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我們分別翻看了2003年非典,2009年H1N1流感,2011年日本大地震期間,經濟和零售的數據情況。危機都不同,但也會有新的機遇產生。

今天是上海的開工首日。不過,相信大部分企業應該還是繼續遠程辦公。

疫情對零售行業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多家外資零售企業決定暫時閉店,以待疫情得到控制。截至2月6日,星巴克關閉一半以上的店面,優衣庫關店數量近40%。而蘋果和宜家暫停了中國的所有零售店。滬深服裝家紡版塊,更是直接蒸發186億元人民幣的市值。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成都萬象城星巴克暫停對外開放的告示,攝於2月6日

終有一天,我們將戰勝疫情。但經濟和零售企業會如何復原?我們翻看了歷史數據,瞭解過去的幾場疫情和災難之後是如何重建的。


1. “非典”後的國內商業如何復甦?


最近,網絡上已經出現了多篇分析非典後經濟復甦的文章。這次的疫情經濟走勢能否借鑑非典時期,也是各有說辭。

2002年12月出現第一例非典病例,到6月最終控制,整場疫情歷時8個月。

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疫情造成了當時經濟的短期波動,衝擊最大的是在第二季度,即3月到6,其中第三產業的下降幅度尤為明顯。第二產業在九月很快恢復,到2004年第一季度時,各行業已明顯恢復正常。在6月,第三產業迎來了一次高峰。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再細化到各品類,各行業之間被疫情波及的影響程度也不同。非必需生活用品類,金銀珠寶、娛樂用品零售額的下滑更為明顯,且低迷時間更長;而日常必需品,如日化、食品飲料等的零售額下滑則並不明顯。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當時的社會消費品銷售走勢與GDP基本一致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服飾和文化用品在春節檔迎來了一個小攀升後又迅速下降,在6月迎來回升,珠寶的回暖亦在同期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日用品、化妝品、食品飲料的波動影響不大,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

在非典中,出現了許多被“逼出來”的生意。其中,被眾人所熟知就是泡沫危機之後迎來春天的互聯網,京東淘寶、順豐、騰訊遊戲,皆在2003年揚帆起航。

前兩天一篇關於阿里巴巴與非典的推文就提到,儘管當時所有阿里巴巴都隔離工作,但藏在湖畔花園的淘寶開發團隊並沒有被影響。在2003年5月,淘寶網啟動。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無法出門的特殊時期讓網上購物變成生活必需,在2003年的第一季度,非典疫情發展的初期,淘寶網站的註冊用戶便增長了50%,點擊量增長了30%。

雖然有2003年的非典期間經歷為證,仍會有不少零售企業擔心,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03年的經驗已不再適用。但其實,當我們觀望發達國家,疫情發生後商業零售的恢復邏輯也是一致的。


2. 國外案例


我們把眼光放到十年前,當時H1N1對南美及全球的影響並不比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要小。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國先後爆發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疫情歷程近一年。這是世衛生組織40年來,第一次把傳染病警戒升至最高級別,全球經濟備受影響。GDP下滑近5%。

據統計,疫情爆發期間,在病毒始發地墨西哥,其零售整體銷售額下降了25%。疫情同樣衝擊了美國的經濟,GDP和零售銷售額同比下浮嚴重,最低時零售銷售額曾下降了11.54%。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美國2003-2017年實際GDP折線 數據來源:CEIC Data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美國2003-2017年零售銷售同比 數據來源:CEIC Data

在疫情爆發後9個月,美國經濟便開始復甦,甚至在2020年的1月-3月迎來了一波小的消費增長高峰。

有一些企業在疫情中抓住了機遇。沃爾瑪在墨西哥的業務,因 H1N1 而銷量大漲;在日用品裡,洗手液品牌 Bath&Body Works 的銷量突破新高。

疫情後經濟會反彈,這條公式在日本大地震中同樣得到體現。

2011年3月,日本經歷了地震與海嘯後,當地人的消費慾望驟減,個人存款率激增到5%,商業零售行業同樣遭受巨創。

在災害環境下,7-11等便利店充分發揮了社區商業的便民等特色,在災情後迅速發展。在政府的扶持下與正確的領導下,日本經濟在同年9月便有所恢復,旅遊業迎來了轉機。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日本的7-11便利店

3. 經濟一定會復甦,But how?

這樣看來,疫情對宏觀大環境的影響按照規律大概持續一年左右,其中對非生活必須品的零售企業影響更為嚴重,但同樣的如果在疫情中有出色的表現和適應現狀的新業務,零售企業也將贏來新風口。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經驗,都在告訴我們:困境亦是機遇,低迷只是短期,抓住機會也能逆風翻盤。

西班牙對外銀行研究部經濟學家夏樂、董晉越宣稱,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下,經濟影響可以分為三個情景,基準、樂觀與悲觀。但無論是哪種預測,都認為低迷主要集中在今年,後續將會迎來轉機。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兩位專家的三種情景預測情況 觀點首發自 FT中文網

而在等待經濟大環境復甦的時間裡,商業零售企業又該如何調整和生存?

我們嘗試根據之前的案例,以及資深零售專家顧國建、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等專家的言論進行整理,面對疫情恢復,零售企業有6點可以參考和遵循的規律:

2009年H1N1後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比想象中要快

以上就是基於對過去歷史做的一次總結。

在此次疫情中,我們看到了包含善意的企業精神,比如我上週推送的盒馬、像迅速發起“無接觸配送”的各類餐飲企業,他們都努力的在這場災難中生存,用最大的善意去幫助能夠幫助的人。

很多企業已經從最開始的“要完蛋了”,到行動起來,盤算下一步。不要被外界的聲音所幹擾,靜下心來思考你的客戶真正需要什麼,你能解決什麼。

時間無法回溯,無法重啟的2020,我們不如以史為鑑,在這場漫長但一定會贏來勝利的戰役裡,做好準備,迎接脫去口罩後的機遇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