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传播在这次防疫工作中,具体采用哪些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子木社群旅行频道


1,不要到封闭的环境里去;2,办公区开窗通风;3,注意卫生,勤洗手。


高周青铜


最新版(第五版)的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但是在昨天(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气溶胶传播也是新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不知道这个说法会不会写进还未发布的第六版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中。但不管怎样,我们也得注意防止气溶胶这种传播途径。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呢?

我们都知道,病人在说话、打喷嚏、咳嗽等活动时会呼出带有病毒的飞沫,大的飞沫会很快掉到地下,但小的飞沫会空气中悬浮,有的飞沫会蒸发掉水分形成飞沫核。这种小的飞沫和飞沫核就称为气溶胶,由于比较小(通常<5μm)、质量轻,因而漂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这里面同样也含有活的病毒的。当气溶胶被健康人群吸入,或接触到口、眼、鼻部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传染。这就是气溶胶传播。

病毒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达到一定浓度的、并且含有活病毒的气溶胶被吸入或接触到才有可能形成传播。但随着飞沫在空气中不断扩散浓度会越来越低,而且室外的紫外线也对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所以感染的风险也会降低。但也正是这个特点,在一些密闭的环境,如电梯内、卫生间以及其他不通风的房间内需要格外注意。

为防止气溶胶传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室内保持通风。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但要注意保暖。

2.卫生间冲马桶时盖好马桶盖,做好防水地漏。

3.在电梯、公共交通工具或其他密闭的空间内戴好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4.勤洗手。如吃饭前、上完厕所后、打喷嚏后、触碰到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品要洗手。

5.减少不必要的聚会活动。

6.注意居家环境卫生情况。

因此,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气溶胶传播没那么可怕,继续当前的防护措施就可以了。其实最容易产生气溶胶的地方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在给病人进行护理或检查、治疗的时候,如取鼻咽试子、吸痰。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风险最大的时候。



最好在家不出门。

防疫:响应钟南山,再撑14天。

.

近日,钟南山院士说,从1月23日封城开始到2月6日(正月十三)为第一个14天。

从2月7日(正月十四)开始再过14天,要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如果没新增上升,疫情才算是控制了。一个14天不能解决问题,请大家配合,做好第2个14天的防护,很重要。

看过今天确诊病例破3万、新增病例仍然3千以上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做好第二个14天的防疫工作。

对每个人来说,工作,生意都可以再来,但生命和家人只有一次,希望每个人配合国家的工作再坚持14天!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二个14天很重要,很重要,让我们再坚持14天。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瘟疫狙击战的战士。加油,每个人!



经济信息速递


大家可能把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混淆了,其实气溶胶就是一些非常细小的粒子,这个病毒颗粒不可能在空气中长时间存在。一般情况戴口罩是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播的,大家不要那么担心这个气溶胶问题。开窗、正常室内通风,这种气溶胶传播是概率非常低。也有人估计过,我们开个窗放病毒进来,可能比你中大奖的概率还低得多!

气溶胶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防护指南,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可以闻到烟味,这气味,就来自于烟草燃烧后形成的颗粒。

越小的颗粒,空气的黏性作用就越明显,就像芝麻撒在蜂蜜里。1微米的颗粒,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 达到1小时以上,期间的漂浮距离也会很远。但专家同时也表示,随着传播距离的增长,气溶胶中的病毒浓度,会急剧下降到远低于感染计量的水平。

如何去防控可能发生的气溶胶传播引起的感染呢?

专家说,首先是针对抽水马桶,我们需要冲粪便时盖上盖子,定期消毒清洗,其次是不要随地吐痰。

平时打喷嚏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用衣袖去遮挡,将病毒传播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专家提醒,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因此大家在乘坐电梯时,务必要戴好口罩。

而对于一般小区的居民,每天适当的开窗通风是必要的。


5G石油客


1、不通风环境如电梯要佩戴口罩;

2、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取消一切人员聚集活动;

3、做好日常家庭消毒,经常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部位用75%酒精或消毒液擦拭;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5、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互相交流不宜近,不握手不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6、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配合调查,报告实情,主动隔离,同屋居住全部成员要戴口罩;

7、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口罩后尽快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水云光


尽量不出门,不聚餐聚会,不扎堆不串门,如有必要申请通行,记得随时带口罩,请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