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把“跟我上”作為考驗領導幹部的試金石

從大年三十開始,區新冠病毒防控領導小組的核心成員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區委書記樊海濤、區長貟欣昇,白天到一線檢查指導工作、慰問工作人員,晚上召開調度會,解決各種急迫問題,眼睛腫了,嗓子啞了,仍然不倦不休。常務副區長楊忠權,防控辦主任、副區長蘇文勝連續7個晝夜未閤眼,佈置工作,處理各種突發問題。深夜偶有空閒,電話卻響個不停,能睡一會成了他們最大的奢望。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每天深夜,海港區衛健局辦公樓燈火通明,徹夜不眠。防控辦10個工作組連續鏖戰,收集數據,研判形勢,下達指令,片刻不停。而在農村、在社區、在重要路口,在醫院、隔離點等防控一線,落實防控任務的具體執行者,更是風雪無阻、雷厲風行。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1月29日晚上23點40分,海港鎮終於做通了需要定點隔離村民的思想工作,村民同意進入隔離點觀察。村民自家沒有車,只能用救護車轉送。可是當海港鎮黨委書記王立彬聯繫到海港醫院時,院方告訴他,由於醫院高負荷運轉,很多車都已經派出,目前只有一輛救護車,沒有司機。時間不等人,村民多在家一晚就可能多一分危險,海港鎮立即申請自己開救護車送人。

凌晨,王立彬與海港鎮鎮長、副書記和武裝部長四人到達海港醫院,都表示由自己來開救護車護送病人。王立彬的話簡短卻不容置疑:“還是我來吧,我的駕駛證是A本,可以駕駛救護車!”他穿上防護服,駕駛著救護車直奔鄒呂莊村。當王立彬結束工作再回到單位,已經是第二天凌晨2點20分,而直到此時,王立彬也從沒想過“害怕”二字。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社區,作為直接接觸居民的第一線,大年初一工作人員就全員返崗,第一時間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來。“疫情當前,我們一定要衝在前面,一定要為其他人當開路先鋒,遇到急難險重的工作和任務我們先上。”海濱路街道吉星里社區黨委書記褚鑫說。疫情發生後,她提議成立了防疫臨時黨支部,帶領社區的黨員,幹最急最難的工作,每天最晚離開。行動就是無聲的力量,河北啟動一級響應以來,吉星里社區8名社區幹部和黨員志願者參與防控,在短短18天時間裡,排查居民近萬人,發放宣傳資料一千多份,築起了社區防控的堅強堤壩。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農村的疫情防控也是疫情阻擊戰的重點。杜莊鎮大深港村黨支部書記馮秀茹的母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腦血栓,但在接到鎮黨委聯防聯控工作通知後,馮秀茹毅然把母親交給18歲的兒子照顧,每天堅持從早七點到晚六點在檢查站值守,第一時間組織村幹部對全村住戶電話排查,在村主要進出口設立檢查站,召集黨員和村民代表義務值班。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在這場大考面前,海港區各級黨組織把“跟我上”當作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標準,為疫情防控貢獻了海港力量。

一切為了群眾

一切依靠群眾

海港醫院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而各科室主任及護士長等骨幹醫務人員組成了海港醫院的第一道防線,他們放棄春節假期,分為三組,每天對進入醫院人員進行預檢分診,既滿足患者就診需求,又降低疫情傳播風險。醫院在做好院內防控和醫患安全防控的同時,還積極調配人力物力支援全區防控工作,高速路口和火車站的設點、篩查和發熱病人的轉運,也有醫護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消化科全體醫生自願輪流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中去,保證做到不講條件,不求回報,不計生死!”“手術室已集結完畢,除一名外出進修人員,其餘全部報名!”“骨二科全體醫生報名!”“心內科護理組隨時待命!”1月25日,海港醫療集團黨委發出徵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的倡議書。倡議書發出沒多久,便得到了全體醫護人員的堅定回應。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1月29日凌晨,寒風刺骨。海港區發展和改革局14人在京沈高速秦皇島東出口值守,對駛入海港區的車輛,逐個瞭解出發地和目的地。手凍僵了,搓搓繼續幹;腳凍麻了,卻沒有一人退縮。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海港區對高速公路出口、跨省公路省界入口實行24小時值守,每輛車的車牌號、人員體溫、住址、電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全部詳細登記在冊。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隨著疫情發展,社區防控成為重中之重。海港區決定對轄區內所有小區實行臨時性封閉管理。在一些出入口比較多的小區,通過設置腳手架密目網、隔離墩、彩鋼板等方式,對小區進行封閉,確保每個小區只保留1到2個出入口。

