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為什麼要分為東、西漢?

歷史走廊


【前言】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共歷31帝王(皇帝和王爺),享國405年。與歐洲的羅馬帝國被譽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帝國。之所以強大與統治者的治理是分不開的,盤點一下漢朝的歷代統治者吧,就知道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

史學界分為西漢和東漢,歷31帝王,立國405年。1.漢高祖劉邦、2.漢惠帝劉盈、3.漢少帝劉恭、4.漢少帝劉弘、5.漢文帝劉恆、6.漢景帝劉啟、7.漢武帝劉徹、8.漢昭帝劉弗陵、9.漢廢帝劉賀、10.漢宣帝劉詢、11.漢元帝劉奭、12.漢成帝劉驁、13.漢哀帝劉欣、14.漢平帝劉衎、15.漢孺子劉嬰、新朝王莽、16.漢更始帝劉玄、17.建世皇帝劉盆子、18.漢光武帝劉秀、19.漢明帝劉莊、20.漢章帝劉炟、21.漢和帝劉肇、22.漢殤帝劉隆、23.漢安帝劉祜、24.前少帝(北鄉侯)劉懿、25.漢順帝劉保、26.漢衝帝劉炳、27.漢質帝劉纘、28.漢桓帝劉志、29.漢靈帝劉宏、30.後少帝(弘農懷王)劉辯、31.漢獻帝劉協。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細說下西漢皇帝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210年。歷14帝、15主,劉嬰沒有稱帝,只能稱為"漢末主"。

1.【漢高祖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漢朝開國皇帝。公元前202年登基,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為漢王4年,在帝位8年。漢始祖第三子(漢始祖,名煓(tuān),戰國魏國大夫劉清之孫)。字季,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中陽裡街道)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 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 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 。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滅亡秦朝。 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收買人心。 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敗屢戰。能夠知人善任,注意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擊殺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 統一天下。即位於定陶汜水之陽 ,後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陸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 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建章立制,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 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秩序。安撫人民生活,奠定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對外和親匈奴, 開放邊境關市,積極緩和漢匈關係。

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陵 。毛主席評價劉邦“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漢高祖劉邦原配夫人皇后呂雉,此外還有夫人戚氏、薄氏等眾多的妃嬪。劉邦與她們共生育了8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封齊王)、二子劉盈(即漢惠帝)、三子劉如意(封趙王)、四子劉恆(即漢文帝)、五子劉恢(封梁王)、六子劉友(封淮陽王)、七子劉長(封淮南王)、八子劉建(封燕王)。

2.【漢惠帝劉盈】

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西漢第二位皇帝。公元前195年6月26日-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在位,在位7年。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子(嫡長子)。16歲時便繼承皇位。安葬在安陵。 諡號孝惠皇帝,無廟號。

漢惠帝即位後,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了經濟的繁榮。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廢除秦時禁錮,使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打開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但是仁弱的漢惠帝在位期間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強勢的母親呂后手中,因此後世司馬遷作《史記》時甚至不設惠帝本紀,而設“呂太后本紀”。

漢惠帝四年(前192年)十月,漢惠帝的母親呂后為了“親上加親”,將年僅十一歲的外孫女張嫣(漢惠帝姐姐魯元公主之女,漢惠帝的外甥女)立為漢惠帝的皇后。

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八月十二日,漢惠帝在未央宮去世,年僅23歲的惠帝去世。惠帝做了7年有名無實的皇帝,在23歲的時候就過早地死去。同年九月初五日,將漢惠帝安葬在安陵。 諡號孝惠皇帝,無廟號。

劉盈諡號為“孝惠”,“惠”有“仁慈、柔順”的意思,這個諡號概括了劉盈的一生。 “孝”意即孝子善於繼承父親的事業。此後,漢朝皇帝的諡號中都有一個“孝”字,只有西漢開國之君高祖劉邦和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因為是中興之主而例外。

惠帝死後,呂后執政8年。這前後15年,是大漢王朝從建國到文景之治的過渡時期、奠基時期,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劉盈的兒子們:

長子:劉恭,繼位為帝,西漢前少帝

二子:劉彊,封為淮陽王

三子:劉不疑,封為常山王

四子:劉弘,後繼為帝,西漢後少帝

五子:劉太,初封為昌平侯,後改封為濟川王、呂王、梁王

六子:劉武,初封為壺關侯,後改封為淮陽王

七子:劉朝,初封為軹侯,後改封為常山王

3.【前少帝劉恭】

劉恭(約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4年),西漢第三任皇帝。公元前188年9月登基,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9月-漢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8月在位,在位4年。漢惠帝劉盈庶長子,與宮女所生之子。

漢惠帝朝,皇太后呂雉教漢惠帝皇后張嫣假裝有身孕,取惠帝與宮人之子劉恭,謊稱是張嫣所生,並鴆殺其生母,立劉恭為太子。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漢惠帝駕崩。呂后立劉恭為皇帝,因為劉恭年幼,由呂后臨朝稱制,仍稱皇太后;張嫣則不稱太后,世稱孝惠皇后。

漢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劉恭知道自己並非是張嫣的親生兒子,自己生母已被害,於是口出怨言,揚言長大之後要復仇。呂后害怕劉恭會作亂,於是將他囚禁在永巷,任何人不得與之相見。不久,劉恭被呂后廢黜並暗中殺害,後葬於安陵。

不久,呂后廢黜劉恭,並暗中將他殺害。漢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五月十一日,呂后立漢惠帝的另一子常山王(恆山王)劉義為帝,改名為劉弘,史稱後少帝,繼續由呂后臨朝稱制。

4.【後少帝劉弘】

劉弘(?-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西漢第四位皇帝。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在位4年。原名劉山,曾用名劉義,漢惠帝劉盈之子,前少帝劉恭異母弟,生母不詳。

劉弘原名劉山。漢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劉山被封為襄成侯。

漢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劉不疑死後,劉山於七月二十七日接封為常山王,並改名劉義。

漢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西漢前少帝劉恭死。同年漢高後四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呂后命常山王劉義繼任帝位,並改名為劉弘,史稱後少帝,娶呂祿之女為皇后。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稱第二年為元年,但因太皇太后呂雉臨朝聽政,故未改稱元年。

漢高後八年八月一日(公元前180年9月),呂后逝世。經過周勃、陳平等人努力後,剷除呂氏家族力量。朝臣認為,劉弘及濟川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並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當廢黜。待朝臣選定漢高祖與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劉恆作為新皇帝(即漢太宗孝文皇帝),並迎入長安後,於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誅殺劉弘等人。

5.【漢文帝劉恆】

劉恆(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西漢第三位皇帝(不含前後少帝)。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在位,在位23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諡號漢孝文帝,廟號:漢太宗,葬於霸陵,年號:後元。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後,呂后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公元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劉恆為代王時有位王后,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后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文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 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

後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後葬於霸陵。在古代,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稱為宗。所以,其廟號太宗,諡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農曆六月,漢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為太皇太后,尊母親皇后竇氏為皇太后。

6.【漢景帝劉啟】

劉啟(公元前188年1月17日-公元前141年正月 ),西漢第六位皇帝。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漢文帝劉恆嫡長子,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所生 。諡號孝景皇帝,無廟號,葬於陽陵。

劉啟聽從了晁錯的建議,決定先削奪吳國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見朝廷開始動手,不願束手就擒,在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聯合各地諸侯王打著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反叛作亂。這次叛亂共有七個諸侯王參加,史稱為“七國之亂”。

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

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併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7.【漢武帝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公元前150年立為太子,在位54年。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諡號孝武帝,葬於茂陵。廟號:漢世宗。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

漢武帝在位期間,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

漢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8.【漢昭帝劉弗陵】

劉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西漢第八位皇帝。公元前87年3月30日-公元前74年6月5日在位,在位13年。漢武帝劉徹少子,趙婕妤(鉤弋夫人)所生。諡號孝昭皇帝,葬於平陵。年號:始元、元鳳、元平。

