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生活圈的“惆悵法則”

在這個信息與經濟均全球化的時代,很多奇怪的事物現象逐漸出現,在人民均心理清楚的同時,批判而又沉迷於這一個——生活怪圈。

  1. 仇富心理。透過網絡,人們能看到一些與自己不在一個生活圈內的,人們的生活面貌,在滿足自己獵奇心理的同時,又有一種對當下生活的不忿,從而引發出一種生而為人,輸在起跑線的不公平感,這會導致一些心理偏激的人產生一定的仇富心理。其實,當人們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優秀的同時,都會有一定這種情緒,只不過隔著網絡,人們更能去表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黑暗元素」。
  2. 性別歧視法則。經典條例:女性有錢就是被包養,美女分手就是因為拜金,男性溫柔就是受,男性安穩就是廢……當然,我並不是說提倡,男女統一,一視同仁,畢竟這跟「大道之行也」一樣,只是一個存在於夢境中的狀態。然則,「理解」二字,居然在現實之中都彷彿變成了「妄想」,或許是生活節奏的加快,或許是信息注入的高速,或許是生活壓力的加重,導致人們普遍處於一種急躁的狀態,思維容易進入一條死衚衕,辯證看世界的人,太少,而性別歧視,變成了理所當然。
  3. 支持的人多,便是正義。或許這是緣由於人本質之中的「群體動物」,總有一種,跟著大部隊走,絕對沒有錯的幻覺,即使結果是你不喜歡的,也會進行一定的自我情緒調節。我並不認為,低支持率,便是智者,只不過,在從眾的心理之下,人們會為便於思考,將一定的判斷基準架構於他人身上,導致思維偏向於「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