴肉香

在农村所有大牲畜中,驴肉地位是比较高的,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法,驴皮能熬制阿胶,是美容养颜佳品,估计无形中也提升了驴肉的价值。驴肉细腻鲜美,以驴肉为食材的小吃,全国各地多不胜数,其中耳熟能详的是河间驴肉。

老父亲活着时,喜欢吃驴肉水饺,那些年过春节,只要有机会,都会割几斤驴肉,包顿驴肉馅儿饺子过过瘾。这些年下乡,村里耕牛偶尔可见,驴的影子可是难得一见了。

2、马肉臭

农村还有句老话:“萝卜丝子大马肉,吃着香嗝着臭”。也许是儿时条件艰苦,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我虽然吃过一次生产队里过年杀的一匹老马,父亲还通过叫行买到了那匹马的部分骨架,热腾腾炖了一大锅,我闻着可香了,只是马肉有些粗,没驴肉牛肉细腻,我那时太小嚼不动。

但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说是有分别的:马肉不只是粗,还有股说不出的大汗味儿,即使当时做菜吃不觉得,比如马肉炖萝卜丝(宰大牲畜大多是春节前,老时候没有什么反季节蔬菜,冬天的主打菜除了白菜就是萝卜了),过后会打嗝,那味道臭的顶人。

3、打死不吃骡子肉

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有马骡和驴骡两种。骡子干活耐力足,比驴和马都好使,只是脾气倔,听力极好。儿时有句顺口溜:“驴耳朵长,马耳朵短,骡子耳朵听满疃”,很形象的说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马肉驴肉都能吃,骡子综合了驴和马的特点,肉质肯定不比马差,可为什么农村人却说打死不吃骡子肉呢?原因就是“骡子的家伙事儿,大而无用”,无法传宗接代,这对把传宗接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农村人来说,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加上农村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自然就更不能吃骡子肉了,万一那啥了怎么办?

总之,农村的一些老话所传递的意思,大多不只是字面意思,还有一些习惯和隐晦在字面背后的典故,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才能明白。就像这句话中的前半句“驴肉香马肉臭”,则是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后半句“打死不吃骡子肉”,则跟孕妇不吃兔子肉,害怕生孩子兔唇一个道理,无非是怕吃了骡子肉也跟骡子一样失去功能,无法添丁进口,就麻烦大了。


阿兮随笔


在农村所有大牲畜中,驴肉地位是比较高的,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法,

驴皮能熬制阿胶,是美容养颜佳品,估计无形中也提升了驴肉的价值。驴肉细腻鲜美,

以驴肉为食材的小吃,全国各地多不胜数,其中耳熟能详的是河间驴肉。


农村还有句老话:“萝卜丝子大马肉,吃着香嗝着臭”。也许是儿时条件艰苦,一

年也吃不了几次肉,我虽然吃过一次生产队里过年杀的一匹老马,父亲还通过叫行买到

了那匹马的部分骨架,热腾腾炖了一大锅,我闻着可香了,只是马肉有些粗,没驴肉牛

肉细腻,我那时太小嚼不动。


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有马骡和驴骡两种。骡子干活耐力足,比驴和马都好

使,只是脾气倔,听力极好。儿时有句顺口溜:“驴耳朵长,马耳朵短,骡子耳朵听满

疃”,很形象的说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马肉驴肉都能吃,骡子综合了驴和马的特点,肉质肯定不比马差,可为什么农村人

却说打死不吃骡子肉呢?原因就是“骡子的家伙事儿,大而无用”,无法传宗接代,这

对把传宗接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农村人来说,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加上农村人有吃什

么补什么的说法,自然就更不能吃骡子肉了,万一那啥了怎么办?