漢昭帝即位時年僅八歲,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輔政下,沿襲武帝后期政策,與民休息,加強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開“鹽鐵會議”,就武帝時期鹽鐵官營、治國理念等問題召集賢良文學討論,會後罷除榷酒(酒類專賣)。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以謀反罪誅殺桑弘羊、上官桀等,專任霍光,進一步改革武帝時制度,罷不急之官,減輕賦稅。因內外措施得當,武帝后期遺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漢王朝衰退趨勢得以扭轉,“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劉弗陵因病駕崩,年僅21歲,在位13年。六月七日,葬於平陵,諡號為孝昭皇帝。

9.【漢廢帝劉賀】

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漢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在位27天,也是西漢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漢武帝劉徹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生於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

漢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昌邑哀王劉髆去世。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劉賀嗣位,年四五歲,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因無子,劉賀被徵召入朝,立為皇太子。 六月丙寅日,劉賀接受皇帝璽綬,承襲皇帝的尊號,卻並未謁見高廟 。

劉賀即位十餘日,霍光已與張安世謀劃廢之 。六月癸已日,即劉賀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無度、不保社稷而被廢為庶人,史稱漢廢帝。上官太后詔令劉賀回到故地昌邑,賜其湯沐邑兩千戶。昌邑王國被廢除,降為山陽郡。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四月,劉賀前往豫章郡海昏縣(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就國。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劉賀去世。

2016年3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得到確認,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10.【漢宣帝劉詢】

劉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在位25年。原名劉病已,字次卿,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和妾王翁須的兒子。廟號:漢中宗。諡號漢宣帝,葬於杜陵,年號:本始、地節、元康。

漢武帝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之後,襁褓中的劉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獄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遇到大赦,為祖母史家所撫養 。直到漢武帝下詔掖庭養視,上屬籍宗正,成長於掖庭 。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癸未日,漢昭帝無嗣駕崩。大將軍霍光遣邴吉等迎立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荒淫無行,失帝王禮宜,亂漢制度”,即位僅十餘日時,霍光已與張安世謀劃廢之,最後劉賀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於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為首的大臣廢黜。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昌邑王劉賀為霍光等大臣所廢,迎入宮中,七月庚申日,劉病已進入未央宮,朝見皇太后,先受封為陽武侯,隨即群臣奉上璽、綬,劉病已即皇帝位,謁高廟,是為漢宣帝,時年十八,次年改元“本始” 。九月,大赦天下。十一月壬子日,立許平君為皇后,賜吏民金錢。上官太后由未央宮搬至長樂宮。

劉詢少時遊歷長安三輔,體察瞭解民情,深知對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 ,這對施政治國有直接影響 。在位期間,清除霍光勢力,重視選賢任能,賢臣循吏輩出,形成“麒麟閣十一功臣”。勵精圖治,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 ;重視吏治,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 。對外關係上,本始二年(前72年)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 ,導致匈奴呼韓邪單率眾來朝稱臣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平定西羌,設置金城安置降羌 ,設立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 。

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冬,漢宣帝得病,十二月病重,詔命侍中、樂陵侯史高為大司馬兼車騎將軍,太子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少傅周祿堪為光祿大夫,共同輔佐太子。

十二月甲戌日,漢宣帝劉詢因病崩於未央宮,在位25年,享年43歲,諡號孝宣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最為強盛,史稱“孝宣之治” 或者“孝宣中興” 。 在以制定廟號和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王朝,劉詢成為擁有正式廟號的四位皇帝之一 。(前4位有廟號劉恆,劉徹,劉詢,分別是太祖,太宗,世宗,中宗。)

十二月癸巳日,太子劉奭即位,即漢元帝,於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正月辛丑日,葬宣帝於杜陵。

東漢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正月十五,劉秀追尊孝宣皇帝廟號為中宗。

11.【漢元帝劉奭】

劉奭shì(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西漢第十一位皇帝。公元前49年-公元前33年在位,在位16年。生有四子,皆夭折。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皇后為孝元皇后王政君。諡號孝元皇帝,廟號:高宗,葬於渭陵,年號:黃龍、竟寧。

在漢元帝期間,在漢匈關係上出現了兩件大事,一件是陳湯平滅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 。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劉奭出生幾個月後,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後,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八歲的劉奭被立為太子 。

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十二月,漢宣帝駕崩,皇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第二年(公元前48年)改年號為“初元”。

漢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十月,漢元帝下令西漢帝王諸陵依其地界分屬三輔管理,此前諸陵總屬太常管理。又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詔令不要重新建立縣邑和遷徙國民。

漢元帝剛即位的時候,匈奴郅支單于自以為與漢朝距離遙遠,加之怨恨漢朝支持他的仇敵呼韓邪單于,就有與漢絕交之意,並與康居王勾結起來,在都賴水(今恆邏斯河)畔興建了一座郅支城(今江布爾),作為自己進一步擴張勢力的基地。郅支將勢力向漢西域發展,直接威脅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新一任西域太守對匈奴發動攻擊,獲得大勝。至此,漢朝最後消滅了虎視西域的敵對勢力。以後近40年,西域維持著和平狀態,絲綢之路也暢通無阻。陳湯為官雖有不少劣跡,但他矯詔興兵、平滅郅支的功績應當肯定。

郅支被殺之後,呼韓邪單于既為消滅政敵而高興,又畏懼漢朝的威力。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于第三次入長安朝漢,並表示願娶漢女為閼氏。元帝也願意用婚姻的形式鞏固漢、匈之間的友好關係,就以宮女王嬙(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配他為閼氏。

漢元帝認為這次政治聯姻可使“邊陲長無兵革之事”,特意把年號改為“竟寧”,意即邊境安寧之意。呼韓邪單于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寧胡”意即“匈奴得到昭君,國家就安寧了”。從此,漢匈長期戰爭狀態宣告結束,雙方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病死 ,終年42歲,在位16年,葬於渭陵。竟寧元年(前33年)五月,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去世,終年四十二歲。葬於渭陵(今陝西咸陽市東北12裡處)。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孝元皇帝。太子劉驁登基,是為漢成帝。

史載漢元帝劉詢為人懦弱無能,在位期間大肆寵信宦官,導致朝野動盪,西漢國力也如落日西沉一般,逐漸衰落。歷史上漢元帝劉詢總共在位十六年的時間,他是在四十二歲的時候病死的。

12.【漢成帝劉驁】

劉驁ào(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西漢第十二位皇帝,漢成帝竟寧元年至綏和二年即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漢元帝劉奭與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兩姐妹共侍漢成帝,趙飛燕為皇后,封趙合德為昭儀)(有二弟:劉康(定陶恭王)/三弟:劉興(中山孝王)。諡號孝成皇帝,廟號:統宗,葬於延陵。漢成帝劉驁有7個年號:建始(4)公元前32年-公元前29 ;河平(4)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 ;陽朔(4)公元前24年-公元前21年 ;鴻嘉(4)公元前20年-公元前17年 ;永始(4)公元前16年-公元前13年 ;元延(4)公元前12年公元前9年 ;綏和(2)公元前8年-公元前7年。

漢成帝即位後,荒於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幾乎全部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為王莽篡漢埋下了禍根,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

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劉驁出生於長安甲館畫堂。漢宣帝很喜歡這個嫡皇孫,親自為他取名為劉驁(驁即駿馬),字太孫,經常把他放在自己身邊。

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漢宣帝去世,劉驁的父親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四月,劉驁被立為太子。青年時的劉驁愛讀經書,喜歡文辭,寬博謹慎。有一次元帝急詔劉驁,他不敢橫越馳道(皇帝專用道路),繞了一圈遲遲才面見元帝,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後,非常的高興,下令以後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馳道。

