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念——“她有着一颗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说历史的女人——第1131期)

民国时期,名媛辈出。而她,被称作民国最后的名媛,甚至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她凭什么?

首先得明白何谓名媛。名媛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称谓,一般是指那些出身名门、有才有貌、又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的美女。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名媛”的定义有所改变,但“名媛”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不会变的,即显赫的出身,美丽的容貌,不俗的才华,还必须是名流之辈。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本文的主人公不仅具备以上四个条件,而且还加上一个“最”字,自然有她的不俗之处:她丈夫早逝,弟弟背叛,女儿跳楼,坐牢7年,历尽坎坷,名媛之气质不衰,当真无愧于此称号!

(一)算不算名门?

她叫姚念媛,祖籍湖北,1915年1月28日出生于北京。她算不算一位名门闺秀?她的祖父叫姚晋圻,曾入选清朝的翰林院庶吉士,身份不算低吧,不过这也没啥,也就是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起草皇帝的诏书,或者为皇帝讲解讲解经史之类的,权力不大。后来他又曾任清廷刑部主事。他还是一位大儒。姚晋圻是相当有远见的,他后来参加过戊戌变法。他还是个教育家,还历任湖北省教育会会长、法学会会长、教育司司长等职。他著述颇丰,去世后,总统黎元洪以其“学术精通,道德纯备”,明令国史馆为之立传。

再说姚念媛的父亲,他叫姚秋武,早年曾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在中华民国革命海军舰队任职,军衔:少将。

郑念——“她有着一颗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姚念媛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她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万般宠爱,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而且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小学略去不提,大学就上了两所,即天津的南开大学和北京的燕京大学(北大前身)。

(二)算不算美女?

姚念媛自然是长相不俗,然美女多了,她究竟是那个级别的?还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她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的封面。而《北洋画报》是什么玩意?它可不是普通的街头小报。

《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7月,当时在中国传媒界被称为“北方巨擘”,该刊由著名学者、媒体人冯武越、谭北林所创办,它开北派画报之先河,内容包括时事、美术、科学、戏剧、电影、体育、风景名胜等。《北洋画报》问世后,立即成为天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热销画报。当时天津有名的文艺编辑王小隐、刘云若都曾任画报编辑,刘云若日后还成为与张恨水齐名的小说家。所以能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可不是一般的美女。

(三)算不算有才?

出身名门有了,美貌有了,那么姚念媛才华如何?她天资聪颖,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当时能上大学的人很少,女子更少,能上名牌大学的女子少之又少,可她就上了当时也是现在天津最牛的大学,又上了当时也是现在北京最牛的大学,可以说是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了。

这还没完,1930年,姚念媛又到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留学,这所大学可是与当时世界一流大学牛津、剑桥齐名的,号称G5超级精英大学的,而此时她才15岁!之后,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就这么任性,算不算有才?

出身名门,才貌俱佳,具备了一个名媛的基本条件,但这对于姚念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似乎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而她最突出的,也是最令其他名媛黯然失色的,也是最高贵的,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的人生经历,是她不同凡俗的人生经历打造了这个名媛中的名媛,贵族中的贵族。

(四)丈夫很牛,但她不是月亮

20多年前,曾经有部著名的励志型电视剧叫《女人不是月亮》,描述了一个乡下女孩的奋斗历程,女人不靠男人,也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活出自己的精彩。姚念媛即是如此。由于家世的显赫和自身的优秀,她很早就被众多权贵弟子追求了,但心高的她一个也没看上。她要自己选择。

郑念——“她有着一颗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后来,她在伦敦遇到了他。他叫郑康琪,当时正在读博士。才子佳人的故事,有点俗了?就俗一次吧,于是两人热恋并顺利结婚,在姚念媛20岁时,硕士才女嫁给了博士才子。就这么俗啊,呵呵。

做为一位名媛级女子,当时还有一个普遍的条件,就是在交际场上很出风头。但这一点对于姚念媛来说,才叫俗。出这个风头有什么意思?她不是出不了风头,而是不屑于。所以她的精彩不在交际场。

在生活中,有的人完全可以靠脸蛋赢得一切,因为这实在是一种捷径,最省力。姚念媛当然也能,但她不屑于,她要靠才学,就这么任性;有的女人是靠一个有能力的丈夫活得舒坦,姚念媛也能,但她要靠自己。

