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冰:積德是自己的修行

賈冰在《非常靜距離》中說:“我到今天都不認為,我的幸運,是因為我的努力得到的,一定是某方面積了德了。積德非常重要,積德就是自己的修行。”

賈冰:積德是自己的修行


賈冰是瀋陽人,在我們南方人看來,他就是東北那旮沓的。而這次疫情,讓我們知道了“狐黃白柳灰”五大仙。

也知道了,原來,擁有數量和種類豐富的野生動物的東北人,吃得最野的居然只是婆婆丁。

東北人敬畏自然,不吃野生動物,不造殺孽。在我看來,就是一種積德,一種修行

01

風流才子徐志摩,年少時,聽從父母之命,娶了他認為的“鄉下土包子”,張幼儀。

賈冰:積德是自己的修行


在張幼儀為他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徐志摩去了英國讀書。在英國,遇到年僅16歲的林徽因,一見鍾情,展開熱烈追求。

當徐志摩和林徽因正在熱戀中時,公公婆婆讓張幼儀來英國陪讀。徐志摩當然不歡迎她的到來,但這時候卻讓張幼儀懷孕了。

張幼儀發現自己懷孕了,當他告訴徐志摩後,徐志摩卻說出了絕情的話:“把孩子打掉。”

丈夫的話讓張幼儀目瞪口呆,在當時,女人打胎是有生命危險的。她說:“聽說墮胎有危險,搞不好要出人命的。”

徐志摩卻冷漠地說:“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之後徐志摩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被拒絕後,就消失不見了。

張幼儀身在異國他鄉,語言又不通,又有身孕,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正處在身心最脆弱的時候,甚至打算一死了之。

我覺得,有可能就是徐志摩在對張幼儀的事情上,做得太“缺德”,導致他在1931年,乘坐由南京飛到北京的廉價飛機,為林徽因當晚在北平舉辦的“中國建築藝術演講會”捧場,結果飛機途中失事。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中國人的答案最聰明,最有智慧,最簡單,最明瞭,四個字“求得好死”。”

我們中國人自古深信天道輪迴,落葉歸根,回家祭祖節日一年有四次之多,清明,重陽,中元,除夕。可見,我們確實很注重生死之事,也約束著我們,提醒自己保持自己的善心,才能積德,才能有好報。

賈冰:積德是自己的修行


02

古人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以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我婆婆跟我講過她三次化險為夷的事情。

年輕時,我公公騎自行車,她抱著孩子坐在車後面。

在下坡時,公公騎得非常快,我婆婆抱著孩子,坐不穩,結果就在車一個小顛簸後,我婆婆從車上掉了下去。

我公公當時還沒發現,照樣在前面騎,等發現後座輕了,趕緊回頭一看,人沒了,又趕緊掉頭回去找,發現我婆婆正抱著孩子,安然無恙的坐路邊等他呢。

有一年,我公公騎摩托車帶我婆婆回家,公公酒喝多了還逞能,非要騎回家,結果路上騎著騎著,撞路邊的大樹上了,當時我公公腿就被撞傷了,我婆婆被撞暈過去了。

我婆婆醒來依舊毫髮無損,我公公卻在醫院住了三天。

第三次,我婆婆自己騎電動車。可能那段時間太勞累,騎著騎著就沒了知覺,連人帶車騎到溝裡去了,車完全報廢,人卻安然無恙。

行善積德,百度百科的釋義是:行為的無私就是行善,積德是行善必然的結果。我婆婆從嫁到夫家後,一直為家裡無私的奉獻。

賈冰:積德是自己的修行


家裡很窮,她就白天打工,晚上伺候公婆,婆婆欺負她,她還是照樣養著,雖有時有怨言,卻從沒做過一點昧良心的事。

我婆婆是普通的農村婦女,不信教,不知佛家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不知古語“害人之心不可有”,但她卻真真實實做到了,並有了良性的因果循環。

03

我們現代人從小接受社會主義無神論教育長大,不相信鬼神之說,常聽到別人談論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都會嗤之以鼻。

積德這件事,不是封建迷信,而應該是一種信仰。當我們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迷失自己時,心中還能保持多一絲善念,少一點惡念。

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一個法官問一個殺人犯,“你不怕下地獄嗎?”殺人犯說:“哪兒有地獄啊,我從小聽父母聽老師說,沒有地獄,沒有天堂的。如果真有地獄,我就不會殺人了。”

有沒有地獄,這個問題應該是在我們每個人心裡,我們心裡應該存有地獄和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