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舌尖上的中國》說過,無論腳步走多遠,有一種味道仍然熟悉而頑固,牽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有的人,這種味道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蘆;有的人,是香辣刺激的串串;有的人,是鹹腥味美的海鮮……每一種味道,都是一道城市的座標軸。

在浙西深處,就有這樣一座愛吃魚的小城,家家戶戶清塘養魚,大街小巷魚味飄香。

在這裡,魚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魚越多,越象徵著家境優越。

今天,我們來到開化,從一條魚身上,品嚐這座城鮮活的味道。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魚·由來:龍鱗入水送甘霖,青草養魚透鮮嫩

何田清水魚的養殖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

據開化縣誌記載,何田一帶的村民為吃到鮮魚,就利用當地獨有的生態優勢,在房前屋後或居室中,用石塊砌成四方形水池,一丈見方,水深數尺,引溪澗山泉,放青魚、草魚於其中,以青草養之。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我們不知道誰是第一個嘗試清塘養魚的人,但這靈光一閃的智慧,源於自然,融於勞動,最終誕生了餐桌上一道新的名菜,更成為開化當地人生活的印記。

不過,在當地傳說中,開化清水魚也說是龍鱗入水所化。

此龍名喚玉龍,因心懷百姓,不忍當地受乾旱之苦,便冒險潛入瑤池偷吸仙水。然而,此舉恰巧被奉命巡天的千里眼看見,玉龍身受重傷,卻仍拼死衝出天兵重圍為何田降下仙雨。片片龍鱗掉落溪澗與清潭,一落入水中,就化成了條條活蹦亂跳的青魚,在水中游來游去。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青山秀水,肥美鮮魚,這是自然給予開化最好的饋贈。而清塘養魚,則是當地勞動人民經年累月的經驗凝成的智慧結晶。

也因如此,人們才用美好的傳說,讚美這得天獨厚的恩寵,也寄託著“年年有魚”的樸素願望。

魚·清源:高山流清水,何田遊鮮魚

有人曾好奇,開化清水魚,“清水”之名從何而來?

開化魚之鮮美,與好山好水是脫不開干係的。老話常說“水至清則無魚”,然而開化的清水雖清得純淨,卻也富含自然界營養。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這其中,當屬何田鄉的清水魚最為出名。關於清水魚的傳說也是自此處起。

何田的名字,總讓人想起“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中”這樣的詩句。當然,何田也從未辜負這個大氣溫婉的名字,她身居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南麓,林木茂盛,植被密佈,森林覆蓋率達83%,地表水質全部在II以上。全鄉境內沒有任何工業汙染企業,PM2.5常年保持40以下,而負氧離子濃度則保持在8000以上。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原生態無汙染的養殖環境,純淨可直接飲用的水源條件,無公害品質的青草飼料,何田地區優越的生態環境也造就了何田清水魚突出的生態品質。

不過,清水魚之所以叫清水魚,可不僅僅是因為水清,更因為當地的養殖習慣。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開化清水魚有個說法,叫“吃的是草,吐的是奶。”清水魚用山泉活水養殖,魚塘順著溪流兩岸依勢而建,溪水上面流進,下面流出,塘內只有細沙和石頭,清澈見底。何田人養魚從來不喂飼料,只喂青菜葉和青草。所以開化的清水魚沒有魚腥味,反而肉質細嫩,口感極佳。

魚·生活:年年有魚福自來

這麼好的魚,早就吃刁了當地人的嘴。關於清水魚做法花樣百出,但最受認可的“正宗”吃法,仍然是以清水滾湯,盡顯原汁鮮味。

作為開化十道名菜之一,何田清水魚的燒法可以說簡單到質樸。挖一勺豬油,放入鍋中,少許鹽,蔥薑蒜,再放入準備好的清水魚,之後一定要加入熱水,鍋內立馬沸騰起來了,蓋上鍋蓋煮,慢慢的,湯汁就神奇的變成奶白色的了。煮著煮著,香味肆意讓你忍不住想要一勺燙品味一下,湯汁入口後極其鮮美,絲毫不腥,簡直人間美味。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這正是清水魚的哲學所在,簡單、味美、返璞歸真。

裝在青花大瓷碗中,魚湯濃白如乳,魚肉晶瑩似玉,陣陣魚香味吹都吹不開。喝一口湯,濃郁鮮美,吃一塊魚,細膩嫩彈。沒有紛繁的調料,沒有濃重的口味,一碗濃濃的魚湯配上幾塊魚肉,就將魚自身的鮮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對於開化人來說,魚,除了舌尖上的享受,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何田有一個“貼魚尾”的風俗,就是在吃清水魚前,要把魚的尾巴剪下來,像扇子一樣張開,貼在門板上。魚越多的人家,門板上貼的魚尾就越多,也就越說明這家的富有。

若想了解何田清水魚文化,當地還有一座專門的博物館,承載著小城關於清水魚的記憶。

下一站,開化:因為一條魚,愛上一座城

一尾魚,一口湯,也許,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能讓人不禁發出感嘆,開化真是個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