隨著年齡增長,劉驁開始終日沉湎於玩樂,生母王皇后也不得元帝寵幸。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中山哀王劉竟去世,太子劉驁前往弔喪。劉竟是漢元帝的幼弟,和劉驁遊學一塊長大。漢元帝望見劉驁,感動懷念劉竟,悲傷不能自止,但劉驁到了跟前卻沒有哀傷的表情,漢元帝很惱火地說:“哪裡會有一個人不慈和仁愛卻可以奉祀宗廟,作百姓父母的呢! ”意思就是說劉驁不配人主。漢元帝把這番話告訴了自己的寵臣,曾被他詔令護佑太子的史丹 ,史丹脫下帽子向漢元帝謝罪說:“臣的確見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為感傷而傷身的情況。早上太子準備進見,臣私自囑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傷。罪在臣下,當死。”漢元帝聽後,責怪的意思才慢慢消解。

元帝曾想改立寵妃傅昭儀之子,“多才藝”的山陽王劉康(漢元帝第二子,漢哀帝劉欣之父)為太子,因為劉驁是宣帝愛孫以及史丹力保劉驁太子之位的緣故,元帝沒有付諸實施。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病臥後宮,傅昭儀及其兒子定陶王劉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劉驁卻難得見上皇帝一面。王政君和劉驁憂心忡忡,一籌莫展。就在這關鍵時刻,史丹藉著貼身寵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寢殿探病,趁寢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時,獨自闖入室內,伏在元帝床前聲淚俱下地為太子求情。元帝心腸軟,“優遊不斷”,見史丹泣不成聲,竟大為感動,長長嘆了一口氣,表示不會廢黜太子。史丹聽後心裡有底,連連叩頭請罪。漢元帝接著說:“我的病恐怕不會有好轉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輔佐皇太子,不要辜負我的重託!”劉驁皇太子的地位這才穩定下來。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漢元帝劉奭崩。六月,皇太子劉驁繼承皇位,是為漢成帝。劉驁的母親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從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漢的政治舞臺,也為後來的王莽亂國埋下了伏筆。

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正月,匈奴單于來長安朝漢。同年四月,罽(jì,西域國名)遣使朝漢。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漢成帝立趙飛燕為皇后,同時晉趙合德為昭儀,又把昭陽殿賜給趙合德一人居住。為了感謝淳于長斡旋之功,成帝賜淳于長關內侯,不久又封為定陵侯。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二月,劉驁夜宿未央宮,第二天早晨起床穿衣,準備接見辭行的楚思王劉衍和梁王劉立,誰知剛剛穿上褲襪,衣服還沒能披上身,就忽然身體僵直、口不能言,中風撲倒床,動彈不得。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酒色侵骨的漢成帝在趙合德的懷抱中中風暴死於長安未央宮,孝元王太后“治問皇帝起居發病狀”,趙合德畏罪自殺。漢成帝在位25年,終年45歲。諡號孝成皇帝,廟號:統宗,葬於延陵(今陝西咸陽市東)。

漢成帝死後,皇太子劉欣(實為侄子,定陶恭王劉康之子,過繼給漢成帝)繼位,是為漢哀帝。

13.【漢哀帝劉欣】

劉欣(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8月15日),西漢第十三位皇帝。公元前7年-公元前1年在位,在位7年。字和,生於漢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漢元帝(祖父)劉奭之庶孫,漢成帝劉驁之侄(過繼),定陶恭王劉康之子,母丁姬。皇后傅氏(傅皇后),傅昭儀(祖母)堂弟孔鄉侯傅晏之女。 昭儀董氏(董昭儀),董賢之妹。諡號孝哀皇帝,葬於義陵。年號:建平、太初元將、元壽。

漢哀帝繼位前,封地靠近邊境,時常爆發戰爭。漢哀帝繼位後,命大將軍霍照統領10萬兵征討邊疆,得勝而歸。

漢哀帝常與自己寵愛的男寵董賢同臥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覺,董賢頭偏枕了漢哀帝的衣袖,漢哀帝想起床,而董賢卻未發覺,漢哀帝不想驚動董賢,於是用劍截斷衣袖後才起來。這個故事後來成為成語典故“斷袖之癖”,後世泛指男子之間的同性戀行為。

陽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父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襲封定陶王爵位。劉欣年長後,伯父漢成帝無子嗣,在與叔父中山王劉興經過一年的激烈爭奪後,於綏和元年(前8年)被立為太子。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逝,劉欣即位為帝,改元建平。

陽朔二年(公元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劉欣的父親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劉欣繼承定陶王王位,由祖母傅太后(傅昭儀)親自撫養。

劉欣年長後,他的伯父漢成帝劉驁無子嗣,當時中山孝王劉興健在。

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劉欣與叔叔劉興同時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寶賄賂趙昭儀及漢成帝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根,私下請求立劉欣為太子。趙昭儀與王根見漢成帝無太子,都想事先結好於劉欣,為今後的富貴做長久打算,就在漢成帝面前互相稱讚劉欣。漢成帝也很器重劉欣。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漢成帝立劉欣為太子。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十八日,漢成帝病故。四月初四日,十九歲的劉欣繼皇帝位,是為漢哀帝,以次年為建平元年,尊漢成帝母親皇太后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漢成帝皇后趙飛燕為皇太后。太皇太后下詔尊劉欣父親定陶恭王劉康為恭皇。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十九日,立妃傅氏為皇后,並下詔說《春秋》有云,母以子貴,於是尊祖母傅太后為恭皇太后,母丁姬為恭皇后。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六月,漢哀帝剛繼位兩個月,認為樂府的音樂都是不正經的樂歌,便下令約束樂府,裁了共四百一十四位樂工,佔總樂工數的一多半。

漢哀帝繼位初期,以左將軍師丹代替王莽擔任大司馬輔佐朝政。師丹一上任就向漢哀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議,企圖使漢家擺脫厄運。經過群臣討論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具體規定: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佔田不得超過三十頃;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佔有土地,不許做官。超過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侓沒收入官。

這個方案儘管給了官僚地主極大的優勢,但還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權貴的反對。首先是遭到丁、傅兩家外戚的反對。漢哀帝對這一詔令也沒有支持,後來他竟一次賞賜董賢兩千頃土地,是限田最高額的近七十倍,於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紙空文。

除了限田、限奴婢令之外,漢哀帝還下達了一系列詔令,如廢除任子令和誹謗欺詆法,食艾草,攤餅子,炸槐花,行酒令,擲骰子,罷樂府,其中以擲骰子最為突出,相傳漢哀帝與賓客飲酒時,必須以骰子助興,禁郡國獻名獸等等。然而,這些全都成為了一紙空文。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漢哀帝下詔取消州牧,恢復刺史。

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在位僅七年的漢哀帝因貪色縱情把身子淘空而死,年僅25歲(另有一說:死於服用春藥過量),九月十八日,葬於義陵(今陝西咸陽市西八里處,一說葬在扶風,距離長安四十六里),諡號為孝哀皇帝。

14.【漢平帝劉衎】

劉衎kàn(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西漢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在位5年。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之侄,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姬(是漢宣帝妃子衛婕妤的哥哥衛尉衛子豪之女)。廟號元宗(後除廟號),諡號孝平皇帝,葬於康陵。年號:元始。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八月初九日,劉衎的父親中山孝王劉興去世。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年僅三歲的劉衎嗣中山王位。

元壽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漢哀帝劉欣去世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詔說:“大司馬董賢年少,不合眾心。應交還印綬,撤銷其官職。”董賢當日自殺。新都侯王莽為大司馬,掌丞相事。王莽為便於弄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於當年七月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派車騎將軍王舜、大鴻臚左鹹使持節迎立中山王劉衎。七月三十日,貶皇太后趙飛燕為孝成皇后,退居於北宮,漢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宮。孔鄉侯傅晏、少府董恭等人都被罷免官爵,遷徙到合浦。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初一日,劉衎即皇帝位,是為漢平帝,晉謁高祖廟,大赦天下。以次年(公元1年)為元始元年。

