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小是个放牛娃,没有上过学,为何能写出那么多的诗词作品,谁教他的?

祥子谈历史


朱元璋出身赤贫,自幼父母双亡,替人放牛为生,作过游方和尚,到处乞食叫化,足迹遍及淮河两岸以及江南各地。

元末无道,天下大乱,红巾蜂起,朱元璋投了淮西红巾军郭子兴部,逐渐有了权力、地位,成了红巾“总舵主” 韩林儿麾下的右副元帅,后来积功被升为丞相。

朱元璋出身贫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草根”帝王。从小他饭都吃不饱,更遑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了 。没有文化的他因缘际会成了一国之君,怕被人轻视、笑话,于是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逐渐由大字不识到粗通文墨,最后还能写一些口语化的通俗文字,并且还能吟诗作赋、案牍如流,他的诗虽只能划入“打油” 一类,但颇合韵仄, 对没上过一天学、毫无文化基础的他来说,也算难能可贵了。

《国朝太祖本纪》记载,朱元璋还在率军征战时,就经常和左右儒生比如宋濂、李善长、刘基(伯温)、 叶琛等谈古论今,在这些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他努力学习文化,一有空闲就捧书苦读,在书中神交古人,领悟历史经验教训,作为行军作战与为人处世的指南。

从渡长江到攻占集庆(南京)到登基称帝,朱元璋事业越做越大,幕府中人才济济,著名的儒生有陶安、范常、杨宪、秦从龙、陈遇、孔克仁、范祖干、吴沈、叶赞玉、胡翰、李公常、戴良、刘基、宋濂......这么多的英才汇聚在他的周围,与其朝夕相处,为其讲述经史与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朱元璋耳濡目染,受益匪浅,提高很快。

经十余年刻苦学习,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大有长进, 早就不是当初那位不通文墨的武夫了,他不但知道一些儒家的典故经义,能写诗作赋, 能欣赏以及鉴别文学作品的优劣了。

史载,还在领军平天下时,戎马倥偬之余,稍有空闲他就和儒士们对坐赋诗,范常文思泉涌,有急智,常第一个写完交卷,朱元璋看罢笑着点评道:“老范诗质朴,很像其人”。刚打下徽州时,老儒朱升请元璋题字,元璋大笔一挥,亲写:“梅花初月楼”五字匾额,倒也铁线金钩,刚劲有力。和儒者陶安切磋学问时,特地为其撰联点赞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此联对仗工整,意思也到了,很是难得。

登基称帝后,朱元璋不仅喜欢读史,还更加喜欢舞文弄墨,尤其喜欢为逝者作祭文,比如陶安、毛骐死后,都是由朱皇帝亲自为他俩纂写的祭文。

朱元璋的文章非常通俗易懂,很直白,他主张文章应该写的明白清楚,言简意赅,最好用口语,通道术,达时务,也就是用简明的语言达到政治要求。

朱元璋喜欢研究诗韵,经常作诗,有好几首流传至今。譬如《菊花诗》: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此诗杀气腾腾,霸气侧漏,颇有黄巢《不第后赋菊》之遗韵。

《征东至潇湘》: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雨过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不惹庵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相传后三句为刘伯温接龙)

有人说朱元璋的诗类似“顺口溜”,最多算打油诗;也有人说其诗有“薛蟠体”嫌疑,但意态粗豪,雄姿勃发,颇具金戈铁马的英雄气,而且颇有风韵,和他扫平群雄、拔山吞海的恢廓志向与戾狠性格很是一致。他的诗作水准到底如何?却也是毁誉参半、见仁见智的事了。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朱元璋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也不是没上过学。

朱元璋在儿童时代,也断断续续上过1年学,认识一些字,只是不多,勉强算是启蒙了。

后来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时期,系统的读了一些书。

只要是和尚就要做功课,修佛法。你不识字,还修个毛的佛法。

朱元璋在寺内修行差不多4年,当时也不过20岁。以朱元璋的智慧和能力,4年时间学会读书写字有什么难度。

因岁数大了,加上寺庙也不是养着他读书的,所以朱元璋的文化程度还是有限。

大体上,朱元璋能够达到自己写信、看书,写写简单的诗的水平,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初中生。

相比秀才那种真正的读书人,朱元璋当然有差距。

现有的文化,让朱元璋写写文采不算很高的诗,也算足够了。

比如: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文采不怎么样,意境也算不错,作为一个将军,能写这种诗就算可以了。

朱元璋发达以后,很注意招揽文人雅士,经常和他们来往,自然也学了不少东西。

同时,即便从军期间,朱元璋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估计也是一边打仗一边恶补,也算不错了。

其实,古人的文化程度不能和今天来比。

就算古代的秀才,在今天看来也就是废物,写写八股文、作作诗能当饭吃吗?

