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宋高宗赵构的位置上,岳飞还会死吗?

手机用户76884995676


不好说

应该不会,汉唐王朝是文治武功王朝,大宋王朝是重文轻武王朝。

汉武帝和唐太宗会用人。

汉武帝和唐太宗重用岳飞可以打败金朝收会大宋王朝



杰哥208733768


这要分开来看。

  • 如果岳飞在刘彻手下,则岳飞不会马上死,但事业成功之后就会被借机处死;

  • 如果岳飞遇上李世民,则岳飞不会被处死,他将寿终正寝。

为什么有这个结论,请看凌烟阁展开来说。

一、以刘彻或李世民的性格,他们在赵构的位置上,一定会重用岳飞并光复中原。

先说刘彻。从刘彻对匈奴持续打击几十年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彻把国家的尊严看得很重。打击匈奴是恢复荣誉、守卫边疆,同时开拓西域则显示出刘彻做事的主动性。

刘彻继位时,汉朝已经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国力强盛。在经过多方筹划后,刘彻主动发起了对匈奴的战争,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但并没有阻止刘彻反击匈奴的决心。随后又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灭匈奴战争,重用了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贺、公孙敖、赵信等将军,经过几十年时间对匈奴主动出击,已经是漠南无匈奴王庭。后来一直持续到刘彻任期结束。最终,虽然汉朝是惨胜,但之后北方草原和西域再也没有大的祸患。汉朝得以和平发展,才有了后来的昭宣之治。

刘彻反击匈奴的决心非常坚定。打到了户口减半的程度,依然不停止。打到了没钱的地步,卖官鬻爵做军费也要打。

总之,刘彻对于战胜强敌的信心和决心,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主观意愿有了,客观实力也不差。在北宋时期,江南的人口已经占到全国的62%以上。后来经过金对北方的破坏,南宋的财富更是胜于北方。

有实力、有决心,因此,如果是刘彻在赵构的位置上,一定会坚决反击金国,并能光复中原。

(汉武帝刘彻)

李世民也一样。

大唐起事的始作俑者就是李世民。随后遇到的各种挑战,基本上每次都是李世民亲自率兵前往。从大唐建立起,李世民亲自参与了四场关键性的大战役。

  • 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对大唐西方的威胁;

  • 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大唐的北方;

  • 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使大唐取得了华北之地;

  • 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李世民的这些重大战役当然不是它一个人完成的,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部分都是跟他出生入死历经大战的大将。直至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定鼎了大唐和他个人的天下。

后来在面对突厥的吉利和突利联合大军兵临长安的时候,李世民一个人到两军阵前,对吉利晓之以理胁之以力,退掉了突厥大军。等到隐忍过后,李世民则纵横捭阖,对突厥开始反击;直到其子李治时期彻底平灭了突厥。

(唐太宗和他的文臣武将)

总之,假如刘彻或李世民在赵构的位置,一定会光复中原。

在光复中原的过程中,无论刘彻或李世民都不会对岳飞怎么样,只会重用他。

但是,等到光复中原之后,问题就来了,事情将走向不同的方向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由刘彻与李世民的性格决定的。

二、刘彻在光复中原后平定天下之后,一定会借其他事由除掉岳飞。

下面先说说刘彻对待人才的黑暗历史,这样我们就能推测出他在胜利后如何对待岳飞了。

这里举两个例子,来看刘彻用人的一贯作风。

1、窦婴。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七国之乱”的平定,窦婴的功劳很大,因功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继位之后,窦婴曾任丞相,帮助汉武帝推行新政。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逐渐开始统一中央集权的工作,因此疏远了窦婴。窦婴的宾客们,本身就是趋利避害的人居多,因此渐渐离他而去。但是,唯独灌夫这个人还对窦婴一如既往。公元前131年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汉武帝的舅舅)很不礼貌,因而被田蚡罗织罪名逮捕入狱,后来竟然被判处了死刑。窦婴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他全力以赴搭救灌夫,但最终不但没有救得了灌夫,导致自己也被捕入狱。

遇到权臣构陷,一般很难逃脱。但是窦婴还有最后一招,他以曾受汉景帝遗诏为名,请求面见刘彻,当面把问题说清楚。但是,王太后竟然抢先一步把汉景帝遗诏的宫中副本给烧了,这样一来窦婴的罪名就加了一条“伪造诏书“,这是死罪。刘彻拿着汉景帝遗诏的正本(窦婴手中的那份),他心知肚明,知道窦婴是冤枉的;同时,他刘彻此时已经掌握了实权,并不是受王太后控制的傀儡。但是,刘彻依然下令将窦婴斩首示众。

