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乡土散文:安心观里话安心

安心观里话安心

水云生

武冈乡土散文:安心观里话安心

安心观在邵阳的位置图

广袤的湘中盆地中包括几个次级盆地:长沙-湘潭盆地、新化-涟源盆地、邵阳盆地、衡阳盆地、永州盆地。其中邵阳盆地最大,它的东北向娄底市区方向开口,因此也称娄邵盆地。

邵阳市为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雪峰山脉系云贵高原的东缘。东南、西南、西北三面环山,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南岭山脉最西端之越城岭绵亘南境,雪峰山脉耸峙西、北,中、东部为衡邵丘陵盆地,顺势向中、东部倾斜,呈向东北敞口的筲箕形。境内山地、丘陵、岗地、平地、平原各类地貌多样,素有“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之称。

武冈安心观就位于这个大筲箕的底部---雪峰山余脉云山东麓。云山,湘西南名山,位于武冈市城南5公里处,东西绵延数十里,最高峰紫霄峰海拔1372.5米。她蜿蜒向南,余脉尽头青界山与五岭之一的越城岭相接之处,有一片肥沃的土地,武冈、新宁、城步三县在此接壤,人们俗称为"鸡鸣三县"之地,这个地方就是安心观。

据《新宁县志》记载,在唐宋时期就有“安心观”这个地名,其范围大致囊括如今武冈市的龙溪镇接近原安心观镇的少数几个村落、文坪镇和新宁县水庙镇,甚至还包括新宁县飞仙桥乡的一部分地域。这是人们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也是广义上的安心观。

武冈乡土散文:安心观里话安心

四季岩洞口内看到的安心观

而实质上的安心观仅仅指代1996年前的安心观镇,是指安心粮站以南的安心地域和新宁县原万丰乡。当时隶属宝庆府扶夷县(今为新宁县)管辖。这种基本建制虽然元、明、清三代稍有变更,但大体维持上述局面而代代延续。清朝末年、民国以及后来的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设立了保甲制度。“安心观”称为“长乐乡”,辖区有20余个“保”级行政区域(解放后称生产大队),相当于现今的村级行政区域。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解放后的1965年。

自1965年后,新宁县将原隶属于“长乐乡”今称为联盟村、花园村、川坪村、拥坪村、新联村、三联村及拥护村交给武冈县管辖。武冈县将上述7村与火云、正坪、黄泥、先锋、中心5村组成安心乡,1993年改为安心观镇,1996年撤区并乡时并入文坪镇。

安心观和境内许多地名名字的由来都与民间广为传颂的寿佛菩萨有关。

现在安心观街由马路东西两侧的拥护村和拥坪村构成。街南700米处即是新石器时代古人聚集地四季岩,石门河从岩前蜿蜒而过。街上的安心中学,即是原来的道观--安心观遗址。

武冈乡土散文:安心观里话安心

石门河畔的安心观,远山为云山

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发生了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安史之乱”。这期间,浙江径山寺出了个法名全真的大和尚,他聪慧过人,悟性超常,年纪轻轻就参透了佛的真谛,道行了得。却因战乱,寺院不保,不得不离开了径山寺,云游四方。

全真和尚慕名来到云山,却不受卢候二仙待见,在云山呆了一段时间,就一路向南,过安心、石门、新宁去了广西全州,创建了“楚南第一名刹”---湘山寺。据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冯焕珍考证,宗慧禅师(释全真)生于开元二十四年,圆寂于咸通八年,世寿132岁,僧蜡117年。因为他寿命长,又广传《无量寿经》,因此,他被世人誉为无量寿佛、俗称寿佛菩萨。

在人们的传说中,寿佛是个身高体胖的巨人,也是个容易疲劳的神仙。他从云山宝顶下山,路过一口长满灯芯草的天然山塘,此塘就叫灯草塘;他在黄泥坳一个寺里歇过脚,这寺就叫歇脚寺;他在安心这里住了一晚,觉得此处清净,住的安心,就把这个道观叫作安心观。再南行三步,就到了花园里村,花园里的寺就叫行三寺。再行了九步,他就渴了,向一老妪讨水,正值天旱,老妪的水来之不易,她把家里最后一碗水端给了他。他很感动,对老妪说:“你老人家今后就不用去远处打水了”。他拿起拐杖朝旁边一石头上一戳,戳出一股清泉,他双手撑石,趴下身去喝了个痛快。后来,这个地方叫九步冲,至今这口井涓水长流,井边还留有两个巨大的手掌印。

安心观北端有一座谈家祠堂,祠堂坐北朝南,门前有一条小溪,溪水四季长流。该溪源自云山南麓金山里的密林,人们叫她金山江(gang)。金山江自西向东流出庙山里,经过一片田野,又沿着垄中一线小山向东流去,最后汇入小山那边的石门河。

这石门河又叫鲤鱼江,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条多鱼的小江。这条江不同凡响,5000多年前,因为有它的存在,江边的岩洞里就聚集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古人。这些古人创造了这个地方的原始农耕文化。宋末明初江西填湖广时,这里始有李姓、谈姓人家插标占地,繁衍生息。

武冈乡土散文:安心观里话安心

安心观李家、谈家院子前的田垅

现在,安心观街上的人多姓李,其次为谈姓,其他杂姓的也有,但总人口所占比列不到10%。谈姓和李姓在这里都有自己的祠堂和私庙。谈家的祠堂和庙位于村东,李家的祠堂和私庙则居村中,李家的庙名大堂庙,成了两大姓人家的分隔线。大堂庙东的院子叫庙角头,也叫庙山里。大堂庙西的院子因与庙角头院子中间只隔着一堵墙,则叫隔墙院子。

隔墙有耳,先人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多少也有一种隐含的寓意在里面。从前,家族之间的纷争不可避免,这一堵墙,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也不知在两大家族人心里堵了多少年。

安心观位于武冈、城步、新宁三县交界之地,是附近万余群众山货、土特产的主要交易场所,历来商贸繁荣,但也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带,三教九流、土匪流痞川流不息。

解放前,这里的人们沿袭古老的农耕习俗,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虽然水利条件优越,土壤肥沃,但仍然流传有句口头禅叫做“无鱼不吃饭”。外面的人一听到“无鱼不吃饭”就会羡慕安心观人的生活真好,其实并非如此。以安心观为中心的这块小盆地,方圆不过五六平方公里,境内粮田数千亩,却多为地主恶霸所有,大部分百姓均为佃农,靠租种为生。他们年年累死累活,却长期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

好在境内山岗下有一四季岩。该岩宽广,洞洞相连,四通八达,内有阴河阴塘,四季产鱼,与其连通的石门河里,常常有成群结队的鱼游出,为这里的百姓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家里揭不开锅的百姓,一早就会去河里捞鱼,拿到集市上去卖,换米回家煮饭。这也是四季岩名字的由来。

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前,安心观的人们还都是贫苦农民,大多挤住在低矮的土木结构瓦房里,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如今,这里阡陌交通,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建起了小洋楼,人们大多过上了幸福的安心生活。矗立在李家与谈家院子中间的那堵墙也失去了意义。原来的安心观虽然在行政上隶属于文坪镇,但这里的人民依然热衷于称自己是“安心人”。

(2019年9月15日于武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