可是,古代男性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这些秀才就很牛逼了。

写到这里,萨沙想起红军的事情。红军士兵只要识字,哪怕只认得几百个字,一般就会被重点培养,有很大机会成为军官。为啥?

因为红军战士基本都是文盲,很多略微识几个字也都是在红军里面学的。


萨沙


一个人的文化深浅和学历没有必然的因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识的获得并不只死读书一条道。

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语教,三等人用棍棒教,朱八八毫无疑问是资质绝佳的学生。

纵观朱八八的一生,少年贫苦,尝尽人间冷暖,青年做僧,看尽世态众生相,壮年**,学尽权谋机变,及至成为帝王,统万千民众,治泱泱大国,练就一身韬略,成就绝世武功。

做为有远大抱负的***头头,朱八八自始至终明白一个道理,文盲是活不长久的,治理天下,文盲是会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作为多疑的枭雄,这些都是不能被允许的。

雄才大略的朱八八从确立人生的终极目标之后,开始了漫漫的学习生涯,加上绝顶聪明的脑袋瓜子,想达到中等偏上的文化水平费不了多大劲。

一代雄主朱八八想学文化,当然以实用为主,聪明的脑袋加上他过人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点文学作品还不轻而易举。

好比成为武林高手的条件是要内功深厚,招式精妙。但如果内功相差悬殊,再精妙的招式也敌不过内功深厚的敌人。所谓一力降十会便是如此了。

虚竹一招黑虎掏心打的大轮明王鸠摩智无可奈何,气急败坏。

朱八八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便是许多许多武林人氏可望不可及的深厚内功。查阅朱八八的诗,都是兴之所至,顺手而为,并无刻意雕琢修饰,就像随手发了一个朋友圈一样。

朱八八的诗重在意,重在势,这对他来说已经够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文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朱八八做的却相当出彩,谁敢说明太祖文化低?





黑白青蛙


凡是非凡的人物,除了从娘胎里带来的非同一般的天资外,还有后天很高于人的意志力。

朱元璋从小是很穷,但不能代表他就是个糊涂虫。龙非池中物,终有冲天时。小朱投奔了郭子兴之后,受到了郭的赏识,他聪敏的脑袋意识到自己将要从此改变命运,世界要重写历史了。于是很注意修身的事情,因为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是治国的开端,治国才能有平天下的机会。他和郭子学认字学本领;后来,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成了家,又和马大脚马氏学习。聪明又有志向学,没办法,学而会,会而精。后来当了皇帝后自然会批阅奏折了,万几在念,百务盈心,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传说,朱元璋举行登基大典的那个早上,听到了公鸡打鸣,心里很是感慨。他觉得自己半生辛酸与劳碌,终于有了回报,好像人生的黑夜终要过去,终于看见天亮了,这公鸡是专门叫给自己的啊。于是,在大殿上,朱元璋,看着百官俯首,四海咸服,一时兴起,作了一首《公鸡报晓》诗。他慢悠悠,有些结巴地吟道:“公鸡一叫撅一撅,公鸡两叫撅两撅”,两句之后就停下了,好像没词了。底下的百官,听了这两句诗,心里都泛了呕水,这是什么诗啊,诗可是雅言啊,什么鸡啊撅屁股的,太俗了。心里为他捏把汗,别作诗了,太丢皇帝的脸了。可是朱元璋还要继续作诗,他坐在宝座上,猪腰子脸下方一张阔嘴,干净利落毫不结巴地又作了两句:“三声唤醒扶桑日,扫遍北斗盖晓月。”台下空气刹那凝固,三秒寂静,旋即呼声雷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语文有道


没有上过学,就写不出诗词,这显然是个伪命题。朱元璋给地主放了10多年的牛,连饭都吃不饱,这哪里有功夫去上学,但是朱元璋没上学,并不代表他不聪明,同样也抹杀不了他与生俱来的天赋。

寺庙偷学

朱元璋16岁那年,是他人生最悲惨的一年,家里老老少少挨个被饿死,同时也被地主刘德抛弃,彻底失去了活路。无奈,朱元璋为了活命,只能去寺庙当和尚,吃到一餐是一餐。

朱元璋在寺庙生活的这三年中,承包了一切工作,挑水打扫卫生抄佛经。这叫大字不识一个的朱元璋怎么抄佛经啊?无奈,朱元璋为了能吃上饭,只能硬着头皮学了。

这一学,可就不得了,朱元璋学出语感了,越学越有味。本来朱元璋也就想着抄佛经度日,没想过成大诗人的,可这些无情的生活遭遇激发出了朱元璋内心的魄力。朱元璋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的诗词与生俱来的灵魂力量。

