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些蔬菜价格涨到近10元一斤,东北大米一直两块五,你怎么看?

暖色调111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连日来,各地农村按照上级疫情防控部门的部署安排,严防严控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反应迅速,村委会干部及时部署,靠前指挥,抓好落实。在村口设置轮班岗,严禁外村村民、车辆入村,严禁本村村民聚集聚会,要求村民待在家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因为各地实行了交通管制,各高速路口设立了疫情检测站,对来往的车辆、配送物资等进行严格检查,这样多多少少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些地方因为运输的原因,蔬菜、大米等人们最基础的生活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的看法如下:

第一,严厉打击生活资料上涨行为。

当前疫情期,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商家,都应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哄抬物价,不漫天要价,正常供应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这是从商的基本的准则和思想道德。相关部门应对当前辖区内市场上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质量和物价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影响生活生产资料的市场违法行为,彻底净化市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二,部分地区的蔬菜、大米涨价是暂时的。

在当前疫情严控期,因为交通运输管制,各地加强了各种物资合格手续的办理和验证,对其物品要进行消毒杀菌工作等,这势必增加了这些生产生活资料的成本。作为任何一个商家,都不可能做亏本生意。所以他们就把这些成本加到了蔬菜、大米的价格中;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或者边远山区,因为运输成本的提高,也造成了这些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第三,保障人民的“菜篮子”市场供应。

虽然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我们看到各地都制定和下发了确保人民“菜篮子”生产稳定的通知,和生产生活资料正常流通、市场供应的管理,都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严控生活资料的质量,有效拓宽了运销渠道,保障市场供应;专门打通了生活资料的运输通道,保障畜禽肉类食品的充足供给,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生活资料产销顺畅、供给有序。

第四,做好生活资料经销商的思想工作。

针对当前疫情,相关部门在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做好恢复农业生产的工作,通过微信群、网络平台、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主动对接养殖场、饲料企业、屠宰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充分发挥“专家+技术人员+种植大户”的产销供应模式,积极有序供应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防止和打击任何形式的哄抬物价行为,确保生活资料物价平稳。

总之,就当前的特殊时期,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决扛稳疫情防控责任,扎实做好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等工作,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阻击战。对于当前出现的生活资料涨价行为,要及时举报,维护良好的生活资料供应;相关部门应全力供障油米盐、蔬菜、蛋奶肉等重要农产品的市场充足供应、质量安全和价格平稳,督促引导农民、农业龙头企业科学应对疫情,及时恢复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大米和蔬菜是两种不同的商品,我在东北黑龙江省五常,我们种的大米价格就高(正宗五常稻花香大米),而其他地区的大米都在2.5-4元之间,大米为分品种,我们五常第一积温区都能种稻花香2号品种,属长粒形,米质好口感好,产量低所以价格高,在8元左右。其他地区种的圆粒米(珍珠米)价格低,中长粒(如绥靖18)价格都在2.5-3元之间,还有425、639品种都在3元多一斤。

蔬菜要看是不是应季蔬菜,在我们东北,夏季蔬菜就便宜,冬季价格就高,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今天腊月二十八,我买了好多蔬菜,都在5-6元,7-8元一斤,临近春节价格都在涨,油豆角价格涨到9.8元一斤,圆椒价格8元一斤,韭菜、黄瓜6-7元一斤、芹菜3.5元一斤,在东北蔬菜没有便宜的。





正宗五常稻花香米


目前是疫情特殊时期,由于运输受到一些限制导致了一些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主要是农民的蔬菜运不到城市里面,而城市里却又缺蔬菜,这形成了一个矛盾的问题。其实到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看一看,大棚里的蔬菜都卖不出去,菜农们非常的着急,而到城市里因为疫情市场上却鲜有人卖蔬菜。前几天爆出了一颗白菜卖到63元的天价,平均每一斤白菜近7元钱,在农村一棵白菜也就三四块钱,一斤白菜在1元左右。



对于粮食的价格始终是非常的便宜的,特别大米的价格在城市里平均在2.5元左右一斤,当然优质的大米价格稍微高一些,现在涨到了5.9元一斤的行情。主要是因为粮食是可以储存的,而且粮食的储存时间非常的长,市场上的粮食供应量非常的充足,所以粮食的价格始终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但是粮食的价格也不能出现太大的波动,否则的话将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粮食的价格包括大米的价格是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控的,因为只有粮食才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存,如果粮食不充分的话,就会出现挨饿受冻的现象,特别在过去比较贫穷的时候,那时候粮食不充足,人们根本就吃不饱。当然那时候的蔬菜也非常的少,没有现在高科技的大棚蔬菜种植,只有吃时令的蔬菜。但蔬菜不能当饭吃,而粮食确实是保障一个人体能的主要的来源。