回味经典著作


在农村,这话确实有,我老家老人们就这么说。不过我印象中驴肉常吃,马肉和骡子肉都没见过吃。为什么说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呢?在农村还是有些说头的。

驴肉香

驴肉火烧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驴肉肉质细腻柔软,吃了口感很好,现在农村很多饭馆里头还有驴肉和驴肉香肠。逢年过节的时候驴肉馆也是爆满,驴板肠是一道必点的菜。农村还有一句话,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也由此可见驴肉的味道是真的好。今年春节我们村口就有卖驴肉的,41块钱一斤,买的人络绎不绝。

马肉臭

马肉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不太常吃也不常见,我的印象中只在古装电视剧里,当军队缺少食物的时候就会宰马食肉。马肉据说肉质粗,和萝卜一起炖味道美极了,吃着香喷喷的,也是一道美食。不过这马肉确实吃着香,打起嗝来臭烘烘的,略显尴尬。骏马在古代主要用作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千里马是用不上了,所以养马的也相当少,在农村也不常见。

不吃螺子肉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句老话大家都听说过。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后代,所以似马非马。但是骡子确是驮东西最好的选择,耐力十足,能干活,长途跋涉也不在话下,所以农村常用骡子驮东西。农村人对于用来干活的骡子自然不舍得吃了。还有一个比较尴尬的原因,骡子没有生育能力,所以在农村传统思想里就害怕吃了骡子肉别再失去了生育功能,因此以前农村人不吃骡子肉。

综上所述,驴肉马肉骡子肉,吃与不吃一来是根据农村人传统习俗来的,二来还有一些事情背后的隐喻,虽然不一定有科学依据,却反映了以前农村人最质朴的一面。


牧野小志


在农村有“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的说法,驴肉因为比较细腻,因而口感比较好,吃起来就比较香,营养还挺多,所以农民就挺爱吃驴肉。而马肉的肉质就比驴肉粗一些,口感不是很好,再加上如果厨艺不到位的话,马肉就显得更不好吃了,但是用“臭”来形容马肉,有点夸张。而对于骡子肉,不是好不好吃的问题,而是骡子以前在农村干活很拼命,而且寿命也长,农民朋友都跟它产生了感情了,所以一般都不会轻易吃骡子肉的。

大多数人是不会区分驴肉、马肉和骡肉,今天流芳教大家一招,如何辨别各种肉。从外观上看,驴肉纤维较细,呈鲜红色脂肪多而且薄。煮熟后的结缔组织较为透明,瘦肉纤维煮熟后也较为松散,刀切面光滑、味道浓香。

马肉纤维较粗,呈暗红色脂肪少,煮熟后会有类似牛肉的腥膻味道。骡肉纤维最粗,呈粉红色脂肪少,煮熟后会有比马肉更腥膻、味道更难吃。不含淀粉的驴肉,明显可以看出肉丝,横切面更是明显,而且吃起来比较劲道,含淀粉的肉,则看不到明显的肉丝,而且吃起来口感比较面。

目前做活驴产业的较少,多为区域性的驴肉小生产。由于现代机械化程度加大,毛驴役用价值消失,驴皮资源短缺,好多做阿胶的企业开始自己投资兴建养殖基地,然后驴肉就作为副产品了。要说驴产业的“龙头”,还是得数阿胶行业的龙头老大——东阿阿胶了。

现在餐饮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才能生存,于是各地出现了一些以驴肉为主题的餐饮,当然这些餐饮店的火爆程度要看所处区域民众的接受程度。一般的餐饮企业,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可能会在原料上有所作假,驴肉原料以次充好的话,会掺一些马肉和骡子肉。在口味上,马肉发酸,没有驴肉的一些鲜味,并且不太容易嚼烂。

从口感上讲,驴肉则带甜味,如用驴肉来煮汤的话,味道鲜美,肉质也颇感细嫩。马肉带酸味,用调料爆炒后,食用起来酸味减少很大,但是仍然有腥膻味。骡肉带酸苦味,即使用调料爆炒后,食用时仍然会有很大的酸味和腥膻味。

以上均为流芳个人总结观点所述,仅供参考!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