漢平帝繼位時,年僅九歲,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百官聚於朝廷東廳以聽取王莽的指示。下詔說:“朝廷每發佈赦免令,是打算與天下重新開始,真心地希望百姓能洗心革面,以保全其品格與性命的。以往有關官員在量刑時多把赦令前所犯的過失重提,累增犯法者的罪過,甚至株陷無辜之人。違背了朝廷發佈赦令是為了重信慎刑與希望有罪過的人滌心自新的原意。對於舉薦的人才,也因為他在歷史上曾犯過某種過錯,以為不可信任,就廢置而不舉薦。這就完全背離了孔子說的‘赦小過,舉賢才’的原則。對於雖有經濟及品行方面的錯誤但無人告發而被舉薦的人,一律不必查究。以便鼓勵人才集中精力去追求進步,不因小的疵點而妨礙一個難得的人才。從現在起,有關機構的官員不必陳奏赦前所犯的過失。有不遵此詔書的為有虧皇恩,以違背帝詔論處。特明著此令,佈告天下,使明知其事。”

後群臣奏言大司馬王莽功德像周公輔成王一樣崇高,特賜號為安漢公,對太師孔光等都加封,賞賜天下臣民爵一級。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試用期未滿的都按已滿看待。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劉衎在未央宮去世,死因存在爭議,一說被王莽毒殺,時年17歲,諡號孝平皇帝,葬於康陵(今陝西咸陽西25裡處),王莽篡位後追加廟號為元宗(後除廟號)。

15.【漢孺子劉嬰】

劉嬰(公元5年-公元25年),即漢孺子,是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於居攝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國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漢皇太子位,沒有當上皇帝,王莽呼之為“孺子”,世稱“孺子嬰”。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漢平帝劉衎病死。外戚權臣王莽感到自己當皇帝的條件還不具備,就決定再立一個傀儡。王莽藉口漢宣帝的年長後人與漢平帝都是兄弟輩份,不好做繼承人。於是王莽就從漢宣帝玄孫中,選擇最年幼的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為繼承人。

王莽想讓自己做沒有名義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權力,總要編造個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給編造了符命圖讖。在迎立劉嬰即位的當月,武功縣長孟通在挖井時,發現一塊上圓下方的大白石頭,上面寫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血紅大字。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稟告給太后王政君。

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雖然重用孃家的人,但本心還是想守住劉家的社稷江山,她沒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奪皇位的野心,不禁氣憤至極,給予嚴厲斥責。這時,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卻告訴老太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稱攝以重其權,填服天下耳。”太后王政君被逼得無可奈何,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詔書:“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縣為安漢公采地,名曰漢光邑。”

居攝踐祚,是因皇帝年幼不能親政,由大臣代居其位。踐祚,是“即位”的意思,多指帝王而言。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祚(一作“阼”)階。祚階上為主位,因稱即位行事為“踐祚”。

太皇太后王政君已經同意王莽居攝,群臣就從《尚書》和《周禮》等古籍中尋找周公居攝時的規矩,然後提議王莽居攝的形式。主要內容是:“服天子之服,用天子儀仗,如天子南面朝見群臣,處理政事。出入之際要戒嚴,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稱臣妾,一如天子之制。舉行祭祀典禮之時,贊禮者要稱其為‘假皇帝’,臣民應稱其為‘攝皇帝’,其自稱應為‘予’,其公文應稱‘制’。”以上內容與“真皇帝”相比已經沒有多大區別,最後一條是對元后的惟一安慰:“其朝見太皇太后、皇后則仍用臣禮,所居之處,如諸侯制度。”

漢平帝駕崩後第二年(公元6年)正月,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 他為了表示是西漢帝國的真正主宰,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改元,稱居攝元年。 第二件事:到南郊祭祀天帝,到東郊迎接春天,在明堂舉行大射禮。這些過去都是皇帝主持的事,如今理應由孺子嬰負責,但他只有兩歲,便均由王莽主持。第三件事:在三月己丑日,尊年僅17歲的平帝皇后(孝平皇后王嬿),即他的女兒為皇太后;立劉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聞,“假皇帝”與真太子不同族不同姓。

王莽做攝皇帝,是外戚專權的必然結果。從此,王政君作為維護劉氏政權的形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無論“假皇帝”還是“攝皇帝”,都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但實際上王莽此時的權勢早已超過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嬰了,只是沒有宣佈改朝換代而已。

王莽三月立孺子嬰為太子,立刻引起固守劉氏漢室“正統”觀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滿,他們徹底識破王莽假仁假義的面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隱亡,表示忠事劉漢而不為王氏朝官。

王莽雖然對劉姓貴族極盡拉攏、防範之能事,但首先發難的還是劉姓宗室。安眾(今河南鎮平縣東南)侯劉崇在四月起兵反抗,但不久就失敗了,劉崇戰死。

居攝二年(公元7年)月,東郡(今河南濮陽南)太守翟義再次發難,舉起反王莽的大旗。翟義擁立宗室嚴鄉侯劉信為天子,向全國各地發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執行天子特權,妄想斷絕漢代的江山社稷,我們要遵從上天的旨意,誅滅王莽!”各郡國紛紛響應,隊伍迅速發展。在古代,正統觀念往往起著支配的作用,所以後來反對王莽的農民起義軍,大都擁立劉姓宗室子孫做號召,如劉玄、劉盆子等。

面對起義軍的壯大,攝皇帝王莽寢食不安,晝夜抱著年幼的孺子劉嬰哭泣,並祈求神靈保佑,宣佈等孺子長大成人後,就主動辭職回家休養。王莽一面擔驚害怕,一面派兵鎮壓。在王莽軍的鎮壓之下,起義軍失敗了。

平息叛亂後,王莽更是躊躇滿志,他一改昔日謙恭有禮的儒者風範,而以一個盛氣凌人的軍事強人的姿態出現在大小臣工面前。勝利讓王莽有恃無恐,加快了當真皇帝的步伐,同時也加速了王莽的毀滅。

翟義等反叛者相繼毀滅,使王莽產生了錯覺,他認為這一定是“天命”所歸!王莽要去掉頭上的 “假”字當真皇帝,要靠符命。所謂“符命”就是編造的“天符之命”或者“聖王受命之符”。於是,各地便紛紛造符瑞來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藉著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攝皇帝”中的“攝”字去掉;把居攝三年改為初始元年(公元8年)。太皇太后不得不同意,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

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徑,初始元年(公元8年),有“素無行,好為大言“的梓潼(今屬四川)哀章就加緊製做銅匱(匣子),裝了兩條書簡,一個簡冊上寫“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簡冊上寫“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其中的“某”指漢高祖劉邦,這個“黃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漢高祖劉邦傳位給王莽。“圖”“書”中都寫了“王莽應做真天子”,同時將王莽寵信的幾個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寫在上面,說這些人應當大官輔佐。

哀章將此銅匱獻給正急於當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聽從天神命令,接受禪位。回去坐在未央宮的前殿,即真皇帝位,改國號為“新”,把公元8年十二月初一作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初一。 【王莽稱帝】

王莽稱帝建新,尊王太皇太后王政君為皇太后(後來又改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降劉嬰為定安公(也作安定公),將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等5個縣,民萬戶,地方百里,作為定安公國(或作安定公國),在西漢銀盒國中立漢祖宗之廟,世代祭祀;改王太后(王嬿)尊號為定安公太后。至此,立國210年的西漢帝國滅亡。【西漢滅亡】