结婚后,才华出众的郑康祺进入了中国外交部,成为了一名外交官。身为外交官夫人的姚念媛也跟随丈夫去了澳大利亚。1942年,27岁的她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郑梅萍。三口之家无疑是很幸福美满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了报效祖国,姚念媛夫妻放弃国外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国。后来她回忆说,当时,“他们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国,希望为国家做贡献的。”

回国后,他们的生活依然很幸福。郑康祺还担任了上海市长陈毅的外交顾问,后来又出任了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也是1949年以后唯一留在中国大陆的西方石油企业。丈夫优厚的薪资待遇,使他们夫妻活得很滋润,他们在国内外的银行都有存款,他们的家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座三层小洋楼里。此时的姚念媛为了丈夫的事业,她还是以家庭为主,传统妇女的人生理念,她还是有的。相夫教子,她当然也会做一个很称职的贤妻良母的。

然而这一切不久之后便戛然而止。

1957年,丈夫郑康祺因病去世,此时姚念媛才42岁。但她没有因丈夫的去世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她带着15岁的女儿继续走下去,她担任了壳牌石油公司的总经理顾问,以自己的才智驾驭命运。

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在这个位子上,当然要面对很多挑战,但她凭着自己出众的才华和过人的胆识,干得很精彩。她起草过无数多家公司与内陆之间的重要通信;总经理回英国,或者出差,她还代行总经理的职权。

她实现了自我价值。她的生活仍然很富足,并没有因为丈夫的离去而灰暗。她对女儿照顾得很好,郑梅萍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来成了一位很有才华的电影演员。

多年以后,姚念媛在自己的作品里曾这样描述这一段生活:

“窗上有帆布篷遮,凉台上垂挂着绿色的竹帘。就是窗幔,也是重重叠叠,有条不紊地垂着。沿墙一排书架,满是中外经典名著。幽暗的灯光,将大半间居室,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但白沙发上一对缎面的大红绣花靠垫,却还是鲜亮夺目,扎眼得很。”

那时的她,在工作之后,回到自己温馨的家里,经常穿一身合体的旗袍,优雅地坐在藤椅上看书、喝茶;或站在阳台上仰望满天星辰。她还听听唱片,弹弹钢琴;她没想着再嫁人,寂寞时就跟女儿聊聊天。

她仍然过着贵族式的生活,家里依旧有仆人,管家,厨师。在一般人看来,她太奢侈了,或者太腐败了。但她以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她有这个经济能力,她也不欠别人什么。享受生活,岁月静好,难道不可以?

一位经常拜访她家的英国友人称赞她的家说,“这里是乏味都市中舒适、优雅的绿洲。”

然而,她的岁月静好没有多久,就被一阵“狂风”席卷而去……

(五)从“天堂”到“地狱”

中国进入特殊历史时期的那年春天,壳牌石油公司关闭了在上海的办事处,姚念媛正打算用这段空余时间,与女儿一起去香港旅行。可这天早上,家里来了两个陌生人。

她预感到不妙,因为她也是经常看报,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但她没有一丝慌乱,她在冷静中,还不忘让管家给两个陌生人拿来饮料和香烟。

不久,她被关进了上海的一个看守所。理由是,她曾在外商公司就职,是个“英国间谍”。她的女儿也受到牵连。

刚进去时,她还是很平静,因为她相信自己没有罪,自己怎么会是间谍呢?这完全是一场误会,不做贼心不虚。她想不久就会恢复自己的清白的。所以就权当是来监狱体验体验生活吧。或者说,她还有点激动,因为不是谁一生中都可以来监狱里体验生活的(其实若不是这次经历,她后来也不可能成为一位著名作家)。

然而当她正式入住牢狱时,她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从环境优雅舒适的家到这里,简直是从天堂来到了地狱。

阴潮湿暗。墙壁布满了黑色裂痕,墙角到处都是蜘蛛网,房间里腥臭难闻。很难想象,这个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面对这些会是怎样的心情。短暂的恐慌和失落之后,她恢复了平静。既来之则安之,她必须坦然面对眼前的一切。苦难也是一种财富,关键是你如何面对。姚念媛选择从容面对,她相信自己曾经是贵族,现在仍然是贵族,以后仍然是。贵族不能只体现在物质生活上,它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气质。所以,她要以高贵的姿态对待苦难。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于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姚念媛以自己的行动,给大师的这句话做了阐释。