2、主父偃。

主父偃也是刘彻时期的一大功臣,他与董仲舒一样,向刘彻提出并执行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他还拿出了大一统的具体行动---建议颁行推恩令,这样进一步削弱了各封国;同时他提出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最终,主父偃帮助汉武帝加强了皇帝集权的统治,彻底消除了诸侯国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主父偃也因这些功劳得到了刘彻的破格任用,一年中升迁四次,最后官至中大夫。

但是,主父偃因为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得罪了宗室的赵王。赵王就诬告主父偃受贿,还诬陷主父偃逼死了齐王。刘彻以此为由,功劳也全都忘记了,把主父偃逮捕下狱,并灭族。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刘彻对人一贯是用完即弃。

一个阶段目标完成后,刘彻就会对人才进行清理:一旦该人的智慧与能力被用得差不多了,该人就会被刘彻借其他人或者其他事情除掉,就是俗话说的“借刀杀人”。这就是刘彻的风格。还有例子如卫青、霍去病,死因不详,蹊跷的很。

以上述逻辑推测一下岳飞的命运:

假如刘彻在赵构的位置上,我们不怀疑刘彻光复中原的决心和努力;以江南半壁江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已经占整个中国一大半),恢复中原的基础足够雄厚,所以只要最高统治者愿意,克复中原是一定能成的。

那这样一来,岳飞就成了真正的中兴名将,汉家江山再一次扩大版图。但是,随后岳飞就将迎来祸事加身的命运,然后史书上一定大书一笔:刘彻“忍痛”斩杀功臣岳飞。

(主父偃,刘彻喜欢借刀杀人)

三、李世民在光复中原后,一定会重用并善待岳飞。

我们这里也通过两个例子,来看李世民对功臣的态度。

1、魏征。

史家对魏征的评语是: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魏征一生经历跌宕起伏,他曾因家贫去投奔瓦岗军,兵败后投降了唐。后来被窦建德俘获,因其才而没有杀他,留用了他。后来窦建德败于唐,魏征又重新归于唐,成为了李建成的近臣。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任用为谏议大夫,后升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史载魏征犯颜直谏李世民达二百余次。他643年去世,李世民说他失去了魏征这面镜子。魏征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李世民后来虽因他人的事和一些谗言而毁了魏征墓碑。

但等到645年李世民征高丽死伤众多返回时感慨:“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李世民立刻让人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重立纪念碑。

2、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与魏征一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原是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与郑(王世充)决战时,尉迟敬德曾单骑救了李世民,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领导的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敬德亲手杀了齐王李元吉,又率兵直接去威逼唐高祖李渊禅位。突厥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争取了阵前离间吉利和突利的机会。

天下安定后,尉迟敬德就开始居功自傲了。公元632年9月29日,李世民临幸庆善宫(唐太宗出生时的旧宅)召集显贵们饮酒赋诗。

起居郎(皇帝起居注的记录者)吕才是现场歌舞的编剧与导演,被李世民赐坐在首席。这时,时任同州(今渭南市大荔县)刺史的尉迟敬德到了,他看见竟然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就勃然大怒说:“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上方!”任城王李道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坐在尉迟敬德的下首,反复劝解。结果尉迟敬德把李道宗打了一顿,李道宗的眼睛被打得几乎瞎了一只。

李世民很不高兴地对尉迟敬德说:“我看汉高祖刘邦大肆诛杀功臣,内心常常责怪他,所以想和你们一道共同保持富贵,令子子孙孙延绵不绝。然而你身居高位却屡次犯法,由此可知韩信、彭越被杀,并非只是汉高祖的罪过。朝廷的纲纪法令,无非是赏与罚,非分的恩遇,也不能几次得到,深望你好自为之,不要到时后悔都来不及!”尉迟敬德从此才知道恐惧而约束自己。

至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李世民的待臣之道:自己错了能改正,功臣错了再给机会,不杀无罪之人(张亮和侯君集因为谋反确凿被处死)。

唐太宗李世民身上具有个人英雄的色彩,以皇帝身份单骑阵前会游牧民族的大可汗,这是历史上仅有的记录吧?李世民雍容大度,宽厚容人,个人能力强并且非常自信,因此,李世民没有杀功臣的习惯。