老婆教学

在寺庙住了三年的朱元璋,再次遭受了寺庙都会破产这样的结局,无奈变成了一个四处化缘讨斋的流浪僧。朱元璋化了三年缘,被同村好友汤和拉进了郭子兴的造反团。

朱元璋这家伙,生下来就是块造反的料,可以说是找到了兴趣,脑海中的军事天才智慧立即迸发出来。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为了留住他,就将义女马氏(马皇后)嫁给他。

马皇后可是个文化人,名门闺秀,又加上朱元璋好学,这下可就不得了,朱元璋的潜力在老婆的优秀教导下全部激发出来了。

朱元璋从1352年开始造反到1363年大败陈友谅,这10年来,一直都在吸收文化知识。并且他的军师李善长也是个绝顶聪明的高手,在这样一个环境熏陶下,朱元璋不优秀都不行啊!

学业有成

朱元璋在消灭了陈友谅之后,心中无比的痛快,这个杠了他10年的对手,终于击败了。朱元璋高兴之余,就开始在南京各地吹着哨子瞎溜达。

朱元璋行至一寺庙,往昔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朱元璋特别怀念寺庙的味道,因为寺庙也算是他曾经的一个家吧!于是,朱元璋就要在此留宿,找找当年的味道了。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是个文化人了,他想起了当年他抄过的佛经,于是想听主持讲讲佛学,可这主持啥也不会(元朝寺庙和尚是可以吃酒娶妻的),还嘲笑朱元璋,竟然还有心思听这种玩意。

朱元璋很生气,很想拔剑宰了这假僧。最后还是耐住脾气,只是在墙上题了一首诗: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不得不拍个马屁,此刻的朱元璋,写的诗都这么霸气了,做过王者的人就是不一样。当然了,朱元璋的大气诗品,也是他的英雄性格造就的。

1363年,朱元璋就已经学业有成,他只花了10年,这也说明跟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留存作品

入如来禅
[明] 朱元璋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
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
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拥粉钿。
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
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

朱元璋留存下来的诗词只有32首,上面这一首,我觉得最经典,不仅读出了朱元璋的俯瞰尘世的王者魄力,也读出了朱元璋超凡脱俗的心境魅力。这首诗完全可以秒杀乾隆的所有作品,你们觉得呢?


读名家名著


朱元璋不一样的诗人情怀

在我国历代封建帝王中,朱元璋应该是一位卓越人物 , 其经历更具传奇性。他一介布,出过家、要过饭,却推翻了横跨亚欧、不可一世的元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成就了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应该说是相当了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开国君主,没进过学堂读书,没老师传道解惑的白丁不但深谙治国理政之道,还能妙笔生花留下了诸多诗歌作品,不得不称之为奇。朱元璋是怎样由目不识丁实现华丽转身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

放牛偷学两不误

朱元璋小时候有个小伙伴叫徐达,人家徐达家里还算殷实,就进了私塾开始启蒙教育。可是朱元璋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啊,他只能去给地主家放牛做童工了。放牛做童工的朱元璋并没有放弃读书的念头、泯灭学习的梦想,而是在放牛之际经常在私塾窗外偷听偷学。加上小伙伴徐达将自己所学合盘转达,所以说朱元璋的启蒙之路虽然坎坷,但终究算是上路了。



讨饭出家长见识

原本朱元璋就想好好在地主家里放放牛、打打工……能混口饭吃。可是黄河水患、朝廷腐败……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于是朱元璋就开启了到处讨饭的流浪生活了,后来又在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这一阶段朱元璋用自己双脚丈量安徽濠州、合肥,河南固始、信阳等地,看过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拓了视野,真正践行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的至理名言!

造反学习各相宜

出身寒微 、 生不知书的朱元璋,在举起大旗,开启造反之路之后,更重视文化学习,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他作为义军统帅,随已过而立,但仍然坚持读书,从不间断,经常与幕僚中的范常、陶安等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军用学习氛围是相当浓厚。

称帝重儒兴教育

朱元璋可对没有文化,没有读书的短板有些异于常人的理解,于是在其称帝为王后,规定天下儒生要重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还让手下将《尚书·洪范》和《尚书.无逸》两篇刻写在殿壁,供自己学习。



由此可以预见其肯定具有常人无法超越的先天智商,加之后爱学习,善于学习,实现了由目不识丁到能文能武的华丽转身。据说朱元璋留下来的诗歌也有200多首,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节选朱元璋的几首诗歌,去体味其作为诗人的心境……

  1.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骂文士》
  2. 百花发时我不发 , 我一发时都吓杀。要与西 风战一场 , 满身披就黄金甲。——《咏菊》
  3.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示僧》
  4.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无题》
  • ……朱元璋的诗歌作品风格大抵如此,虽率直务实,直来直去,形同口语,但也具有点 如 钱 大 , 尽 是 青青 间 绿 朱 但绝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豪气十足……朱元璋是一个卓越政治家,这也是为世人所熟知的,而绝非一个出色的诗人,但由一个文盲布丁到能写诗歌,并有多篇流传至今不能不说朱元璋是个传说!

