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没耐心”怎么办?简单4招学会专注

孩子呆在家里,一刻不让你省心,你是不是也有以下这些烦恼呢?

  • 小宝3岁了,非常好动,做一件事情坚持不了“5分钟”
  • 上幼儿园时就常被老师“告状”说容易冲动,现在上小学了,也还是“坐不住”“不听话”“上课不听讲”
  • 已经小学四年级了,做作业也静不下心来,学习成绩跟不上
孩子“坐不住”、“没耐心”怎么办?简单4招学会专注

这些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其实都和“注意力”有关,

不少家长直到孩子上学后才开始注意到注意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殊不知,在孩子2-3岁时就可以开始有意地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了

“有意注意”才有助于学习

心理学上将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一般来说,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被动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也称主动注意。

在孩子六七岁之前,无意注意占主导,一切新奇的、变化的、相对强烈的刺激都容易引起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无意注意,而且年龄越小注意就越容易分散。

有研究发现,在五岁时,孩子聚精会神地注意一个事物的时间约为 15 分钟,七至十岁时,大约为 20 分钟。可见,注意稳定保持的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的。

其实,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孩子“坐不住”、“没耐心”怎么办?简单4招学会专注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学生随机分为不同的两个群体,用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 12 个无意义音节,一部分使用有意注意方式,另一部分使用无意注意方式。

结果显示使用有意注意方式的学生学习了 10 次就掌握了这 12 个音节,而使用无意注意的学生需要用 100 次才能掌握这 12 个音节。可见,有意注意对孩子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美国心理学家 1985 年的实验研究表明,有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在专注行为的表现上明显低于一般学生,而有 15%的注意力缺陷的学生被诊断为学习困难。

4招让他学会专注

注意力有问题的幼儿无法长久连续地做一件事,对事物的关心也在不断地改变,但两三岁以后就会好转,所以家长不必担心。但如果幼儿过了两三岁之后还是如此,那就得多关心了。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沉着、专心地做某件事,就必须做到:第一,尊重他的兴趣爱好,第二,家长必须容许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不要给他太多无谓的意见。

这样,孩子便不容易厌烦,也没有厌烦的理由。一段日子之后,注意力一定能培养起来。

孩子“坐不住”、“没耐心”怎么办?简单4招学会专注

培养孩子注意的稳定性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提供安静的环境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非常容易被无关的刺激牵引走注意,有时隔壁一声电话铃响都能让他分神半天。

因此,在培养孩子有意注意的初期,先尽量减少无关刺激和干扰,等孩子注意的集中性增强后,再逐步增加环境的干扰,慢慢让他适应,直至不再为此分心为止。

2、交代任务时要明确具体

模糊不清的目标容易让儿童手足无措,或者在实施过程中误入歧途而产生挫折感,对儿童的能力培养及心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在交代一个学习任务时,一定要把目标解释清楚。比如“找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就比“看看有没有相同的图形”更有助于孩子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3、活动的设计应该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在训练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过程中,制定一份适合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活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先交给孩子简单的任务,鼓励他集中注意完成,等他完成后,及时表扬,然后再分配较复杂的任务。

久而久之,孩子克服注意障的信心会逐步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这样不是“皆大欢喜”吗?

4、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将注意力保持下去,然后再慢慢地扩展到一些他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这种引导方式不易让孩子产生抵抗情绪。

不仅仅是学习,注意力的影响可以说孩子方方面面,比如注意力好的孩子在和他人对话时能更专注倾听,而倾听刚好是社交中共情理解的关键,走向社会后社交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且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其实面对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爸爸妈妈们恐怕自己也常常无法专心、有耐心的把一件事情做好,

从今天开始,不妨给孩子和自己一起创造一个“专一”的环境,

从宝宝抓起,养成他专注的习惯吧。

关注多得星球,投资孩子从投资自己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