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並非死於支持變法,愛新潮好叛逆,賣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清朝入關後,十個皇帝,除溥儀沒有設陵外,其他九位皇帝分別葬在河北遵化清東陵和易縣清西陵,陪伴這些帝王長眠地下的,還有他們的皇后和嬪妃,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妃子,莫過於光緒帝寵妃——珍妃。

珍妃一生只有短暫的25年,她被光緒帝愛過、寵過,也被慈禧太后打過、罵過,最終投入井中,愛情、政治、宮鬥、謀殺......諸多戲劇衝突交織在這個女人身上,構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戲。

珍妃並非死於支持變法,愛新潮好叛逆,賣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裕隆皇后、瑾妃、珍妃

1889年,光緒大婚,慈禧為他選了一後兩嬪,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兒,光緒的表姐,慈禧想通過她控制光緒,可惜隆裕性格木訥,相貌一般,光緒不喜歡,慈禧不待見。15歲的瑾嬪、13歲的珍嬪是一對姐妹花,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女兒,瑾嬪性情忠厚,毫無特色,難入光緒法眼,相比之下,珍嬪清秀俊美、生性活潑、聰明伶俐,絕對碾壓皇后和姐姐瑾嬪。

光緒帝體弱多病,患有嚴重遺精病,對隆裕皇后避之不及,對瑾嬪也沒什麼興趣,而容貌俏麗、志趣廣泛、談吐不俗、性格開朗、善解人意的珍嬪引起了光緒帝的注意,將她視為知己,在珍妃面前,光緒帝幾乎忘記了皇帝的尊嚴,兩人經常手牽手邊說邊笑,就像民間的恩愛夫妻,珍妃在光緒面前也是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珍嬪並不是一開始就和慈禧發生矛盾衝突,相反,在她剛入宮的那幾年,和慈禧的關係頗為融洽,珍嬪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慈禧覺得這個小丫頭的精明勁兒,很像自己年輕時的樣子,高興的時候,就親自教她寫大字的訣竅,珍嬪寫出來的字漂亮端莊,慈禧乾脆就讓珍妃代自己寫“福”“壽”斗方,賞給那些討字的王公大臣,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壽,瑾嬪、珍嬪加恩晉妃位。

珍妃並非死於支持變法,愛新潮好叛逆,賣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在世人的心中,珍妃一直是一個因幫助光緒維新變法而遭慈禧嫉恨,繼而被打入冷宮,最終慘死的時代犧牲品,然而,歷史上的真相併非如此簡單。

珍妃被光緒寵幸源於她特立獨行的個性,她最終被慈禧賜死,同樣與她的性格離不開。

珍妃自幼生活在任廣州將軍的伯父長善府中,廣州作為開放最早,與西方接觸最早的城市,珍妃的思想遠比內地的貴族女子更加開放,長善又好結交名人雅士,對珍妃的思想和個性有較大影響。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珍妃,在禮法森嚴的皇宮大內顯得格格不入,慈禧對她的新鮮感過去後,逐漸開始反感,而珍妃毫無察覺,依然我行我素,在幾個方面不斷得罪慈禧。

首先是喜歡新鮮玩意,尤其迷戀照相。頑固的清朝遺老認為照片會攝人魂魄,折損陽壽,珍妃偏偏迷戀照片術,她買來相機,不僅在自己的景仁宮照,還跑到養心殿,擺出各種造型,不但給自己照相,還幫別人照,甚至還教太監照,據傳她暗中指使戴姓太監在東華門外開了一個照相館,被慈禧知道後,照相館被查封,戴姓太監被打死,珍妃拍攝的照片也被銷燬。

喜歡趕新潮,男扮女裝。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而思想開放的珍妃尤其喜歡趕新潮,經常購置各種新式服裝,這在壓抑天性的清廷後宮絕對是一個另類,在她人看來,珍妃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是來迷惑皇上,不但常買新衣服,珍妃尤其喜歡女扮男裝,這種反串角色的做法讓光緒帝大感新鮮,甚至背地裡讓珍妃穿上自己的龍袍。

第三是逾制。清廷規定,後宮嬪妃只能乘坐四人轎,光緒帝對珍妃極其寵愛,特意賜給她一頂八人大轎,珍妃恃寵而驕,出入乘坐八人大轎,很快被人告知慈禧,慈禧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將轎子砸毀。