王莽封了劉嬰,但不准他回到封國(定安公國,也作安定公國),把京城的大鴻臚府改建為“安定公第”。王莽將年幼的劉嬰養在安定公第之中,與外界隔絕任何聯繫,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導致劉嬰成人後不識六畜,知識面與幼兒無異。王莽將自己的孫女、王宇的女兒王氏嫁給他做妻子。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王莽為更始帝劉玄所敗,劉嬰當時身在長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據天象認為劉玄必敗,而劉嬰才是天子正統,便起兵將劉嬰迎至臨涇,“欲立為天子”。

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劉玄派遣丞相李松將其擊破,劉嬰被亂兵所殺,時年21歲,不知葬所。

劉嬰一生僅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歲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講話。孺子嬰長大後,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傻子。

據野史記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玄徵調隗囂及其叔父隗崔、隗義等,囂將去長安,方望以為更始成敗未可知,所以勸阻,讓其別去長安,隗囂不聽,方望以書辭謝而去。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棄離隗囂的方望見“更始政亂,度其必敗”,便對安陵人弓林等說:“前分封安定公的孺子嬰,是漢平帝的後代,因王莽代政而沒有做漢主,如今天下人皆言,劉氏當受命,我等何不立他為王,謀取大功?”弓林等人都很贊成。於是,赴長安求得了孺子嬰回來,“聚黨數千人”在臨涇城(今甘肅鎮原)被立為皇帝。方望做了總理庶務(輔佐君王的丞相),弓林當了掌管四方兵事和賞罰的大司馬。孺子嬰臨涇立帝,遭到了同姓復辟王朝劉玄的竭力反對。不久,更始政權遣丞相李松入安定,摧毀了這個復辟勢力。孺子嬰、方望、弓林等人都被誅殺。

【王莽新朝】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后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併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共1帝、15年國祚。歷農民戰爭後,劉玄建立玄漢政權。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中國古代史學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後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有所改變。

16.【漢更始帝劉玄】

劉玄(?-公元25年10月),公元23年癸未歲二月登基,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3年。南郡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劉秀稱帝后,被劉秀封為淮陽王。自稱是西漢皇裔,漢景帝劉啟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 。

王莽末年,南方發生饑荒,百姓成群擁入野澤之中,挖掘荸薺吃,而且還互相搶奪。新市人王匡(王莽第六子)、王鳳為他們評理爭訟,被推舉為大帥,擁有數百人。於是諸多亡命之徒馬武、王常、成丹等也投奔他們;共同攻打離鄉聚,藏於綠林山中,數月間發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荊州牧派遣快速部隊兩萬人去攻打,王匡等率軍與官兵迎戰於雲杜,大破官軍,殺官軍數千人,並繳獲全部輜重,於是乘勝攻取竟陵。又轉攻雲杜、安陸,多掠取婦女,回到綠林中,發展到五萬多人,州郡不能制服。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發生大病疫,死者幾乎過半,於是各部分散引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為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及其支黨朱鮪、張卬等北入南郡,號為新市兵;都自稱將軍。七月,王匡等進攻隨州,沒有攻下。平林人陳牧、廖湛又聚眾一千餘人,號為平林兵,以為響應。劉玄就前往投奔陳牧等人,擔任陳牧手下的安集掾。當時劉秀和他的哥哥劉縯也在舂陵起兵,與各部合兵而進。

地皇四年(23年)正月,打敗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樑丘賜,並將他們斬殺,稱劉玄為更始將軍。這時軍眾雖多但沒有統一的指揮,各將領就共同商議立劉玄為天子。二月初一日,在淯水(今河南南陽白河城南淯水之濱)邊的沙灘上設立壇場,陳列軍隊、舉行大會。劉玄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群臣朝拜。劉玄向來懦弱,見此場面,羞愧流汗,舉著手連話都說不出來。於是大赦天下,建年號為更始,史稱“更始帝”。悉數拜置諸將,以族父劉良為國三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縯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其餘都拜為九卿或將軍。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五月,劉縯攻下宛城。六月,更始帝入都宛城,盡封宗室及諸將為列侯的達一百多人。更始帝嫉妒劉縯的威名,便把劉縯殺死,以光祿勳劉賜為大司徒。前鍾武侯劉望起兵,佔領汝南。當時王莽的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既在昆陽被打敗,就往歸劉望。八月,劉望自立為天子,以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

公元23年,劉玄被綠林軍在淯水(今南郡荊州)之濱擁立為皇帝,年號更始,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滅亡,劉玄入主長安,成為天下之主。

公元25年,更始政權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之下,土崩瓦解,劉玄向赤眉軍出降,獻出傳國玉璽,更始政權滅亡。不久,劉玄被赤眉軍所殺,後劉秀大將鄧禹遵劉秀之意將劉玄安葬在長安附近的霸陵。

17.【建世皇帝劉盆子】

劉盆子,稱帝時間:公元25年-公元27年。泰山郡式縣(今寧陽縣華豐)人,為西漢遠支皇族,漢太祖高皇帝(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後。年號:建世。

劉盆子祖父劉憲元帝時被封為式侯,父親劉萌嗣在王莽篡位後被殺。初與兄劉恭、劉茂被掠入赤眉起義軍,從事放牧,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軍領袖樊崇等擁立劉盆子為皇帝,建元建世(公元25年-公元27年)。

建世二年冬(27年),赤眉軍退出長安。劉秀的軍隊與赤眉軍決戰於華陰縣,赤眉軍大敗。劉盆子隨軍一路東撤,折兵損將還剩20萬人。這時,劉秀派將軍侯進守新安,建威大將軍耿弇守宜陽,分兩路阻擊赤眉軍。次年正月(27年),赤眉軍被劉秀的軍隊包圍。赤眉軍派劉恭請求投降,說:“劉盆子將百萬眾降陛下,何以待之?”劉秀說:“待汝以不死耳。”於是,從食宿方面給一番優待。

建世三年(公元27年),赤眉軍兵敗,劉盆子投降劉秀。漢光武帝劉秀厚賜劉盆子,任命劉盆子為劉秀叔父趙王劉良的郎中。後來劉盆子因病雙目失明,劉秀又下令用滎陽的官田租稅來奉養劉盆子終身。劉盆子從此靠均輸官地生活,直到去世。

細說下東漢皇帝

18.【光武帝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東漢王朝建立者。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在位32年。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25歲劉秀稱帝。

西漢建平元年,生於陳留郡濟陽宮。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作為漢室宗親,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公開決裂更始政權,即位於河北鄗縣南千秋亭, 尊奉漢元帝為皇考,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平定動亂之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西域鄯善、東師等十六國“皆遣子入侍奉獻,願請都護。劉秀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乃還其侍子,厚加賞賜”。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62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

劉秀死後不久,其子劉莊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諡曰光武皇帝。

劉秀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32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頗有作為的開國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劉秀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使大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展。

劉秀的兒子們

長子.東海恭王劉疆,母郭皇后郭聖通

二子.沛獻王劉輔,母郭皇后

三子.濟南安王劉康,母郭皇后

四子.阜陵質王劉延,母郭皇后

五子.中山簡王劉焉,母郭皇后

六子.楚厲王劉英,母許美人

七子.漢明帝劉莊,初名劉陽,母光烈皇后

八子.東平憲王劉蒼,母光烈皇后

九子.廣陵思王劉荊,母光烈皇后

十子.臨淮懷公劉衡,母光烈皇后

十一子.琅邪孝王劉京,母光烈皇后

19.【漢明帝劉莊】

劉莊(公元28年6月15日-公元75年9月5日),東漢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在位18年。本名劉陽,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光武帝劉秀之子,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 。

初封東海公,後進封東海王。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冊立為皇太子。中元二年(公元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後,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對內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範貴戚功臣勢力。對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命竇固帶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國,設置西域都護,將佛教引進中國。 在位期間,招撫流民,救濟貧農,興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內安定,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劉莊及其子漢章帝劉炟在位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漢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至今仍存。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駕崩於洛陽東宮前殿逝世,時年四十八,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葬於顯節陵。