假如李世民处在赵构的位置,我们一样毫不怀疑他能克复中原。在半壁江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基础上,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同时极具个人能力与魅力的李世民,一定能克复中原。最终很可能不但克复中原,反而进行大反攻,直接灭了草原群雄也说不定。

岳飞作为李世民大帝旗下的功臣名将,只要他自己不谋反,那么他一定不会被冤杀或者找借口处死;他一定会像其他的凌烟阁功臣一样,寿终正寝。

(李世民待臣厚道宽容)

结语:如果岳飞遇到汉武帝刘彻,那么他将依然很不幸;如果他遇到唐太宗李世民,则可以功成名就寿终正寝。

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即使是帝王也不例外。从刘彻与李世民对待功臣宿将的不同历史逻辑上,我们可以得出上述的结论。

(完)

凌烟阁论史谢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凌烟阁论史


汉武帝,刘彻。

之所以能对匈奴开战,因为爸爸和爷爷给家里攒了钱。

刘彻和赵构换位。刘彻面对一个山河破碎的国家,能不能立国尚未可知。岳飞死不死都是小事。

唐太宗李世民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本身骁勇善战,知人善任,岳飞死不了。

赵构不是一无是处,他抵抗了12年才有南宋局面,定都临安。不但有金和伪齐的军事压迫,还有身边将领的逼宫,辖区内还有民乱起义。

中兴四将里面张浚取得了对金的首胜,别人逼宫他第一时间救驾坚定地站在赵构身边,皇帝要收兵权,他立马返京交权,毫不犹豫。

韩世忠,为救驾直冲叛军大营;8000将士黄天荡对抗10万金军,初创了金宋对立局面;皇帝要收权,交权,不见旧将,携小童骑驴游玩。

岳飞呢?从低级军官赵构一路提携,开牙建府。居然上表干预立储?居然不服从命令撤兵?

赵匡胤借助兵变上位,赵构还经历了亲信逼宫,对于岳飞的行为能有多大的忍耐力?战功他不是演义所说的那么不可或缺。赵构夺走了他的生命,树立了他的名声。

后代多为岳武穆惋惜,情绪可以理解。咱看看历史,赵构后代数次想收复旧土,有成功的吗?为什么?杀了个岳飞就导致整个朝代完蛋了?岳飞要真那么重要,他最先威胁的不是金,是赵构的统治。

仔细研读宋朝史料,南宋能打的几乎都跟岳飞有关系比如毕再遇,南宋不败战神,以少胜多是常事,几乎终生不败,他爹是岳飞部将;孟拱,南宋最后的名将,他爷爷是岳飞部将。说实在的,后岳飞时代宋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了!


挑战一切613


看到这么多煞笔唠叨一大堆,分析岳飞放到谁手下都得死我也是无语了,还特么bb出来一大堆,可是关键的他们一个都没说,那就是帝王的性格,什么样的帝王能驾驭的了什么样的将军。把岳飞放到汉武帝唐太宗手下一定死不了,因为那两位特别需要这样的将军,至于你们所说的岳飞干预储君和迎回二圣的事,放到唐太宗汉武帝那种气质的人身上岳飞也不会敢那么直言,或者就算岳飞直言,汉武帝唐太宗也会用自己的方法处理好,不要吧汉武帝唐太宗当成赵构那个垃圾,所有人都犯了这个错误


杀猪侠


在现代人的印象中,赵构是个无耻的昏君,他残忍地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断送了大宋江山中兴的最好机会,简直是千古罪人。在痛恨赵构,为岳飞感到无尽惋惜的同时,人们不禁会有这样一个疑惑:赵构为何宁肯卑躬屈膝,向金国称臣,也不愿意让岳飞继续北伐?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无论是何人,甚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但凡他们与赵构有相同的处境,他们必然也会做出与赵构同样的选择——毫不留情地杀掉岳飞。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其共同点在于——都是家天下的王朝。梁启超曾经说过一句话,虽然有些过于绝对,但也非常有道理: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家谱尔。家天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皇帝将天下看作是自己的家族财产,无论是大臣也好,百姓也罢,皆不过是皇家的奴仆而已。因此,君主的利益,和整个的社会利益,是存在矛盾的。站在社会的角度而言,其利益在于社会的建设,人民的生活以及各种权利的保障;而站在君主个人的角度而言,其利益在于维持自己家族的统治权力,至于百姓如何,国土如何,不关他们的事。