仰望星空的小蜗牛


对于朱元璋的了解,除了他曾经落魄,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就是推翻元朝暴政建立大明朝,成为千古一帝了!关于他的诗词文章还真没留意过,基本没什么印象。

朱元璋不是一般的人,用封建的思想观点来看,他就是上天派来拯救中国的神。有些东西是天生的,后天学习也是一方面。他的雄心壮志和思想抱负是学不来的。李白、杜甫诗词歌赋甲天下,可连官都做不好,又怎么造福百姓呢!

有些能力是在社会中学习历练得来的,通过读书只能学些理论皮毛而已,不会学以致用充其量就是书呆子!

历史上很多成大事者,并不都是读过多少书的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据传不也是一市井无赖吗?

还有军阀割据时的张作霖、张宗昌也都不是有文化的人,可却成就了一番事业。但这些人据说喜欢听说书先生讲古。这或许跟他们的成功分不开。别说王侯将相了,就现在的草根明星成了气候还附庸风雅显摆显摆所谓的字画呢!

回到正题,朱元璋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也不奇怪。毕竟和手下那么多文人雅士打交道会学到不少东西。再说那些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诗词也未必是他写的,或许是大臣们代笔的呢!这并不奇怪,别说以前怎么样,现在领导们发言稿不也是秘书们根据他们的讲话思路整理出来的吗?

我也只是通过野史揣测,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王中文207


朱元璋从小就是放牛玩,没上过学,为什么后期能够写那么多诗词,其实朱元璋虽然没有条件上学,但是其一直未放弃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未起义之前,朱元璋在地主家放牛的时候,和徐达是好朋友,徐达上私塾,朱元璋经常在私塾窗外偷听偷学,而且还让徐达给其讲解,虽然学的不多,但是其毕竟有所收获。



2. 在朱元璋四处流浪要饭再次回到皇觉寺这个期间,其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看过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拓了视野。



3.在其参军阶段,其在郭子兴手下,其是一个有心的人,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郭子兴帐下他是一个有心人,有目的的学习和识字,掌握了基本的文字。

朱元璋墨迹

4.建立政权之后,其已经是国家的一把手,如何能够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求皇帝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对于朱元璋是一个软肋。朱元璋开始了他的重点求学之路,其安排专治大臣给他传授知识,并专门组织进行学习讨论。同时,朱元璋在处理公务之后,其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其“戴星而期,夜分方寝”,其为了读书而日晏忘餐。其请的大臣都是最有才有德的,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因为自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朱元璋特别注重教育,其将教育纳入地方官的考核内容,而且是一票否决的。同时其对国子学的要求很高,这都说明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生活阅历是创作诗词的根本,经历的岁月是一本无尽诗书,人在苦难中成长,成为一代伟人帝王,如果没有风雨严寒和有一颗上进的心是干不出大事业,如果没有敏锐的思维也成了不诗人写不出好诗,就算没上过学,也会空余之时读书,上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诗,但没上学的人想写诗一定是生活阅历的再现……!


好运长留556


老朱跟普京都是属龙的,天秤座,a型血!两个人性格才华能力心智都极其相似!你看普京就知道老朱是何等人物!老朱智商情商很高,心智高,悟性好!他虽然小时家贫没条件上学,但是进入农民起义队伍后,开始自学,又拜各位大儒为师,终于自学成才!老朱天性高瞻远瞩,思维缜密,思虑周全,预判力极强,不但识人用人能力、领导力,军事才能极强,而且治国理政能力也极其厉害,是开国皇帝中唯一一个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人!他书法大气磅礴,诗词文章格局恢宏霸气,还懂天文易经轩辕之术,而且还有天文学著作!而且他还很有极强的策划设计能力,他为大明设计了严密完备的各种法律条文,还亲自设计了大明衣冠,比如皇家衣冠,文臣武将衣冠,平民百姓衣冠,他为后代设计的起名规律,都是参照易经风水相克相生之理!可以说,老朱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天才,是上天钦定的真龙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