20.【漢章帝劉炟】

劉炟dá(公元57年-公元88年),東漢第三位皇帝。公元75年-公元88年在位,在位13年。漢明帝劉莊第五子,母賈貴人。

章帝“好儒術”,並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增長,在位時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後世稱“章草”。

章帝時期,東漢的社會經濟,思想文化,都在光武和明帝盛世的基礎上有更大的發展,東漢王朝的發展至此達到頂峰階段,歷史上將明帝和章帝時期全稱“明章之治”。

漢章帝自公元75年,19歲時即位,在位13年,於公元88年病逝,年僅31歲,葬於敬陵(今河南洛陽市東南),廟號肅宗,諡號孝章皇帝。年號:建初、元和、章和。

21.【漢和帝劉肇】

劉肇(公元79年-公元105年2月3日 ), 東漢第四位皇帝。公元88年-公元105年在位,在位17年。 建初四年(公元79年)出生,漢章帝劉炟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褒親愍侯梁竦之女 )劉肇繼位後,追諡為恭懷皇后,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

建初七年(公元82年)六月十八日,漢章帝廢太子劉慶,立劉肇為皇太子。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漢章帝去世,皇太子劉肇繼位,即為漢和帝,尊嫡母竇皇后為皇太后,即位時才10歲,因劉肇年幼,由竇太后臨朝稱制。

竇太后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佈誥命;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將,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竇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握了國家政治的中樞。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 永元之隆” 。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漢和帝病死於京都洛陽的章德前殿,時年27歲。 劉肇駕崩後,他出生僅一百餘日的兒子劉隆繼位,改元延平,是為漢殤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三月初五日,葬劉肇於慎陵(位於今河南孟津),上廟號為穆宗(後除廟號),諡號孝和皇帝。諡法曰“不剛不柔曰和”。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有司奏請,和帝穆宗、安帝恭宗、順帝敬宗、桓帝威宗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皇后、敬隱皇后、恭愍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後,都請撤除尊號。獻帝詔令說:“可以。”

22.【漢殤帝劉隆】

劉隆(公元105年-公元106年9月21日),東漢第五位皇帝。公元105年-公元106年在位。漢和帝劉肇少子。養於民間,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時夭折,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諡號孝殤皇帝,葬於康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劉隆當皇帝因為年幼,由皇太后鄧綏臨朝聽政。

23.【漢安帝劉祜】

劉祜hù(公元94年-公元125年4月30日),東漢第六位皇帝。公元106年-公元125年在位,在位20年。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母左小娥。即位時才13歲,鄧太后掌權。太后死後掌權。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

漢安帝即位時,東漢朝廷內憂外患,百事多艱。首先是河西急報,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後擔任西域都護的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爭長達11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漢安帝南下宛城,得病回京。三月,在返京途中死於車中,終年32歲。葬於恭陵,廟號漢恭宗,諡號孝安皇帝。

24.【前少帝劉懿】

劉懿(?-公元125年),東漢前少帝,濟北惠王劉壽之子,東漢第七任皇帝(正史不單獨為其列傳,故一般不認為他是正統皇帝),公元125年5月18日-公元125年12月10日在位。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漢安帝去世,閻太后為把持國政,在其兄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劉懿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同年十月,劉懿因病去世,之後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和江京,並迎立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25.【漢順帝劉保】

劉保(公元115年-公元144年9月20日),東漢第七位皇帝。公元125年-公元144年在位,在位20年。漢安帝劉祜之子,母宮人李氏。

漢安帝死後,閻皇后無子,便先廢了漢安帝的獨子濟陰王劉保,然後找個幼兒劉懿為皇帝,想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朝政大權。劉懿做了七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孫程、王康等十九人便發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時年十一歲的劉保擁立為帝,改元“永建”。

由於漢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將大權交給宦官。後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勾結,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劉保去世,終年29歲,廟號敬宗(後除廟號),諡號孝順皇帝,葬於憲陵。年號:永建、建康。

26.【漢衝帝劉炳】

劉炳(昺)(公元143年-公元145年正月戊戌),東漢第八位皇帝。公元144年八月庚午-公元145年正月戊戌在位,在位僅半年,享年3歲,漢順帝劉保之子,母虞貴人。諡號孝衝皇帝。

建康元年(公元144年)被立為太子。同年漢順帝死後,2歲的劉炳於八月庚午登基,是為漢衝帝,改元“永憙”。順帝的皇后梁氏被尊為皇太后,臨朝問政。趙峻為太傅;李固為太尉。在位時期外戚梁氏當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九江發生暴亂,叛軍在145年初一直攻到合肥。

公元145年正月戊戌,3歲的衝帝病死在玉堂前殿(一說被外戚梁冀毒死)。

到延熹2年(公元159年),梁太后逝世,早對梁冀專權亂政不滿的漢桓帝,借宦官單超等人之力殺死梁冀,其全族都一併被殺。

27.【漢質帝劉纘】

劉纘zuǎn(公元138年-公元146年7月26日),東漢第九位皇帝。公元145年-公元146年在位,在位1年。一名劉續,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

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年幼的漢衝帝因病去世。外戚權臣梁冀擁立劉纘為帝,承漢順帝嗣,改元本初。劉纘因不滿梁冀的飛揚跋扈,在一次朝會中,曾當著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將軍也”,因為引起梁冀的忌恨。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閏六月,便被梁冀毒死,時年9歲。死後諡號孝質皇帝,葬於靜陵。

28.【漢桓帝劉志】

劉志(公元132年-公元168年1月25日),東漢第十位皇帝。公元146年-公元168年1月25日在位,在位21年。字意 ,生於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母親匽明 ,劉翼去世,襲爵為侯。東漢第十位皇帝。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漢質帝駕崩,劉志被大將軍梁冀迎入南宮即位。時年15歲。梁太后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依靠宦官單超等誅大將軍梁冀,並翦除其黨羽。以功封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為列侯。自此,朝政轉入宦官之手。由於宦官肆虐,黨同伐異,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滿。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世家豪族與太學生聯合反對宦官,結果李膺等200餘人被捕,形成第一次黨錮之禍。由於貪腐之風盛行,遂公開賣官鬻爵,政治癒加腐敗。劉志本人愛好佛事,荒淫遊樂無度,宮女多達五六千人。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68年1月25日),劉志去世,時年36歲。廟號威宗,葬於宣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諡號孝桓皇帝。

29.【漢靈帝劉宏】

劉宏(公元157年,一作公元156年-189年5月13日),東漢第十一位皇帝。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在位21年。生於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漢章帝劉炟玄孫,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因父親解瀆亭侯劉萇早逝,故劉宏世襲解瀆亭侯的爵位,母親為董氏(董太后)。劉宏早年世襲解瀆亭侯。

永康元年,漢桓帝劉志駕崩,皇后竇妙臨朝問政。桓帝無子繼位,竇妙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最終選擇了劉宏繼承大統。竇妙派侍御史、守光祿大夫劉儵、奉車都尉曹節等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荒淫無道)

靈帝朝一團汙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徵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公元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動。劉宏在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及中常侍呂強的建議下,宣佈解除黨錮,組織政府軍平定叛亂。

至年底,由皇甫嵩、朱儁等人率領的政府軍剿滅各地黃巾軍,劉宏為表天下安寧,於是改元中平。但同時,涼州的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又起兵叛亂。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劉宏先後派皇甫嵩、張溫前往涼州平定叛亂,不但沒有平定,反而讓涼州叛軍越發壯大。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涼州淪陷,涼州刺史耿鄙、漢陽太守傅燮先後戰死。 同年,漁陽郡人張純、張舉聯合烏桓在幽州發動叛亂,斬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

