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别名牛至、、白毫、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是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主根明显木质,垂直或斜向下伸长;根茎直径5-8毫米,直立,稀少斜上展或横卧,常有细的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40-120厘米或更长,红褐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纵棱,基部木质,上部分枝多,向上斜伸展;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渐稀疏或脱落无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的营养枝端有密集叶丛,基生叶密集着生,常成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两面均被棕黄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期茎下部叶被毛脱落,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3.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4)枚,每裂片再3-5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5-10毫米,宽0.5-1.5(-2)毫米,叶柄长3-7毫米,花期上述叶均萎谢;中部叶宽卵形、近圆形或卵圆形,长2-3厘米,宽1.5-2.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丝线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8-12毫米,宽0.3-1毫米,近无毛,顶端微尖,基部裂片常半抱茎,近无叶柄;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5全裂或3全裂,基部裂片半抱茎。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的头状花序卵球形,稀近球形,多数,直径1.5-2毫米,有短梗及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的上端或小枝端偏向外侧生长,常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草质,卵形或椭圆形,背面淡黄色,有绿色中肋,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近膜质或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或狭圆锥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锐;两性花3-7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上端棒状,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极小。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的小坚果卵圆形,长约0.6毫米,先端圆,基部骤狭,微具棱,褐色,无毛。

全草入药,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绵软如绒;茎长7~10c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商品通称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

茵陈蒿富含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地;生长在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