郑念——“她有着一颗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因为她的所谓“间谍”的特殊身份,她“享受”了一项“特权”,就是被单独监禁。那就权当是住宾馆,住了个单间,自是比住多人房间好多了,呵呵。她自我安慰。

她开始自己动手规划自己的“房间”了。首先是卫生。她用扫把扫地,拂掉天花板上、墙角里的蜘蛛网,将布满尘埃的窗户擦了又擦;又将原本就不多,甚至是吃不饱的米饭,每顿留有一些当浆糊,将狱里提供当手纸用的废纸,一张一张地贴在沿床的墙面上,这样她的被褥便不会被墙上的尘土污染;借针线将毛巾缝制成马桶垫;给贮存水用的脸盆做盖子防灰尘等。她每件事都做得很细致,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事实上,这里真的成了自己的家,她在这个“单间”里一住就将近七年!

七年的监禁生涯,对于她来说,充满了苦难、坎坷、心酸,当然也充满了奋斗。因为姚念媛想讲卫生也是没有条件和自由的,她必须自己创造。比如要扫把,要纸张,要肥皂之类,你必须自己争取。她还自创一种体操,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在监狱的那段日子,她本可随意些,毕竟监狱之中,也不必讲究。但她就是要讲究,要保持体面。于是她咬咬牙,忍着剧痛维持自己的仪表,自己的尊严。

她从不向生活低头,有泪就往肚里咽。她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说:“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才可以发出那种嚎哭的声音,这实在太不文明了……”

(六)弟弟背叛,女儿“自杀”

在那个特殊时期,她的亲弟弟因无法承受精神折磨,交出了姐姐所谓“间谍”的证据,“背叛”了她。但她理解弟弟的谎言。

1973年,姚念媛被无罪释放。

出狱的她已经年近花甲,一身疾病,瘦骨嶙峋,体重降到了70斤。但她仍要坚强地面对未来。她之所以能顽强地坚持7年没有垮掉,还有一个原因是,她要活着出来看看自己唯一的女儿。

然而这个愿望她也没有实现。她被告知,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已经去世了。是跳楼自杀。事情发生在她入狱的第二年。瞬间,她觉得失去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在监禁的7年中,从未流出的泪,此时终于如潮决堤。她几乎被击垮。

但痛定思痛,她再次恢复了平静,恢复了理智。不可能,她认为女儿不会自杀,孩子是她生养的,是她亲自教育的,女儿决不是一个会向命运低头的弱者,不可能轻易选择自杀。其中必有蹊跷。于是她擦干眼泪,到处奔走,展开秘密的调查,最后她终于得知,女儿是被人打死后扔下楼的。她发誓要为女儿伸冤,最终凶手被判了15年徒刑。

(七)最后的名媛

1980年,姚念媛已经65岁,决定离开上海,去美国寻找自己的亲人,就是她的两个妹妹。在大洋的那一边,她没有失去生活的希望,她皈依了上帝。她说她每天都要“准时起床,乐观又精力充沛地迎接上帝赐给我的新一天。”

她没有辜负上帝对自己的厚爱。她的晚年也没有蹉跎,她开发了她做为一个才女的最后一项才华,她开始写作。

1987年,72岁高龄的姚念媛出版了回忆录式的文学作品《上海生死劫》,她的笔名叫郑念。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把自己锻造成了一位真正的作家:郑念。

郑念再次恢复了青春。她在80岁时,以女儿的名字设立了基金会,从事慈善事业,资助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她还到各大高校做演讲;90岁时,她还经常开车去郊游,还学会了跳迪斯科。她仍精致地活着,很贵族地活着。尽管满头银发,但她依然打理的很精神。仍然描眉,抹口红,戴耳环,戒指,穿尖头皮鞋,穿西服,微笑地面对生活。年近百岁的她仍不失贵族范。甚至越老越贵。她是民国最后的名媛,此言不差。

2009年,郑念不慎在浴室被热水烫伤,由于是独居,她的伤势未能及时发现,后被细菌感染。她被送往医院,当医生告诉她最多只有一年的寿命时,她没有丝毫悲伤,反而显得很平静。该去的终究要去。她优雅地活了一辈子,知足了。当年的11月2日,郑念从容离世,享年94岁。这位民国最后的名媛结束了她的使命。

郑念——“她有着一颗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向来以言辞尖利、苛刻著称的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得悉郑念去世后,用这样一句话概括郑念:“她有着一颗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参考资料:《郑念:籍贯不是上海的“上海名媛”》《最后的名媛—姚念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