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银行员工自己从不把钱存银行?

用户176067411


银行员工的钱不存在自家银行的真正原因有以下三大原因:

(1)自家银行存款利率太低

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是最清楚存款利率的,银行工作人员的存款也是想要获取更高的利息,而自家银行的利息又太低,只能把存款存其他银行了。

比如国有四大行的银行员工,虽然在国有银行上班,但是国有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了,很多银行员工的钱都是存在那些民营银行,农商银行之类的,能获取更高的利息。


(2)避免员工资金监管带来的麻烦

银行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的,对于员工的账户全面监管,避免员工做出一些违规的举动,还会出现不定期的抽查,写一些个人报告。银行员工严禁这个,严禁哪个的,要求特别严格。所以银行员工为了避免自己所在行的一些麻烦,宁愿把钱存其他银行也不愿意存自家银行。

(3)银行员工没有存钱习惯

有些银行员工虽然工作都是跟钱打交道,但都是帮助别人数钱,自己根本就没有钱存,都是月光族,想把钱存自家银行重点是没有钱,想存都没办法。也或者有些银行员工比较懂理财,自己的钱从不存银行,而是只要有闲钱就投资理财,购买其他理财产品。所以这类银行员工也是不会把钱存自家银行的,就是其他银行也不存,要么没钱存要么把钱投资其他。

所以以上三大原因就是银行员工的钱都不存自己银行的真正原因。


老金财经


在银行工作十多年,对于为什么不存自家银行深有体会。我所在银行的内部制度中就明确规定不得与客户发生资金往来,不得经商、投资入股,不得在外从事各种兼职,也就是说你的所有收入来源只能是工资+绩效奖金或银行理财及存款利息收入。银行为了防范内部风险,每年都会对员工的账户进行审计排查,对于不明交易,大额交易都要说明款项来源,否则就会被处理。我曾被罚过两次,一次帮弟弟存完款,存折放在办公室抽屉,结果当天刚好排查,因违反了不得帮客户保管存折等物之规定,最后被罚了钱。另一次是同事贷款到期,我借钱给他还贷,他转贷后取现在同个柜台又存入了我的账户,结果又被审计系统自动筛选,认为客户贷款资金流入本人账户,又是罚款处理。所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般都会有其他银行的卡,因为用着自由,毕竟谁都不喜欢自己账户被排查。另一方面,客户群涉及各个行业,对各行业的行情均有所了解,投资入股分红应该是有的。


南院大网


首先呢,题主说的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甚至说是个伪命题,一朝银行人,全家银行人!

不排除部分银行人因为一家银行存款利息低,或者怕露富等原因,选择把钱存在别家银行,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绝不是大多数!

以本人举例,在农商行上班也有几年时间了,年年开门红,年年拉存款!距离2019年开门红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还剩下一百多万的存款任务没有着落,同学,大小,朋友,亲戚,邻居等等,但凡有一点交情的能开口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是营销的对象,三万五万不嫌少,三十五十开车接送,外带大包小包礼物相送!

存款任务完不成,开会一通报,年底分绩效随便扣一点心理就疼得不得了,遇到夫妻双方都在银行工作的就更难了!

所以,但凡有存款任务的银行人,都不会将自己的存款存到别的银行,毕竟自身的存款任务都完不成了,有时候甚至自己请客吃饭贴个千儿八百的拉点存款也不在乎,更不会为了那点利息差了!


财经札记


现实生活中,银行的员工并不是从不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而是基本把钱都存在自己的银行里,当然总有例外情况,会使部分人不将资金放在自己的银行里。

为什么把钱存自己银行?

目前的商业银行不仅仅提供普通的存取款服务,其提供的服务产品种类堪称市场上最完善,涉及到:国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理财、货币基金、非货币基金、信托、保险、外汇、贵金属、纪念钞等等,可以说除了股票及私募基金之外,基本上当前社会的主流可投资产品在银行都可以实现。

比如我们很喜欢的余额宝,很多银行也有推出自己的货币基金产品,如建行的速盈、招行朝朝盈、兴业的掌柜钱包等等。既然自己的银行平台可以实现理财需求,又何须跑去其他银行或其他平台呢?此其一也。

第二则是任何的银行,不管大银行小银行,基本上或多或少都会给员工下达一点指标任务,特别是一线营销人员,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里还能挂在自己的营销名下,等同于帮助自己完成部分任务,所以没有特殊情况,银行人都是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里,甚至是把亲戚好友的钱都忽悠来自己的银行里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除外事项

理论上来说,不出意外,99%的银行人都会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里,但是总有特别情况,会导致部分人把资金存在其他银行里。比如与客户有资金往来或者账户时常有大额资金进入或转出等等,由于银行对于自身员工账户会进行监控,所以一切异常的情况都必须汇报说明,重则通报批评及罚款。因此账户存在异常的员工,会把资金存在其他银行或者亲戚名下,以避免银行的查账行为。