因此,对于赵构,或者说,南宋初期的皇帝而言,保住赵家对于华夏的统治权,是最为重要的——即使可供其行使统治权的区域已经缩小了一半。那么,在赵构干掉岳飞的时间点,对于南宋王朝,威胁最大的是谁?没错,不是外敌金国,而是作为节度使,掌握着一支独立武装的岳飞。

在南宋立国初期,赵构对于这些武将是绝对放纵的。当然,这不是他主观上想这样,而是由于当时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当时靖康之难才发生不久,金军顷刻间攻占了整个中原地区,接着马不停蹄南下,渡过长江,意欲斩草除根,除掉赵构这个赵宋皇族的唯一的漏网之鱼,正所谓,搜山检海抓赵构。因此,当时的金国,无疑是赵宋王室最为强大的威胁。在自身难保,赵宋江山命悬一线之际,赵构只能寄希望于在各地招兵买马,已经具有相当独立地位的武将——至少当时,他们是效忠南宋的,他们是能救命的。因此,为了活着,赵构在政权内部尚未巩固,外部金国咄咄逼人的情势之下,放任武将招兵买马,对抗金国。

但正如前文所说,这种情况,绝对不是赵构希望看到的。北宋以来,重文轻武,抑制武将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的制度和政治原则,整个统治集团对于武将,是极端不信任的。因此终北宋一朝,武将的地位极其低下,唯一以武将身份担任节度使的名将狄青,居然被文官集团轮番攻击,最终忧愤而死,可见一斑。赵构本人,作为赵宋皇族,对于武将也是极端不信任。但南北宋交替之际,由于外部因素,一些武将通过抗金,积攒起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但赵构为了稳定统治,只能不情愿地放任武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以拱卫他的江山。然而,一旦情况出现变化,赵构便会立即对这些“不稳定因素”动手。

经过黄天荡,蜀中等地的作战,金军的攻势已经被打退,暂时无力对南宋发起灭国的战争;另一方面,赵构本人的统治,也逐渐稳固。在外患暂时平息,内部逐渐安定的情况下,对于赵宋王朝最大的威胁,已经变成了岳飞。

当然,说岳飞是南宋王朝的威胁,并不十分确切,准确来说,应该表述为:拥有独立武装力量,且在军队中享有极高威望的武将,岳飞,正是这类人的代表。尽管岳飞本人对于南宋朝廷忠心耿耿,绝无半点谋逆之心,但他的军队,他的声望,对于朝廷而言,就是一颗定时炸弹——炸弹,即使现在不爆炸,但只要它在那里,其便是威胁——这是统治者的考量。与其整日担心它爆炸,不如直接除掉它。

在岳飞之前,张浚,韩世忠等武将已经相继被赵构解除了兵权,这足以说明赵构的意图何在。岳飞,作为最后一个独立掌权的武将,且是南宋为数不多的鹰派,自然是成为了赵官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岳飞的灭亡,也成为了必然。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杀掉岳飞的,并不是赵构,而是家天下这样一种统治形态——无论是刘彻,还是李世民,只要他想保住自己家族的统治权,则,在武将势力极度膨胀的时期,都必然会对武将痛下杀手——毕竟,丢掉一半的土地,总比江山易主要好得多。


庭州行者



岳飞虽然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只有养子岳云一起同岳飞被杀。岳飞其他妻儿没有受牵连。若岳飞在汉武帝时期,会被夷灭三族。不但岳飞,其他名将也会被夷灭三族。

我们就回顾卫青第一次上战场时的情景。

汉武帝派了四路兵马同时进攻匈奴,命卫青为车骑军出兵上谷,公孙敖为骑将军出兵代郡,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兵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兵雁门,四位将军各领一万骑。

此战匈奴集中全部主力进攻李广军。卫青趁敌人后方空虚。直捣匈奴老窝,俘获战俘700人,大获全胜。


我们看看这四位将领的下场:

卫青死后,被灭门。

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蛊之祸诬陷皇族。致使阳石公主被灭门,诸邑公主被灭门、太子刘据被灭门、长公主被灭门、皇后卫子夫被灭门。卫青也被灭门。

早在巫蛊之祸前,公孙熬已被腰斩,灭门。

公孙贺后来官至汉朝丞相。因巫蛊之祸,公孙贺父子双双在惨死在狱中。公孙贺被灭门。

李广死后,其孙李陵被灭门。

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屠戮殆尽。

若宋高宗是刘彻,宋朝名将岳飞、韩世忠、吴玠、孟巩皆被法家酷吏罗织罪名,制造冤狱,四人全被灭族。

南宋刚刚建立,便灭亡!


