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学京剧的一点建议

关于初学京剧的一点建议

(内容来自网络)

经常有喜欢京剧的朋友问初学京剧应该从哪里开始,这个问题太笼统也太大了。这里以须生为例,简单说一点我自己的意见。

  唱着玩怎么着都无所谓,如果真打算唱好,嗓音条件也许可的话,建议不要玩段子活,上来就要学全出,如全是西皮的《失街亭》、《空城计》,全是二黄的《洪羊洞》、《搜孤救孤》、《桑园寄子》,带反二黄的《碰碑》、《法场换子》,西皮二黄兼有的《捉放-宿店》等篇幅不是很大的骨子老戏。先选西皮二黄各一出来学,然后再学带反二黄的,都是连唱带念一起系统地学下来。当然,最好有明白人指点,比如谭派创始人谭鑫培资料极少,其录音大多草率,有的甚至没板,要是没有高明的老师,靠自学不管是学谭鑫培还是谭富英都很容易学出毛病,还不如学余杨稳妥些。

  建议先在谭鑫培(非谭富英)、余叔岩、杨宝森三派中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高还是低,宽还是窄)选择其中一派的代表剧目进行系统学习,录音参考流派创始人的为主,实在没有的再去参考其优秀传人如谭派的谭小培、程君谋,余派的孟小冬,杨派的汪正华等人留下的资料。

  谭余杨虽然各有特点,总体上还是一脉相承,可以比较来听。先找他们的共性,然后才是个性,以达到兼听则明的目的,避免学习过程中把演员特点夸张成毛病的偏差。在听同一流派不同传人的录音时尤其要注意此点。

  千斤话白四两唱,念白很重要,唱得没有味道多是念白功力不够所致。须生一行对念白的四声、音韵、尺寸等方面要求极高,不可马虎。

  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有了一定基础,再去学自己心仪的流派,如奚派、马派、言派等风格略为夸张的流派,但要注意避免驳杂不精,一派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