总结

银行人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里属于正常的行为情况,如果说从不把资金放在自己银行里的更有可能是其存在异常的事情。


鲤行者


本人银行工作多年,看法如下:

01被逼的

主要表现为现在银行内部管理很严,比如员工不能自办业务、不能帮客户过度资金、不能控制亲戚账户,甚至不能代理父母办理业务。据我了解,上述几条在各家银行都是禁止性规定,发现就要开除。即使你的钱存在自家银行,办理业务反而更加麻烦了,还不如不存。

02无奈之举

现在银行对员工的账户交易监测非常频繁,一旦发现异常交易,稽核、监察、合规、营运等部门找你谈话。最关键的,是他们几家各自为政,不是统一行动,信息也不分享。也就是说,今天你向稽核解释,明天你向监察交代,后天你向合规报告,大后天你还得向营运说明。即使是正常交易,你会被折磨得很无奈、很心累。与其这样,不如存其他银行,一了百了。

03银行也有难处

在银行,由于属于服务单位,声誉是最重要的。所以银行对案件防控特别严,往往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药。少数害群之马就不得不使银行投入巨额资源做案件防控。这也就是导致上述两个原因的根本所在了。

你的关注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希望能帮到你。


金融街张进士


又在炒冷饭扯犊子了。

腾讯员工有几个不用微信?阿里员工又有几个不用支付宝?只要是对自家产品认同,员工自己也会用。

当然,也有五星级饭店厨师其实不吃自己做的菜,这又是啥原因呢?无非是自己都不认同自家的产品。


在经历了p2p暴雷潮、货币基金收益逐年下行的趋势后,往日说着要“改变银行”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都在忙着卖银行的智能存款,所以银行员工又何必舍近求远?

首先,作为银行的员工,工资卡就是自家行里发的,工资卡便是最方便用于资金管理的总账户,如果自家银行卡就能完成理财多样化的需求,也就不必到处转账挪钱搬家。


一般来说,但凡是中低风险的理财投资,银行员工用自己的工资卡就完全能够一条龙打理:工资入卡之后,就有零钱管理工具自动扫款,365天随时计息,隔夜起息,根本就不受什么货基周四下午扫款的制约,而收益也能够保证在货币基金之上,或者至少不相上下。


银行的智能存款不仅利率高而且支取形式非常灵活,起点只要50 、100、 1000存够三五十天到一年,利率就能够达到3%到4%。

另外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低风险理财也依然能够实现大约4.5%的年化收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张银行卡就是最稳的“资金粮仓”,稳扎稳打。


如果一个银行员工真的没把钱放在自家行,要么是真没钱,要么就是投资风险偏好较高,这几天股市形势不错,搬家去了股市奋斗也未尝不可,这完全是个人依据投资形势,对资金的动态配置策略罢了,并没有哪个银行员工,要刻意将自己的钱搬到外边去。


醒韭客


这个问题外人都不能理解,只有银行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无奈!主要就是两大原因:监管排查太严、揽储业务需要。

监管排查太严

外人不会懂得,每个银行员工的每个账户都被系统自动监控着,每一笔动账,不论金额大小都被监控,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尤其是贷款客户之间发生资金关系,系统都会跳出风险预警,需要内控部门派人进行核实,写报告说明情况。

严到什么程度呢,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1. 同行亲属之间转账,查!

比如你和你爸都在同一家银行,可能彼此转个几百块生活费,几千块购置费,几万几十万买房的钱,都会被查查查!就算全世界都懂你们的血缘关系,但是系统不理的,反正风险预警自动弹出的,说明报告必须得写。

2. 员工与客户之间转账,查!

这个客户就是广义上的客户,只要不是员工,那么就是客户。所以你爸如果不是员工,那他就是你的客户了。如果你爸不是贷款客户,那么你们彼此转点几百几千的小钱,那还没事。但要是转账的金额大了,次数频繁了,风险预警就来了。

3. 员工与信贷客户之间转账,严查!!!

员工与信贷客户之间最容易产生利益输送,所以这是特别严查的一个方面!

比如说你爸在银行工作,你买了个房子或者车子,需要办贷款,为了给老爸贡献点业绩,你就在老爸的银行办了贷款。突然有一天,你临时需要点钱周转,叫老爸先给你打点钱,他只要一从本行账户转给你,完蛋了,这就是员工与信贷客户发生资金关系!继续写说明吧。

再比如,你在银行工作,突然有一天一个朋友临时问你借点钱想要周转,或者有别的事情他先帮你出了钱你要还钱给人家,结果人家正好在你的银行办有贷款,而你刚好又不知道,你直接从本行账户把钱转过去,又挨了吧,又与信贷客户发生资金关系了吧!