杨朱学派


大侃认为不会,如果汉武帝或李世民在宋高宗的位置上,不仅不会杀岳飞,并且有可能夺回失地,迎回二圣。

为什么大侃会这么认为,接下来我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举例说一下。

一、政治信仰不同,李世民靠战争赢得天下,平定四海,开创“贞观之治”,是积极主战的。赵构是因为两位先帝被金人掳走,才坐上皇位,并且被金人的撵的四处逃窜。他讨厌战争,是典型的投降派!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前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推翻隋朝,建立新政权,先后带兵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继位后,积极对外用兵,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反观宋高宗,南宋建立初期,天天被金兵撵的东躲西藏,甚至逃到海上。对外政策上,启用求和派黄潜善、汪伯颜、秦桧等人,迫不得已启用韩世忠,岳飞等主战派,也是打打停停,多次在北伐形式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班师回朝。甚至杀害抗金名将——岳飞!

所以说同样是主战派的岳飞,在李世民手下绝对能发挥最大作用。

面对徽钦二帝的问题上,李世民与赵构做法必定截然不同!

李世民文治武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李渊却决定传位给李建成,并且自己性命也受到威胁,李世民毅然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自己来做。所以就算徽钦二帝回来,李世民也会让他们退位,丝毫不会影响自己做皇帝。



而赵构当上皇帝是因为前边两个皇帝被抓了,他才上位的,说白了就是代理皇帝,如果徽钦二帝被迎回,朝中必定会有大臣建议赵构让位,而赵构又宽心仁厚,估计也做不出弑父弑兄之事,所以赵构不愿北伐的原因也在于此。

唐太宗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用人为贤;高宗近小人远贤丞,弃用李纲,韩世忠等主战派,重用秦桧等投降派,为祸朝纲!

李世民爱惜人才,身边聚集了杜如诲,房玄龄等一大批贤臣,并且主张群臣谏言,魏征在朝堂上直接批评他,他也能听的进去,虚心接受。



反观宋高宗,听不得批评,听不得大臣提及北伐,岳飞就曾上书,建议北伐收复中原失地,结果被罢了官。反而听信谗言,杀害忠良。

所以综上三点,大侃认为,如果唐太宗在宋高宗位置上,岳飞必定能大展宏图,收复失地,名扬天下!


大侃聊历史


个人觉得,岳飞被过度神化。

一、和金国不能灭宋一样,岳飞是没办法光复中原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无法支撑。

赵构并不是继位,而是北宋灭亡后称帝的。

也就是说,他没有北宋国库的钥匙,所有的军费都得自己挣。而他一路南逃,根本没有积累的时间。而且南宋防线太长,宋金对峙,光防守都应付不过来。赵构没有威望,没办法找贵族要钱,而且宋朝有功名的人太多本来负担就很重,并且经过王安石一折腾,也没有加税的空间。

关键是税源少了一大半,而且岳飞的淮西战区的腹地江西江苏,原本是南唐,赵匡胤征服南唐之后,税收本来就重(所以白莲教活跃)。

打仗是很花钱的。关键是,岳飞要直捣黄龙,根本不可能就粮于敌,而且作战对象还主要是北宋人。因北宋负担很重,老百姓其实很辛苦。金国统治,虽然经常抢劫,但金国人少,而且金国起得北宋国库,金国人也懒得抢那么频繁。因此,金国抢的,都比不上北宋征税征的那么多。也就是说,在金国的北宋人压根儿就不欢迎南宋北伐,死战是必然。

也就是说,岳飞打仗,花南宋人的血汗,打北宋人,女真人看热闹。这是北伐的实质。

在赵构时期,储备力量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历史资料表明,南宋朝廷和岳飞部队的沟通有出现时空错位。因杭州和淮西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处于战争状态,岳飞的位置不一定,因此战事状况到了朝廷,就过了半个月,再反馈到前线又是半个月,加起来就是一个月。一个月战况早就变了,几次时空错位的沟通,直接导致岳飞非主观的抗旨。