从国际市场上来看玉米、水稻、小麦作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且被列入了大宗的商品,全球的价格基本上是稳定一致的,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各国为了各国粮食生产的安全都会划定一些区域来种植粮食。特别我国连续10多年的时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而且每年都是连续增产的现象。导致了目前我国的粮食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非常的低廉,这也是农民现在为什么收入低的一个原因之一。

由于蔬菜的储存期比较短,不能像粮食那样能够储存至少5年的时间。所以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者是其他的特殊的状况的话,蔬菜就会出现了短暂性的供应不足,导致蔬菜价格出现暴涨。比如2008年寿光蔬菜大棚被淹,导致了2019年春季蔬菜非常的昂贵,好多蔬菜都出现了天价的现象。而近十几年来,粮食的价格却始终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一些地方粮食的价格却出现了微微的下跌。现在种植的成本增加,结果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而且还下跌的现象说明了粮食市场上供过于求。



总之,对于现在是非常的时期,蔬菜价格出现上涨属于正常的行情,而且全国的蔬菜价格近期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主要是因为菜农的蔬菜运不出去,而城市里又没有销售蔬菜的市场,导致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对于粮食价格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主要是粮食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而且粮食在市场上供应量充足。粮食是不可缺少的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保障,对于蔬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到现在人们是不能缺少的。


宗元三农堂


蔬菜和大米均属于农副产品,有共性,有个性,共性是都是由市场决定价格,个性是蔬菜是生长周期短,大米生长周期长,蔬菜一年可种几季,东北大米一年仅种植一季,蔬菜生长周期短,生长周期内一场暴雨,一段旱情就有可能减少产量或绝收,市场价位波动大。东北大米一年仅产一季,一般的自然灾害不会影响到总产量,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有些蔬菜价位涨到一斤10元,原因很多,比如自然灾害,运输,传统节日,在这种情况下上涨很正常,个别时间曾经有菜比肉贵的现象,物以稀为贵是市场规律,市场能够平抑物价,市场能够调动农业商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对商人不要有偏见,长途返运蔬菜也是一个又吃苦又风险大的生意,供需不平衡时候赚点钱也是应该的。

计划经济时代蔬菜归国营公司垄断经营,国家要拿出大量财政资金补贴国营蔬菜公司,结果是城市居民吃菜比吃油还难,早上凭票排队晚去了一点菜买完了,一天就没菜吃。一个春节不过是凭证买二斤豆腐,白菜和萝卜均属冬储莱,买上一次吃一冬天。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菜蓝子丰富了,想吃啥菜就买啥菜,想买多少有多少,有钱的尝个鲜可买适令菜价格高几块钱无所谓,想省钱的买大路菜,一二元左右的菜也不少,因此我对有些蔬菜价涨到10元没有意见。


瘦马180


目前有些蔬菜价格涨到近10元一斤,大概也算正常現象,必竟三五天后,就是新年春节,节前物价涨,尤其蔬菜.水果.副食,近四十年来,年年如此,人们早就适应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按理,农副产品涨价,农民应该受益,但現实却是,农民付出了艰辛劳动,城市居民多掏了腰包,真正捞到好处的,却并非农民,而是中间商却获取大量利益,这就是現实。

大米价格基本还算稳定,在青島比较喜欢东北五常的长粒香,只是价钱比东北可能贵了一倍,好点米,大都在五元以上,想吃就别怕贵。便宜些的也有,只是口感略差,营养价值却不一定低,一个冬天,我基本常吃。只要能果腹,并不重视口味,鲜香只是便宜了嘴,填到肚子里,好坏都搅合在一起,是一回事。钱少的,告诉你个秘密,吃.别计较口味,要看营养价值,香香嘴也没什么意义,吃飽才对。


老兵4200


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快过年了,大家都要回乡过节,真正愿意要在运送蔬菜供应市场的人越来越少。我家附近做蔬菜生意的人都回家休息了,做蔬菜生意太累。剩下的人就开始涨价了,这是历史必然。


二是,现在临 近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有钱了,本来看到几块钱的蔬菜觉得太贵了,现在退休工资都涨了,职工年终奖也涨了,就没人觉得贵了。其实发更多的奖金和工资,不如稳定物价更实际一些。