4. 同事之间转账,严查!!!

同事之间,有时候问你借个几百块应急用,你又没现金,自家银行账户转一个,“员工之间发生资金关系”的帽子又扣下来了,写不完的说明有没有!!!

所以,各种系统严查的“资金关系”是不是太容易中招!你还敢用本行账户???

揽储业务需要

有的员工自身或者是家里真的是有矿的,至于矿从哪里来,可能是祖上积累,可能是个人卖命,可能是捞偏门,总之上至领导下至员工,但凡有钱的,基本不敢直接存在自家银行,一是不想给别人知道家底,二是上述第一大点,用点钱也太难了,分分钟中招。

通常会选择在别家银行购买收益高的理财产品,或者跟别家的领导谈好了月均存款的费用。自家银行的钱要赚在刀刃上。

比如月末、季末、年末,自己需要时点业绩的时候,就会把钱从别家银行转回到自家银行,当然不是转入自己的账户,一般也都是转入家属的账户,并且可以说这个人就是我的大客户,你看我一下子就可以拉回多少存款。既能完成自己的揽储业务,还能以别人的名义去要时点费用,这才是聪明人的玩法。


读毒独310


不存在自家的银行有点过了,现实中大部分人银行员工都是把钱存在自己所在的银行里的,甚至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喊来一起开户,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业绩,毕竟业绩涉及到工资职等,涉及到绩效,所以银行员工基本都还是把钱存在自己的银行里的。

银行的规章制度是极其严厉的,比如严禁出借员工个人账户,严禁替客户进行过桥融资,严禁涉及黄赌毒;严禁、经商、办企业;严禁兼职、挂职等等,另外每个季度都必须要上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

虽然银行对于自身员工的账户有监控,但小额资金的汇入汇出一般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对于大额资金如果提前在重大事项有报告,只要说明合理匹配,正常也不会在单独约谈写报告说明。

你附注之中所说的:“排查太严了,我妈给我转笔钱都要让说明情况”,如果不出意外,你这笔资金金额不会大小,三两千的资金,银行不会太过于专注,我转过几次三两万的都还没被排查过。目前银行排查最严厉的应该是与信贷客户有资金往来以及信用卡有大额套现的情况,特别是第一种,已经发现加重处罚。

基本上只要你是正常的资金往来,没有任何违规行为,那么你自己所在的银行不可能无缘无故天天闲着去排查你的,毕竟人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呢、大部分员工还是存在自己银行的,比如我及身边的几个好同事目前的资金基本存在自己的银行里。


王枕丰21


首先,不知道题主这个结论从何而来,是否准确。我本身作为银行的一名理财经理,我自己包括我身边同事,大多数都是购买自己银行产品,因为更熟知自己银行产品,能更好打理自己资产。

至于说有些银行员工不把钱存银行,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银行都会对自己员工账户进行监控,以防止银行员工与客户发生非正常交易,防止资金的异常交易。这部分银行员工为了逃避这些,或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就把自己分一部分到其他行了。

第二,为了理财,取得更高收益。银行员工,相比较其他行业的人来说,更侧重自身的资金和财富规划,因为他们是内行,他们更懂金融,更懂得投资,因此绝对不会让钱闲着。放其他银行,或者不存银行定期,是为了更好的理财。比如最近黄金和白银火热,我们自己银行贵金属交易不是很好,我可能选其他银行做这部分交易。尤其是信用社或者一部分小的城商行,只有存款和一些贷款业务,理财,基金,贵金属等业务都没有。为了取得更好收益,更好理财,这部分员工会选择其他银行了。


理财经理李玉娟


根据2018年最新银行存款利率表来看,活期储蓄利率仅为0.3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1.5%,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1%,三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不过才2.75%。


很明显,这样的存款利率远远低于市面上的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而且定期存款的流动性相对货币基金来说差很多。

那么,大家将钱存入余额宝等货币基金能够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又能随存随用,何乐而不为呢?银行普通职员也和我们一样,都属于普通工薪阶层,谁不想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尤其是在这个负利率时代,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将钱存入银行就意味着亏本,且存的越久亏的越多,除非是个人大额存单业务会有相对较高的上浮幅度,也是利率市场化的明显体现。



但是,也不能说就完全不会存入银行,其实现在部分城商行或者信用社,还有民营银行的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明显高于余额宝甚至比国债收益率都高很多,还是会有一些人选择存入银行的。比如说,蓝海银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了5.4%,另外有一些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产品不仅可以随存随取,而且收益高。这已经给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造成巨大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