三、赵构也不见得一定要杀岳飞。但赵构并不一定能管住下面人。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说要杀岳飞,但狱卒如果和岳家有过节,账一样会算到赵构头上。无论如何,秦桧是宰相,就算是陷害岳飞,也会弄出证据,“莫须有”绝对应该是“莫,须有”。

把汉武帝、唐太宗放到赵构的位置上,一样会命令岳飞暂时不打,修养生息二十年以后再打。如果连续抗旨,即使是非主观,都无需回京解释,直接派监军就把岳飞砍了。

赵构为啥传位给赵匡胤后人。说白了,朝廷压力太大,最后直接撂挑子,“你行你上”。赵眘一看报表,直接就闭嘴了。乖乖的等几十年再说。南宋也的确北伐了几次,伐着伐着就没钱了,到最后都没成功。

北宋,箫绰和宋真宗和谈。宋真宗以为要三百万贯,结果是三十万贯,而且一直和平到最后。这个事情说明,辽国打一场仗抢劫收入是低于三十万贯的。而宋真宗认为三百万贯,说明军费是超过三百万贯的。女真人比辽国少很多,因此他们出战抢劫所获很少。由此可见,金国的北宋人的负担比南宋人的负担少得可不是一点,而是数量级的差别。


流水剑客


我认为如果是汉武帝刘彻或唐太宗李世民替代宋高宗赵构的话,岳飞不一定会死,但宋徽宗和宋钦宗却基本确定会死。并且从南宋之后的中国历史、中亚各国历史、甚至是俄罗斯和欧洲各国的历史都要重写。历史的车轮将驶向和现在的历史完全不同的轨道。

理由详细分析如下:

一,汉武和唐宗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假如他俩中的一个经历了赵构的经历,以他俩的血性肯定是发誓此仇不报非君子,做梦都想剿灭女真人。岳飞和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将会获得重用。

二,当时北方沦陷区在金人的残暴统治下,到处爆发汉人起义;此时金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已过了巅峰期;而南宋经过了喘息之后已基本稳住了阵脚,实力正在快速恢复,宋金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正比长彼消。形势对南宋非常有利,汉武或唐宗肯定会趁机加紧用兵,绝对不会用下令岳飞停战的。

三,在这种形势下,宋军肯定可以在岳飞率领下不但收复中原,更能直捣黄龙,女真人或会被我们汉人灭族,或会像曾经的匈奴人和突厥人一样被汉人驱赶到欧洲去。

四,此时的徽、钦二帝如果还活着,肯定会被金人拿来做人质。但依汉武和唐宗的个性肯定不会受金人威胁,会暗中下令宋军不必顾忌,照样进攻。这样徽钦会被金人杀死。假如剿灭了金人后打扫战场时徽钦二帝还活着,汉武唐宗也肯定早有安排,不会让他俩活着回到临安(无情最是帝王家)。所以徽钦二帝必死。

五,岳飞的最后结局可参照卫青、李靖和年羹尧,善终、郁郁而终、被杀,都有可能,关键看岳飞自己的智商和情商。

六,女真人被剿灭后,没有金人的压迫,蒙古人中也不会出现孛儿只斤铁木真这个伟人了,蒙古铁骑也不会横扫欧亚大陆,也再也没有后来的通古斯野猪皮的崛起了。所以中国史、欧亚历史会全部发生改变。


上策视觉


要想当稳国王必须杀掉岳飞这样手握重兵的人!不杀只能变成汉献帝,杨广,和未代皇帝普仪一样的下场!

帝王制度,强者为王。谁有强大的军队,谁才是真正的国王。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号令天下说一不二。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国王)。拥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地盘控制区,出租出卖土地矿产资源给百姓,收税,发行货币,培养忠臣良民,让天下人世世代代给自己当牛做马。自己成为农场主!杀光所有功臣和异姓王。

防止谋权篡位,这/些人都是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能力不比自己差多少。但一个称王,一大群称臣。不杀很难拉开距离,搞鹤立鸡群。无法高高在上说一不二,无法为我独尊,很难领导,当初都是哥们兄弟的叫着不分你我。刘帮就这样干的。

杨广不杀,最后下场丢了国王,世代万人骂!昏君杨广!杨广只是没有像刘邦那样杀!杨广认为,我以经是国王了,作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修水利,开运河,军权傍落!军队没了!国王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