三是,从去年开始,我国央行降准又降息,当然央行降准降息是为了实体经济,但是难免不流向商品市场,商品市场货币泛滥,当然物价也要上涨。


于是很多人会问,蔬菜都涨于是10元一斤,我们该如何是好?我觉得普通居民抵御通胀能力有限,再加上蔬菜价格是季节性因素,过了春节,蔬菜价格上涨自然就会回落下来。当然,也有人建议你去购买农家直销的蔬菜市场的商品,以减少中间环节。不过即使这样,春节阶段,物价上涨难以避免的。


不执著财经


兴凯湖大米,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七农场、八五八农场和庆丰农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兴凯湖大米产地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13℃。年平均气温2.7℃-4.0℃,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286.3-2525.4小时,适宜种植水稻。兴凯湖大米外观米粒完整均匀,洁白清亮,晶莹剔透。蒸煮后米粒油润有光泽,香味浓郁,入口香甜,香糯爽口有弹性,口感极佳,且冷饭不回生。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兴凯湖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兴凯湖农场水稻秋收


湖畔稻田抽穗


湖畔进入抽穗期的水稻


兴凯湖北岸的万顷稻田


兴凯湖农场的万顷稻田


展销会上的兴凯湖稻米


航拍兴凯湖农场万顷稻田


航拍绿色稻田


航拍进入成熟期的万顷稻田


兴凯湖农场正在收获的稻田


兴凯湖与北岸的万顷稻田

东北好的大米还是很贵的,其中五常和响水大米最贵!


美丽的家乡兴凯湖


蔬菜价格涨到十块钱一斤,而东北大米却仍然是两块五一斤,这是由于二者的生产供应特点、市场价格形成以及国家调控政策不同而形成。

从商品生产供应特点以及市场层面来分析

蔬菜的特点是产品新鲜,保质期比较短,不易储存,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元旦春节期间,一方面受气候影响,蔬菜产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节假日需求旺盛,这种供需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其价格的上涨。

大米的生产形势相对稳定,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以及农田利设施的改善,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国大米生产能力稳定,年年增产。

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2018年增长594万吨。可以说,中国早就已摆脱缺衣少粮的情况,粮食储备供应比较均衡,并且人们对主食的需求也基本稳定,受季节性影响不大。

从国家对蔬菜以及粮食的定价政策来看

国家对大米的宏观调控能力、措施很强。民以食为天,保证粮食价格稳定,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的基本生活。、

因此,当粮食价格出现暴涨暴跌时,国家都会动用储备粮来进行调剂,以稳定物价。而对于蔬菜的供应,基本上以市场调控为主,除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之外,一般不会动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正是由于两者自身的生产、供需特点、定价机制及国家调控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才会形成蔬菜价格可能会涨到十块钱一斤,而东北大米的价格仍然维持在两块五左右的局面。


财务意识流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大米和蔬菜都是日常消耗食品,在东北为什么蔬菜价格比大米价格波动更大呢?

东北目前属于冬天,室外天气都是零下,蔬菜只有在大棚里面种植,或者从其他省份运到东北然后卖给大家。

外省做到东北无形中增加很多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中间商还要赚差价,如果遇到外省的蔬菜收成也不是很理想,蔬菜的价格肯定也会随着上升,供不应求,市场上的蔬菜肯定上涨。

大米的价格为啥波动比较稳,由于袁隆平老爷爷的技术,我国大米每亩有很高的量产,再加上国家科技的发展,农业结合科技实行量产,机械的应用让粮食储备到达一个高峰,所以大米不会在市场上有很大的波动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山村南墙


目前有些蔬菜价格涨到10元一斤,东北大米一直2.5元一斤?一个是应季蔬菜,一个商品粮的大米,两种没有可比性的。再说,东北大米也有五元一斤,一半的东北大米都在3元到4元之间的价格。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了,过了明天就是除夕了。人们都在冲刺办理年货,也开始大量囤积蔬菜了,这几天的蔬菜是一天一个价,越到后面价格越高,这个真是没办法,新年嘛,大家都赚最后一把。

早上我去买了几样蔬菜。土豆3元一斤,红菜薹3元一斤,藜蒿14元一斤。对,14元一斤,你没有看错,这是一种藜蒿炒腊肉的原料,价格就是这么任性,这个菜,一般家庭没有种植,都是大棚集中种植的,是一种类似蒿子类的蔬菜,不吃叶子,只吃嫩的茎杆,实话实说,这个藜蒿炒腊肉确实是好吃,价格这么贵,人们也只是在过年的吃年饭的时候炒一个菜。

到这个年关了,应季蔬菜都要开始涨价了,直到正月初五之后,蔬菜价格就会直线往下降的,人们消费高峰期过了,价格也回归理性了。

说到东北大米,价格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不是说所有的东北大都是2.5元,也有很多高价东北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