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虽然读了《三国志》,但还是相信《三国演义》的那些真相(三)

各位头条的读者大家好,上一次,我们一起讨论了有关“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话题,从而讲解了一下,孙权继位问题上的一些历史真相。

说到孙权的上位,这个话题,一定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周瑜。周瑜在《三国演义》里,可谓光环备至、文武双全,"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就连夫妻生活,都要被歌颂一番。而且,从周瑜一出场,他的生命可谓是融入了以孙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革命事业之中,直到最后技不如人被诸葛来气死,周瑜对东吴都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而孙权和孙策也对他给予了足够大的信任,孙策不仅让周瑜做了大都督,更让他鄱阳湖操练水师,给予兵权,孙权直接让他代表自己,去组织赤壁之战。

周瑜不仅智谋过人,而且武艺也不错,可谓文武双全,而且在孙策解放江东的事业中,那就是江东集团的二把手和参谋长。而且周瑜善于发现人才,江东的智囊团二张,就是周瑜一入队,就给发掘出来的,所以,演义里的周瑜,是实打实的统帅之才。

周瑜还为孙策生擒了太史慈,太史慈不仅是江东武力的天花板,也是孙策特别推崇和喜爱的这么一个武将。可见周瑜在孙策心中分量不小,两人是兄弟加连襟,一个是主公,一个是首席谋士。周瑜在孙策去世后,更破曹操围曹仁和刘备争夺南郡,可谓殚精竭虑,一直到死,都在维护江东。

你虽然读了《三国志》,但还是相信《三国演义》的那些真相(三)

当然,这一切都是小说家言,我想,小说如此创作周瑜,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杜牧的那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旦褪去了文学作品的包装,你会发现啊,真正的周瑜和你长久以来读《三国演义》脑子里形成的那个周瑜,真的是谬之千里。

历史上的周瑜,完美的错过了江东的解放战争。

周瑜,字公瑾,和孙策是同年,从小就认识。当时,周瑜的叔叔周尚,是丹杨太守,正好,打算从袁术处分裂自立的孙策带兵打到这里,于是周瑜就带着人马——他叔叔的人马,去投奔孙策,周尚这么做一来是双方都属于袁术的部下,而来也打算以投资人的身份捞点好处,毕竟孙策还没有正式分家。

但孙策比周尚更鸡贼。孙策在扩大势力,人马过万之后,就一脚踹开周瑜,让周瑜一个人孤零零的回到了丹杨。此时,袁术对孙策的做大开始防备,于是让袁胤过来丹杨,这样,非常无奈的周瑜叔侄,只能去袁绍的老窝寿春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建安三年,周瑜才觉得袁术不行,离开了袁术。建安三年啊,这时候除了吕布,世界上还有人觉得袁术能成事的???

这一次周瑜回到江东的土地,真是觉得物是人非了。孙策已经和袁术分家,自任吴侯,他的亲戚也各自瓜分了地盘“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周瑜现在是一无钱粮,二无兵马。

就这样,孙策给周瑜2000人和50匹马,周瑜就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周瑜被安排在一个叫春谷的地方,请问,谁能告诉我一下,这特喵的是个啥地方?

就在周瑜觉得人生无望的时候,机会来了。吴城传来孙策的死讯,以及孙俨孙权争执不下的局面,周瑜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你虽然读了《三国志》,但还是相信《三国演义》的那些真相(三)

周瑜带兵进京,很快帮助孙权稳定了江东局面,而后,又从张昭手里分到军权,这个有名无实的中护军,终于能够在吴城发号施令了!

建安十三年,曹操击破荆州,大军浩荡而来,此时,江东朝堂一片惊恐。张昭认为,曹操代表中央政府讨逆,对抗天兵,名不正言不顺;而周瑜觉得,自己在孙权即位以后,屡战屡胜,一定有机会打赢曹操。周瑜在江东朝堂慷慨陈词,将曹军兵力一再淡化,最终消除了孙权顾虑。

周瑜说自己带5万人,就可以击败曹操,孙权犯了难,因为他只想给周瑜三万人,作为一把手,他更想在对抗曹操的战役中,给自己立威。(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于是双方在赤壁接触性交火后,双方沿江对峙。在孙权和刘备的谋划调度后,黄盖诈降建功,曹操饮恨长江,踩着自己人狼狈而去。

紧接着,演义里上演了三气周瑜的桥段,其实,这个桥段,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述,就连赔了夫人又折兵,也是孙权自己的想法,而且孙权稳赚不赔。

你虽然读了《三国志》,但还是相信《三国演义》的那些真相(三)


三气周瑜虽然是虚构的,但第三次,也就是导致周瑜吐血而亡的孙瑜进攻事件,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当时,孙权要和刘备共同取蜀,刘备表示,刘璋也是宗亲,你要是进攻西川我就披发入山。同时,在诸葛亮的组织下,刘备军孔明驻守南郡,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刘备守孱陵,孔明关羽守卫长江,张飞刘备则堵住进川的咽喉。两处都是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孙瑜进退失据,只能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