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上海疫情发布新冠肺炎病毒存在“气溶胶传播”。这是除外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之外的第三条传播途径。感觉上,和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或许没有看到传染源的人,但是可能被传染,是不是很可怕。

那么,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气溶胶传播,以及到底有多大危害,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气溶胶是啥?

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的很小很小的颗粒,小到只有0.001-100微米。颗粒里面是什么?所有可以在空气里悬浮起来的固体或液体都有可能,这种小颗粒平时就有,不过现在是说,如果正好有病毒感染者咳嗽、喷嚏或排便等,会有这种分泌物或排泄物携带的病毒夹杂到这些空气中的小颗粒。形成一种病毒传播的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抽烟后的这团烟雾,而且很久都有烟味。这个就是气溶胶导致的,不过是属于颗粒质量比较大的气溶胶,更容易沉降。我们今天所说的颗粒更小,眼睛可能看不见。


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气溶胶例子

气溶胶形成是0.1um-50um以上,一些液态气溶胶更容易携带病毒,多数在10um-50um或以上的大颗粒,或沉降,或被口罩挡住。对于气态的气溶胶,特别小的这种0.1um质量非常轻,很容易被风带走。而且颗粒越小,表面能越大,吸附力越强,但是由于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病毒很快死亡。

合格的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能阻隔小于5微米,甚至2微米的颗粒。日本更有阻挡0.06—0.1微米的粒径做测试,当然我们会和日本的这个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足够阻挡多数的飞沫或颗粒较大些的气溶胶。


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医用口罩能够阻挡飞沫和气溶胶

关键还是降低病毒的浓度。

降低病毒浓度的方法:就是通风,有空气的流动。看上去一个喷嚏比如有几亿病毒喷溅出来后,扩散到好几米,但是多数在几秒钟就会将落下去,只要你不直接在打喷嚏咳嗽一会在旁边,躲开那么10几秒就基本无法中招。即使形成气溶胶,通风情况下也会在几分钟空气流动而消散,即使这个时候偶尔经过,气溶胶所携带病毒量也不足够形成对人体感染。

另外,就是阳光照射。阳光下的紫外线的照射,对于病毒来说几个小时后就会消失。

与此相反,哪些地方的气溶胶会达到最高呢?也就是病毒浓度最高。

比如,密闭的电梯间,密闭的公共交通工具,密闭的会议室,不通风的楼道,这种就可能形成气溶胶会长久驻留。你就去推测下,哪里抽烟后,烟味儿老不散的地方,就是说明这地方如果有携带新冠肺炎病毒气溶胶话,就病毒浓度越高,也越容易被感染。类似媒体报道的“15秒感染”“50秒感染”很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医务人员是需要把自己严格包裹起来的(口罩,防护服,手套等),在病房或手术室等环境下,加上病人的飞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在空气中极有可能形成气溶胶浓度是足够导致感染的。

而对于我们日常的出行或生活来说,这种高浓度的病毒量是罕见的,即使偶尔通过气溶胶污染到的衣物,也很难达到造成感染的病毒量。

SARs期间,在小汤山医院病房空气中检测出来的病毒RNA,大部分已经没有了活性,说明这种潜在的气溶胶传播可能存在,但只要做好消毒和通风等措施,即使在病房这种高危条件下也是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的。

另外,对于肾出血热气溶胶的研究也显示10分钟后病毒存活率只剩下10%,1个半小时后存活率只有0.45%。

而且此次世卫组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吗?”,也有说明“最佳证据表明,病毒经飞沫传播。而飞沫较重,难以在空气中漂浮。但此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我们将继续监控任何可能的传播方式”。

不必恐慌,做好日常防护可以避免感染

所以综合来看,气溶胶看上去很牛逼。但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仍认为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对气溶胶传播,不需要恐慌。日常防护做好,足够对付这种传播方式。


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新途径

开窗透气

  • 尽量避免去有疑似或确诊患者驻留的密闭场所
    ,比如有去过湖北、或有发热、咳嗽等情况人员一起开会,或者人流量相对大的电梯,不通风的公交,地铁,高铁,或人流大的车站等。
  • 去以上环境时按照规范带上口罩(漏气等于白戴)
  • 去过以上场所的,回家把衣物挂在通风处20分钟。
  • 7步洗手很关键(肥皂或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流水冲洗),还可以适当的洗脸。
  • 开窗通风。前面所讲,不需要担心开窗后空气中会飘散着病毒颗粒进来。反而适当通风透气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改善,比如在上午9点-11点或下午2点-4点开窗通气一次或二次。每天通风时间在1小时左右。
  • 对于家庭成员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避免接触他人,并且佩戴好口罩尽早到发热门诊就诊,如果需要居家隔离的,予以单独房间,使用75%酒精或巴氏消毒1:200稀释液喷洒擦拭家具、门把等,并可朝室外、而不朝内对向其他房间的开窗通风。

参考

李后强:气溶胶真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澎湃新闻.

魏巍,SARS病人病房空气污染和SARS病毒空气分离株的基础研究及其相关病毒数据库的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论文.2005年
张朝隆等.肾综合出血热病毒气溶胶的生物稳定性实验研究.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5(03).


关注“胡剑平医生”,靠谱医疗健康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