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亂,讓劉宏逐漸從西園享樂中走出來。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十月,劉宏在雒陽平樂觀舉行閱兵儀式,自稱“無上將軍”,騎馬持劍檢閱軍隊。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陳倉大敗涼州叛軍王國等人。三月,幽州牧劉虞平定張純叛亂。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劉宏在南宮嘉德殿駕崩,年僅33歲(按劉宏繼位時年12,則駕崩時應為33歲,《後漢書》誤作34歲),諡號孝靈皇帝。六月十七日(7月17日),葬於文陵。年號:建寧、熹平、光和、中平。其長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

劉宏喜好辭賦,作有《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

30.【後少帝劉辯】

劉辯(公元176年-公元190年3月6日),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公元189年9月28日在位。

劉辯在靈帝駕崩後繼位為帝,史稱少帝,尊何皇后為皇太后。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

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併,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終於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

何太后臨朝稱制,其兄長大將軍何進,想誅殺宦官,反而被宦官所害。幷州牧董卓帶兵入洛陽,誅殺了宮廷裡的全部宦官,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王美人生的劉協為皇帝,史稱漢獻帝。

不久,何太后與她的母親舞陽君也被董卓逼迫而死。這時的漢朝實質上已經滅亡,漢獻帝劉協成了一個不能左右自己命運的傀儡。一個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拉開了帷幕。

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一說十八歲),其弟漢獻帝追諡他為懷王。

中國古代的史書中稱劉辯為皇子辯、少帝和弘農王等,但因為劉辯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漢朝正統的皇帝,不單獨為他撰寫專屬於帝王的傳記(即本紀),不過現代史學界也有觀點承認他是漢朝皇帝。

31.【漢獻帝劉協】

劉協(公元181年4月2日-公元234年4月21日),東漢最後一任皇帝。公元189年-公元220年在位,即位時才9歲,在位31年。字伯和,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母靈懷皇后王榮,東漢最後一任皇帝。 劉協因被董太后撫養,故稱“董侯”,初封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劉協後來逃出長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

曹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壽終正寢,享年54歲,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

【後記】

漢朝曾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之後的唐朝合稱為“強漢盛唐”。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到現在,中國人仍然稱呼自己為“漢人”,而中華民族中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關注趣味多


漢朝之所以劃分為東、西兩漢,是為了明確兩個不同的以“漢”為國號的王朝,西漢是指由劉邦在西邊的長安為首都建立的漢朝,東漢是指由劉秀在東邊的洛陽為首都建立的漢朝。東、西兩漢以首都的地理位置進行了的區分,另外還有以時間順序的前漢後和後漢之分,由範燁編纂的《後漢書》就直接以“前和後”來區別兩個漢王朝。不過隨著中國歷史中很多王朝都已“漢”為國號,例如劉備建立的“蜀漢”、五代十國的“後漢”等,於是東、西兩漢的說法在後世成為了歷史專用術語。



兩個漢王朝的延續

在西漢後期,西漢王朝的實際統治權由王莽掌握,到了公元9年,王莽正式廢了傀儡孺子嬰,建立了“新王朝”取代了“漢王朝”,建元“始建國”,史稱“王莽篡漢”。由於到了西漢末末年,國家政治及其腐敗,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又逢大災大難,使得百姓流離失所,整個西漢王朝經濟凋敝、人心浮動。

隨著新朝的建立,王莽一上臺就採取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政策,但王莽的改革開始觸犯到了劉氏宗族及地方豪強的利益。又由於王莽錯誤的對外政策,導致各族絕臣服新朝,王莽於是不顧群臣反對大肆征討不服從的各個名族導致老百姓的賦稅和徭役負擔大增,使得王莽徹底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如此一來王莽同時失去了豪強和民眾的支持,王莽的新朝於是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很快就在全國爆發了大起義軍,最終於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義軍攻入長安殺死了王莽,王莽的新朝也一併覆滅。



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之中,漢室宗親劉秀(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為漢景帝長沙王劉發的後代)脫穎而出,最終統一了天下。劉秀因長安遭受了巨大的戰爭破壞,於是以東邊的洛陽為新的漢王朝國都,“東漢”正式建立。兩漢一共歷經了二十九個皇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也在這一時期得名。


浮沉的歷史


漢朝四百年,中間有一段時間是割裂的,那就是王莽建立了新,我們常常說篡漢,但畢竟新朝存在了17年,可以說人們還都是認可這個王朝的(西漢末普遍對漢朝失望),而到王莽身死時,身邊仍有3000儒術,我們可以感受一下那個改朝換代的歲月里人們對某王朝的支持並沒有那麼篤定。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東漢(25年—220年)

很顯然中間割裂了17年,也就是說漢朝的帝系斷了,如果沒有劉秀,就沒有了東漢。

歷史上的“漢”政權

那麼劉秀的繼位,從理論上和事實上來講大體與西漢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我們很多時候講,這就是兩個朝代。歷史上,我們分的很清楚,比如二十四史並沒有將兩個西漢、東漢混為一談,東漢班固將西漢的歷史編作《漢書》,如果同樣是一個朝代,東漢是不能這樣編史的,也是從《漢書》開始,中國有了斷代史,既然是斷代,西漢和東漢在歷史的描述上就應該是兩個部分(朝代)。南朝宋范曄將東漢的歷史編作《後漢書》,在歷史時期,通常用前漢、後漢來區分這倆個朝代,後來漢的名號又不斷增加了,比如劉備的蜀漢,匈奴人劉淵也建立了漢(後改稱趙,又稱前趙或漢趙)他們都自稱與漢高祖劉邦有血脈關係,於是國號都為漢。

除了有血緣關係之外。中國後面的歷史中也出現了很多漢,大致分為兩種:一漢水附近建立的政權,二自己姓劉,國號選擇漢。

後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知遠建立的政權。

北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崇建立政權。

南漢。五代時期十國之一,劉隱、劉龑所建的政權。

玄漢。綠林軍“更始將軍”劉玄掌權執政,故稱“更始政權”。

赤眉漢。劉盆子所建的政權。

成漢。也稱成、後蜀;是中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之“十六國”之一,李雄建立的政權。

邢漢。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的政權。自稱漢王,年號天統。

侯漢。南北朝時,侯景篡奪南梁政權所建。改國號為“漢”,稱南梁漢帝。

朱漢。朱泚所建的政權,公元783年稱“秦”,公元784年改稱“漢”。

郝漢。金朝末年,郝定所建的農民政權,於公元1216年建立大漢政權,自稱皇帝。

陳漢。元朝末年由陳友諒在湖北、江西建立的一個王朝,後被明朝所滅。

有這麼多的漢,他們為了正統,以獲取政治優勢,或者認為自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國號大都直接稱“漢”。但是這對於歷史研究而言,就麻煩了,應該怎麼區分呢?一是統治者的姓氏,如陳漢、邢漢、侯漢、朱漢、郝漢。而那些劉姓存在較長時間的政權怎麼辦的?就根據定都的地理方位,如西漢(長安)、東漢(洛陽)、南漢(番禺也就是廣州)、北漢(太原)。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比東漢更後,取法西漢、東漢,更容易使二者作同一範疇考慮,而且作為最輝煌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東漢在血脈上和政策上都更加相近,故而我們往往將西漢、東漢作為大一統的“漢”來考慮。在“漢唐”這樣的叫法上,我們會將西漢、東漢併成為一個偉大的時期,“大漢四百年江山”的說法通常使漢朝更加輝宏。

東漢

在新末群雄逐鹿的局面下,比劉秀身份更近的劉姓宗室有很多,最大的兩枝起義軍推選的皇帝均不是劉秀,可以說劉姓宗室有資格當皇帝的有很多,但怎麼排也排不到你劉秀。所以劉秀是劉邦的子孫不假,但遠祖劉發就已經是庶出了,經過兩百年的繁衍,其實也就是你姓劉而已,漢朝政權跟你劉秀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通常會講“東漢開國”,東漢你這個朝代完全是自己打出來的,與皇位的傳承沒有什麼關係,但畢竟是劉姓子孫,高祖血脈的旗號畢竟可以為打江山省不少的力氣,而且百姓也認劉姓這杆旗,劉秀開國仍稱“漢”也是時代的必然。