第四是性格直,不會曲意奉承。隆裕皇后既是慈禧的孃家侄女,又是皇帝正妻,後宮嬪妃必須無條件服從,而性格耿直的珍妃仗著光緒的寵愛,根本不吃這一套。她甚至連慈禧眼中的大紅人李蓮英的帳也不買,因此,這些人經常在慈禧面前煽風點火,說她的壞話,而單純的珍妃根本不知道人心的險惡。

珍妃的低收入遠遠跟不上她的消費水平。而清朝皇后每年1000兩,妃300兩,嬪200兩,從小生於官宦之家的珍妃,一年300兩怎麼夠花銷呢?她經常打賞太監,出手大方,所以入不敷出,只能另找生財之道,深宮內院如何才能賺錢?很快,她就發現,慈禧、李蓮英經常巧立名目,大肆賣官,賺的是缽滿盆滿,珍妃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寵愛就是資本,皇帝的權力可以變現。

珍妃並非死於支持變法,愛新潮好叛逆,賣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珍妃賣官分工明確,由堂兄志銳選擇目標,拉攏客戶,奏事處太監打聽官缺,珍妃負責給光緒吹枕邊風,裡應外合,開價收錢。

她連接著做了幾筆大生意,把上海市市長(上海道)這麼重要的崗位賣給了一個叫魯伯陽的文盲富翁,價格高達四萬金(相當於現在的800萬元),正常程序下,這麼重要的職務,通常由軍機處提出人選,皇帝最終確定,而光緒帝卻在名單之外提名了魯伯陽,軍機大臣們只好照辦。而前任上海道臺,則是一員干將,曾國藩的女婿聶仲方,魯伯陽上任不到一個月就被兩江總督劉坤一彈劾罷免。

珍妃很快又把肥缺四川鹽法道賣給了一個叫玉銘的仁兄,結果此人是文盲一個,在光緒的質詢中暴露無疑,光緒再寵愛珍妃也繃不住了,把玉銘打發回家,算是給珍妃一個面子,不再追究。珍妃還將廣東海關道賣給耿九,並把堂兄志銳提拔為禮部侍郎,自己的老師文廷式提拔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由此可見珍妃目光短淺,只管賣官,完全不懂官場規則。

其實,賣官在清朝並不違法,也是政府許可的選官途徑,一直都有捐官的做法,問題的關鍵是,賣官一直是慈禧和李蓮英的“專利”,卻被珍妃插一腳,慈禧自然不答應,直接扣上一頂“違背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的大帽子,而倔強的珍妃反唇相譏“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之教也。”,意思是你垂簾聽政有違祖制,我只不過是向你學習而已,慈禧大怒,珍妃被“褫衣廷杖”,就是扒去衣服打屁股,這在清一代是極為罕見的,翁同龢求情也遭到拒絕,姐姐瑾妃受牽連,兩人都被降為貴人,珍妃的太監高萬枝被處死,60多名太監被髮配或杖斃,伺候珍妃的白姓宮女被驅逐出宮, 珍妃從此被幽禁,和光緒隔絕不能見面。

從1894年10月,珍妃就不能再見光緒,而維新運動的“公車上書”則是1895年4月發動,此時的珍妃早已無法參與政事,更不可能因支持維新變法而獲罪。

但是珍妃和光緒相處的那段時間裡,她發現光緒是一個不甘當傀儡的人,也希望勵精圖治,擺脫慈禧控制,只是手中無權,大志難伸,珍妃對光緒反抗慈禧的行為一直都是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珍妃並非死於支持變法,愛新潮好叛逆,賣官鬻爵才是作死之道

前排左崔玉貴,右李蓮英

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帶光緒出逃,將珍妃從幽禁處提出,藉口帶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年輕惹出是非,命珍妃自盡,珍妃不肯,嚷著見皇上,城外炮聲隆隆,心急如焚的慈禧命人將珍妃投入井中,左右太監們不敢向前,太監崔玉貴說“都是慫小子,看我去。”,崔玉貴將珍妃提到井口,珍妃哭喊見皇上一面,崔厲聲說“沒有那些說的”,一腳把珍妃踢如井中,還投下幾塊大石頭。

慈禧回京後,為了安撫光緒帝,將珍妃屍體打撈出來,裝殮厚葬,將罪責推到崔玉貴身上,削去二總管職務,送回慶王府,不久,崔玉貴再次回宮。

珍妃之死,是“後黨”和“帝黨”鬥爭的一個犧牲品而已,而珍妃倔強的個性,從她入宮那一天就已經決定了她終究是一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