街道、社區全員上崗;市直部門派出1325名幹部職工駐點幫扶;海港區調集區直部門5000多名幹部職工全員上一線,幫助社區共同做好小區封閉管理。風雪中、夜色裡,他們毅然堅守。他們有的是孩子的媽媽,有的家裡有病人需要照料,但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缺席。許多熱心群眾主動送去熱水、餃子、方便麵……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政策解讀宣傳是消除恐慌、凝聚人心的重要武器。海港區宣傳與衛健部門密切協作,向所有鎮、街道、園區下發了明白紙和《致居民的一封信》,錄製防控知識“順口溜”,各村、社區工作人員取消休假,通過大喇叭、電子屏、廣播車、微信群等手段,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解讀信息,確保宣傳工作不漏一戶、不差一人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海港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法寶。廣大群眾響應號召,除了採購生活必需品,自覺留在家中,不出門、不聚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主動配合政府填報相關信息。各類企業、景區、商場不惜代價,積極響應防控指揮部要求,關閉、停業或加強規範管理,做出了巨大犧牲。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許多企業家和愛心人士,通過各種渠道慰問一線防控人員,捐款捐物。截止2月10日,海港區防控辦收到社會各界捐助的口罩14120個,84消毒液8745公斤,75%酒精874公斤,一次性手套10000雙,護目鏡300個,雙黃連500支;海港區紅十字會收到84消毒液8000公斤,善款15萬元。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眾志成城,疫情防控正在有序進行。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許多企業顧大局、講奉獻,又開始緊鑼密鼓籌備復工復產,防疫、生產兩不誤,保證市場物資供應。

讓黨旗高高飄揚

在防控疫情的各個戰場,處處都能看到黨員幹部努力奮戰的身影,他們作為先鋒隊、突擊手,總是帶領大家衝在前頭,讓黨旗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場上高高飄揚。

西港路街道廣大黨員志願者們主動請戰,義務值守。在水一方社區藝術團的志願者們,每日7班輪流奔波往返於纖維裡、濱河路兩個點位執勤。隊員張衛紅攜丈夫一起報名上崗,她跟團長說:“我隨時可以加班執勤,如有需要請你隨時安排我,我是46年黨齡的老黨員,我應該一馬當先!” 78歲的隊員龐淑英,是藝術團中年紀最長的老大姐,疫情面前毫不猶豫,值勤上崗任勞任怨,領導勸她休息她執意不肯,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應出把力,積極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今年32歲的付巍是海港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海濱路中隊中隊長。他是父親唯一的兒子,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父親病重,孩子年幼,但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伍軍人,他主動請纓,加入到高速出口執勤隊伍。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北港鎮小旺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洪生日夜堅守防疫一線。在他的帶動下,村裡25名黨員、積極分子組織志願者服務隊,不分晝夜守護著村民的平安。村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給他們送去了口罩、電暖氣、麵包、方便麵、熱飲、消毒水、酒精、一次性手套、防護服等物品,在這個寒冬,黨員群眾間的血肉聯繫時刻溫暖著每一個人。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2月8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海濱路街道南山社區老黨員劉桂林為堅守防疫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送去了湯圓、水果。劉桂林,今年82歲,是一名老黨員,也是海港區平民偶像、草根宣講員。疫情防控工作一開始,他就向南山社區黨委遞交了請戰書:“我年紀大了,面對疫情,能做的有限,只能盡些微薄之力。”他每天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逐戶電話排查、張貼“倡議書”“明白紙”“科普小常識”,拉著播放“疫情答疑”的音箱走在轄區的各個角落。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海港區疾控中心消殺科工作人員李立峰是一名黨員。由於消殺工作任務繁重,他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僅有3個小時。他的妻子李麗也是“疾控人”,即使兩人在同一個樓道工作也很少碰面。原本在春節假日期間,李立峰夫婦答應帶孩子外出遊玩,但是在特殊時期,他們從疫情開始後就沒有回過家,只能把孩子留在老人身邊。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2月5日,海港區平民偶像、燕園派出所民警王寶軍自費為白塔嶺街道各社區工作人員捐獻了暖手寶、方便麵等價值2000元的物資。王寶軍目前負責白塔嶺街道轄區19個小區的安全工作,本就身處防控一線的他,在得知社區和街道缺少相關物資後,決定為奮戰在防控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做點事。“作為黨員,我覺得小區裡的事就是我個人的事,爭取起到一個帶頭作用。”

海港區:防控一線叫響“跟我上”

目前,海港區1萬多名幹部職工

和志願者戰鬥在防疫一線,

其中80%是共產黨員。

在這場特殊的戰鬥中,

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

踐行著初心使命,

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撰稿:唐河濱 張重厚

圖片由各相關單位提供

編審:陳若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