對於劉秀其人,毛主席的評價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可謂評價極高,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在毛主席眼裡還是略遜一籌的。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裡稱:“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而談到劉秀建國的艱辛時,稱“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劉秀雖說是宗室,但從小也是伺弄莊家的漢子,他的實力就也是比朱元璋強那麼一丟丟。

他的建國可以說是開啟了另一個朝代,不論是諡號為“光武”,還是其年號“建武”都表明了他建國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另外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朝和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雖然名義上相近,民族相同,但畢竟是兩個朝代了,這一點上我們認識比較統一,但如果將歷史時期縮短,金朝滅亡20年之後,有一個類似努爾哈赤的人又建立了金政權呢?這是在中原王朝的概念裡。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也跟遼沒有什麼關係了吧(實際層面)。






火哥帶你看名勝古蹟


因為都城變了,一個在長安,一個在洛陽,但都是劉姓建立的政權,中間隔了王莽的新朝。

楚漢之爭後,劉邦奪取天下,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從公元前202年開始,到公元8年王莽篡漢結束)。王莽奪取政權後,採取了一系列穩定經濟的措施,但效果卻適得其反,引發了綠林和赤眉大起義。其中西漢皇族的遠親劉秀通過數年努力,剿滅了其他勢力,統一了全國,史稱“東漢”。

“西漢”和“東漢”存在前後相繼的關係,也稱“前漢”和“後漢”,劉秀也不認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新朝代,而是光復了漢朝。他自認為是漢宣帝的繼承人,繼位後,追尊漢宣帝為中宗,由於當時長安在戰亂中破壞嚴重,所以定都洛陽。從地理位置上,洛陽位於長安以東,所以人們稱劉秀建立的朝代為“東漢”。

擴展資料

東西漢的共同規律可以概括為四句話:一代建國,二三發家,四代打架,後代敗家。所不同的是,兩漢具體敗家的模式不完全一樣,而且西漢在敗家階段開始前,還經歷了昭宣中興的階段,這是東漢沒有的。

西漢是漢高祖劉邦,東漢是光武帝劉秀。對於劉邦,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所以不用介紹太多;而對於劉秀,有些人會感到陌生。簡單的來說,劉秀的功績不比劉邦更小,劉秀統一天下的難度一點不比劉邦簡單,而劉秀的為人大多歷史學者都認為遠超劉邦。

可以這樣來設想,如果劉秀只是一個一般優秀的君主的話,那麼他頂多做到類似昭宣中興一樣的一次小幅度的劉家歷史重振,然而實際上光武中興之後延續的東漢王朝的持續時間是和西漢基本接近的,自然,光武帝的的歷史高度也應該和高祖劉邦大體相當。


李子木家


因為漢朝中間有一個王莽新朝(莽新)的存在。前有劉邦建立的前漢,都城長安(長安在西)。後有劉秀建立的後漢,都城洛陽(洛陽在東)。其實就是因為都城在地理位置上的差異,後世史學家稱之為西漢和東漢。(歷史上的北宋和南宋也是這樣被命名的)


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又稱前漢,與東漢合稱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四帝及一位傀儡皇太子孺子嬰,享國二百一十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孺子劉嬰,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王莽新朝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東漢


公元25年8月5日,劉秀在鄗(河北省柏鄉縣)南千秋亭五成陌(河北省柏鄉縣十五里鋪)即位稱帝,因為自己是漢室宗親,國號仍定為"漢", 史稱漢世祖光武皇帝,改元建武。

東漢又叫後漢,從公元25年劉秀稱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漢止,因國都洛陽在西漢國都長安的東面,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定都洛陽,共歷196年,東漢共立14個帝王。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腐朽的朝廷根本無力平叛,在黃巾軍衝擊下逐漸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董卓為了樹立威望,廢掉了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即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董卓則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 並且焚燒了洛陽, 使洛陽城毀於一旦。 與此同時,各地的地方軍閥紛紛互相攻伐,以增加自身實力,中央政府的威望蕩然無存。

公元192年,大臣王允唆使董卓的部將呂布,合作謀殺了董卓。但不久董卓幕府的部將李傕、郭汜捲土重來,王允被殺,東漢朝廷再度失控。公元195年,李傕、郭汜發生內鬥,漢獻帝劉協和群臣逃出長安回到洛陽。 但洛陽已是一片廢墟,漢獻帝陷入窘迫的處境。 之後曹操逐漸掌握朝廷權力。 220年,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東漢滅亡,從此進入三國 。


誰是誰的菜


漢朝為啥分東漢西漢,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王莽,正是因為他的存在導致了西漢得滅亡,也導致了東漢得開創。

王莽是西漢末期得一個大孝子,道德表率,他為何而當了皇上呢。

第一,老王家出了個牛人,王莽得姑姑王政君,直接或者間接造成了四個皇上。因為王政君皇太后得緣故,王家基本上屬於朝堂貴族,王莽的叔伯都是手握重拳,尤其是叔叔,更貴為大司馬,文官之首。

第二,王莽自己以高要求,嚴標準要求自己,當時漢朝已經腐化嚴重,大多數宦官子弟都是聲色犬馬,縱情享樂,但是王莽沒有,一直以古人得要求來鍛鍊自己,為自己博得了好的名聲,比如,大孝子阿,君子之風啊等等。

第三,王莽之叔,也就是大司馬突然患病,患病以後呢,王家好多人覺得這麼重的病也就完了。讓大司馬好好體會了一把人心炎涼。但是王莽沒有,因為自己是君子啊,王莽當時照顧的是無微不至,比親兒子還孝順,等大司馬病好以後,當然是一番報答啊,帶領王莽走向了光輝得仕途之路。一直到當上大司馬。

第四,王莽當了大司馬以後,位極人臣,咋辦啊,腐化得朝廷,民不聊生,前面我們講了,王莽一直以古人要求自己,一看這情況哪行啊,那就改革吧,結果改過了,直接改朝換代了,自己當了皇帝,改國號新,就是史上王莽篡漢。

第五,王莽這一改朝換代,老劉家人當然不答應了,以劉秀為首的劉家子弟紛紛站出來對其進行譴責,要求皇權得歸老劉家,你王莽改革就改唄,斷我劉家基業,這哪成啊,王莽覺得既然劉家不行了,當然我來主持公道了,於是雙方口水戰升級為武力這爭鬥,最後劉秀打敗了王莽,恢復了漢朝劉姓。

最後,劉秀當了皇帝以後,說不能在長安了,那麼腐化之地,所以定都洛陽。被稱為漢光武帝。

因為兩個朝代之間隔了15年的新朝,國都也改變了,所以歷史上把前後兩個漢朝分為西漢,東漢。




我是小妖怪


因為都城變了,一個在長安,一個在洛陽,但都是劉姓建立的政權,中間隔了王莽的新朝。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又稱前漢,與東漢合稱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四帝及一位傀儡皇太子孺子嬰,享國二百一十年。 秦亡後,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定都長安。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被秦末戰亂破壞的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因西漢又稱為前漢,故東漢又稱後漢。 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出身的劉秀趁勢而起。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仍沿用漢的國號,並息兵養民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檯權力得到提升。 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 。在漢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後掃滅外戚,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 。



憤怒的充電寶


以王莽建立的新朝做分界。新朝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史稱新莽。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建立東漢並開創了光武中興。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檯權力得到提升。

漢明帝、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漢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漢和帝繼位以後,掃滅外戚,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史稱之為永元之隆。


歷史不留名


公元八年,王莽竄位,取代漢天子,建立新朝,後來劉秀光復漢室,建立東漢。西漢,東漢,中間隔個新朝,所以分西,東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