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氣溶膠”加重公眾焦慮

剛剛過去的這24小時,全網最熱的詞是氣溶膠,各種自媒體也爭相恐後進行科普:


  • “打個噴嚏,氣溶膠就可以飛出幾百米!”
  • “病人在這個地方咳嗽了一下,過一小時,你聞到的就是病毒。”
  • “在家裡開窗,帶著病毒的氣溶膠也會飄進來。”


有人因此焦慮得一夜失眠。


_

氣溶膠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新民晚報今天的報道中,專家的觀點很明確:值得重視,無需恐慌。


在國家衛健委2月5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增加的是“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現有最佳證據表明,病毒是通過接觸和飛沫傳播的。(相關鏈接→

氣溶膠和糞口傳播?國家衛健委最新解釋:尚待進一步明確


目前,氣溶膠傳播並沒有量化的數據支撐。專家表示,氣溶膠的傳播與其在空間裡的濃度有關,在室內封閉空間需要小心,但是在室外開闊空間,氣溶膠濃度會根據與來源的距離長短而呈現指數級下降。這個道理跟麵粉廠的粉塵爆炸一樣,當粉塵達到極高的濃度,再遇到熱源是會產生爆炸,而不是家裡的一小包麵粉撒出來都會爆炸。只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就不用太過擔心。正如“新聞坊”微信公眾號所說的:放心吧,病毒不會“騎”著氣溶膠從窗外飛到你的家中。


類似的“新發現”還有前些日子的“糞口傳播”,有人將非典時期香港淘大花園案例拿出來佐證,一度也造成恐慌。對“糞口傳播”的解釋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可事實上,因為糞口傳播導致新冠肺炎的,還沒有確診病例。


這些情況提醒我們,科學的事情還得要科學地做。對於和疫情有關的各種發現、成果,都需要嚴格的科學界定、科學論證。需要提醒的是,相關信息在發佈時也一定要準確、審慎,不能加重公眾焦慮。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內心也要強大起來,不要被一些新名詞、新說法而搞得暈頭轉向。焦慮會降低免疫力,這一點,倒是早就得到科學論證。科學態度和樂觀心態,是對抗病毒的兩件最好的武器。千萬不要讓似是而非的“科學知識”提升了我們的焦慮指數。


邵寧/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